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细则(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管新规细则(通用5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管新规细则(通用5篇)资管新规细则要点:1、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2、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化,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学问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看法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意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
2、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根据党中心、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看法:一、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把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削减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开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困难,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
3、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实行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爱护。(四)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峻、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动身展空间。(五)坚持主动稳妥审慎推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实力,合理设置过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节奏、力度,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二、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
4、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托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托付人利益履行诚恳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托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金融机构可以与托付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收取合理的业绩酬劳,业绩酬劳计入管理费,须与产品一一对应并逐个结算,不同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串用。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私募投资基金适用私募投资基金特地法律、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特地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本看法,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
5、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三、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金融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规则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不适用本看法。四、资产管理产品根据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公募产品面对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执行。私募产品面对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
6、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非因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导致突破前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应当在流淌性受限资产可出售、可转让或者复原交易的15个交易日内调整至符合要求。金融机构在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时,应当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示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并根据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在产品成立后至到期
7、日前,不得擅自变更产品类型。混合类产品投资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的比例范围应当在发行产品时予以确定并向投资者明示,在产品成立后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变更。产品的实际投向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如有变更,除高风险类型的产品超出比例范围投资较低风险资产外,应当先行取得投资者书面同意,并履行登记备案等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程序。五、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实力和风险担当实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肯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验,且满意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
8、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投资者不得运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风险大小,进而缺少风险自担意识;而金融机构将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转化为管理费或干脆纳入中间业务收入,而非赐予投资者,也难以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为了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
9、转型,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看法强调金融机构的业绩酬劳需计入管理费并与产品一一对应,要求金融机构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并由托管机构核算、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确认,同时明确了详细的核算原则。首先,要求资管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激励运用市值计量。同时,允许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部分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一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产品封闭式运作,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纳估值技术牢靠计量公允价值。资管新规细则为规范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统一同类理财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
10、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指导看法(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看法)。看法依据党中心、国务院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坚决防范重大风险攻势的决策配置,坚持严格限制风险的基础思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目标,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理念,坚持全部放矢的问题导向,主动稳定推动的基本思路,全面垄断各种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看法依据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从招募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统一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
11、。坚持产品与投资者匹配的原则,加强投资者的适当管理,加强金融机构的勤奋责任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理财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换。严格非标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淌性风险。分类统一债务和分级杠杆要求,消退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监督协调,加强宏观慎重管理和功能监督。看法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合理设置过渡期,赐予金融机构理财业务有序整改和转型时间,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下一步,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仔细实行看法各项要求。金融机构应根据看法相关规定,依法合规开展理财业务。(结束)(结束)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机构理财
12、业务的指导看法。近年来,我国理财业务发展迅猛,在满意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依据党中心、国务院的决策配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督标准,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将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变革升级,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看法一、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严格限制风险的下划线思索。把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化解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削减库存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理财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13、投融资需求,求,严格规范引导,避开资金实际向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困难,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传递。(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督相结合、机构监督与功能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理财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实行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爱护。(四)坚持的放矢问题导向。着重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期保值严峻、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持续利益避开危害,一分为二,留动身展空间。(五)坚持主动、平安、慎重地推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在坚决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实力,合理设
14、置过渡期,把握工作依次、节奏、力度,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二、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理财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托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托付人利益履行诚信、勤奋履行义务,征收相应的管理费用,托付人担当投资风险,获得收益。金融机构可与托付人在合同中提前约定收取合理的绩效酬劳,绩效酬劳计入管理费,应与产品一一对应并逐一结算,不同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串用。理财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在开展理财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兑换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兑换。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理财业务。私募投资基金适用私
15、募投资基金专项法律、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专项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本看法,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三、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券商、券商子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理财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等。依据金融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规则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不适用本看法。四、理财产品按招生方式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公开招募产品面对不特定的社会公开发行。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执行的。私募产品面对合格
16、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按投资性质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在80%以上,权益类产品投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在80%以上,商品和金融衍生品投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比例在80%以上,混合类产品投资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和金融衍生品非金融机构主观因素突破上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应在流淌性限制资产可销售、可转让或复原交易的15个交易日内调整为符合要求。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应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确理财产品的类型,并根据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产品成立后到期日,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类型
17、。混合类产品投资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商品和金融衍生类资产的比例范围在发行产品时必需确定投资者,在产品成立后到期日之前不得擅自变更。产品的实际投入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如有改变,除了高风险类型的产品超过比例范围投资低风险资产外,应首先得到投资者的书面同意,履行注册申请等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手续。五、理财产品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实力和风险担当实力,投资于单一理财产品不低于肯定金额,符合以下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其他组织。(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阅历,满意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300万元以上,家庭金融资产500万元以上,或近3年本
18、人年平均收入40万元以上。(二)最近一年底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法人部门。(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状况。合格投资者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在30万元以上,投资单一混合类产品的金额在40万元以上,投资单一权益类产品、单一商品、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投资者不得运用贷款、发行债券等募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六、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理财产品,要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的适当管理,向投资者销售符合其风险识别实力和风险担当实力的理财产品。禁止欺诈或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担当实力不匹配的理财产品。金融机构不得通过分割理财产品的方式,向风险识别实力
19、和风险担当实力低于产品风险等级的投资者出售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化,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学问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达卖方负责,买方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换。七、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必需具备适应理财业务发展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公司管理良好,风险管理、内部管理和问责机制健全。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培训、评价和问责制度,确保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学问、行业阅历和管理实力,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规定和资产管理产品的法律关系、交易结构、主要风险和风险管理方式,遵守行为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看法规定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员,依法
20、实行惩罚措施直到取消就业资格,禁止在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八、金融机构应用受托资金投资,遵守慎重经营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战略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限制风险。金融机构应履行以下管理人员的责任(一)依法筹集资金,发售和登记产品份额。(二)办理产品登记和登记手续。(三)分别管理、记账和投资管理的不同产品的受托财产。(四)依据产品合同约定确定收益安排方案,马上向投资者安排收益。(五)进行产品会计,制作产品财务会计报告。(六)依法计算和公开产品纯利润和投资收益状况,确定购买、回购价格。(七)处理与受托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八)保存受托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记录、账簿、报
21、告书等相关资料。(九)以管理人员的名义,代表投资者的利益行使诉讼权利实施其他法律行为。(十)兑换受托资金和收益时,金融机构应保证受托资金和收益返回受托人原账户、同名账户或合同约定的受托人账户。(十一)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责任。金融机构未根据诚信、勤奋的原则切实履行受托管理责任,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依法向投资者担当赔偿责任。九、金融机构代销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理财产品,应符合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未经金融监管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或个人不得代理销售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应建立理财产品的销售授权管理体系,明确代理销售机构的准入标准和流程,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风险的担当责任和转
22、移方式。金融机构代理销售理财产品,必需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和风险限制程序,对发行或管理机构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实力、市场投资实力、风险处理实力等开展尽职调查,要求发行或管理机构供应具体的产品介绍、相关市场分析和风险收益测算报告,进行充分的信息验证和风险审查,确保代理销售的产品符合本看法规定,担当相应的责任。十、公开招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外,不得投资未上市的企业股票。公开招募产品可以投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但必需符合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私募产品的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可以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的股票(包括债转股
23、)和受益权和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资产,严格遵守投资者的适当管理要求。激励充分利用私募产品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十一、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同时满意以下条件:1.等分化,可以交易。2.信息公开充分。3.集中注册,独立管理。4.公允价格,流淌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详细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除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外,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遵守金融监管。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限额管理、流淌性管理等监管标准。金融监督管理部
24、门未制定相关监管标准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督促依据本看法要求制定监管标准并予以执行。金融机构不得将资产管理产品资金干脆投资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收)益权的投资限制由金融管理部门另行制定。(二)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干脆或者间接投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禁止进行债权或股权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三)激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领域。激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四)跨境资产管理产品及业务参照本看法执行,并应当符合跨境
25、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十二、金融机构应当向投资者主动、真实、精确、完整、刚好披露资产管理产品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收益安排、托管支配、投资账户信息和主要投资风险等内容。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于公募产品,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公告、投资风险披露要求以及详细内容、格式。在本机构官方网站或者通过投资者便于获得的方式披露产品净值或者投资收益状况,并定期披露其他重要信息:开放式产品根据开放频率披露,封闭式产品至少每周披露一次。对于私募产品,其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由产品合同约定,但金融机构应当至少每季度向投资者披露产品净值和其
26、他重要信息。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和提示产品的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投资债券面临的利率、汇率改变等市场风险以及债券价格波动状况,产品投资每笔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融资客户、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安排、交易结构、风险状况等。对于权益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和提示产品的投资风险,包括产品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以及股票价格波动状况等。对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产品的挂钩资产、持仓风险、限制措施以及衍生品公允价值改变等。对于混合类产品,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醒目方式向投资者清楚披露产品的投资资产组
27、合状况,并依据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投资比例充分披露和提示相应的投资风险。十三、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特地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金融机构不得为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供应任何干脆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回购等代为担当风险的承诺。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确保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相分别,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代销的金融产品相分别,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分别,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与其他业务操作相分别。十四、本看法发布后,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
28、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过渡期内,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可以托管本行理财产品,但应当为每只产品单独开立托管账户,确保资产隔离。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独立托管出名无实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订正和惩罚。十五、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加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别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
29、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淌性风险管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流淌性风险管理规定。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干脆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资产管理产品干脆或者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应当为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并明确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支配。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金融机构不得违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通过为单一融资项目设
30、立多只资产管理产品的方式,变相突破投资人数限制或者其他监管要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同一资产的,为防止同一资产发生风险波及多只资产管理产品,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该资产的资金总规模合计不得超过300亿元。假如超出该限额,需经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十六、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等级与投资者的风险担当实力相匹配,做到每只产品所投资资产构成清楚,风险可识别。金融机构应当限制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集中度:(一)单只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资产管理产品净资产的10%。(二)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全部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
31、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者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其中,同一金融机构全部开放式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三)同一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非因金融机构主观因素导致突破前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应当在流淌性受限资产可出售、可转让或者复原交易的10个交易日内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十七、金融机构应当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打算金,或者根据规定计量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打算。风险打算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
32、以不再提取。风险打算金主要用于弥补因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违反资产管理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给资产管理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将风险打算金的运用状况报告金融管理部门。十八、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刚好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由托管机构进行核算并定期供应报告,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被审计金融机构应当披露审计结果并同时报送金融管理部门。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激励运用市值计量。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一)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
33、的并持有到期。(二)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纳估值技术牢靠计量公允价值。金融机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净值,应当采纳适当的风险限制手段,对金融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当以摊余成本计量已不能真实公允反映金融资产净值时,托管机构应当督促金融机构调整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金融机构前期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加权平均价格与资产管理产品实际兑付时金融资产的价值的偏离度不得达到5%或以上,假如偏离5%或以上的产品数超过所发行产品总数的5%,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资产管理产品。十九、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
34、的视为刚性兑付:(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二)实行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托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经认定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区分以下两类机构进行惩处:(一)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的,认定为利用具有存款本质特征的资产管理产品进行监管套利,由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存款业务予以规范,足额补缴存款打算金和存款保险保费,并予
35、以行政惩罚。(二)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的,认定为违规经营,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订正并予以惩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门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驾驭的,赐予适当嘉奖。外部审计机构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时,假如发觉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应当刚好报告金融管理部门。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或依法依规赐予行政惩罚,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二十、资产管理产品应当设定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负债比例上限。每只开放式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
36、该产品净资产的140%,每只封闭式公募产品、每只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200%。计算单只产品的总资产时应当根据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所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的总资产。金融机构不得以受托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放大杠杆。二十一、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分级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分级私募产品应当依据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设定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中间级份额计入优先级份额)。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发行分级资产管理产品的
37、金融机构应当对该资产管理产品进行自主管理,不得转托付给劣后级投资者。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干脆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供应保本保收益支配。本条所称分级资产管理产品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供应肯定的风险补偿,收益安排不按份额比例计算,由资产管理合同另行约定的产品。二十二、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供应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将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从而将本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资金托付给其他机构进行投资的,该受托机
38、构应当为具有专业投资实力和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应当为金融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可以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受托机构应当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进行转托付,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托付机构应当对受托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规定受托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责任和义务、存续期管理、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信息披露义务以及退出机制。托付机构不得因托付其他机构投资而免除自身应当担当的责任。金融机构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作为投资顾问。投资顾问供应投资建议指导托付机构操作。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应
39、当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同等准入、赐予公允待遇。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在账户开立、产权登记、法律诉讼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地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基于风险防控考虑,的确须要对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实行限制措施的,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看法并达成一样。二十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本看法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一般性规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业务夸大宣扬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
40、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为投资者单独设立智能管理账户,充分提示人工智能算法的固有缺陷和运用风险,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严格监控智能管理账户的交易头寸、风险限额、交易种类、价格权限等。金融机构因违法违规或者管理不当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应当依法担当损害赔偿责任。金融机构应当依据不同产品投资策略研发对应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程序化交易,避开算法同质化加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并针对由此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因算法同质化、编程设计错误、对数据利用深度不够等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统异样,导致羊群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金融机构应当刚好实行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者终
41、止人工智能业务。二十四、金融机构不得以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值交易、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于关联方虚假项目、与关联方共同收购上市公司、向本机构注资等。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本机构、托管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限制人或者与其有其他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司发行或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机制和评估机制,并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二十五、建立资产管理产品统一报告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筹资产管理产品的数据编码和综合统计工作,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拟定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规范和统一产品标准、信息分类、代码、数据
42、格式,逐只产品统计基本信息、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终止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资产管理产品的统计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应当将含债权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于每只资产管理产品成立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送产品基本信息和起始募集信息;于每月10日前报送存续期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于产品终止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终止信息。中心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于每月10日前
43、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送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其登记托管的金融工具的信息。在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统计制度拟定统一的过渡期数据报送模板;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于每月10日前根据数据报送模板向中国人民银行供应数据,刚好沟通跨行业、跨市场的重大风险信息和事项。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资产管理产品统计的详细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二十六、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资产管理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资产管理业务的
44、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加强投资者爱护,依照本看法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各自监管领域的实施细则。本看法正式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持续监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定期评估标准规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影响,刚好修订完善,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十七、对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监管遵循以下原则:(一)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根据产品类型而不是机构类型实施功能监管,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削减监管真空和套利。(二)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识别产品的底层资产(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三)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建
45、立资产管理业务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角度加强监测、评估和调整。(四)实现实时监管,对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销售、投资、兑付等各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监管,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二十八、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本看法规定,对违规行为制定和完善惩罚规则,依法实施惩罚,并确保惩罚标准一样。资产管理业务违反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法规实施惩罚。二十九、本看法实施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本看法框架内探讨制定配套细则,配套细则之间应当相互连接,避开产生新的监管套利和不公允竞争。根据“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看法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
46、完成整改的机构,赐予适当监管激励。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本看法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淌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限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安排,明确时间进度支配,并报送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由其认可并监督实施,同时报备中国人民银行。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根据本看法进行全面规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达不到第三方独立托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本看法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三十、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
47、许经营行业,必需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非金融机构违反上述规定,为扩大投资者范围、降低投资门槛,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公开宣扬、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过度强调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根据国家规定进行规范清理,构成非法集资、非法汲取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非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依法予以惩罚;同时承诺或进行刚性兑付的,依法从重惩罚。三十一、本看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看法所称“金融管理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行”是指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方式向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发出认购邀约,进行资金募集的活动。“销售”是指向投资者宣扬推介资产管理产品,办理产品申购、赎回的活动。“代理销售”是指接受合作机构的托付,在本机构渠道向投资者宣扬推介、销售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的活动。资管新规细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