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 篇一 20xx年11月23日,我上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受到了八校同行们的好评。 一、优点: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能有效开
2、发课程资源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 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二、不足: 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改进措施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 篇二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总的思路就是: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画(作图),动口说(总结规律)动脑想(积极探索)。从课后的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看,师生共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我引入了一个故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一次路程比第二次路程短,可花的时间却比第二次多,这是怎么回事?引入这个故事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2、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时,我让学生先看教材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学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让学生结合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图,从中教会学生巧记规律的画法和方法。 这节课的设计总体能
5、体现多活动、快反馈的理念,故事引发学习兴趣,即时知识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但是,课堂上感觉到时间很紧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到,比如南极环流的形成等,或者是说要给学生补的知识还很多,比如补偿流,密度流等,所以,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反思 篇三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知识容量很大,在教学时,我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了洋流的概念,从性质方面对洋流的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各个洋流的名称、性质,有些知识的难度还很大。相应的习题变化也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本节
6、又是历来考试的热点,必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本节的知识。为此,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效果也比较显著。下面谈谈我对本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 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画图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 2、播放视频:小鸭子漂流记,用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很容易理解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3、洋流的形成讲完之后才讲风海流、密度流和上升流。学生更容易理解。 4、画简单的轮廓图,表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即画图表示各个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洋流的环流方向,大洋两岸,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
7、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都一一用箭头去表示,并且边画边提问,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各个洋流的名称。并且在画洋流时注意用红笔表示暖流,蓝色表示寒流。 5、对于大西洋海区的洋流,由于书本上地图将大西洋分隔在两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学时,我用PPT投影出了完整的大西洋轮廓图,再将各条洋流补充到图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6、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的洋流名称、环流方向、洋流的性质。 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洋流名称。 7、每节课前,都要复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做到复习与巩固,使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 二、教学中不足之处 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2、讲解洋流分布规律时,没有强调几条重要的纬线(30N、30S、60N)与对应形成的大洋环流的位置关系。 3、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选取的案例不是特别合适。 4、没有更多的强调世界的风带对洋流形成的影响。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