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乘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验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相识“几个几”和惩处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经验算式分类、由“几个几”的实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个几的观念,体验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发展视察、操作实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实力。 3.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乘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对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肯定的爱好。 教学重点: 相识“几个几”和乘法含义 教学难点: 乘法含
2、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挚友们,今日,周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到动物学校去瞧一瞧,想去吗?诶,我们来到动物学校的大门口,大门关着,是不是?原来呀,要想进入动物学校,还得先过大门这一关,这些加法算式,你会算吗?请你选一道你喜爱的算式来算一算,谁先来? 谈话:都算对了,怎么门还没开呀? 出示小猴说:在这些算式里还藏着一个小隐私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指出:这些算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另一类是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今日咱们就来探讨这些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算式分类这个细微环节,让学生通过把算式分类,使学生对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
3、接下来的形成几个几的观念作一个铺垫,还培育了学生的分类意识和实力。) 二、教学新知 1.相识“几个几” 谈话:最终,门,开了。这个动物学校可真漂亮!在这个动物学校里你看到了几种小动物?(生:小兔子和小鸡) 谈话:我们先来视察小兔子,把小鸡先藏起来! 提问:小兔子是怎么排列的?(生:每堆2只,有3堆)(2只2只的排列) 引导:小兔子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有几个这样的2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2只,2个2只,3个2只。 提问:一共有这样的几个2只?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生:一共有这样的3个2只) 提问:你能帮周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吗?怎么列算式?(生:2+2+2=6只) 追问:同学们,这是
4、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说明:3个2相加得6,兔子有6只。 提问:我们再来看小鸡,小鸡是怎样排列的?(每堆3只,有4堆) 提问:那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呢?请小挚友来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3只?你来数给我们看看?全班再来一起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小鸡一共有这样的几个3只? 提问:那你会列算式吗?(生:3+3+3+3=12只) 追问:这里又是几个3相加得多少呢?(板书:4个3相加得12) 说明:4个3相加得12,小鸡有12只。 总结:视察我们刚写的两道算式,每道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第一道算式可以简洁地说成“3个2相加”,其次道算式可以说成“4个3相
5、加”,以后遇到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简洁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视察兔子和小鸡的排列,理解3个2的实际意义 兔子每堆2只,有3堆。接着让学生视察3个2相加的算式。这样的设计,从详细到抽象,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就请小挚友用小棒来摆一摆几个几。请先听清晰老师的要求,再动手摆一摆。 活动一: 谈话:请你拿出两根小棒,举起来让我看一看,这就是1个2。将它摆在桌子上,算作一堆,现在请你照样子,摆5堆。请同学上来摆一摆。 谈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几?(5个2) 提问: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这
6、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呀? 活动二: 谈话:下面请你自己动手摆3个4。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 谈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几? 提问:你会列算式吗?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呀? 活动三: 要求: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摆几个几。摆之前,先想清晰每堆摆几根,摆这样的几堆。摆好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摆的是几个几。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起先吧! 谈话: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你来介绍一下你摆的是几个几?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简洁地说,就是几个几相加得数是多少呀? 谈话:我们在摆的时候呀,小猴它也在摆,看!它摆的是什么?(花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它摆了几个几呀?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生:横着
7、看,它摆了3个5。竖着看它摆了5个3。)你会用算式表示吗?(5+5+5=15、3+3+3+3+3=15)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3个5相加的15。5个3相加得15) 提问:咦,为什么他们的得数都是15呀?(花片的总数不变) (设计说明:摆小棒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说明摆几堆,每堆摆几根。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几个几的实际意义。接下来,要求学生摆3个4,将详细的要求加以抽象,让学生思索后摆。最终,让学生自己想“几个几”并摆一摆。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摆,对“几个几”“几个几相加”的意义有按部就班的实质性理解。) 3.教学“例2” 谈话:小猴看咱们班小挚友都这么聪慧,想接着邀请
8、咱们去动物学校的电脑室去看看,想去吗? 出示:电脑教室1 谈话:这就是电脑教室1了,细致视察,这里的电脑室怎么排列的呀?一张桌子上有几台电脑?有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有4张桌子) 提问: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几?你会列算式吗?(2+2+2+2=8) 出示:电脑教室2 提问:这里又是几个几相加呀?(8个2相加) 追问:你会列算式吗? 出示:电脑教室3 谈话:哇!这里的电脑更多了!有100个2呢!你们来报算式,周老师来写好吗?呀!黑板都写不下了,让老师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同学们也一起帮老师想一想好吗?哦,有同学想到了乘法,你真的和周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今日这节课咱们就来相识乘法。 指
9、出: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个2,就可以干脆写成4乘2等于8,或者2乘4等于8. 咱们一起来把这两道乘法算式来读一读,齐读,预备齐。 指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出名称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等号前面的两个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改写成乘法算式:你能把这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它的乘数是谁?它的积是谁? 对比:看这是我们用加法写的,这是用乘法写的。你觉得乘法怎么样?(写得很快,简便) 指出: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咱们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像这样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设计说明:逐步出示3张图,随着电脑数量
10、的不断变多,可以让学生产生剧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激发想学生学习乘法的热忱。) 4.设计嬉戏,巩固应用 小挚友们表现的都太精彩了。来玩一个嬉戏好吗? 听清晰嬉戏规则:老师击鼓,同学们闭上眼睛,细致听,老师每次敲几下,敲了几个几。同时思索,要知道一共敲了多少下,用加法怎么列算式,用乘法怎么写算式。打算好了吗? 三、回顾整理 小挚友们,我们今日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学问呀?(几个几、用乘法来表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用到乘法,从今日起小挚友们啊就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能找到你身边的乘法吗?周老师先来举个例子怎么样?一只手有5根手指,两只手那就是几个5呀?(2个5)你会用乘法来表示吗
11、?假如是两个小挚友呢?现在有几个5啦?(4个5)你会用乘法来表示吗?希望小挚友能用乘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今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验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育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沟通。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相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依据详细状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
12、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季节,今日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日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沟通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
13、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觉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沟通。(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a、谈话:6个小挚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
14、用除法计算。今日我们就要来相识除法。(板书:相识除法) b、6个小挚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c、“”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d、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
15、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干脆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接着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挚友们在玩什么嬉戏? 经过三人的团体合作,他们套中了规定的个数,可以获得6枝铅笔作为嘉奖,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允?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挚友,每人分得()枝。) (2)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探讨、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终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16、。 (3)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沟通)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1)出示小挚友参与劳动的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沟通。 结合图
17、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相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沟通。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巡游,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
18、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相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操作活动和视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视察、操作中逐步培育思索、探究的意识和实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相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相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
19、图)小挚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实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态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方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挚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线段。(板书课题:相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
20、 )我想请位小挚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相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 )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 )那这样呢?(演示: )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
21、啊,线段必需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挚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四周,还有很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2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相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建出一条线段吗?(可以探讨探讨)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挚友们真了不得,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建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挚友,你能把这位好挚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索: 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画线段时要留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知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
23、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依次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挚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
24、形 师:小挚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很多漂亮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挚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日所学的线段创建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意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相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经验相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意培育学生的初步实践实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 1、 重视探究实践。 课始,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方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再变换方向拉一拉,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我向学生供应了足够的
25、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画线段的工具、方法和留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意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学问学习的热忱,让学生亲近数学,对数学感爱好。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学生最熟识的100米跑道线,让学生感知直。其次,在相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忱很高,找出了很多。最终,我又展示了一些学生熟识的用线段围成的图案,如:五角星、松树、房子等等。整节课,我尽量
26、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相识线段。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些问题我提的不够明白,造成了小学生的思路不够完整、清楚。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多处出错。 2、课前预设不足,老师缺乏敏捷性。比如:老师演示把毛线斜着拉,问:这是线段吗?当时有很多学生就回答: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弯了。由于课前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当时有点措手不及。其实这是很好处理的,只要松手让线变弯,再拉直,比一比,学生很快就能清晰的相识到:这样也可以看成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几时几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几时几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学
27、习有关钟面上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相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驾驭时、分的进率,能够精确读出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操作、思索、探讨等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教化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突破方法:借助钟面进行操作、探讨。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突破方法:拨钟进行视察,思索,探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1.
28、视察钟面,复习旧知老师出示钟面模型(钟面模型的时刻是7时)问:(1)小挚友,钟面上是什么时间?(2)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3)每天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4)谁能用两种方法写出这个时刻?(学生板演:7时、7:00)2、出示课件,引出课题演示内容:小华上午放学回到家,妈妈正在做午饭,不一会儿,妈妈午饭 做好了,小华一家起先吃午饭(饭厅挂着一个钟表)。(1)学生看后,师问:小挚友请你猜一猜小华家吃午饭是什么时间?(有 的可能说是12时10分;有的可能说是2时)(2)师: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这样的 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识这样的时间:几时几分。(老师板书课题)二、自
29、主探究,学习新知1、相识10时15分。(1)认读课件演示10时,(播放画外音)“小挚友,时间是不会恒久停留在10时, 它在接着前进。”课件接着演示:钟表从10时转到10时15分,(画外音)“小 挚友,你相识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吗?”a、学生四人小组探讨,用自己熟识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b、小组汇报,并说认读方法。学生可能汇报如下:生1:10时过15分(因为时针过了10一点点,分针指着3,走了15小格)生2:10时15分,(因为时针刚过了10,分针还走了15分)生3:10点15分(因为)生4:我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刚过数10,不到数11,分针指着3,走了15分,是10时多15分。(2
30、)学写a、师:刚才同学们认读得很好,方法也总结得好。同学们说的“10时过15 分”、“10时15分”,10点15分,10时多15分,指的都是同一时间, 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像写整时的方法用两钟方法写出来吗?(先让学生上台尝 试板演,依据状况老师再指导)b、板书如下:10时15分10:15c、理解“:”左边表示时,右边表示分。(3)尝试练习a、全班学生写出10时15分的两种写法。b、刚才课件演示的小华家吃午饭的时刻究竟是什么时间?为什么?用两种 写法写出来?2、相识8时零5分、3时55分。(1)相识8时零5分出示8时的钟面,学生视察是几时?然后课件接着演示钟表走动,走到8时零5分停止。a、四人小
31、组探讨,用自己熟识的方式表达此时钟面上的时刻,老师巡察指导。b、学生汇报,说明方法。(学生可能汇报如下:)生1:8时过5分(时针刚刚过8,分针从12起先又走了5分)生2:8时多5分(时针过了数8一点点,分针指1,1个大格表示5分)生3:8时零5分(时针刚过数8,还没有到9,分针从12到1走了5个小 格)c、让学生板演8时零5分的两种写法。(假如学生干脆写作8时零5分或8:05,就问学生为什么要写“零”和 “0”;假如学生写作8时5分或8:5,就引导学生对这种写法要作补充,最终 得出正确的写法:(板书如下) 8时零5分 8:05 d、小结:像这样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了不够10分钟,这时
32、一 般读作几时零几分,这里的零要读出来,写时也要把零写出来,以后遇到这样的 状况都要按这种方法读、写。 e、引导学生比较10时15分和8时零5分的读、写异同。 f、老师拨钟面模型,学生练习读、写5时零5分、 (2)相识3时55分。 课件出示3时的钟面,学生视察是几时?然后课件演示钟表接着走动,走到 3时55分停止。a、让学生细致视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读、写方法。 b、学生汇报,说明方法。学生可能汇报如下:生1:快到4时了。(时针快指着4,但分针还没有指向12。) 生2:4时少5分。(时针快指着4,分针离12少5分。)生3:3时55分。 (时针走过了3没有对准4,分针走了55小格。)c、假如有
33、的学生说4时55分,老师就让学生评价和探讨对不对,为什么? (时针还没有经过4)假如没有学生说4时55分,老师就说这个时刻是4时55 分对吗?为什么?然后老师出示4时55分的钟面图,引导学生辨别时间。 d、学生板演3时55分的两种写作方法。 3时55分 3:55 e、老师拨钟表模型,让学生练习读写6时55分、12时50分。 3、师生小结相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a、同桌探讨相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b、学生汇报。(略) c、师归纳:视察钟面相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 再看分针,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假如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针从12起走的小格不满
34、十, 一般读几时零几分,“零”要读出来,也要写出来) 三、学问运用,巩固新知 1、读一读,写一写。 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方法:(1)先同桌对读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学生范读、齐读。(2)学生独立写出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全班集体订正。(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7时30分通常也说成7点半(7时半),因为分针 从12转到6,刚好转过整个钟面的一半。(4)让学生说出第一个图再过几分是2时第四个图再过几分就是7时。2、看一看,想一想。(对的打“”错的打“”)(1)钟面上的时刻是5时55分。()(2)钟面上的时刻是6小时45分。()(3)11时35分可以写作35:11。()(方法:四人小组探讨,小组代表汇报)3、拨
35、一拨,读一读。(1)老师拨出几时几分学生认读。(2)学生拿出打算好的钟表模型,让个别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几时几分, 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然后全班同学拨出这个时刻。同桌相互检查,老师巡察指导。4、想一想,画一画。(视察钟面,依据给出的条件画出分针)1:157:503:059:30(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出来,让学生评价)5、填一填,评一评。(说一说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填入下表) 上午下午: 起床上学放学上学放学睡觉 方法:(1)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再填表格。 (2)同桌相互检查填写是否正确,老师巡察指导。 (3)老师拿出几份有代表性的作息时辰表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6、 四、全课总结:老师:同学们这节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略) 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 几时几分10时15分8时零5分3时55分 10:158:053:55 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二年级上册相识线段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相识线段教案苏教版第一课时:相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验操作活动,视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过程。2、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3、学生能与已有的学问相贯穿,会数线段。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运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4、培育学生初步动手操作实力,具有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心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问。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相
37、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师生沟通,引进新课。1、小挚友,你们喜爱念儿歌吗?谁情愿念给大家听听?今日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喜爱吗?一起大声念念看。2、细致视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觉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操作)3、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线段。(板书:相识线段)二、直观感受,相识线段。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挚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2
38、、(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依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觉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变更,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细致视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三、回来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
39、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相互指一指。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挚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5、全班沟通。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2、请小挚友选择你喜爱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3、沟通。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6、师:我不同的状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
40、你最喜爱什么?为什么?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殊便利,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8、学生用尺随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观赏。五、多种方法,深化相识。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2、沟通。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相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5、小结。今日,我们相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
41、们相识的各种图形,很多线段还能组成很奇妙的精致图案。(观赏)8、美丽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六、总结今日学到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线段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相识线段数学教案 第1课时 相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视察,使学生初步相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育学生视察、想象、操作等实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42、初步相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视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肯定要
43、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曲曲折折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赐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美丽。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遗忘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