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社会中有效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生存能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应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并没有整套的、系统的、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也还是摸石头过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的一些想法来和各位同仁商榷。教学从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乔以斯和威尔认为,“所谓教学,就是创造由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操作程序。实施策略等组成的环境。”教学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
2、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一、首先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和追求,这种行为变化指“在教学后学生必须能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主体的愿望和主观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对象来学习,主要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信息素
3、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二、制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教学周期可从原来的课时为单位,变成以星期甚至以学期为单位。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内容。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制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科整合原则 在美国学者比尔看来,体现当前科学新动向的教
5、学法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讲完一般的背景后,接着进行本门学科的训练;第二,运用本门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一领域的大量问题;第三、各门学科通过共同的问题,互相联系起来。他称之为“三层塔”。这种“三层塔”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的教学。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联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大的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
6、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2、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世界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再是单纯的囿于一定范围之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如何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现代中国人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制订上要突破教材局限(教材的更新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放教学内容,归还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的权利,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从中体验到全球
7、对自我的一种帮助和自我对全球的一种责任和贡献,教育应使伴随着网络成长的孩子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民主的意识。3、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 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人文价值和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学习某一软件时,可介绍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别忘了多
8、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升华,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三、选择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教师应首先感受到并有条件率先实践它。在当代教育哲学的视野中,教与学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立足点只能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更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
9、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手中掌握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构建主义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在传统的模式上有大的突破,创设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环境,注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有:任务驱动学习法 以“任务”为驱动,改变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以浅显易学的实例(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每项内容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
10、,是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教学过程的转折点,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兴奋点,应该融入师生的共同智慧。“任务”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文字说明),图表呈现,或观察得出任务,讨论得出任务,也可以边学习边得出任务。课题解决学习法 学生需要自己去寻求答案,学生的已知条件比完成“任务”的必需条件少,学生需要更大的自主性去发现、创造条件。这样,创造性工作的成分更多,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协作学习法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支持学生之间进行交互活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互教互学,小组讨论和小组解决问题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由多个各有所长的学习者针对同一内容进行彼此交互和
11、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四、设计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可表现为:1、课堂向课前开放。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于主动渴求之中。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2、课堂向课后开放。如“课题解决学习法”可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身。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一是师与生互动,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能与学生达成共识:教师的教学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引起学
12、生的“共振”;二是教与学的互动,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相呼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表现、效果表现、心理表现)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和积极反应。三是情与智互动,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开发激活学生的智力,使教学目标的实现获得充分的智力支持,同时又以智力的发展、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形成情与智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有人说,一节好的课能反映一种教学思想。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和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因此,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力求把握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反思教育的能力。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系-董玉琦副教授访谈(网络科技时代:20*,8)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李芒:网络科技时代:20*,9)3、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白梅:网络科技时代: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