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拟训练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拟训练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是因为大气层的 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2、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当电池壳体破裂后,汞、锌、锰等金属物就污染水源、土壤,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性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而据测算:如果回收利
2、用,1 吨废干电池可回收 131 公斤钢,160 公斤锌,375 公斤二氧化锰。我国锌矿资源逐渐枯竭,产量逐渐下降,按目前开采进度,专家测算,只能开采 19 年了!根据材料分析回答(1)(3)题。(1)下列关于锌矿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属于气候资源(2)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锌矿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A目前我国锌矿资源数量太少 B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C我国锌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D锌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3)上述材料说明,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
3、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A地域差异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整体性 D分布的规律性 3、下图为一段纬线,P 点以东是海洋,Q 点以西是海洋,S 和 T 之间为某一海域,其余为陆地。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 T 海岸,其主要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4、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右图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下列以这项工作为主要任务的防护林工程是()A东南沿海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黄土
4、高原防护林 D“三北”防护林 6、图 14 为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逻辑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1 一 2 题。1.图中、两处描述不合理的是()A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深居内陆 C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D河流水量较小 西北地区 地形闭塞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草原、荒漠 耐旱动物 人烟稀少 图 14 2图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过渡性 7、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贮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
5、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8、下列说法能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简单地汇集在一起 B.地理要素之间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能进行能量交换 C.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无关 9、关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黄土土质松散,利于耕作,应该大面积开垦 B.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增加,在下游淤积,易造成水患 C.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后渤海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10、关于地球圈层间物质运
6、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明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运动 B.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矿物元素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表明水从岩石圈迁移到生物圈 D.生物残体腐烂分解后,其生成物又重新回到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11、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 20 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 12 题。1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
7、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2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12、“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3、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B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C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D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它地区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4、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
8、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15、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的自然景观为主,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波 B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C植被稀疏,河流短小 D深居内陆,山脉阻隔 16、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恒定性 D周期性 17、山东省所处的自然带名称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18、形成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地形起伏 D海陆差异 19、在我国一座山的山麓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20、
9、读图,回答 78 题。7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 Bd、e、f Ca、c、e Db、d、f 8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问题 21、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减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2、读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 2、3 题。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
10、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下列叙述中,属于 P 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3、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 23 题。2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3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A B C D
11、2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地表水缺乏,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 B C D 2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26、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 78 题。7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
12、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8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27、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黄淮海平原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 A B C D 28、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回答下题。1
13、2“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使其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 B C D 29、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 题。1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A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B北、南、西、东热量、光照 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 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14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A水旱灾害频繁 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3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
14、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侵蚀显著,内力侵蚀微弱 C化学风化剧烈,物理风化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3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32、下图为我国 27N 局部地区剖面图,该区域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回答。(1)图中盛行风的风向为_,特点是_(2)该区域自然带的分布呈明显的_分异规律,据图推测甲地自然
15、带的名称为_(从图例中的名称选择)。(3)玉龙山南面的丽江坝子(盆地)海拔 2400 余米,却四季如春,请你分析该地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原因。(4)该区域山麓河谷地带植被指示干热气候特征,请分析原因。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公元 3 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 4 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
16、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 等。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第 28 次南极科考航线和 P 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
17、海拔 4 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该地在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 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等。(4)分析 P 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5)P 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18、答案】A 2、【答案】1-3CDC【解析】3、【答案】D【解析】4、【答案】D【解析】5、【答案】D【解析】6、【答案】AA【解析】7、【答案】A【解析】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三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其比重的大小与气候条件有关。8、【答案】C【解析】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都不是单个地理要素能具备的功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环境整体的功能。9、【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土质松散,不应该大面积开垦;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使得黄河流入渤海的泥沙减少,所以可以排除 A、C、D 三项。10、【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地球圈层间的物
19、质运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表明水从水圈迁移到生物圈。11、【答案】D C【解析】12、【答案】A【解析】13、【答案】D【解析】14、【答案】A【解析】15、【答案】D【解析】16、【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体;一个要素改变引起其他要素随之变化。17、【答案】C 【解析】18、【答案】A 【解析】19、【答案】B 20、【答案】7.B 8.D【解析】第 7 题,根据图中箭头可知,d、e、f 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 8 题,土壤盐碱化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等有关,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并不会加剧土壤盐
20、碱化问题。21、【答案】A【解析】22、【答案】2.A3.C【解析】23、【答案】2.A3.D【解析】24、【答案】C【解析】25、【答案】5.B6.B【解析】26、【答案】7.B8.B【解析】27、【答案】C【解析】28、【答案】12.B【解析】29、【答案】13.B14.D【解析】30、【答案】B 【解析】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解析】(1)据图定位该地
21、为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据图中信息分析随时 间推移陆地面积变大,且向海洋方向扩展。(2)该区域陆地面积扩大主要是因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 区,暴雨、洪涝会加剧该区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会增加。32、【答案】(1)西南风 温暖湿润 (2)垂直地带性 常绿松林 (3)夏季地势高,气温低。冬季由于地势高,盆地地形,受冬季风影响小。(4)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河谷地带,地形闭塞【解析】33、【答案】(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生物(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理环境
22、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解析】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是生物,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34、【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海拔高,空气稀薄 污染小(任答两项)极夜(2)全球定位系统(或 GPS)(3)狂风巨浪 洋流 冰山 低温(任答两项)(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