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制度.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危急源辨识与风险限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急源,有效限制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物和环境发生的潜在危急因素,评价和限制职业健康平安风险,确保职工的平安健康与生产建设的顺当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急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限制策划活动。3 相关文件和术语 3.1 相关文件 GB18218-2009危急化学品重大危急源辨识。原冶金部冶金企业危急源(点)分级限制和管理暂行方法 3.2 术语 危急源(点)是指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急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死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
2、是重点限制部位和管理部位。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危急源辨识的方法 危急源识别按作业场所、设备、岗位进行辨识,并结合现场视察、查阅有关记录和资料、询问和访谈等识别出有关的危急源。危急源辨识条件.1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样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状况;紧急态:指发生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状况。.2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平安限制状态及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平安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将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平安状态。.3 六种能量逸散类
3、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4 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担心全行为、物的担心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危急源辨识依据 4.1.3.1 有发生爆炸危急的场所;4.1.3.2 提升系统有危急的场所;4.1.3.3 有被车辆损害的场所;4.1.3.4 有高空坠落危急的场所;4.1.3.5 有触电损害危急的场所;4.1.3.6 有烧伤、烫伤危急的场所;4.1.3.7 有烧伤、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急的场所;4.1.3.8 有落物、飞溅、滑坡、坍塌、压埋、淹溺等危急的场所;4.1.3.9 有被碾、绞、挂、夹、刺和撞击等危急的场所;4.1.3.10 其它简单致人损害的场所。4
4、.2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采纳“危急指数评价法”。判定准则.1 危急性指数大于 320 的,确定为 A 级;.2 危急性指数大于等于 160,但小于等于 320 的,确定为 B 级;.3 危急性指数大于等于 70,但小于等于 159 的,确定为 C 级;.4 危急性指数大于等于 20,但小于等于 69 的,确定为 D 级;.5 危急性指数小于 20 的,危急性不大,不列入等级。判定方法:作业危急性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发生危急事务的可能性-L;作业者在危急环境下的状况-E;事故的可能后果-C;危急指数-W=LEC.1 发生危急事务的可能性(L)L 数 值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5、不常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行能 0.2 事实上不行能 0.1 .2 作业者在危急环境中的状态(E)E 数 值 连续处在危急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急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急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急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急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急环境中工作 0.5 .3 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 象 可 能 后 果 数 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特别严峻 一人死亡 15 严峻 严峻致残 7 重大 手足轻伤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4 危急指数评价(W)W 评 价 危急源等级 3
6、20 极危急 A 160-320 高度危急 B 70-159 很危急 C 20-69 可能危急 D 20 不定级 4.3 风险限制 风险限制原则:风险限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退的原则,然后在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损害或财产的潜在的严峻程度),将运用个体防护措施做为最终的手段。4.3.2 A 级危急源.1 对评价出的 A 级危急源,各单位要分析缘由,实施订正及预防措施。.2 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 A 级危急源,机动科、技术科等职能部门应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管理方案进行整改。.3 平安科和所在车间分别建立 A 级危急源(点)登记台帐。B 级危急源.1 从改善风险限制效果动身,
7、可考虑制定目标、管理方案。.2 所在车间建立 B 级危急源(点)登记台帐,平安科备案。4.3.4 C、D 级危急源(点)由所在作业区(班组)建立危急源(点)登记台帐,所属车间和平安科备案。4.4 危急源(点)的编号和标记 4.4.1 编号 4.4.1.1 A 级危急源为:WA1,WA2,。4.4.1.2 B 级危急源为:WB1,WB2,。4.4.1.3 C 级危急源:WC1,WC2,。4.4.1.4 D 级危急源为:WD1,WD2,。4.4.2 标记.1 以标牌为标记。A、B 级危急源必需设立醒目的危急标记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4.4.2.2 标记内容及要求(1)标牌内容要出名称、编号、
8、级别、危急因素、监控单位、负责人、监控标准,要有必要的警示标记和相应的补充标记,并写清留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2)标牌大小和形态为:500mm650mm 左角绘有警钟的长方板(3)标牌背景色 A 级为红色、B 级绿色 C 级黄色字体为白色,D级为白色,字体为黑色。图一:(4)危急区域标牌应设在危急区域旁边醒目的地方,固定要牢靠。(5)危急区域标牌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如发觉有变形、破损或变色时,应刚好修整或更换。4.5 危急源(点)的分级管理要求 对危急源进行分级管理和限制,首先要针对危急源潜在的危急因素及预料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限制对策和限制措施。4.5.2 A、B 级危急源
9、由各车间主管平安的领导组织工艺、设备、平安等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测定和评价,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并将检查状况报平安科。4.5.3 C、D 级危急源由各作业区(班组)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并向车间平安管理人员汇报。作业区(班组)建立检查台帐。各车间必需制订危急区域管理分析限制图表。严格依据危急名称:编号:范围:危害:责任者:留意(提示):区域统计台帐、危急区域危急因素分析监控表、危急区域岗位检查表上的要求仔细检查,照实填报和汇总。依据平安生产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危急区域各自负责限制管理,各级的危急区域均由所属业务主管部门严格限制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平安科负责监督。危急区域
10、升降级及增减.1 当危急区域潜在危急性增加或削减时,应依据“危急区域的等级划分”程序办理升级或降级,经平安科认可后,更换相应等级的标记牌。.2 由于工艺的改善,新增作业设备的岗位或设备腐蚀、磨损、环境的变迁等,出现新的危急区域均应按“危急区域的辨识和等级划分”的程序办理增加,并同时增加相应的标记牌。由于工艺改善消退危急区域时,应经平安科验收、认可后予以取消并摘除标记牌。.3 原危急区域的标记牌及各种记录可暂不更换,各车间在统一更换标记牌和记录时再予以变更。危急源(点)实行逐级检查考核制度,检查结果与奖惩挂钩,并纳入平安竞赛评比内容。各班组对本组辖区的危急源(点),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时检查
11、,记录清晰,并作为班组岗位平安标准化达标与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司每季度对 A 级以上危急源(点)检查一次;各(车间)主管领导组织专业人员对本车间 B 级以上危急源(点)每月检查一次;各作业区组织对本区域内的危急源(点)每周检查一次;班组长及岗位人员对本区域内的各级危急源(点)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各单位要本着隐患整改“五到位”的原则,对发觉的问题刚好整改或限期整改。对确属本车间(作业区)、班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刚好上报。5 产生记录 5.1 zhb-jc-04-1 危急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5.2 zhb-jc-04-2 A 级危急源登记表;5.3 zhb-jc-04-3 B 级危急源登记表;5.4 zhb-jc-04-4 C 级危急源登记表;5.5 zhb-jc-04-5 D 级危急源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