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095932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V:1.0 精选教学文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2023- -6 6- -8 8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为了便于广大教师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提高我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特制定盐城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下称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我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建议。一、 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

2、所沉淀成的核心技能,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聚焦本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态。( ) 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改革从过去重视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课程标准,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

3、育和学科核心能力塑造这一目标,在九大核心素养的框架下精心遴选出来,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四大素养的实现。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体现了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尽量缩小了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外延的重叠,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的要求。( 二) 体现了素养要素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道德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向善求真的情操、以礼待人的德行、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反省与修身的习惯; 公民素养包含的

4、重点要素有: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公益意识、责任意识、生态意识等),公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人格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阳光心态、乐于合群、与人和谐交往、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人文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文化底蕴、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 ( 三) 体现了德育学科培养的关键能力 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素养,每一种素养下包含众多构成要素,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有四个部分: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和行动力。学习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

5、习方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在经历体验与实践中,感悟体会、反思总结,内化为永恒持久并受用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调适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自我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进行调节适应,能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省和修身朝向个人健康成长、合格公民的社会性发展方向努力。思辨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客观公正的、辩证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行动力,是指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用主人翁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参与协调矛盾,尝试解决问题。道德与

6、法治课程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是培育 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素养的关键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路径。调适力是作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目的是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思辨力帮助学生面对繁多复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价值理念进行判断和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信念,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自己独有的学习力的支持下,丰富文化积淀,指导自己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才干、培养能力。行动力的培育过程又进一步修正、调整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公民所必须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法治意识、

7、国家认同素养也同步慢慢培育起来。二、 我市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客观地讲,课程建设的速度和效果及学科教学研究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其一,部分学校应试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把考试当作最主要的评定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成边缘学科,在各门课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二,课程实施要求和现有条件不匹配。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课程,其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特征,对课程的开展提出较高要求,学校因为诸多条件限制,难以保证课程

8、高效实施;其三,道德与法治课程配套设施不健全。受课程性质制约,从硬件上,学校需要完善配套设施;从软件上,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精力投入,但目前,学校和教师并不具备诸多条件。2. 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大 其一,课程资源开发载体形式单一。不少学校存在着将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的认识误区,把编教材当作开发课程资源的唯一路径和形式,致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形式单一。其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不少学校在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但也有部分学校课程内容单调枯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被忽视,无法成为课程有效实施的组成部分。 其三,开发的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实施。部分学校教师无视现有的课程

9、资源,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和教师的资源结合学生学情对课程内容作合理的筛选、修订、补充,使得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激发主动参与兴趣,无法获得亲身体验,也就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标准。3.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其一, 评价方式和标准单一。 方式单一:部分学校倚重传统的纸笔测验,未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将复杂的道德教育简单化,忽视学生的进步和个性特征;标准单一:评价最终仍然量化为知识记忆和简单评语,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只关注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使得评价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其二,评价主体和内容单一。单一的教师主体评价传统思想低估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

10、自我评价以及反馈教师教学情况的能力,减少了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认同的道德意识的机会。其三,评价运用和反馈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传统的教学活动止步于课程评价,评价主体与被评价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不能及时将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二)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部分教师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缺乏灵活运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2.教师专职配备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进程。极少数专职品德教师是年老体弱,照顾任教,无精力无热情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年轻教师都是兼职,其主要精力在于研究自己的主科,参

11、与培训少,自我学科成长动力不足,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科专业成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滞后于课程发展要求。部分教师由于自己主观上重视不够,客观上时间的限制,对学科教学研究甚少,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教学活动和学科失去兴趣。三、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为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要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及人的意义,在教学定位上,要聚焦于核心

12、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让学引思;在法治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在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指引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涵育学生根基。( 一) 明确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定位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定位和导向。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三者有机融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每册单元主题,对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进行梳理。把向善求真、以礼待人、开朗乐观、和谐交往、人文底蕴以及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等素养子目融入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 倡导让学引思,重构

13、深度学习方式 1 学为中心,激励学生乐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各类规则(交通、游戏、学校生活)、法律条文、历史地理知识等,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自学、互助学、小组学、教别人学,在主动学,深度学中自主构建道德知识体系,让学习真正发生,每个孩子都做学习的主人。2. 以引激思,鼓励学生善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研究分析、尝试解决,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智慧地点拨、引导、启发、唤醒,激发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的觉悟和觉醒;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

14、模拟法庭、选举大会、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等。3. 以思求进,引导学生崇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我对照反思,反思优劣,提出改进目标措施,培养自省和修身的习惯;学生自主设计规划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思辨探索,激发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团体交往中涵育以礼待人的德行,乐于合群、和谐交往的人格。( 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做人道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

15、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学各领域。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让其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教学内容之一。1. 在阅读经典中培树价值体系道德与法治课程精选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及蒙童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中语录及人物故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了解语句大意和故事主要内容,由人物故事了解中国历史精神,培养道德心和行为标准;借由经典历史故事知晓中国历史,学习为人处事智慧;由名言语录树立基本信仰,构建价值体系。尊崇以纲为经,以人物教训为纬的原则,在儿童最纯真善良的阶段打下人生底色。2. 在学习礼仪中培植人格教养 礼仪的作用在于借由行礼让学生认识天地、上下、

16、尊卑、亲疏、师弟,并且涵养行仪,培植成敬的精神。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的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祭祀礼仪等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不仅知晓怎样做,还要通过礼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伦观念、宇宙人生观念、懂得群体生活秩序,懂得自己民族的法度,生活才能相应于有传统文化教养的中国人。 3. 在实践活动中培修知行合一中华传统学问是生命的学问,知行合一,学问才有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在课程以外和校园以外活的相关经验,教师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链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实践考察、欣赏、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规则、礼仪等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17、融入法治教育,建立规则意识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以正面教育为主渠道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2.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依托教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走近宪法、亲近宪法、了解宪法,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通过故事、新闻链接等多种渠道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知晓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3. 以贴近儿童实 际为基准,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