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精选.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精选 教案是保证高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全面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 诵读。 【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教法 讲解。
2、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3、 三、关于李白 1、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少有大志,自诩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活,
4、虽然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种种传奇式的生活故事,但毕竟使他看清了朝廷的腐败。他醉酒狂放,由此而遭受谗言,被玄宗疏远,被赐金放还。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
5、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爱憎太分明,不愿委曲求全,傲骨太硬,不愿屈身权贵。这样一种以理想取代现实的人生,必然充满着现实的悲剧性。然而,理想、天真、爱憎、傲骨,却正是一个青春的诗人所必备的条件,这是时代对李白的厚爱。而李白的人格正是在强烈的悲剧感中展开的。他也悲郁莫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其真实的写照。但是,他没有鲍照那样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更没有采取还家自休息的退缩策略,而是充满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展望和自信,在将进酒中,更是发出了天
6、生我材必有用的宣言,表现出了不可阻遏的气势。 2、李白、青春、酒: 李白诗歌的核心题材,则是自然、怀古、饮酒、羁旅与月光,而在这三者之中,饮酒则是凝聚李白诗歌的灵魂。正是饮酒,使李白飘逸出浓郁的青春气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酒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那里,诗、酒、青春更成为三位一体、相互促生的生命形式,青春的光彩由酒来激发,由诗来张扬,诗因青春的魅力和醇郁的酒香而获得了恒久的活力,酒因注满了青春和诗意而获得了生命的品格。在李白那里,这三者都把自己的文化意蕴发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3、评价: 贺知章惊
7、呼他为子谪仙人也。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李白诗歌特点: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
8、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板书设计 初唐:四杰 唐 盛唐:杜甫、李白 李白 生平 悲剧一生 乐观、自信青春、饮酒、诗歌 诗 中唐:白居易(评价) 晚唐:小李杜(诗歌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诵读,要求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全诗或者学生听读音 方法:教师范读。 要具体示范诵读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诵读中注意: 1、口熟脑记; 2、连缀关键词句; 3、理清思路; 4、分清语调语气; 5、把握
9、感情基调。 提示:诵读是唐诗鉴赏的重要环节。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 二、指导诵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
10、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
11、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
12、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
13、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三、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
14、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板书设计 蜀道的艰难人生旅程的艰难(国事:忧虑、担心。) 叠现吟唱 情感奔放、激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 教学步骤 一、体会本诗中主要的写作章法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
15、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二、亮点综述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
16、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
17、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
18、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
19、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寓意)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
20、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 3、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
21、难,领略一下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解题 1、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
22、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
23、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3、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诵读课文,消灭字词等障碍: 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
24、子。 对照解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扫除一部分文字障碍。 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诵读提示: A、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B、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
25、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D、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
26、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E、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
27、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F、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D、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H、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
28、以发人深思。 进一步理清思路: 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的语句、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 按照诗人的思路和所写的情景,全诗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为第一层。 这是从历史上蜀道的来历、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叹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 从蜀道度越之难;道上环境凄清,极写现实山势高险(叹险)。 连峰去天不盈尺到结尾。 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写蜀中战祸之烈(叹战祸之烈)。 (解说:
29、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但在这种层次的划分上,不可拘泥于一种,比如传统的分法和我们课本的分法就不一样。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大力支持。) 2、讨论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30、A、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B、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C、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精选 开 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 尾 主旨句三见 诗人怎样来表现蜀
31、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全诗最后一段写到蜀中要塞
32、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明确:在风光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现实的内涵。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
33、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正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3、欣赏品味: 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找出文中在语言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 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示例一: 连峰去天不盈尺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的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
34、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 示例二: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的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的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的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
35、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而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也对于表现他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啸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鉴赏要点: 句式上: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
36、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结构: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意境: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
37、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手法上: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
38、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
39、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情感基调上: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
40、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高二语文蜀道难教案(三)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板书: 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品味
41、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背诵蜀道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诵读:唐诗的美是读出来的,诵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习蜀道难我们就从诵读开始。 1、个别诵读,由三位同学来完成整首诗的诵读;范读,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习热情;齐读,感受诗人奔放的情感。 诵读第一段: 蜀道难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诵读第二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42、,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诵读第三段: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更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示范诵读: 蜀道难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3、。 (读出一种爆发式的激情,如平地一声惊雷。奠定雄放的基调)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读出对历史的沉思。)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读出悲壮,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读出磅礴的气势。)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而况人乎!)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一声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未登程先问归期,写尽旅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荒凉凄清的环境,无限的
44、哀怨与愁苦,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语调为之一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该句有前后钩连之效,强调蜀道不可轻易前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读出对自然美的赞叹!)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读出一种疑惑和担忧。)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雄关漫道。)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忧虑国事。)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四字短句,跳荡有力,读出一种惊恐的情绪。)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令人惊惧。)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殷殷劝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唱三叹,兴味无穷!) 3、学生齐读,感受李白诗歌的语言魅力和强烈、充沛、起伏动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