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114122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结构原子结构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3课时)学习时间20222022学年上学期周【课标要求】1.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了解电子云的概念2.了解原子轨道图及每个能级中的轨道分布状况和最大容纳电子数3.驾驭泡利原理、洪特规则4.基本能驾驭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阅读与思索阅读教材P9-11,思索1.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2.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3.什么事原子轨道?阅读P11表1-2,明确不同能层的能量、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能廓图阅读、思索阅读教材P11-12,思索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分别是什么?洪特规则的运用前提?(基态原子)洪特规

2、则的特例?【典例解悟】1.视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B1s轨道的电子云形态为圆形的面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2.以下是两个原子的2p能级或3d能级的电子排布状况,试分析有无错误,若有,违反了什么原则?(1)(2) 【课堂练习】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B2dC1dD3f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个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A3s10B3d10C3s23p63d2D3s23p53d34Cl核外电子的

3、运动状态共有()A3种B5种C17种D18种5以下电子排布式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A1s12s1B1s22s12p1C1s22s22p63s2D1s22s22p63s16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1s22s22p63s23p1B1s22s22p1C1s22s22p3D1s22s22p63s23p47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8以下电子排布式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

4、排布的是()A1s22s1B1s22s22p1C1s22s22p63s2D1s22s22p63p19下列能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为4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10在1s、2px、2py、2pz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A1sB2pxC2pyD2pz1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13.将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按能量由高到低的依次排列:1s3p2p5d4s5f14.试画出第三周期Mg、P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15.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或外围轨道表示式)中,哪一种状态的能量较低?试说明理由。(1)氮原子:。17.某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高能层n4

5、。问:(1)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可以有_种,原子序数分别为_。(2)写出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指出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点练习】1.下列3d能级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A.B. C.D. 2.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a4Ba5Ca3Da43.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A.0B2C5D84.下列说法中确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

6、.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课后作业】1.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K1s22s22p63s23p6BO21s22s23p4C.S21s22s22p63s23p6DNe1s22s22p62.下面是某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2s22p2和2s22p4B3s23p4和2s22p4C.3s2和2s22p5D3s1和3s23p43.下列表示式中错误的是()A.Na的电子式Na?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

7、1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a3s14.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最低能量状态的氮原子的是()5.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肯定相像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6.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是11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和为8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D.

8、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7.氡(22286Rn)可从矿泉水、岩石、地下水、自然气、建筑材料中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停留在呼吸道中,放出射线,其衰变产物还能放出、射线。这些射线可诱发肺癌。关于氡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的原子核内含有222个中子B.R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0族C.Rn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6s26p6,化学性质活泼,因此对人体有害D.新铺大理石地面的居室,可常打开门窗换气,以削减氡对人体的危害8.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一般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等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欧洲

9、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究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回答下面两题:(1)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2)假如制取了反氧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核内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B.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C.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中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D.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电子9.处于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B、C、D,其离子半径渐渐增大,它们的原子中核外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已知A和D处于同一周期,0.2摩尔A单质可以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6.72L氢气(标准状况),试回

10、答:(1)写出元素符号A:_,B:_,C:_,D:_。(2)比较C和D的氢化物:沸点_,稳定性_,水溶液的酸性_。(3)元素A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10.有第四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2、7,其原子序数依A、B、C、D依次增大。已知A与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而C与D的为18。依据原子结构,推断A、B、C、D各是什么元素?(1)哪些是金属元素?(2)D与A的简洁离子是什么?并写出其离子的电子排布式。(3)哪一元素的氢氧化物碱性最强?(4)B与D两原子间能形成何种化合物?写出化学式,并写出电子式。11.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它的

11、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42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养分元素之一。试写出:(1)A、B元素形成的酸酐的化学式:_。(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_(用分子式表示)。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学问,请记录下来)_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3课时)阅读与思索阅读教材P9-11,思索典例解悟1.解析尽管人们不能确定某一时刻原子中电子的精确位置,但能够统计出电子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概率大,在

12、什么地方出现的概率小。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由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且电子在原子核旁边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现电子曾经出现过的位置。答案D电子云图中的黑点绝无详细数目的意义,而有相对多少的意义。单位体积内黑点数目较多(黑点密度较大),表示电子在该空间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大;单位体积内黑点数目相对较少(黑点密度较小),表示电子在该空间的单

13、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小。电子的运动无宏观物体那样的运动规律,但有它自身的规律。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电子排布的两个原则(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理解。泡利原理:在同一个原子轨道内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而(2)中的第三个轨道中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完全相同,所以(2)排布错误,违反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而(1)中的第三个轨道内的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前两个轨道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排布违反了洪特规则。答案(1)错误,违反了洪特规则(2)错误,违反了泡利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电子排布图描述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相对而言,

14、电子排布图不仅能表示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哪些电子能层上,还能表示出这些电子的自旋状态。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且要遵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课堂练习】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AB6答案A7答案A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13.答案5f5d4s3p2p1s14.答案15.答案(1)B。A违反洪特规则,能量高。(2)A。B表示钠原子处于激发态,能量高。(3)A。A表示铬原子3d轨道处于半充溢状态,能量低。(4)A。B表示碳原子违反洪特规则,能量高。16.答案(1)1s22s22p63s23p4(2)1s22s22p63s23p6

15、3d104s1(3)1s22s22p63s23p63d54s1(4)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5)1s22s22p63s23p63d104s2(6)1s22s22p63s23p63d64s217.答案(1)319、24、29(2)K:Ar4s1第四周期A族Cr:Ar3d54s1第四周期B族Cu:Ar3d104s1第四周期B族1.答案B2.答案BC3.答案B4.答案B【课后作业】1.答案B2.答案D3.答案AD4.答案B5.答案C6.答案A7.答案D8.答案(1)C(2)D9.答案(1)AlNaFCl(2)HFHClHFHClHClHF(3)Al 10答案A:KB:Ca

16、C:ZnD:Br(1)K、Ca、Zn(2)Br、K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K:1s22s22p63s23p6(3)K(4)离子化合物CaBr2Br?Ca2Br?11.答案(1)N2O3或N2O5(2)2Li2H2O=2LiOHH2(3)PH3NH3 高三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36 其次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三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粒子散射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粒子散射试验结果的探讨与沟通,培育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

17、理实力;(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了解探讨微观现象。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化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看法和不畏权威、敬重事实、敬重科学的科学精神;(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相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相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相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探讨方法的正确运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自主思索探讨在于对粒子散射试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探讨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

18、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索探讨在于对粒子散射试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探讨、沟通。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协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汤姆生发觉电子,依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用动画展示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二)进行新课1、粒子散射试验原理、装置(1)粒子散射试验原理:问题: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是否对呢?原子的结构特别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相识原子的结构,须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而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

19、发光。假如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变更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改变。探讨高速的粒子穿过原子的散射状况,是探讨原子结构的有效手段。指出:探讨原子内部结构要用到的方法:黑箱法、微观粒子碰撞方法。(2)粒子散射试验装置粒子散射试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粒子散射试验在课堂上无法干脆演示,希望借助多媒体系统,利用动画向学生模拟试验的装置、过程和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切身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多媒体重点指出,荧光屏和望远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从而可以视察到穿透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粒子。并且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视察是特别艰苦细致的工作,

20、所用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动画展示粒子散射试验装置动画展示试验中,通过显微镜视察到的现象。(3)试验的视察结果明确:入射的粒子分为三部分。大部分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三个问题: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说明粒子大角度散射?请同学们依据以下三方面去考虑:(1)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2)根据葡萄干布丁模型,粒子在原子旁边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小结:对于问题1、2:根据葡萄干布丁模型,碰撞前后,质量大的粒子速度几乎

21、不变。只可能是电子的速度发生大的变更,因此不行能出现反弹的现象,即使是非对心碰撞,也不会有大角散射。对于粒子在原子旁边时由于原子呈中性,与粒子之间没有或很小的库仑力的作用,正电荷在原子内部匀称的分布,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原子两侧正电荷将对它的斥力有相当大一部分相互抵消,使粒子偏转的力不会很大所以粒子大角度散射说明葡萄干布丁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状况。对于问题3:探讨、推理、分析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小结:试验中发觉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绝大多数粒子不

22、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极少数粒子被弹回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点评:老师进行科学探讨方法教化:模型法(试验现象)(分析推理)(构造模型)(通过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既渗透科学探究的因素教学,又进行了模型法的教学,并将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行星结构相类比,指出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渗透哲学教化。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与沟通,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葡萄干布丁模型,并起先建立新的模型。希望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总结,总结时,突出汤姆生原子模型与粒子散射试验之间的冲突,可以将粒子分别穿过葡萄干

23、布丁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不同现象用动画模拟,形成剧烈的对比,突破难点)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再展示立体动画粒子散射模型,使学生有更清楚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相识。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关于原子的大小应当让学生有个数量级的概念,即原子的半径在10-10m左右,原子核的大小在10-1510-14m左右,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举一些较形象的比方或按比例画些示意图,同时通过表格展示,对比。半径大小(数量级)类比原子10-10m足球场原子核10-15m10-14m一枚硬币 附1:教学主线设计 原子结构教案 学问目标: 1、相

24、识原子核的结构 2、理解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3、驾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洁计算 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推断同位素 实力情感目标: 1、培育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实力 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探讨方法培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看法 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 学习重点: 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推断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动、对比归纳 学法:沟

25、通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学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闻名的卢瑟福试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粒子散射试验及试验现象2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试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索问题: 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白什么? 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白什么? 3、试想象推想原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说明: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说明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26、 【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 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 沟通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索探讨以下问题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0548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0 电荷 -1 +1 0 1、电子、质子各带何种电荷?中子带不带电?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确定的? 4、若忽视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

27、推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1、2 多媒体演示4 结论(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索以上关系式是否适合全部的微粒?(以Na+、Cl-为例进行分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Na+ Cl- 留意:以上关系式只适用于原子,不适用于阴阳离子。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4 结论(2):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学生阅读P3-P4第一段驾驭质量数和AZX的意义: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跟踪练习:2 1、推断正误: (1)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28、)氧元素的质量数是16 2、符号为baXn-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 符号为baYm+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 结论: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电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电子数电荷数 说明:X为元素符号,AZX为原子符号,baXn-和baYm+为离子符号。 多媒体演示5跟踪练习答案 迁移应用P4思索回答2 1、在科学探讨中,人们常用“3517Cl”来表示某种氯原子,说明其中符号和数字的意义。 2、碳-14具有衰变性,可用于考古工作中推想遗物的年头,碳-12为计算原子相对质量的标准,试用AZX表示这两种碳原子,分析二者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异

29、同? 结论:碳-12和碳-14都可以用元素符号C来表示,它们都是碳元素,二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2、核素 沟通.研讨5学生阅读课本P4-P5第一段,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原子 氕(H) 氘(D) 氚(T)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1、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 2、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是不是同一种原子?三者之间什么关系? 3、目前已发觉了112种元素,是否就发觉了112种原子?为什么? 4、哪些微粒确定了元素的种类?哪些微粒确定了核素的种类? 多媒体演示6 小结: 元素:

30、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肯定数目质子和肯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确定核素的种类。 说明:三者的探讨对象都是原子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同种元 素可以有多种核素(同位素)所以元素的种数远少于原子的种数。 回顾练习:比较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1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探讨对象 概念 多媒体演示7 本节内容整合: 多媒体演示8 当堂检测:(4分完成前三题,标号的为选做题) 1、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的材料。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He核31

31、H互为同位素 B、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D、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2、已知核电荷数为118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293,则该原子中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0B、57C、118D、175 3、下列八种化学符号:11H2、21H2、146C、63Li、2311Na、147N、73Li、2412Mg 表示核素的符号共种 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和。 4、某元素的一种原子R质量数为A,该原子形成的微粒Rn-共有x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R中的中子数为() A、A-x-nB、A+

32、x+nC、A-x+nD、A+x-n 5、元素A、B,A的核电荷数为n,A2+比B2-少8个电子,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原子结构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学问,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驾驭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抽象思维实力、科学的分析推理实力及对所学学问的应用实力。5.使学生相识物质的结构确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支配2课

33、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方、探讨、练习、讲解并描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一般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老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老师打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师假如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奇妙好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拆开看看!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分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确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驾驭有关物质结构的学问。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假

34、如我们毫不犹豫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相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须要我们在探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师探讨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依据前面学过的学问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快速反应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

35、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原委,必需揭开原子内部的隐私,即相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识。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板书一、原子结构原子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相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

3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 注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能是正负电荷相互抵消的原因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确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

37、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化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方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生甲回答:假如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心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假如假设原子是一座浩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师回答得很好,甲比方说明对初中的学问驾驭很坚固;乙比方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准确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洁,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

38、,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方为须要3000辆载重4t的卡车来运载。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假如忽视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全部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随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

39、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详细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问题探究“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生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详细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师为了熟记X所表示意义及A、Z、N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填写下表: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用X表示为 O818Al1427Ar1822ClCl HH 答案10O13Al40Ar171835101师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原子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

40、,如上述练习中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生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师回答得很好。即: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这样,我们就可依据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推断出一些粒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请大家

41、口答下列问题:投影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离子,带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电荷。答案1.阳正2.负师依据以上结论,请大家做如下练习。投影练习填写表中空白。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S2Xn+xYmyNHOH学生活动,老师巡察,并指正错误答案1618xnym1110910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参考练习1.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

42、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A.Aa+nB.AanC.A+anD.A+a+n参考答案:1.BC(D选项所带电荷数应标明正负)2.B板书设计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原子结构原子X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学说明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子结构学问的。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试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简单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纳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方,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新学问的过程中来,最终通过对所学学问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学问得以巩固。另外,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用原子结构或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相互关系做标题更为合适。此处,实行了前者。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