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 倒数的熟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观看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熟悉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预备的 , 在教学中,必需打下坚实的根底,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围绕“导入、探究、深讨、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进展。 在导入中通过一个小故事中的对联,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这样学生对立刻接触到的“互为倒数”就比拟简单理解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倒数后,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举例,通过学生的
2、举例进一步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这句话。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比拟重要。然后依据学生的答复,理解:“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对倒数的定义作深入的剖析。 最终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一般先变形,再换位。并且让学生小结出求倒数过程中发觉的一些小规律.在探讨中,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讨论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综观全课下来,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拟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练习也有层次感, 对于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没有特地由教师提出,而是在学生的深入思索中得出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
3、。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 学生的积极性在家长听课当中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 平常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下列问题的欲望。 在设计中,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敏捷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2 倒数的熟悉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预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局部学问,才能更好地位把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坚实的根底。 记得朱永新说过: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
4、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制造很多辉煌。 为了充分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本节课我采纳了发觉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供应放手的思维空间,并敬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胜利。以公平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忱。特殊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观看,去归纳,去总结。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绽开观看、比拟、沟通、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纳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觉,体验到制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
5、加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沟通、全班沟通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熟悉,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才智的火花。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引导学生进展小组合作学习,在争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把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力量和探究意识。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信任学生的力量,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帮忙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觉,去探究,去思索,去总结。 信任学生,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3 倒数的熟悉属于一节典型的数学概念课,对概念学问技能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很难。但这样的课堂,教师可
6、以花更过的心思达成其他数学素养的培育。在这一节课上,学生经受了解到模糊再到深刻理解的概念熟悉过程,通过沟通、合作自主梳理总结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严谨之美、科学之美,这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这节课对我自己的教学的启发如下: 1、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脉。教材在编写上分成三格局部-熟悉、求解、练习,给出的层次很清晰。呈现方式上是给出算式,学生计算,观看再发觉,虽然表现的模式有些生硬,但其指向是学生自主探究倒数的定义,倒数的特征。在例题一当中,主要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教材并没有给出全部倒数的求找方法,是由于求倒数的方法也不能一言概之,需要分类思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在引导
7、学生去进展有序的分类思索。只有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方法总结沟通是才能总结的完整、严谨。 2、概念的本质远高于概念的形式。倒数的定义是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特征是分母、分子相互颠倒的两个数。许多学生以特征代替定义,这样的熟悉是不充分,不精确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嬉戏的方式写乘积互为1的两个数,那他们写下的各种形式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吗?一个纲领性问题顺势产生,直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对定义的根本熟悉直接反响在后续求倒数方法的多样性上。教材中给出颠倒分子分母的方法学生可以用,在对倒数熟悉后,还有相当一局部学生会用1除以一个数求出倒数。同时“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这样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注意
8、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让学生自主经受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几乎全部概念课的要求。 3、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育。数学文字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更是思维上的活动。在真正阅读倒数定义时,学生大脑里应当经受思索、筛选的过程。从定义中提取核心内容,对怀疑进展质疑、猜想、证明,最终到达对定义熟悉的新高度。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也可以有效地加强思维的严谨性。 4、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好玩的数学活动。设计好玩的数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参加度的准绳。这节课从开课就是速算竞赛,然后小组沟通对倒数的熟悉,生生沟通突破对倒数熟悉最终一层隔膜到最终小组内总结求倒数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
9、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完全不同。但要到到达预期设计的效果,教师需要预备充分。首先,对学生布满信任,信任学生的力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充分预设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是教师对课堂组织的监控有的放矢,才便于在更高层面引导学生活动的进展方向。另外,教师需要对教案相当娴熟、在课堂中关注全部学生的反应,尤其后进生的学问生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困惑与缺乏: 1、课堂节奏太快留给学生思索时间不够。 2、要适时留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思索解决问题。 3、要留意掌握语速和语言的启发性、目性。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4 倒数的熟悉这局部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
10、分数除法做预备的。由于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启发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也应积极参加,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这节课上,我采纳了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纳多种铺垫,而是直接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三个乘法算式,观看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熟悉,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
11、倒数。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在深入思索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受了探究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胜利的欢乐。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如在倒数意义提醒后,为了稳固对概念的理解,进展了一组针对性练习。 启发二:信任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信任学生的力量,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帮忙者和促进者,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信任学生能具有独立思索的力量,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
12、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索的习惯。教学中,我在让学生举例时不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而且让学生把算式写下来。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沟通、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3、创设公平、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为此作为教学活动中合、组织者,在创设公平、和谐的课堂气氛上应多“扶”。 固然这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至,仍旧存在着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放手不够大胆,总要讲得面面俱到,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仓促,在概括方法、比拟
13、大小时主要以教师为主,处理的比拟匆忙,无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肯定的程度束缚了学生的进展。 2、对于有些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展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深刻的把握学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相得益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展尝试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进步步。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5 此次于教师来听课,我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的内容是第四单元学问链接教材中倒数的熟悉一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是为后面单元学习分数除法学问做预备。本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节课我的
14、教学思路是: 第一大环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这一素材,可以根据乘积是否是1进展分组整理,再将乘积是1的一类进展二次分类,分成分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先从比拟直观的分数乘法入手讨论因数的特征,继而过渡到小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特征,由发觉到猜测再到举例验证,继而得出倒数的概念。 其次大环节,由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入手?引导学生沟通方法,并在练习中稳固求倒数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领着孩子围着学问点走了一遍,用力量的孩子可能真的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而大局部的孩子可能只是学会了求倒数的方法,至于是否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结合着于教师的点评,再回头看我这节课的设计流程,还真
15、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概念上存在偏差 本节课在讨论分数乘法这组算式的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用“颠倒数”这样的一个词来反复描述两个分数的特征,而无视了乘积是1的这一个大的背景。而假如从“为什么它们的乘积是1”这一个大问题入手,学生会顺藤摸瓜,思索它们因数之间存在的特别关系。 正是由于本节课,我始终在强调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互颠倒这一点,造成学生没有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倒数的意义,才会消失在+()=1这个加法算式中,有的学生填这一错误。 二、小步引领,走马观花 为了稳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分四类设计并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16、(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反过头来再看,真如于教师所说的那样,学生根本没有深刻的记忆,只是走马观花,但是假如根据于教师的建议,利用数轴的形式,在数轴上表示,我想即便利学生直观熟悉,也加深了学生的熟悉。 特别感谢于教师能在百忙之中来听评课,感谢于教师的教导,借着这次听课的东风,在教学路上且思且行!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6 倒数的熟悉一课根本学问比拟简洁,所以本节课我大胆尝试,让两名学生担当小教师进展教学。王恒岳同学由两组口算题的竞赛导入,让学生观看比拟好算的一组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倒数”,并对倒数的概念进展了深入的剖析;姜安远同学则就着例1,让学生探
17、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从分数到整数,再到特别的数(1、0),甚至将倒数的讨论延长入小数。两位同学课前都进展了细心的预备、试讲、修改,然后走上讲台,当“小教师”,其他同学也积极协作,仔细学倾听、思索、发言,本节课的根本学问和根本力量均得到较好的讲解和培育。在两位同学的讲解之后,我再将一些“小教师”没讲透彻的地方进展补充,并带着学生进展稳固练习。这样的上课形式,孩子们普遍比拟喜爱,以后假如找到适宜的内容,还可以连续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其中。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7 “倒数的熟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局部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
18、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局部学问,才能更好地把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一、课前的思索与预设 针对本课内容,看似简洁,实质内涵特别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大多数根底薄弱的现状。仔细思索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争能让学生听的清晰,练的活泼,学的轻松。所以课前思索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课的学问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倒数的熟悉”即对倒数的认知与识别。如何能够让学生很清楚的明白倒数的意义呢?以及如何找准一个数的倒数呢? 2、本课的关键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倒数的意义教学,进展了认真的剖析,把意义分为几个局部:“乘积是1”,
19、“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局部,看起来简洁,但是每个局部再认真推敲,就发觉“怎么才能得到1;几个数,是几个什么样的数;“互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思路可以迁移的事物吗?这些方面对学生清晰理解倒数的意义特别重要。 3、本课的着力点 基于对关键点的仔细思索,发觉“互为”一词比另两个关键点更难理解,难说的清晰。因此,必需在这个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气,由于理解这一关键点是学生把握倒数意义的标志,也是帮忙学生能识别“倒数”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课的深化点(预设) 基于对倒数的意义的思索,发觉定义中的“两个数”这一关键点的外延特别丰富,两个怎样的数呢?能不能 都是整数?能不能都是分数?
20、能不能都是小数?有没有特别的数呢?比方整数都有倒数吗?小数都有倒数吗?分数都有倒数吗?由于整数中有0、1这样特别的数,还有负整数。小数中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有没有倒数这样的状况课堂中学生会消失这些疑问吗?消失了如何处理呢。假如不消失又如何处理呢。 二、课堂的实施与体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的导入局部,由一些好玩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学问做了充分的预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学习 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倒数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剖析,发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1、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把握状况,小组合作争论:0和1的倒数问题,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练习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稳固,在练习中提高。比方设计的“每人出题同桌互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也在课堂上用,做到真正把握。 三、课后思索与感悟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信任学生的力量,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帮忙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信任学生能具有独立思索的力量,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索的习惯。 2、 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有
22、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才智,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沟通、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环节,充分发挥合作沟通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深入浅出的理解“互为”,我举例“互为同桌”,“互为朋友”,让学生觉得“互为”就在身边,对于理解关键点,就能引起共鸣。 在练习中,紧紧围绕关键点设计了三条推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成为倒数的条件,缺一不行。 3、存在的困惑与缺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觉:大局部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少数学生对于倒数的熟悉,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外表形式上
23、,忽视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本质条件,于是他们错误的认为小数和带分数是没有倒数的。后来,虽然大局部学生通过简洁的沟通争论,明白了小数和带分数也是有倒数的,但是在找倒数时还是消失了0.5的倒数是5.0, 1 的倒数是1 错误的状况。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感觉有些困惑,为什么教材仅在整数和真、假分数范围内教学倒数呢?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否需要补上相关的内容呢?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8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受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学问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展学科整合,借
24、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把文字构成规律变成数字,进展铺垫。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设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探究新学问的同时,能够自己举一些倒数的例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觉倒数的一些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相互颠倒;每组中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依据倒数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以上发觉是否正确。 在争辩数字0和1的倒数问题时,我创设情景境,通过两个卡通人物(明明、
25、红红)发生争辩 0和1都有倒数,0和1都没有倒数,课堂上学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学生没有从分数的角度去发觉0不能作为分数的分母,所以产生了0有倒数的念头,再次的小组辩论。得出0不能作除数、0不能作分母。0没有倒数的结论。而1这个数字学生还是会发觉1的倒数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也能依据已学的学问自主解决,教师只是作为帮助,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法。但是整数究竟有没有倒数?整数怎么样来求倒数?要怎么样把一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调换它们的位置。这样开放性题目,学生要经过小组合作才可以填出来,没有方法独立思索。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内容就应当多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帮忙
26、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问的应用。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9 一、让学生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激活思维。 由于概念教学比拟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在提醒倒数的概念这一环节,我以嬉戏竞赛的形式进展,让学生用30秒的时间进展( )( )=1的竞赛,诱发了学生剧烈的学习兴趣。在校对评价后,又引导学生观看全部算式的共同点,依据学生的答复开门见山说明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对“和互为倒数”的理解以及举例、推断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倒数的熟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供应了宽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胜利,人人都有胜利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被充分激活。 二、让学生在
27、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猎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在教学中,充分地探究时间和空间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进展的。因此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两个导学单, 导学单一: 1.试着写出 、 的倒数。 2.观看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思索:怎样就能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导学单二; 试着写出6、1、0.6、0的倒数。 2.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重点沟通: (1)每个数的倒数是怎么求的? (2) 如何检验你求的倒数是否正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
28、作沟通。学生在沟通与争辩中达成了共识,把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学生乐于探究、乐于表现、乐于共享。 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胜利。 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和探究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剧烈。在讨论关于0的倒数问题时,我把0混在其他数中让学生去碰“钉子”,当时学生中存在两种答案:一种认为0的倒数是0,另一种认为0没有倒数。对于这两种答案我没有立刻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辩论、沟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样不仅
29、增加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受了探究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胜利的欢乐。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经过屡次的实践探究,我收获了许多: 一、立足教材节外生枝 “节”就是课内学问,“枝”就是在联系课内学问根底上拓绽开来的其他学问与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依据学问本身的特征和课堂的实际需要,“节外生枝”,拓展课堂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状态灵动起来,内容丰富起来。 倒数的熟悉教材仅在整数和真、假分数范围内教学倒数,而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问题,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所以教学倒数时,当学生很快乐的自认为是把握了求一个数的
30、倒数的方法时,给学生设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这样,使学生避开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 “节外生枝”教数学,将突破教材的限制,通过对教材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追求教材学习与拓展教学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效果。 二、遗形去貌突出本质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数学化过程,就是要把本质属性表达出来,去掉非本质属性。教师假如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倒数的概念,牵强地以“倒”为载体导入学问
31、,外表看似联系生活实际,实际却没有抓住倒数的数学本质。这样牵强附会的情境丢掉了数学学问的本质,干扰了教学。因此,情境创设不能牵强附会,不能因生活化而丢掉了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等并没有错,但设计这些,都只是为了使数学的发觉过程逼真,更重要的工作,还是后面的数学化提炼。只有引导学生将数学学问从情境、生活等外在因素中提炼出来,形成数学特有的抽象或模式,学生学到的才是真实的数学学问,数学教学才算有效。 三、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循环小数”有没有倒数?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中进展探讨?有些教师认为限于学生的现有学问水平,假如学生没有提及,没必要讨论。 2、何时抽象概括A=1更适
32、宜?有些教师认为应当在学生探究找分数、整数和小数的倒数后,再提炼概括,A除了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那么对于,A是分数、小数,学生理解吗?教师又改如何引导呢?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1 倒数的熟悉是在学生把握了分数乘法的根底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绽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嬉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嬉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嬉戏的导入,学生观看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
33、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简单把握了,因而课堂的气氛很浓,积极踊跃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许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局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别的数1和0,学生根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这节课需要改良的地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乘积是1,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如5( )=1,括号里的数就是5的倒数。这个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显强调出来,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因此,学问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不能完成到达。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2 在课的导入局部,通过嬉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由一些好玩的词语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学问做了充分的预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口算竞赛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做铺垫。 在教学例题时,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把握状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信任学生的力量,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帮忙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信任学生能具有独立思索的力量,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索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
35、时机。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才智。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通过学生练习遇到障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沟通、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便充分发挥合作沟通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固然,这节课也有很多缺乏。如带分数、小数有没有倒数,怎样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在这一节课没有顾及。也就是没有完全突破难点。这是考虑到我班的根底学问比拟薄弱,一节课很难承受这么多。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学问是在学习了学生把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及运用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倒
36、数这局部内容属于分数的根本学问,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和相关的学问运用打下根底。 胜利之处: 1.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几组乘积是1的四组算式,让学生观看发觉其中的规律: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并指出3/8的倒数是8/3,而8/3的倒数是3/8,从而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在教学倒数的含义时还要留意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条件:一是乘积是1,二是仅限于两个数,为练习中消失的争辩扫清障碍。 2.重点练习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都特别简单理解,但是对于求小数和带
37、分数的方法教材没有涉及,但是要进展补充,在后续的练习中往往简单消失类似的题目。假如没有预设到,学生就会在此学问点上消失问题,影响学习学问的效果。 缺乏之处: 学生对于练习题中的推断简单出错。例如:一个数的倒数肯定比这个数小。通过这个题目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却比这个数大,而假分数又包含两种状况: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状况,另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的状况。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的倒数肯定比这个数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的倒数等于这个分数。 再教设计: 对于推断题的练习要予以重视,由一题发散多题,以不变应万变。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对倒
38、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引导过程中,学生很简单就归纳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自己举例子。学生在自学中对于特别数“1”和“0”的倒数有些疑问,同学探究和沟通,集体订正1的倒数是它本身,0则没有倒数!对于怎样求倒数的方法,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把握的都特别好。这也说明学生已理解和清晰了倒数的意义。 对于这堂课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的教学语言应当更加严谨。实施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发言的时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长远进展为切入点去充分的赐予引导和点拨。同时,保证教学的良好实施又要求我在日后的备课中必需将教材讨论透,并且还要从学生的思维去讨论
39、教法与学法。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良好引导,学生思维进展的初级阶段过程中正确的引路人。 倒数的熟悉教学反思15 在学校进行的教师“课堂大练兵”教学活动中,我上的是倒数的熟悉,现就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做如下反思: 倒数的熟悉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预备。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根底学问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索,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胜利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学生根底太差,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全部的学生能听得懂,学
40、得进去,尽量引导学生能在沟通合作中再现学问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归纳的力量。 本节课的优点: 1、复习题合理,紧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能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理解相互依存的概念。 3、归纳全面,教学紧凑,由简入繁介绍了整数、小数、带分数、分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稳固,在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缺乏: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对于倒数的相互关系教学不够深入,应当让学生多说。 2、学生活动环节不够,参加太少。 3、在问题导入时提问不够精准,应明确分类条件。 4、小组合作效果不佳,反响不好。 5、学问点归纳留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即可,不要讲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