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案例分析.ppt(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组织学产业组织学案例九分析案例九分析第二小组第二小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在继承克拉克关于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又侧重于从一、二、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把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演变趋势结合起来,进一步论征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他提出: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工业部门(第二次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
2、上升的。同时,国民收入的比重综合来看则大体不变,略有上升。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计划”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从“九五”时期年度间的连续变化上观察,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规律互不相同:第一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具体如下:(1)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中间两个五年下降幅度较大,由“六五”时期的31.4%下降到“七五”时期的26.2%,再由此下降到“八五”时期的21%,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九五”时期下降幅度略有缓和,5年下降2.1个百分点。(2)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七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八五
3、”和“九五”时期都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已由“六五”时期的44.2%上升为“九五”时期的49.8%。(3)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六五”的24.4%上升为“七五”的30.6%,“八五”时期继续上升为32.2%,“九五”时期则下降为32%,2000年又上升到33.2%。就一国而言,产业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三个梯次发展。首先,工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现代产业开始萌芽、成长,居于辅位,其次,随着现代产业的迅速发展,进入工业产业和现代产业并重时期;最后,现代产业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成为主导产业,进入高级化为主、工业化为辅的阶段。目前,我国处在工业
4、化中期,在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中属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工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整体发展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但发展空间还很大,有待于向第三阶段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指在国名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有人认为,我国应该放弃低端产业,占领产业制高点,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到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从产业结构
5、演变的规律来看,这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规律发展具有客观性,产业结构由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决定,如需求、投资、资源、一国科技发展水平、经济政策以及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兹对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规律的揭示;产业结构演进具有阶段性规律:首先,以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其次,再造传统产业布局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重的阶段,第三,再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长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从我国的国际形势来看,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多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低成本优势。在世界上,“中国制造”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中国制造”走
6、俏全球的背后,是自身技术、品牌的缺乏,难以摆脱低价竞争的尴尬,难以掌握国际市场的主动权。“高成本”时代的困境,凸显了我国企业在产品结构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缺陷。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最早的“世界工厂”英国,还是亚洲“四小龙”等地的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曾经历过目前我国企业正在承受的阵痛,但最终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转型发展。一些久负盛名的跨国公司的经验也表明,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走得更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将挑战转变成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我们做到: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煤、电、油日趋紧张,节能减排成为约束性指标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替换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创新,在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品牌创新力度,尽快进入到产业链竞争的上游,改变低成本、低价格的低端处境。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创新是企业应对竞争最有效的武器。我国企业应当勇敢地加入全球技术和品牌创新中去,让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进入世界品牌竞争的大潮。当挑战真正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时,我国企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