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8058768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ppt(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分析 第三节第三节 个人收入分配统计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四节第四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财政收支统计分析财政收支统计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

2、、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1 1、国民收入: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也是、国民收入: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也是、国民收入: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也是、国民收入: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也是各生产要素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各生产要素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各生产要素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各生产要素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

3、。2 2、国民收入是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收入是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收入是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收入是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3 3、国民收入从分配的角度看,它是生产单位劳、国民收入从分配的角度看,它是生产单位劳、国民收入从分配的角度看,它是生产单位劳、国民收入从分配的角度看,它是生产单位劳动者的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从动者的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从动者的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从动者的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从这些收入的承受者来看,则是工资、奖金、利息、这些收入的承受者来看,则是工资、奖金、利息、这些收入的承受者来看,则是工资、奖金、利息、这些

4、收入的承受者来看,则是工资、奖金、利息、红利等要素收人和财产收入的总和。红利等要素收人和财产收入的总和。红利等要素收人和财产收入的总和。红利等要素收人和财产收入的总和。(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统计指标国民收入统计指标GNP: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收入。NNP=GNP-折旧国民净收入(NNI):即国民收入,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的净收入总和。NNI=利息+租金+利润+工资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中分配给个人的部分。PI=NNI-企业未

5、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个人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和和和和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两个层次。两个层次。两个层次。两个层次。1 1、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到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到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到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

6、要素价格的形成起到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合理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合理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合理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2 2、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

7、所得进行调节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和和和和生产税

8、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两个层次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第一层次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盈余。盈余。盈余。第二层次第二层次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是财产收入的分

9、配,主要是财是财产收入的分配,主要是财是财产收入的分配,主要是财是财产收入的分配,主要是财产的利息收入。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产的利息收入。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产的利息收入。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产的利息收入。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1、初次分配流程、初次分配流程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政府企业企业居民居民生产税生产税净额净额固定资固定资产折旧产折旧劳动劳动报酬报酬营业盈营业盈余余进口税进口税来自国外劳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额动报酬净额来自国外财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产

10、收入净额(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贷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股票利息和分红债券股票利息和分红储蓄利息储蓄利息国库券利息国库券利息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营业营业营业营业盈余盈余盈余盈余,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和和和和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1、初次分配流程、初次分配流程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

11、旧)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固作为固作为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抵消数,从产业部门、政府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抵消数,从产业部门、政府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抵消数,从产业部门、政府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抵消数,从产业部门、政府服务部门、私人服务部门等生产部门直接转入服务部门、私人服务部门等生产部门直接转入服务部门、私人服务部门等生产部门直接转入服务部门、私人服务部门等生产部门直接转入居民、企业、一般政府、金融、国外等机构部居民、企业、一般政府、金融、国外等机构部居民、企业、一般政府、金融、国外等机构部居民、企业、一般政府、金融、国外等机构部门。门。门。门。生产税生产税生产税生

12、产税 则从各产业部门转入一般政府,成则从各产业部门转入一般政府,成则从各产业部门转入一般政府,成则从各产业部门转入一般政府,成为政府的初次分配收入。与生产税流动方向相反为政府的初次分配收入。与生产税流动方向相反为政府的初次分配收入。与生产税流动方向相反为政府的初次分配收入。与生产税流动方向相反的是政府对产业部门的补贴。政府补贴作为生产的是政府对产业部门的补贴。政府补贴作为生产的是政府对产业部门的补贴。政府补贴作为生产的是政府对产业部门的补贴。政府补贴作为生产税的一个负项进行处理,其间的关系为:税的一个负项进行处理,其间的关系为:税的一个负项进行处理,其间的关系为:税的一个负项进行处理,其间的关

13、系为:生产税补贴生产税补贴生产税补贴生产税补贴=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这两项要素收入分别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这两项要素收入分别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这两项要素收入分别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这两项要素收入分别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形成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形成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形成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形成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则一部分以财产收入的形式分配则一部分以财产收入的形式分配则一部分以财产收入的形式分配则一部分以财产收入的形式分配给生产要

14、素,一部分留在生产单位。留在生产给生产要素,一部分留在生产单位。留在生产给生产要素,一部分留在生产单位。留在生产给生产要素,一部分留在生产单位。留在生产单位的这部分,或者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或者单位的这部分,或者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或者单位的这部分,或者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或者单位的这部分,或者用于扩大生产投资,或者进行再分配支付。进行再分配支付。进行再分配支付。进行再分配支付。财产收入财产收入 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财产收入: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资

15、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包括:酬。包括:酬。包括:酬。包括: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土地、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土地、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土地、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土地、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如版

16、权、专利权、地下资产开采无形资产,如版权、专利权、地下资产开采无形资产,如版权、专利权、地下资产开采无形资产,如版权、专利权、地下资产开采权等。权等。权等。权等。原始收入: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原始收入: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原始收入: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原始收入: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原始收入也有总值和净值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原始收入也有总值和净值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原始收入也有总值和净值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原始收入也有总值和净值之分,差别同样在于是否包括固定资产消耗。之分,差别同样在于是否包括固定资产消耗。之分,差别同样在于是否包括固定资产消耗

17、。之分,差别同样在于是否包括固定资产消耗。各产业机构(部门)各产业机构(部门)各产业机构(部门)各产业机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即为国原始总收入之和即为国原始总收入之和即为国原始总收入之和即为国民总收入民总收入民总收入民总收入,原始净收入之和成为国民净收入原始净收入之和成为国民净收入原始净收入之和成为国民净收入原始净收入之和成为国民净收入。原始收入原始收入2、再分配流程、再分配流程 1 1、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入税收入税收入税收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

18、得进行调节,着重解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2 2、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单方面转移的方式,最终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单方面转移的方式,最终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单方面转移的方式,最终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单方面转

19、移的方式,最终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3 3、国民收入再分配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国民收入再分配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国民收入再分配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国民收入再分配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收支。其他经常转移收支。其他经常转移收支。其他经常转移收支。得到初次分配收入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得到初次分配收入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得到初次分配收入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得到初次分

20、配收入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等各个承受机构部门,根据当期原始收行政事业等各个承受机构部门,根据当期原始收行政事业等各个承受机构部门,根据当期原始收行政事业等各个承受机构部门,根据当期原始收入入入入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这种收支流量,形成政府财政部门的转移收这种收支流量,形成政府财政部门的转移收这种收支流量,形成政府财政部门的转移收这种收

21、支流量,形成政府财政部门的转移收入,是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入,是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入,是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入,是其他部门的转移支出。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社会缴款:社会缴款:社会缴款:社会缴款:又称为社会保障缴款,是居民部门又称为社会保障缴款,是居民部门又称为社会保障缴款,是居民部门又称为社会保障缴款,是居民部门为保证在未来各个时期能够获得社会福利金,而对政为保证在未来各个时期能够获得社会福利金,而对政为保证在未来各个时期能够获得社会福利金,而对政为保证在未来各个时期能够获得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府组织的社会保险

22、计划,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的缴款。整个社会缴款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疗保险计划的缴款。整个社会缴款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疗保险计划的缴款。整个社会缴款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疗保险计划的缴款。整个社会缴款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支出,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收入。移性支出,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收入。移性支出,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收入。移性支出,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个人缴

23、款;个人缴款;个人缴款;个人缴款;单位缴款;单位缴款;单位缴款;单位缴款;其它来源缴款。其它来源缴款。其它来源缴款。其它来源缴款。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是强制性的。是强制性的。是强制性的。社会缴款社会缴款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

24、门得到的经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得到的经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得到的经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得到的经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以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人民助学金等形式出以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人民助学金等形式出以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人民助学金等形式出以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

25、、人民助学金等形式出现的社会救济金。现的社会救济金。现的社会救济金。现的社会救济金。社会福利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是政府社会福利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是政府社会福利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是政府社会福利形成居民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是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包括政府内部经常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包括政府内部经常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包括政府内部经常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包括政府内部经常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援助、捐赠、会费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援助、捐赠、会费国政府

26、、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援助、捐赠、会费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发生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经常转移收支,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捐赠、缴纳等经常转移收支,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捐赠、缴纳等经常转移收支,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捐赠、缴纳等经常转移收支,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捐赠、赞助等经常转移收支,以及国际间私人转移等等。赞助等经常转移收支,以及国际间私人转移等等。赞助等经常转移收支,以及国际间私人转移等等。赞助等经常转移收支,以及国际间私人转移等等。其他经常转移收支其他经常转移收支政府政府政府政府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居民居民居民居民国外部门的转移国外部门的转移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其

27、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社会救济和补贴社会救济和补贴社会救济和补贴社会救济和补贴非物质生产服务转移非物质生产服务转移非物质生产服务转移非物质生产服务转移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其他收入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n n生产要素根据对生产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收入初生产要素根据对生产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收入初生产要素根据对生产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收入初生产要素根据对生产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市

28、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次分配与生产活动有关,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着基础作用。成起着基础作用。成起着基础作用。成起着基础作用。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n n通过各种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通过各种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通过各种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通过各种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提高社会了实现社会的相

29、对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提高社会了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提高社会了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的整体福利水平。的整体福利水平。的整体福利水平。(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三)国民收入分配的目的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就是要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就是要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就是要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就是要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各环节所形成的各种收入总量以及各分配主体各环节所形成的各种收入总量以及各分配主体各环节所形成的各种收入总量以及各分配主体各环节所形成的各种收入总量以及各分配主体获得的收入总量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获得的收

30、入总量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获得的收入总量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获得的收入总量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n n研究要素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要素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要素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要素分配格局及其变动;n n研究主体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主体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主体分配格局及其变动;研究主体分配格局及其变动;n n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一、直接分配格局一、直接分配格局二、要

31、素分配格局二、要素分配格局三、主体分配格局三、主体分配格局 四、规模分配格局四、规模分配格局一、国民收入直接分配格局分析直接分配格局就是分析初次分配中四大项目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用以揭示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分配格局的状态和演变。国民收入直接分配格局分析可利用四大收入项目静态或动态的数据,通过计算各收入项目占GDP的比重来揭示直接分配格局的状态和特征。例3.1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值构成

32、包括四项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固定固定固定固定资本消耗资本消耗资本消耗资本消耗和和和和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一)要素分配格局的含义(一)要素分配格局的含义 要素分配格局:要素分配格局:要素分配格局:要素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是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反映各个要素的所有者的所得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反映各个要素的所有者的所得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反映各个要素的所有者的所得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反映各个要素的所有者的所得份

33、额。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份额。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份额。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份额。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等。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它对主体分配格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它对主体分配格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它对主体分配格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它对主体分配格局和规模分配格局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局和规模分配格局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局和规模分配格局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局和规模分配格局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国民收入分配流程来看,要

34、素分配属于国民收入从国民收入分配流程来看,要素分配属于国民收入从国民收入分配流程来看,要素分配属于国民收入从国民收入分配流程来看,要素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范畴。所以我们考察要素分配格局应该着眼初次分配的范畴。所以我们考察要素分配格局应该着眼初次分配的范畴。所以我们考察要素分配格局应该着眼初次分配的范畴。所以我们考察要素分配格局应该着眼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收支流量。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收支流量。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收支流量。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收支流量。二、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分析二、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分析(二)数据来源(二)数据来源 1 1、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

35、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2 2、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数据对各要素的收入、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数据对各要素的收入、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数据对各要素的收入、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数据对各要素的收入状况的推算,满足对要素分类的要求。状况的推算,满足对要素分类的要求。状况的推算,满足对要素分类的要求。状况的推算,满足对要素分类的要求。(三)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三)国民收入要素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 见见见见P37P37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一)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的含义(一)国民

36、收入主体分配格局的含义 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国际上的基本惯例是按照机构部门进行分类,一国际上的基本惯例是按照机构部门进行分类,一般划分为般划分为政府政府、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居民居民四大机构部门。四大机构部门。主体分配格局分析是分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在分配主体分配格局分析是分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在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分配格局的状态和演变。中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分配格局的状态和演变。考察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格局,主要着眼于国民考察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格局,主要着眼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及结果所蕴含的所有

37、关系及其结果,并收入分配过程及结果所蕴含的所有关系及其结果,并且结合收入分配流程,寻找不同分配环节对形成分配且结合收入分配流程,寻找不同分配环节对形成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决定作用。格局所产生的决定作用。三、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分析三、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分析(二)数据来源(二)数据来源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表部分;(三)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统计分析(三)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统计分析见例见例见例见例3.33.3 规模分配格局:规模分配格局:是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格局,是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格局,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38、格局,政府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政府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居民部门内部各个居民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以及居民部门内部各个居民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配格局。其中最为关心的国民收入分配的规模格局是其中最为关心的国民收入分配的规模格局是居民部门的规模分配格局,即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居民部门的规模分配格局,即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四、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分析四、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个人收入分配统计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一、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一、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一、

39、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一、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 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三、化解收入三、化解收入三、化解收入三、化解收入分配分配分配分配不公平的对策不公平的对策不公平的对策不公平的对策一、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一、个人收入分配集中度(差距)的测度方法(一)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二)十分位比率(二)十分位比率(二)十分位比率(二)十分位比率 (三)库兹涅茨比率(三)库兹涅茨比率(三)库兹涅茨比率

40、(三)库兹涅茨比率 (四)我国个人收入的测定(四)我国个人收入的测定(四)我国个人收入的测定(四)我国个人收入的测定(一)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Gini coefficient coefficient):是国际):是国际):是国际):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特别是用来分析居民户之间收入分配的均衡性特别是用来分析居民户之间收入分配的均衡性特别是用来分析居民户之间收入分配的均衡性特别是用来分析居民户之

41、间收入分配的均衡性或差异性程度。它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或差异性程度。它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或差异性程度。它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或差异性程度。它是根据洛伦兹曲线(LorenzeLorenze curve curve)来定义的。)来定义的。)来定义的。)来定义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AC累累累累计计计计收收收收入入入入百百百百分分分分比比比比 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 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系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系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

42、系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系数多在数多在数多在数多在0.20.60.20.6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作了如下判断:范围作了如下判断:范围作了如下判断:范围作了如下判断:小于小于小于小于0.2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0.20.3为相对平均;为相对平均;为相对平均;为相对平均;0.30.40.30.4为大致合理;为大致合理;为大致合理;为大致合理;0.40.60.40.6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为收入分配差距

43、过大;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0.6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二)十分位比率(二)十分位比率 十分位比率:即人口中收入最多的十分位比率:即人口中收入最多的十分位比率:即人口中收入最多的十分位比率:即人口中收入最多的10%10%这部分这部分这部分这部分人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少的人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少的人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少的人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少的10%10%这部分人的平均收这部分人的平均收这部分人的平均收这部分人的平均收入之比。入之比。入之比。入之比。实际

44、上,在按照收入多少作为排队标志,对人实际上,在按照收入多少作为排队标志,对人实际上,在按照收入多少作为排队标志,对人实际上,在按照收入多少作为排队标志,对人口或家庭进行五分位或十分位的分组后,收入最高口或家庭进行五分位或十分位的分组后,收入最高口或家庭进行五分位或十分位的分组后,收入最高口或家庭进行五分位或十分位的分组后,收入最高的一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或收入最低的一的一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或收入最低的一的一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或收入最低的一的一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或收入最低的一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就已经可以说明收入分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就已经可以说明收入分组的

45、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就已经可以说明收入分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就已经可以说明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这中方法也是经济学文献中常用的配的集中程度。这中方法也是经济学文献中常用的配的集中程度。这中方法也是经济学文献中常用的配的集中程度。这中方法也是经济学文献中常用的方法。方法。方法。方法。(三)库兹涅茨比率(三)库兹涅茨比率 设居民分为设居民分为n组,组,分别代表第分别代表第i组的收入占总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份额和人口(或家庭)占总人口(或收入的百分比份额和人口(或家庭)占总人口(或总家庭数)的百分比,则库兹涅茨比率为:总家庭数)的百分比,则库兹涅茨比率为:(四)我国个人收入的测定(四)我国个人

46、收入的测定 通常衡量收入差距主要用以下两种方法。通常衡量收入差距主要用以下两种方法。通常衡量收入差距主要用以下两种方法。通常衡量收入差距主要用以下两种方法。1 1、将调查户按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由低到高的、将调查户按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由低到高的、将调查户按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由低到高的、将调查户按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通常采用七分组法。顺序排列,通常采用七分组法。顺序排列,通常采用七分组法。顺序排列,通常采用七分组法。第一组最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一组最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一组最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一组最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10%10%),其中困难户占),其中困

47、难户占),其中困难户占),其中困难户占5%5%;第二组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二组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二组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二组低收入户(占总户数的10%10%););););第三组中等偏下户(占总收入户的第三组中等偏下户(占总收入户的第三组中等偏下户(占总收入户的第三组中等偏下户(占总收入户的20%20%););););第四组中等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四组中等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四组中等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四组中等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0%20%););););第五组中等偏上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五组中等偏上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五组中等偏上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五组中等偏上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0

48、%20%););););第六组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六组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六组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六组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10%10%););););第七组最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七组最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七组最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第七组最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10%10%)。)。)。)。2 2、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法 10%最低最低收入户平收入户平均收入均收入(元)(元)10%低收低收入户平均入户平均收入收入(元元)20%中等中等偏下收入偏下收入户平均收户平均收入入(元元)20%中中等收入等收入户平均户平均收入收入(元)(元)20%中中等偏上等偏上收入户收入户平

49、均收平均收入入(元元)10%高高收入户收入户平均收平均收入入(元元)10%最最高收入高收入户平均户平均收入收入(元)(元)最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平均收入的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是最低收入户倍数户倍数198864753998211561363160620803.0919908491066125514761747205826603.13199521702775336040694955603282223.791999261734924364551269058632120844.68200026533634462458987487943413311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50、入差距比较二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1 1 1 1、由正常收入形成的差异;、由正常收入形成的差异;、由正常收入形成的差异;、由正常收入形成的差异;2 2 2 2、由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所形成的差异。、由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所形成的差异。、由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所形成的差异。、由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所形成的差异。三、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三、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的平衡机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制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