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4535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高考物理超重和失重001 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学问梳理1.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肯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不肯定;(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逝;而对于一对平衡力,其中一个力改变不肯定引起另外一个力改变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的区分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靠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相互依存,不行单独存在无依靠关系,撤除

2、一个、另一个可依旧存在,只是不再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行抵消,不行叠加,不行求合力两力运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形变效果不能抵消力的性质肯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2.超重和失重超重现象是指:NG或TG;加速度a向上;失重现象是指:GN或GT;加速度a向下;完全失重是指:T=0或N=0;加速度a向下;大小a=g3.力学基本单位制:(在国际制单位中)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构成单位制.a:长度的单位米;b:时间的单位秒;c:质量的单位千克4.牛顿运动定律只适应于宏观低速,且只适应于惯性参照系。例题评析【例15】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m=1kg的物体,弹簧拉着

3、物体在下列各种状况下,弹簧的示数:(g=10m/s2)(1)、弹簧秤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或下降时,示数为。(2)、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示数为。(3)、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示数为。(4)、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示数为。(5)、弹簧秤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时,示数为。【分析与解答】(1)10N(2)15N(3)5N(4)5N(5)15N【例16】如图所示,浸在液体中的小球固定在轻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密度,液体密度为1(1),体积为V,弹簧劲度系数为K,求下列两种状况下弹簧的形变量:(1)整个系统匀速上升

4、;(2)整个系统自由下落。【分析与解答】:(1)小球受力为:重力,弹簧弹力,液体浮力,设小球体积为V,弹簧形变量为,整个系统匀速上升,小球受力平衡,则: (2)在整个系统自由下落时,在地面的视察者看来,小球自由下落,由于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浮力消逝,f=0,因此F也为零,即。【例17】电梯地板上有一个质量为200kg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随时间改变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电梯从静止起先向上运动,在7s内上升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以物体为探讨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只可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mg=2000N,地板支持力F.在02s内,Fmg,电梯加速上升,25s内,F=mg,电梯匀速上升,57

5、s内,Fmg,电梯减速上升.若以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02s内电梯的加速度和上上升度分别为a1=m/s2=5m/s2电梯在t=2s时的速度为v=a1t1=52m/s=10m/s,因此,在25s内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为h2=vt2=103m=30m.电梯在57s内的加速度为a2=m/s2=5m/s2即电梯匀减速上升,在57s内上升的高度为h3=vt3+a2t32=102m522m=10m所以,电梯在7s内上升的总高度为h=h1+h2+h3=(10+30+10)m=50m.答案:50m 实力训练51某同学要在升降机内用天平来称量质量,下列哪些状况可以实现?A升降机匀速下降B升降机减

6、速下降C升降机做自由落体运动D升降机减速上升,但加速度数值小于重力加速度2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另一端系一木球,木块浸没在水中,整个装置在台秤上,现将细线割断,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则台秤上的示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3如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放置质量为2m和m两木块,中间连一尚未发生形变的轻弹簧,两木块同时由静止释放,在斜面光滑和不光滑两种状况下,弹簧(两木块与斜面的摩擦因数相同)A均被压缩B均被拉长C前者保持原长,后者被压缩D均保持原长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当此人站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多少千克的重物

7、?(g取10m/s2)5.一种能获得剧烈失重、超重感觉的巨型消遣设施中,用电梯把乘有10多人的座舱送到大约二十几层楼高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肯定位置时,制动系统起先启动,座舱匀减速运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起先下落时的高度为76m,当落到离地面28m时起先制动.若某人手托着质量为5kg的铅球进行这个嬉戏,问:(1)当座舱落到离地高度40m左右的位置时,托着铅球的手感觉如何?(2)当座舱落到离地高度15m左右的位置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g取10m/s2)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牛顿是物理学史上最宏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对物理学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但他还是虚心地说“我之所以比别

8、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所说的巨人是指(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法拉第。2.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闻名的斜面试验”,渐渐增大斜面倾角并由此推理得出的结论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无论物体是否运动,都具有惯性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缘由3.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曾经担忧人类踏上月球表面的时候,会使月面上的灰尘扬起来沉没宇航员,尘土长时间内不会沉下来,科学家的担忧是因为考虑到A.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较小.B.月球上没有水.C.月球上没有空气.D.月球上的温差太大.4.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个光滑的斜面,当小车

9、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物块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突然使小车停止,则物体A的运动可能(A)沿斜面加速下滑(B)沿斜面减速上滑(C)仍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D)离开斜面做平抛运动5.如图所示,ab、cd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圆周半径为R,b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点为圆周的最高点。现有两个小滑环A、B分别从a、c处由静止释放,滑环A经时间t1从a点到达b点,滑环B经时间t2从c点到达d点;另有一小球C从b点以初速度v04gR沿bc连线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间为t3,不计一切阻力与摩擦,且A、B、C都可视为质点,则t1、t2、t

10、3的大小关系为(A)t1t2t3(B)t1t2t3(C)t2t1t3(D)A、B、C三物体的质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6.如图所示,在空雪碧瓶底四周钻几个小孔,盛满水后,让盛满水的雪碧瓶自由下落,则下落过程中不行能出现的图是7.竖直向上射出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改变是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8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起先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阻力分别为f1和f2,假如物体m1先落在地面,那是因为A.m1m2B.f1f2C.D.9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力F作用

11、于物体O点,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匀加速运动(F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需同时再加一个力F1,这个力的最小值为A.B.C. D. 10.一质点由静止起先,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最终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三个过程所经验的时间之比为3:4:1,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A.V/3B.V/4C.3V/4D.4V/5 二填空题11.一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m/s2,上上升度为52米。则当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时,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s。假如电梯先加速上升,最终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则上升的最大速度是

12、m/s。1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kg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3.缆车沿着坡度为30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如图。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方向_。(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 三计算题14(12分)如图,倾角370的光滑斜面底端有一挡板,斜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的两物块A、B,用劲度系数为K200N/m的轻弹簧相连,并处于静止

13、状态。现用一沿斜面对上的恒力F拉动物块A,经时间t=0.2s使B恰离开挡板,此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aA=1m/s2.(取sin370=0.6,cos370=0.8,g=10m/s2)求:(1)从起先到B刚离开挡板时A移动的位移?(2)作用在物体A上拉力F的大小? 15如图所示,木块重60N,放在倾角=37的斜面上,用F=10N的水平力推木块,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sin37=0.6,cos37=0.8)16.(12分)A、B两个物体用细绳相连在一起,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将它们向上提起,如图所示.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

14、,两个物体的质量都为5kg,要使绳子在提起两物体的过程中绳不被拉断,求拉力F的范围.(g取10m/s)17.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向后喷出高速气体,使飞机受到一向前的推力。飞机在某一高度飞行时,竖直方向合力为零,飞机在竖直方向除受重力外还受向上的升力,飞机所受向上的升力是由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飞机的机翼后部装有襟翼,调整襟翼的角度,可变更升力的大小。飞机飞行时还受空气阻力,试验证明飞机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2,K为空气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与飞机的形态、大小、襟翼的角度等因素有关,当飞机载重增大时,所需升力也增大,调整襟翼的角度可增大升力,这时空气阻力系数也将增

15、大。有一总质量为M的喷气式客机在上海机场升空到某一高度后水平飞向北京,升空到这一高度时客机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经一段时间速度变为V2,此时的加速度为a2,再经一段时间速度变为V3,此时客机所受合力为零。客机加速过程中推力不变,由于客机加速过程时间较短,客机耗油量忽视不计,空气阻力系数恒为K,求:(1)机翼上下表面的有效面积均为S,加速过程中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P为多少?(2)a1与a2的比值为多少?(3)客机速度达V3后以这一速度匀速飞往北京,匀速飞行时客机发动机的平均功率为P,经时间t客机飞至北京上空时(高度未变),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减小为P。客机飞至北京上空时空气阻力系数变大、变

16、小、还是不变?简要说明理由。客机从上海匀速飞至北京上空的过程中客机的耗油量为多少?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少?1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A、B两物块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对A、B分别施加大小随时间改变的水平外力和,若(9-2t)N,(32t)N,则: (1)经多长时间两物块起先分别?(2)在同一坐标中画出两物块的加速度和随时间改变的图像?(3)速度的定义为v/st,“v-t”图像下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s;加速度的定义为av/t,则“a-t”图像下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什么? (4)由加速度和随时间改变图像可求得A、B两物块分别后2s其相对速度为多大?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1

17、、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实力目标:视察实力、对学问的迁移实力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学习爱好,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探讨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产生条件 教法分析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同时相识到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改变而改变的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3、借助试验和课件建立感性相识,协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视重和

18、实重的区分 示例: (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台秤称物体视重 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改变了没有?2、台秤的视数改变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生的视察和探讨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 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而改变的 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而改变 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 超重产生条件:物体

19、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当时,0,出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为了加强感性相识,供应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试验) 探究活动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试验装置(或设计一个小试验)(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现象)组织:自愿结组方式:展示、竞赛,评出优胜奖评价:培育学生动手实力和学习爱好 高一物理教案:重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相识重力产

20、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实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熬炼学生的视察分析实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实质(万有引力). 2、本章的难点是:重心的确定. 二、基本学问技能: 1、基本概念: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 = mg); 2、重心的确定 质量分布匀称的规则几何形态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匀称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有关,还与物体的形态

21、有关. 教法建议 一、有关重力大小讲解的教法建议 在介绍重力时,除了明确指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教学中还须要补充溢验测量重力的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得,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几种测力计,如弹簧测力计、牵引测力计、压力测力计等等. 另外让学生区分重力、重量的概念. 二、有关重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介绍重力方向时要明确重垂线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与水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静止的水面为水平方向),同时也要留意:不能把重力的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 关于重心和质心的区分的有关内容老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重心和质心. 三、有关重心位置讲解

22、的教法建议 在讲解如何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时,可以讲解悬挂法测量匀称薄板的重心.同时让学生探讨理解.对于重心位置的确定,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如课本的重心的确定,沙漏的重心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重心,如折尺的重心的确定. 有些老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将物体的平衡内容(教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介绍)也对学生说明,也就是重心的稳度问题,建议在讲解时要留意让学生理解探讨的方法,在图片资料中我们为大家供应了双圆锥(圆锥上滚)的图片,老师可以参考运用. 重力 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提问:

23、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力?详细说明? 3、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 通过水会自动由高向低流淌、树叶的飘落等等自然现象提出: 问题:什么是重力?它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产生的缘由: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老师总结说明: 1、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下列状况下,所受重力的方向各是怎样的? 老师出示几种不怜悯况下的物体(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斜面上静止的物体、正在运动

24、的物体等等)让学生探讨重力的方向. 共同探讨之后,老师说明并总结: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量匀称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老师出示各种形态物体的重心).质量不匀称的物体重心,跟形态、质量分布有关.对于质量分布不匀称、形态不规则的薄板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得到(老师可以演示该试验,同时让学生进行探讨),另外重心的位置可以 不再物体上(如图). 4、重力大小: 5、重力的测量:重力的测量用弹簧秤. 问题3: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物体对地球是否有力的作用?老师进

25、而提出:我们通常在探讨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不提出施力物体地球,相对于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同样,地球也要受到物体对它的吸引作用.(老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要强调物体受到的重力不等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二)、让学生阅读有关万有引力的文章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本课学问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课题1 题目:采纳悬挂法求得物体重心位置 内容:采纳悬挂法得到某一不规则形态(质量分布不匀称)薄板的重心位置。写出试验报告。 课题2: 题目:用计算法求解某些物体的重心 内容:参考“探究活动”中所给的“质心与重心的求解”内容,对一些特别形态物体的重心进行计算求解,利用初中所学的杠

26、杆原理分析,写出专题性小论文。 1、求下列各物体的质心位置. (1)如图(a)所示,有一串珍宝,每颗间距均为a,共n颗,其质量依次为 . (2)如图(b)所示,质量分布匀称的三角板. (3)如图(c)所示,匀质圆板,被挖去的小圆与大圆内切. 答案: (1)答案:悬点下方 处.解题思路:以悬挂点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有: . (2)解题思路:把 分成与AB边平行的几份,如图,当 时,每一份的质心都在其中点上,则 质心定在AB边中线CD上,同理也在BC边中线AE上,板ABC的质心在其几何重心上. (3)解题思路:将负质量与坐标法结合起来求解:设圆板面积密度为 ,则大圆板质量 ,小圆

27、板质量 ,再以O点为原点, 方向为x轴正方向,应用坐标法得 ,其质心在C点左侧 处. 2、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重量为G,A、B球分别为将它们挖去半径为 和 的小球后剩余的部分,匀质杆重量为 ,长度 ,试求系统的重心位置. 答案:C点左侧0.53R处.解题思路:以C点为原点,cb方向为x轴正方向,结合坐标法与负质量法求解.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推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驾驭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实力目标

28、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推断分析实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学问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过肯定限度,物体的形态将不能完全复原,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缘

29、由、方向的推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推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驾驭的学问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缘由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肯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态变更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态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态改变,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试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探讨视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探讨时,通常将微小改变“放大”以利于视察.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推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详细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

30、一些例子,将问题简洁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推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洁图示: 2、留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协作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详细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弹力 教学方法:试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缘由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试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

31、们的形态都发生了变更,老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缘由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态变更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干脆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试验接着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干脆接触并

32、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探讨,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接着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探讨,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

33、限度内,弹力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确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觉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运用胡克定律,留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学问探讨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依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探讨。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试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试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探讨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试验数据,写出试验报告说明试验目的、试验仪器、试验原理以及结论。 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