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二课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二课时)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2:s na 2 a 2 2.3.2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第二课时)(人教 A 版必修 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 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 研究 S 的最值.初步体验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n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代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2、的兴趣与欲望,树立 求真的勇气与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辅手段】多媒体投影仪、黑板【教学过程】I.情景设置温故知新 首先,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1)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1:s n a1 an n n n 1 n 1 d .新知探究 1.等差数列的等价条件 例 1:已知数列 n 的前 n 项和 Sn n2 1 n,求 (1)S S(n 2).n n1(2)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分析:课本例题,题型比较简
3、单,主要是靠引导学生.过程略.设计意图本例题实际上给出了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判别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依 据,要让学生们知道等差数列前 n 项是一个常数项为 0 的关于 n 的二次型函数.如果一个数列 a 的前 n 项和为 Sn pn qn r.其中 p、q、r 为常数,且 解:由 Sn pn qn r 得 S1 a1 p q r a Sn Sn1(n 2).又 Sn pn qn r 2 pn (p q)(n 2).a ()n p)例 2:已知等差数列 5,4 ,3,的前 n 项和为 s ,求使得 s 最大的序号 n 7 7 a S na n(n 1)d 2 2 2 ,x2 a x,x N*,当 x
4、 n 时的函数值.另一 解:由题意知,等差数列 5,4 ,3,的公差为 所以 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探究题.2 n p 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 么?2 n S(n 1)1 2 n 2 时 an Sn S n1 (pn 2 qn r)p(n 1)2 q(n 1)r 2 pn (p q)p q r(n 1)n d a a n n1 2pn p q p 2 (1 q(p)2 此类数列从第二项开始为等差数列.归纳要使数列 为等差数列,则 2 p 1 (p q)p q r,即 r 0.n 设计意图本探究实际上是对例 1 的深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 果
5、一个数列的前 n 项公式是一个常数项为 0 的关于 n 的二次型函数,则这个数列 一定是等差数列,从而使学生从结构上认识数列.2.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 2 4 n n 的值 分析: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可以写成 n 1 1 d d n 2 (a )n 所以 可以看成函数 y d 2 d 1 2 方面,容易知道 s 关于 n 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我们可以利 n 用二次函数来求 n 的值.2 4 7 7 5 7 n25n1 n 当 n 取与 最接近的整数即为 7 或 8 时 s 取最大值.2 由 s s 得 9a d 12a d 2 2 na 1 n n 1d 1 dn2 21
6、dn d n 21 2 212 d 2 2 2 2 2 8 1 1 a 0 s 5 2 7 75n 5n2 14 5 15 2 1125 14 2 56 15 n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函数性质来用于实际题型中的应用,加 深对函数结构的认识。例 3:等差数列 an 中,a1 0,s s 9 12 求使得 S 最小的序号 n 的值?n 解法一(同例 2 的解法一样,在此可以带过即可):9 8 12 11 9 12 1 1 因此 3a 30d 则 d 1 a 0 则 d 0 1 1 a 10 1 s n 1 由以上条件知 s 有最小值.n 又 n N*,则 n=10 或 11 时
7、s n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 55d.即 s 10 s 11 55d 解法二:由解法一知 d 1 a 10 1 0 而 a 0 1 则数列 an 为递增数列.a 0 a (n 1)d 0 令 n 即 1 an1 0 a1 nd 0 a (n 1)1 a 0 10 1 a1 n 10 1 1 1(n 1)0 10 1 10 n 0 10 n 11.数列的前 10 项均为负值,a 11=0.从第 12 项开始为正值.n=10 或 n=11 时 s n 解法三:s s 取最小值.9 12 11 0 即 a a 0 则数列 a 为递增数列.1 a d a b a 10 a a 0 11 12 3a 11
8、 0 又 n 数列的前 10 项均为负值,a 11=0.从第 12 项开始为正值.当 n=10 或 11 是 s n 取最小值.设计意图本例是对例 2 的深化,通过一般的求最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用简单 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达到数学浅入深出的学习效果。3.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 例 4: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S 是其前 n 项和,求证 S,S S,S S 也成 n n 6 12 6 18 12 等差数列,设 k N ,S,S S,S S 成等差数列吗?k 2k k 3k 2k 解法一:由 S 6a 15d,6 1 S 12a 66d,12 1 S 18a 1 5 3,18 1 可得 S
9、(S S)2(S S).6 18 12 12 6 解法二:S12 S6 a7 a8 a9 a10 a11 a12 a 6d a 6d a 6d 1 2 6 a a a 36d 1 2 6 S 36d.6 同理可得:S S S 72d.18 12 6 S (S S)2(S S).6 18 12 12 6(k 的情况也类似,在此省略)设计意图本例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做题来得出结论的,但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 理解这个结论并且应用这个结论,在本节课加了这个例题,希望可以减轻学生课 后的负担。例 5:(备用例题,时间允许可在课堂上讲解)若两个数列 和 的前 n 项和 n n(n N ),求 n 2 2 2
10、sn na1 n n 1 d 2 2 a d 2 1 d 1 a 2 d 1 a1 2 2 d 2 2 d A 和 B 满足关系式 n n A n B n 7n 1 4n 27 a b n (分析:条件是前 n 项和的比值,而结论是通项的比值,所以,需要将通项的比 值转化为前 n 项和的比值,恰当的应用等差公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解:由等差数列性质:a n a a b b 1 2n1,b 1 2n1,n a n b n a1 a2 n1 2 b1 b2 n1 2 (2 n1)(a1a2 n1)(2 n1)(b1 b2 n1)2 A 2 n1 B 2 n1 7(2n 1)1 14n 6 .4(2
11、n 1)27 8n 23 设计意图 本例题对于初学者来说解答比较困难,若果让学生自行解答比较吃 力,在这里加了讲解,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归纳提升】1.等差数列的等价条件 若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S An 2 Bn C n 中的 C 必为 0,A、B 为任意 常数.反之也成立.2.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s 的最值有两种方法 n 第一种:根据项的正负来定 若 a 0,d 0 则数列的所有正数项之和最大,1 若 a 0,d 0 则数列的所有负数项之和最小.1 第二种:2 d n2 a d n 1 d 1 n 2 d d 2 2 a 2 2d 2 由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及 n N*知.当 n
12、 取接近于 1 的正整数时,s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值得注意的是接近 1 的正整数有时 1 个,有时 2 个.a S a 1 a 2 d n 1 a 2 d 3.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 若数列 是等差数列,是其前 n 项和,设 n N ,S,S S,S S,也 n n n 2n n 3n 2n 成等差数列.设计意图总结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哪,同时使学生回顾本节课 的知识点,达到复习加总结的效果。【即时体验】问题 1.等差数列 an 中,a4 15,d 3,求数列an 的前 n 项和 S n 的最小 值.分析:利用归纳的 2 种解题方法进行求解:将 Sn 表示成关于 n 的一元二
13、次函 数的最值求解.确定数列中负值的个数,由所有项之和最小求解.解答过程略.问题 2: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10 项和为 100,前 100 项和为 10,则前 110 n 项和为多少?解:S,S S,S S,S 10 20 10 30 20 110 S,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D,100 又 首项为 S 100,前 10 项的和为 S 10 100 100 10 10 9 D 10,D 22.2 10 又 S 110 S 100 S 10 D 10 S 110 100 10 10 (22)110.问题 3: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之比是(3n 1):(6n 2),试求它们的第 11 项之比
14、.分析:同例 3 同题型,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项之比,题目更简单化,解答过程 在此处省略.设计意图及时巩固,让学生活学活用,直接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解决数 学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的学习效果。八、课后延续 P46 习题 2.3.A 组第 3 题;P47 习题 2.3.B 组第 4 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本节课的认识,同时不忘记巩固。九、板书设计 幕布 课题 一 例 1 三 例 2 分析 一、复习 二 探究分析 四 例 3 分析 二、探究题归纳总 结 三、最值问题归纳 四、等差数列性质 十、备用问题(高考题):【2010 年高考福建卷理 3】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a1=-11,a4+a6=-6,则当 S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A、6 B、7 C、8 D、9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条件已提供了首项,故用“a1,d”法,再转化为关于 n 的二次函数解得 解答:解:设该数列的公差为 d,则 a4+a6=2a1+8d=2(-11)+8d=-6,解得 d=2,所以,所以当 n=6 时,Sn 取最小值 故选 A.十一、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