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pdf(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TTAK 08-TTA 2C】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 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多边形。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2、谈话:今天,老
2、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
3、里?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 的顺序数)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4、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分小组讨论,汇报。
5、(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5.“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参与对图
6、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
7、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
8、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9、。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5.
10、“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练习三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
11、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学生交流:(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 16 页第 2 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四边形有 4 个角,五边形有 5 个角,六边形有 6 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 1 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2.练习三第 2 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3.练习三第 3 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
12、报。4.练习三第 4 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 5、6 题。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 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
13、、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3)动手操作: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1)学生分小组活动。(2)指名板演、讲解。(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
14、成我们认识的图形?4、出示第 19 页的几幅图。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请形式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
15、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二、新授 1、教学例 1。(1)出示例 1 图(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 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 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 个 2 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 个 3 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 4 个 3 连加来
16、算。2、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3、教学例 2(1)出示例 2 图(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3)老师说明:4 个 2 相加得 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 24=8 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4)4 个 2 相加得 8,不仅可以写成 24=8,还可以写成 42=8,谁会读这个算式?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17、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板书:4 2=8(乘数)(乘数)(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 24=8 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 4 个 2 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 乘 4”,“4 乘 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4、教学“试一试”(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2)提问:图中有几
18、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4)讨论;求 5 个 4 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出示第 1 小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 3 个,摆 4 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 4 个,摆 3 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读出乘法
19、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
20、,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一共有()个 3。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 1 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2、练习四第 2 题 出示第 2 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3、练习四第 3 题 出示第 3 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横着看,每行有几
21、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 4 题(1)出示第 4 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2)学生独立完成第 4 题,集体交流。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练习四(2)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22、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3+3+3+3()()=()2+2+2+2+2+2()()=()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个()相加()()=()或()()=()3、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二、练习 1、练习四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 6 题,指名板演。3、练习四第 7 题。(1)出示第 1 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3、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 法计算?(2)独立完成第 2 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四第 8 题(1)出示第 8 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四课时:2、3、4 的乘法口诀 教学 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 2、3、4 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 2、3
24、、4 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 4 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重点 熟记 2、3、4 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教学难点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1.情景一、玩翘翘板 1 个翘翘板上坐了 2 人。问:有几个 2(1 个 2)1 个 2 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 1 个 2 就是 2 所以 212 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2 个翘翘板上
25、坐几个人(4 个)现在有几个 2 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 22 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2.情景二、玩荡秋千 1 只秋千上坐 3 人。两只秋千坐 6 人,1 个 3 是 3,2 个 3 是 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 2 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3 个 3 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 的乘法口诀,3 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 3 相加得多少。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 4 人,2 节车厢坐几个 3
26、 节呢 4 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 个 4 2 个 4 相加 3 个 4 相加 4 个 4 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 4 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想一想: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4.教学试一试 11 1 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二、形成应用 1.读读 2、3、4 的乘法口诀。2.课本第 27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第 2 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
27、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第 4、5 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3.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 14 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五课时:2、3、4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 2、3、4 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 2、3、4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熟记 14 的
28、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运用 14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 的乘法口诀。小组背 男、女生背 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二、拓展。1.课本第 28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填写。2.第 4 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3.出示第 5 题图片。(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
29、法算式吗(23=6)(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 3 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 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 33=9 和 42=8。(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5 的乘法口诀 教学 目标 1.理解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记 5 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
30、应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 5 人,一共有多少人?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 1-4 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 的乘法 口诀。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2、生汇报教师板书;1 个 5 是 5 51=5 一五得五 2 个 5 想加 52=10 二五得十 3 个 5 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 个 5 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 个 5 想加 55=25 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
31、了5 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 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三、形成应用 1、将 5 的乘法口诀读一读。2、同桌互背 5 的乘法口诀。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 5 的积,比一比谁最快。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秘密:积的个位是 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 5,乘数应填单数。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四、想想做做 1、第 1 题,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2、第 2 题-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3、第 5 题,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 5
32、 的乘法口诀,还会用 5 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七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点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
33、3 个鱼缸里有 4 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 1 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2)先把 3 个 4 条相加再加 1 条。(43+1)板书 4+4+4+1=13条 43+1=13 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 个鱼缸也看成有 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四、归纳 像 43+1 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
34、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五、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3、4、5 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 32 页第 2 题。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八课时:练习六 教学 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
35、记 一、复习 1、(1)背一背 5 的乘法口诀(2)你能背出 15 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二、练习 1、第 2 题 出示练习二第 2 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2、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3、第 4 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4、第 6 题 出示第 6 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5、第 7 题
36、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6、第 8 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7、第 9 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8、第 10 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练习六第 5 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九课时:6 的乘法口诀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制 6 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2.使学生掌握 6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 6
37、的口诀进行计算。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6 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教学难点 6 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2、列式计算:1 个 5 3 个 4 相加 5 的 2 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 6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6 的乘法口诀。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1 次可以坐 6 人,2 次可以坐多少人 3、4、5、6 次呢出示表
38、格,让学生自己填写。(3)一次可以坐 6 人,是几个 6 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1 个 6 16=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 和 6 乘,积是 6)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4)2 次可以坐 12 人,是几个 6 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根据提问依次板书:2 个 6 26=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 个 6 比 1 个 6 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 个 6、4 个 6、5 个 6、6 个 6 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
39、诀,把 35 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7)引导学生比较。6 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 6(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9)试背口诀。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2、教学“想一想”。(1)出示“想一想”62=()65=()(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6 的乘法口诀,应用 6 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 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
40、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三、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1。(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2。(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6 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4、完成“想想做做”5。出示第 5 题,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想想做做”6。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四、作业:想想做做第 4 题。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十课时:练习七(1)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
41、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 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二、计算练习。1、口诀练习。(1)背 6 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3、练习七第 2 题。(1)出示第 2
42、 题图,看清图意先是 4 分别乘 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2)再让学生分别用 2、3、4、6 分别乘 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4、练习七第 3 题。(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时提问:64 和 46 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43 和 62 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5、练习七第 4 题。(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 出
43、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 63 是 3 个 6 相加,62 是 2 个 6 相加,3 个6 大于 2 个 6,所以 63 比 62 大)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 56 和 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 6,另一个乘数 6 大于 5,所以 66 大于 56)。6、练习七第 5 题。要求学生在 23 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三、作业:练习七第 6、7 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时:练习七(2)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
44、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二、综合练习。1、练习乘法计算:(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2、练习应用题。(1)练习七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2)练习七第 9 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5、。(3)练习七第 10 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 6 个沙袋,2 个人就是 2 个 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4)练习七第 11 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
46、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 行花,一班是 4 个 5 朵,二班是 5 个 5 朵,5 个 5 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时:复习(1)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2.使学生熟记 16 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16 的乘法口诀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 16 的乘法口诀。今天,
47、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二、复习。1、复习 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复习 2。(1)出示 16 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 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 1 行是 1 的乘法口诀,第 2 行是 2 的乘法口诀,第 3 行是 3 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 的乘法口诀。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结:竖着看,每一行
48、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 1 个几 1 行、2 个几 1 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 2 有关的口诀,也就是 2 和 1、2 和 2、2 和 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 3 有关的口诀,也就是 3 和 1、3 和 2、3 和 3、3 和 4相乘的口诀。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5)师生共同对口令。3、复习 3。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
49、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4、复习 5。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5、复习 6。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 6 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 16 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 6 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6、复习 7。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四、作业:复习第 4 题。备课 教师 粟中华 学科
50、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时:复习(2)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札记 一、基本训练。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2、口答。4 个 5 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1、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第 9 题。(1)出示第 8 题图,学生独立观察。(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3、第 10 题。A、出示第 11 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