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3篇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学科课程。课程即经验: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课程即计划:是指序列、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泰勒、加涅等人的
2、思想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学习结果。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潜在课程:含义包括4个方面:1、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显性课程以外的课程就是潜在课程。2、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系等非学术性内容。3、潜在课程的影响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也可能是有意识的。4、潜在课程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碎的经验。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素质:是人内在的
3、身心组织及质量水平。包括人的生理结构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征,它包括人的感觉、意志、个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它们的有机综合体。学前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是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期望,通常以课程目标为表现形
4、式,对理想价值的追求是课程活动的动力和目标。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而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实现发挥的功效; 另一方面表现为其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人生教育课程产生的价值。 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经验:是人们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知识结果,也指在此过程中一切内在体验和思想感情,是活动在人身上沉淀的过程和其沉淀物。情境:是由人、事、物及其
5、联系构成的综合体,是情与境的统一体。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的和行为的动态部分。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产物。它既包括人类积累、传承、贮存下来的知识,也包括个人直接认识的产物。人的素质的特征:1、基础性。2、整体性。3、相对稳定性。4、潜在性。5、发展性。潜在课程的特征:1、潜在性。2、模糊性。3、多样性。4、非预见性。5、非强迫性。价值的属性:1、功用性。2、客观性。3、社会性。4、历史性。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生的特点有:1、具体性。2、形象性。3、非系统性。4、非科学性。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1、课程价值大小、性质与课程的价值标准有关。2、课程价值大小与预
6、想的价值有关,但更是实际的显现。3、课程价值具有客观性。4、课程价值大小还在于人们把课程理解成什么。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智说、个性发展说、专长培养说、“做人培养说”、全面发展说。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1、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在人的社会化和产生社会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3、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如何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1、充分完整的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整体的把握学前儿童人格整体,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影响,为每个幼儿未来人格形成打下充分坚实基础。2、人格是环境的
7、综合产物。学前儿童赖以生存、成长的家庭,对于其人格形成不可缺少。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的国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美国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福禄倍儿课程模式、日本课程模式。学科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学科课程。B、评价:学科或教材的课程本质观自产生以来,得到广泛采纳并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以布鲁纳、费尼克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大力提倡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识结构的获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他们主张知识学科化、结构
8、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甚至“科学就是探究”。这将学科即课程的本质观推上了更高水平。支持此中课程理论的是结构主义。当今社会,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说明学科课程论对课程本质把握的较大科学性。经验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B、评价:把经验视为课程的观点在美国普遍流行,对我国影响较大。在该课程本质观指导下,儿童经验获得的方式是“做中学”,照顾儿童的生
9、活,与学科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观把出发点放在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到“人”的转变。潜在课程给我们的启示:1、潜在课程的提出,是我们必须重视教育性经验对学习者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统一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因素。2、课程不仅包括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课程既要发展学习者的理性,也要发展学习者的非理性,要把学习者看成理性、非理性的统一体。3、培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式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学生。4、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合。5、课程是教育目的性过程,但有时教育目的
10、性不明显。要提高课程效果,必须增强教育意识,并重视课程作用的方式。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1、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动态。2、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3、课程重心发生变化。4、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包括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是两类课程的有机整体。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1、学前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的连续性,学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基作用。2、课程是教育的支柱。教育的衔接性客观上要求课程的衔接。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客观上处于最基础位置,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3、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全局。学前教育课
11、程的基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观重要性,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程的合理、科学和对学前儿童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还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怎样理解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1、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规律。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3、课程是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和需要,照顾其个性。5、课程还要适当
12、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要发展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1、社会经济化特征要求把发展创造能力和非凡的智力纳入学前教育目标。2、人自由时间增多,要求人创造性的支配时间,这是社会文化依据。3、出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之需,必须对所有智力水平不等的儿童一视同仁。对动态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评价:A、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强调以幼儿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B、评价动态过程作为课程内容,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实际行为能力,增长实际经验,能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对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动静结合课程内容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更多的是两种形态交
13、织在一起的课程内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的内容:1、儿童日常生活、游戏、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识。2、相对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能掌握的知识。3、增强儿童学习能力,促使儿童继续学习与探索的知识,具有生产性、再创造性。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反映实际的、某方面的、依从性的、一定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活动的、一般形式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树立热爱幼
14、教事业的专业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原则;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学基本理论,联系幼教实习情况,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幼儿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参考学时 216学时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规律和特征; 培养学生解决教学
15、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要课后书面完成。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 有时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8学时(二)评价方法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
16、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三)教学条件1.资源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教师; 具有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
17、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3年制高中起点、(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五)课程
18、资源的开发利用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而系统的了解。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 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运用这些知识,
19、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涉及到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 使学生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
20、展的规律和特征; 提高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后书面完成; 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提高课堂实效; 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教学实习,做好平时作业和开展见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6学时(二)评价方法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
21、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3. 关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考核,建议在教学中按课程教学案例场景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按不同权重的计入总成绩。4.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 最后折算成学分。 (三)教学条件1.资源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心理学
22、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教师; 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该加大参观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3.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
23、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幼儿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技能,并且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以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
24、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求影响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及开展幼儿卫生
25、保健工作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正学生的职业态度。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海耶生涯规划,并通过学习具备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技能: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3、参考学时 16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
26、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感性知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二)评价方法1.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2.重视多元化评价,在学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三)教学条件1.课堂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声像资料等教学设备应较为齐全。如人体主要器官的解剖模型,人体骨架模型,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解剖挂图
27、、解剖生理光盘,幼儿园一日活动光盘,CPR光盘等。这些教学设备的恰当使用对学生了解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健康检查的方法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主讲教师要非常注重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大量与本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逐步建立起网上教学辅导系统,本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改变传统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
28、 2.教师条件:幼儿卫生学教师应是是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卫生”属性,该门课程的教师还应具有深厚的人体解剖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学团队要求有责任心强、教学有特色,能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教材内容要注意通用性和实用性,运用幼儿教师行业的常用专业术语,减少不必要的理解上的麻烦。3.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运用插图和图表等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制作和收集与
29、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活动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旨在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内容与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提高教
30、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2.具备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观察等技能。3.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4.能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3、参考学时162学时5、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见习、实践观摩、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任务
31、驱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分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见习实习基地两种教学资源,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教”“学”互动,做到教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考核,对在学习和运用上有创新的心声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实行差别考核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向别人学习,超越自
32、我。(三)教学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和收集挂图、幻灯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课程教学需要。3.加强校内实验实习条件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加强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四)教材编写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2.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教材指导方案中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本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
33、时代步伐。3.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原则,及时纳入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使之更加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1.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项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积极创建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幼儿绘画及教学的方法
34、,获得绘画造型、色彩调配、绘画作品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简笔画、色彩调配、手工制作等内容,使学生会用基本的简笔画绘制和手工制作及幼儿美术教学方法。三、参考学时25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
35、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画室。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画架、写生台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工艺美术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熟练绘画工具的能力、扎实的绘画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绘画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
36、.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舞蹈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及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获得舞蹈表演及舞蹈创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民间舞蹈表演、幼儿舞蹈教学、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三、参考学时25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采用理
37、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舞蹈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压腿杠、海绵垫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舞蹈6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
38、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现代礼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范畴,获得各种礼仪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
39、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礼仪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各种公共礼仪以及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语言礼仪的能力。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展示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二)评价方法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
40、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教学条件1.环境条件:美容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美容设备等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四)教材编写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收集网络教程,制
41、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实习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企业环境,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能,获得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企业实际生产一线的知识与技能等实践相关内容,使学生充分融入企业环境,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能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岗位操作,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参考学时600学时四、课程学分20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
42、应立足于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2.本课程应根据校企合作情况,尽量专业对口。(二)评价方法1.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结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2.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考勤、态度、合作能力、安全意识、操作规范、创新能力、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三)教学条件1.学生须满16周岁,且须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具备胜任企业相关工作的各种条件; 2.企业提供入职培训和工作岗位,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尽量提供食宿,方便集中和统一管理; 3.学校按不低于1:1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教师,驻厂管理和协调相关事宜; 4.学校应设专门部
43、门负责统筹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工作,并由一名副校长总负责; 5.顶岗实习可以集中安排在第6学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学校教学学时和要求的基础上,在其它学期分段、分批进行。前 言为了大力加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学校关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在教导处指导下初步组织制定了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教学有“纲”可依,有“据”可查。课程标准制定主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
44、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明确课程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课程教学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要求。本次课程标准的制定,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育会计信息部、学科教研室及有关教师付出了辛勤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游戏课程设计研究摘 要:本文详实的叙述了游戏课程的定义以及实行理念。通过阐述游戏对于学前教育的重大作用,同时本着对我国学前教
45、育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于研究过程中认识到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幼儿 游戏课程 问题 建议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一)学前教育课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相应的学前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群众的重视。众所周知; 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再者随着国力的提升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也更加为社会所需要。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对于一生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奠定一个孩子一生兴趣所在的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学前教
46、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二)学前教育的现实性我们都非常清楚环境对于学习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体验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幼儿教育整体存在着课程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沉闷而又乏味的普遍现象。导致我国各地区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验也就应运而生。(三)幼儿教育游戏性因素的缺失性通过调查研究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缺失性。很大程度上我国的很多的幼儿园没有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很充分的游戏环境。并且很多地区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比例很小,政府将资金的投入主要像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倾斜。(四)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幼儿教育业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很多新的事物被引进幼儿教育中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新的改变,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对幼儿的适应性研究进行创新,任然沿袭着旧得教学方法,但是新的时代幼儿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以往,况且条件改善了,教育质量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我们应该对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展开适应性研究,创新教育的路径,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在幼儿的关键时期培养各种可能的爱好和兴趣。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巧妙地将游戏融进学习中,以此来作为提高教育水平和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而实际调查的结果证实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还很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