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六)(济宁卷)(全解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六)(济宁卷)(全解全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山东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六)(济宁卷)全解全析1【答案】C(2分)【解析】A暄喧;Bshu-s;Dzun-zun,磬磐。2【答案】D(2分)【解析】震惊:大吃一惊;震撼:震动,摇撼。于是,连词,表顺承或因果;然而:连词,表转折。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技能精巧,非人工所能及。“震撼”“于是”“鬼斧神工”符合语境,故选D。3【答案】B(2分)【解析】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黄河上游水库是“沉静”的,流淌到河套平原是“飘逸”的;龙门峡的黄河是“豪壮”的。故选B。4【答案】C(2分)【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理解。A项语序不当,将“走过”放
2、在“安慰着”的后面;B项成分残缺,可在结尾加上“的荣誉”;D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推进”。故答案为C。5【答案】B(2分)【解析】B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女作家。故选B。6【答案】B(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B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弗敢加也”的“加”:虚报夸大数目。7【答案】B(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项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代词,代指唐雎。
3、8【答案】D(2分)【解析】D项,对乙文内容的理解有误。乙文的中心意思可分析“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等句,是说古时善于带兵的人,都是身先士卒的,就是真正的好领导,都是严于律己、以身为范的人。9【答案】吃肉的人(当权者)谋划这件事情,你又去参与什么呢?(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肉食者”:当权者。“间”:参与。
4、“焉”:呢。10【答案】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译为:古代的将领最为可贵的是能得到士兵的心,用真感情来亲近士兵,如此就是树木石头也会被感动的。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11【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2)示例一:语言角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
5、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而一个“过”字点出时令已经是春暮,一切美好的春景也行将在绵绵春雨中成为过去,留恋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示例二:结构角度。本诗结构紧凑,第一句铺垫,二、三句承接,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条理清晰,颇具章法。示例三:写法角度。寓情于景句句写景,
6、一句一景。诗歌的画面感十分突出,作者将朴素的人生哲理、豁达的人生态度蕴含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运用对比,将“人家花落尽”与“菜畦蝶来多”相比,尽管春花落尽,且看那蝴蝶轻轻飞舞。描绘出落花之后,生机犹存的美好景象。(3分)【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2)题干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答案很开放,但要言之有理,要紧紧联系诗句谈。如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
7、“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要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12【答案】(1)五十弦翻塞外声 (2)闲来垂钓碧溪上 (3)千里共婵娟 (4)鸡声茅店月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解析】默写时,要注意弦、翻、塞、垂、钓、溪、婵、娟、茅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13【答案】(1)学习(记
8、住)祖训;向长辈(父母)学习。(2分)(2)示例:“家和万事兴”。俗语说“家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家庭和睦才是兴旺的基础。选这一条幅,可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1分)(3)身教 家风(2分)【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解答此题,学生要了解材料,并对每则材料进行提炼总结。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家族是以对联或匾额的形式来让后代记住祖训的;材料二由胡适的叙述可见,上一辈人的好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来传承。据此可整理出答案。(2)本题考查语言的概括表达。解答时,先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家风。再分析题干所给
9、的家风的不同:A是强调“和”,B是强调“孝道”,C则是强调“勤劳”。说明理由时,紧密结合对应的家风说明即可。本题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以及活动感受的表达。对对联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上联横线处应对应下联的成语“心领神会”,因此上联对应的应该是成语“言传身教”;下联横线处应对上联的“祖训”,与“祖训”意思相对、材料中又有提到的,可用“家风”一词。14【答案】“折叠”是耐心的坚持(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文段中“一件微不足
10、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段分论点的形式,我们可以概括为:“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据此作答即可。15【答案】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红军时期的具体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面对具体情况的灵活应变,迂回前进,来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既生动具体,又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4分)【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段中列举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折叠是智慧
11、的迂回”的观点。据此作答即可。16【答案】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的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3分)【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写。对于事实论据,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尽人皆知的例子,这样才有说服力。结合这个段落的分论点“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我们可以举那些发明家、科学家等经过反复实践才有所成就的例子。例如爱迪生、牛顿等。据此作答即可。17【答案】回忆并描绘了父亲的田园以及父亲在田园中劳作的情景。拼写了“我”童年的快乐生活。表达了“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读全
12、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即可。文章第段主要对父亲的田园做了具体生动的描绘,第段写了父亲在园子里辛勤劳作,同时也叙述了“我”在园子里快乐的童年生活。据此进行整理即可。18【答案】文章首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渲染了田园的幽静和美丽,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铺垫感情基调。(3分)【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最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答题即可。首段描写父亲的田园环境,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田园的幽静与美
13、丽,园子之所以有这么美好的环境,与父亲的辛勤劳作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园子这么美丽,“我”才对园子如此热爱,故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铺垫感情基调。19【答案】示例:(1)用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连贯的动作,细腻地刻画了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锄柄比作画笔。挥锄的动作比作画彩虹,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之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做正确的赏析。这里可以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
14、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吐”“搓搓“举起“锲入”这些都是动词,故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这是对父亲刨地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这动作是一气呵成的,由此看出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从中也能看出“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一句把锄柄比作了画笔,挥锄的动作比作画彩虹,故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是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在这里是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动作的优美。作者将劳动时常见的动作描述得如此之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之情。20【答案】刻画了父亲热情、好客、善
15、良、热爱邻里乡亲的性格特征。(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画线句中可以看出父亲很热情好客,热爱邻里乡亲。21【立意指津】首先要认真领会材料中的三句话的含意,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作文,首先要分析名言的性质是相同还是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本作文的几句名言的性质相同,这就需要将几则名言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名言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你的作文立意。立意提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梦想,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态度。鲁迅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强调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托富勒说的“行路多者见识多”强调行路的意义。可将这三句话归纳出观点:勇敢地走自己的探索之路,百折不挠地追寻真理(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