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讲解.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50343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讲解.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尹霞云尹霞云2/24/20231考试题型考试题型n n1.填空题填空题n n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 n3.选择题选择题n n4.简答题简答题n n5.论述题论述题 n n6.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2/24/202322/24/20233n nPage 2 Page 2 答案:答案:C Cn nPage 9 Page 9 答案:答案:D D2/24/20234n nPage 11 Page 11 答案:答案:B Bn nPage 18 Page 18 答案:答案:D D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n nPage 22 Page 22 答案:答案:B B2/24

2、/20235n nPage 27 Page 27 答案:答案:A An nPage 41 Page 41 答案:答案:C Cn nPage 47 Page 47 答案:答案:B B2/24/20236n nPage 59 Page 59 答案:答案:C Cn nPage 68 Page 68 答案:答案:A An nPage 97 Page 97 答案:答案:B B2/24/20237n nPage 107 Page 107 答案:答案:A An nPage 144 Page 144 答案:答案:A An nPage 157 Page 157 答案:答案:B B2/24/20238n nPag

3、e 190 Page 190 答案:答案:A An nPage 201 Page 201 答案:答案:A An nPage 211 Page 211 答案:答案:C C2/24/20239n nPage 221 Page 221 答案:答案:A An nPage 253 Page 253 答案:答案:D Dn nPage 295 Page 295 答案:答案:B B2/24/202310n nPage 294 Page 294 答案:答案:教学评价教学评价 n nPage 286 Page 286 答案:答案: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n nPage 268 Page 268 答案:神经症答案:神

4、经症2/24/202311n nPage 239 Page 239 答案:答案:决心、信心、恒心决心、信心、恒心 n nPage 203 Page 203 答案:答案:从众从众 n nPage 162 Page 162 答案:答案:麦克兰德麦克兰德&阿特金森阿特金森 2/24/202312n nPage 117 Page 117 答案:答案: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n nP

5、age 111 Page 111 答案:定势答案:定势(或或“心向心向”)”)n nPage 100 Page 100 答案:答案: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 n nPage 58 Page 58 答案:答案:闻、见、知、行闻、见、知、行 2/24/202313n nPage 186-187 Page 186-187 n n答案:答案: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n n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从

6、自我体验的形式看,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n n(1 1 1 1)丰富性和波动性)丰富性和波动性)丰富性和波动性)丰富性和波动性n n(2 2 2 2)敏感性和情境性)敏感性和情境性)敏感性和情境性)敏感性和情境性n n(3 3 3 3)自尊感与自卑感。)自尊感与自卑感。)自尊感与自卑感。)自尊感与自卑感。n n从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从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从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从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n n

7、 (1 1 1 1)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2 2 2 2)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2/24/202314n nPage 221-223 Page 221-223 Page 221-223 Page 221-223 n n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8、进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自律。平,即他律和自律。平,即他律和自律。平,即他律和自律。n n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趋势。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趋势。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趋势。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趋势。n n这两种水平他是根据两个参照这两种水平他是根据两个参照这两种水平他是根据两个参照这两种水平他

9、是根据两个参照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一是尊重准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一是尊重准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一是尊重准点划分的。这两个参照点一是尊重准则,一是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对这两个参照点的认识水平是儿则,一是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对这两个参照点的认识水平是儿则,一是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对这两个参照点的认识水平是儿则,一是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对这两个参照点的认识水平是儿童品德是否成熟的标志。童品德是否成熟的标志。童品德是否成熟的标志。童品德是否成熟的标志。n n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皮亚杰认为从他律

10、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n nA A A A、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阶段、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阶段、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阶段、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阶段 n nB B B B、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阶段、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阶段、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阶段、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阶段 n nC C C C、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的公道的公正阶段、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的公道的公正阶段、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的公道的公正阶段、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的公道的公正阶段 n nD D D D、从抵罪惩罚到报应性惩罚阶段

11、、从抵罪惩罚到报应性惩罚阶段、从抵罪惩罚到报应性惩罚阶段、从抵罪惩罚到报应性惩罚阶段 2/24/202315n nPage 173-183 Page 173-183 Page 173-183 Page 173-183 n n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

12、力。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n n设置合理目标设置合理目标设置合理目

13、标设置合理目标 n n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 n n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n n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n n利用竞争与合作利用竞争与合作利用竞争与合作利用竞争与合作 n n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n n进行归因训练进行归因训练进行归因训练进行归因训练 2/24/202316nPage 105,110-111Page 105,110-111 2/24/202317n n答案:答案:n n学习迁移的影响因

14、素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n n(一)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一)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一)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一)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n n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的相似性。n n(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n n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所掌

15、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越好。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越好。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越好。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处理陌生的问题。处理陌生的问题。处理陌生的问题。处理陌生的问题。n n(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三)认知技能与策略n n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

16、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因此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实现。n n(四)定势的作用(四)定势的作用(四)定势的作用(四)定势的作用n n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正负)的双重

17、性。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正负)的双重性。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正负)的双重性。备状态。对迁移影响(正负)的双重性。2/24/2023182/24/2023191.B 2.D 3.A2/24/2023204.C 5.D 6.B2/24/2023218.A 9.C 10.B 11.A 12.D2/24/20232213.A 14.C 15.D2/24/2023231.1.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 2.2.个性个性个性个性 3.3.强化强化强化强化 4.4.图式图式图式图式 5.5.产生式产生式产生式产生式 6.6.定势定势定势定势 7.7.障碍障碍障碍障碍 8.8.诱因诱因诱因诱因 9.9.自我调控

18、自我调控自我调控自我调控 10.10.测量法测量法测量法测量法2/24/202324P139-142一、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二、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三、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三、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2/24/202325P273(一)保密原(一)保密原(一)保密原(一)保密原则则则则 (二)信赖性原则(二)信赖性原则(二)信赖性原则(二)信赖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四)主体性原则(四)主体性原则(四)主体性原则 (五)时间限定原则

19、(五)时间限定原则(五)时间限定原则(五)时间限定原则2/24/202326P315P315P315P315 (1 1 1 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艺术 (2 2 2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3 3 3 3)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4 4 4

20、 4)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第一印象 2/24/202327P1951 1、积极悦纳自我、积极悦纳自我 2 2、理智对待自我、理智对待自我 3 3、乐观憧憬自我、乐观憧憬自我2/24/202328P245(一)矫正的心理依据(一)矫正的心理依据(一)矫正的心理依据(一)矫正的心理依据 1 1 1 1、了解不良动机、了解不良动机、了解不良动机、了解不良动机 2 2 2 2、纠正认知障碍、纠正认知障碍、纠正认知障碍、纠正认知障碍 3 3 3 3、克服习惯惰性、克服习惯惰性、克服习惯惰性、克服习惯惰性 4 4 4 4、克服自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 5 5 5 5、抵

21、制外界诱惑、抵制外界诱惑、抵制外界诱惑、抵制外界诱惑 6 6 6 6、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 1 1、防范协约法、防范协约法 2 2、表征性奖励法、表征性奖励法 3 3、强化暂停法、强化暂停法 4 4、过错矫正法、过错矫正法 5 5、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 2/24/202329P212P212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 1 1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

22、2 2 2、主动交往、主动交往、主动交往、主动交往 3 3 3 3、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4 4 4 4、合理对待批评、合理对待批评、合理对待批评、合理对待批评(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 1、避免争论;、避免争论;2 2、维护他人自尊;、维护他人自尊;3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 4、学会批评、学会批评 5 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加强交往,密切关系。2/24/2023302006年真题年真题2/24/202331n n1 1、高等教育研究中不能违背的一条特有原则是、高等教育

23、研究中不能违背的一条特有原则是、高等教育研究中不能违背的一条特有原则是、高等教育研究中不能违背的一条特有原则是(C )(C )n nA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B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n nC C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D D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n n2 2、下属哪一项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下属哪一项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下属哪一项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下属哪一项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n nA A 语义网络语义网络语义网络语义网络 B B 命题命题命

24、题命题n nC C 命题网络命题网络命题网络命题网络 D D 图式图式图式图式 (A A )n n3 3、下属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下属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下属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下属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n nA A 计划策略计划策略计划策略计划策略 B B 监视策略监视策略监视策略监视策略n nC C 调节策略调节策略调节策略调节策略 D D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 (D D )n n4 4、编写程序的方法(如流程图)将有助于安排学习活动,、编写程序的方法(如流程图)将有助于安排学习活动,、编写程序的方法(如流程图)将有助于安排学习活动,、编写程序的方法(如流程

25、图)将有助于安排学习活动,这是哪种迁移?这是哪种迁移?这是哪种迁移?这是哪种迁移?n nA A 认知策略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认知策略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认知策略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认知策略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B B 认知策略向自动化基认知策略向自动化基认知策略向自动化基认知策略向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迁移本技能的迁移本技能的迁移本技能的迁移n nC C 认知策略向认知策略的迁移认知策略向认知策略的迁移认知策略向认知策略的迁移认知策略向认知策略的迁移 D D 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略的迁移略的迁移略的迁移略的迁移 (C C )2/24/202332n n5

26、5、兼具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兼具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兼具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兼具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n nA A 测量法测量法测量法测量法 B B 个案法个案法个案法个案法n nC C 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D D 调查法调查法调查法调查法 (C C )n n6 6、根据、根据、根据、根据,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三类三类三类n nA A 问题层次和水平问题层次和水平问题层次和水平问题层次和水平 B B 解决

27、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否唯一n nC C 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手段 D D 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 (A A )n n7 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加工观点所认为的问题解决的、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加工观点所认为的问题解决的、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加工观点所认为的问题解决的、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加工观点所认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过程?过程?过程?n nA A 问题表征问题表征问题表征问题表征 B B 确定问题空间确定问题空间确定问题空间确定问题空间n

28、 nC C 选择操作选择操作选择操作选择操作 D D 实施操作实施操作实施操作实施操作 (B B )n n8 8、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一般来说,知识经验与创造力呈知识经验与创造力呈知识经验与创造力呈知识经验与创造力呈n nA A 非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B B 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n nC C 负相关负相关负相关负相关 D D 零相关零相关零相关零相关 (B B )2/24/202333n n9 9、大学新生很想与周围同学交朋友,这主要是、大学新生很想与周围同学交朋友,这主要是、大学新生很想与周围同学交朋友,这主要是、大学新生很想与周围同学交朋友,这主要是n n

29、A A 精神性动机精神性动机精神性动机精神性动机 B B 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n nC C 有意识动机有意识动机有意识动机有意识动机 D D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 (A A )n n1010、下属哪一项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下属哪一项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下属哪一项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下属哪一项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n nA A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B B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n nC C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自我控制 D D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D D )n

30、n1111、“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体现了什么社会心理现象?体现了什么社会心理现象?体现了什么社会心理现象?体现了什么社会心理现象?n nA A 群体极化群体极化群体极化群体极化 B B 社会促退社会促退社会促退社会促退n nC C 从众从众从众从众 D D 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社会惰化 (D D )n n1212、做人要、做人要、做人要、做人要“尽本分尽本分尽本分尽本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什么水平,体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什么水平,体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什么水平,体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什么水平?n nA A 前世俗水平前世俗水平前世俗水平前世俗水平 B B

31、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世俗水平世俗水平n nC C 后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D D 自律水平自律水平自律水平自律水平 (B B )2/24/202334n n13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n nA A 学习辅导学习辅导学习辅导学习辅导 B B 生活辅导生活辅导生活辅导生活辅导n nC C 生涯辅导生涯辅导生涯辅导生涯辅导 D D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辅导 (D D )n n1414、不采用权威教学方式,而是给学生充分自由

32、,让学生、不采用权威教学方式,而是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不采用权威教学方式,而是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不采用权威教学方式,而是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自己的真理与智慧。这是采用了什么学习理自己去发现他自己的真理与智慧。这是采用了什么学习理自己去发现他自己的真理与智慧。这是采用了什么学习理自己去发现他自己的真理与智慧。这是采用了什么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论进行教学设计?论进行教学设计?论进行教学设计?n nA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n nC C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

33、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 C )n n1515、用同一组被试对统一测验对等的两半的测验得分的相、用同一组被试对统一测验对等的两半的测验得分的相、用同一组被试对统一测验对等的两半的测验得分的相、用同一组被试对统一测验对等的两半的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这是采用了哪种估计信度的方法?关系数表示信度,这是采用了哪种估计信度的方法?关系数表示信度,这是采用了哪种估计信度的方法?关系数表示信度,这是采用了哪种估计信度的方法?n nA A 分半法分半法分半法分半法 B B 再测法再测法再测法再测法n

34、nC C 复本法复本法复本法复本法 D D 同质法同质法同质法同质法 (A A )2/24/202335n 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10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1 1分,共分,共分,共分,共1010分。把分。把分。把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n n1 1、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

35、现过程和四个子过程。四个子过程。四个子过程。四个子过程。n n2 2、心理过程是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组组组组成的。成的。成的。成的。n n3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和定势的作用。和定势的作用。和定势的作用。和定势的作用。n n4 4、一般地说,解决问

36、题的思维过程由发现问题、一般地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由发现问题、一般地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由发现问题、一般地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组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组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组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组成。n n5 5、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智力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智力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智力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主要有知识、智力和。1、动机过程、动机过程 2、意志过程、意志过程3、认知技能与策略、认知技能与策略4、明确问题、明确问题 5、人格、人格2/24/202336n n6 6、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由环境要素、情绪要

37、素、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由环境要素、情绪要素、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由环境要素、情绪要素、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由环境要素、情绪要素、社会要素、生理要素和社会要素、生理要素和社会要素、生理要素和社会要素、生理要素和要素这五大类共要素这五大类共要素这五大类共要素这五大类共2727个个个个要素组成的。要素组成的。要素组成的。要素组成的。n n7 7、学校情境中的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学校情境中的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学校情境中的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学校情境中的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驱力和驱力和驱力和。n n8 8、学生道德评价能

38、力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基本发展规律是、从、从、从、从“效果效果效果效果”到到到到“动机动机动机动机”、从、从、从、从“对人对人对人对人”到到到到“对对对对己己己己”和从和从和从和从“片面片面片面片面”到到到到“全面全面全面全面”。n n9 9、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包括个性层面的交往、角色层面、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包括个性层面的交往、角色层面、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包括个性层面的交往、角色层面、教学交往的类型主要包括个性层面的交往、角色层面的交往和的交往和的交往和的交往和。n n1010、教师出考试题时应该考虑题目难度。

39、一般地说,难度、教师出考试题时应该考虑题目难度。一般地说,难度、教师出考试题时应该考虑题目难度。一般地说,难度、教师出考试题时应该考虑题目难度。一般地说,难度在在在在之间较为适宜。之间较为适宜。之间较为适宜。之间较为适宜。6、心理、心理7、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8、从、从“纪律纪律”到自律到自律9、群体层面的交往、群体层面的交往2/24/202337n n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4个小题,共个小题,共3030分。分。n n 1 1、简述埃利斯(、简述埃利斯(、简述埃利斯(、简述埃利斯(A.EllisA.Ellis)的情绪)的情绪)的情绪)的情绪ABCABC理论。理论。理论。

40、理论。n n 答答答答:该理论告诉我们:该理论告诉我们:该理论告诉我们:该理论告诉我们:n n(1 1)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题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题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题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题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所引起的。价所引起的。价所引起的。价所引起的。3 3分分分分n n(2 2)其中)其中)其中)其中A A指诱发事件,(指诱发事件,(指诱发事件,(指诱发事件,(1 1分

41、);分);分);分);B B指个体遇到指个体遇到指个体遇到指个体遇到诱发后产生的信念,(诱发后产生的信念,(诱发后产生的信念,(诱发后产生的信念,(1 1分);分);分);分);C C指在特定的条件指在特定的条件指在特定的条件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1 1分)分)分)分)2/24/202338n n2 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什么影响?、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什么影响?、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什么影响?、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什么影响?6 6分分分分n n答: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

42、两个因素:答: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答: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答: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n n (1 1)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1 1分)分)分)分)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1 1分)分)分)分)根据耶基斯根据耶基斯根据耶基斯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适中,学

43、习效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果最好。(果最好。(果最好。(果最好。(1 1分)分)分)分)n n (2 2)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学习者行为的质量。(1 1分)学习动机只分)学习动机只分)学习动机只分)学习动机只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影响学习效果。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影响学习效果。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影响学习效果。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影响学习效果。(1 1分)而学习行为又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分)而学习行为又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分)而学习行为又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分)而学

44、习行为又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1 1分)分)分)分)2/24/202339n n3 3、什么是社会交换原则?、什么是社会交换原则?、什么是社会交换原则?、什么是社会交换原则?6 6分分分分n n答: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原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答: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原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答: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原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答: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原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认为:提出的,他认为:提出的,他认

45、为:提出的,他认为:n n(1 1)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在交)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在交)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在交)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在交往中总是交换着某些东西,如物质、情感或其他。(往中总是交换着某些东西,如物质、情感或其他。(往中总是交换着某些东西,如物质、情感或其他。(往中总是交换着某些东西,如物质、情感或其他。(2 2分)分)分)分)n n(2 2)在社会交换过程中,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在社会交换过程中,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在社会交换过程中,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在社会交换过程中,人们

46、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人们一切交往活动以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是值得的,人们一切交往活动以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是值得的,人们一切交往活动以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是值得的,人们一切交往活动以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都是依据这一尺度来衡量的。(维护,都是依据这一尺度来衡量的。(维护,都是依据这一尺度来衡量的。(维护,都是依据这一尺度来衡量的。(2 2分)分)分)分)n n(3 3)对自己是值得的,或者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对自己是值得的,或者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对自己是值得的,或者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对自己是值得的,或者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与保持;反

47、之,则逃避、疏远或终止这种关们倾向于建立与保持;反之,则逃避、疏远或终止这种关们倾向于建立与保持;反之,则逃避、疏远或终止这种关们倾向于建立与保持;反之,则逃避、疏远或终止这种关系。(系。(系。(系。(2 2分)分)分)分)2/24/202340n n4 4 4 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6 6 6 6分分分分n n答: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根据人性既不好也不坏且具答: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根据人性既不好也不坏且具答: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根据人性既不好也不坏且具答:新精神分析学家埃

48、里克森根据人性既不好也不坏且具有向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一假设,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有向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一假设,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有向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一假设,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有向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这一假设,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阶段论。(阶段论。(阶段论。(1 1分)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分)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分)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分)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任务既受文化的影响又包括一对矛盾。(务,每一任务既受文化的影响又包括一对矛盾。(务,每一任务既受文化的影响又包括一对矛盾。(务,每一任务既受文化的影响又包括一对矛盾

49、。(1 1分)分)分)分)n n这八个阶段是:这八个阶段是:这八个阶段是:这八个阶段是:n n(1 1)学习信任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学习信任阶段;(0.50.5分)分)分)分)n n(2 2)成为自主阶段;)成为自主阶段;)成为自主阶段;)成为自主阶段;(0.50.5分)分)分)分)n n(3 3)发展主动性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 (0.50.5分)分)分)分)n n(4 4)变得勤奋阶段)变得勤奋阶段)变得勤奋阶段)变得勤奋阶段 (0.50.5分)分)分)分)n n(5 5)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建立个人

50、同一感阶段 (0.50.5分)分)分)分)n n(6 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 (0.50.5分)分)分)分)n n(7 7)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 (0.50.5分)分)分)分)n n(8 8)达到完善阶段)达到完善阶段)达到完善阶段)达到完善阶段 (0.50.5分)分)分)分)2/24/202341n n5 5、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论?、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论?、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论?、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论?6 6分分分分n n答:许多建构主义者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形答:许多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