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8558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二、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二、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误区:1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以译代析,没有鉴赏。3笼而统之,以空对空。4筛选不全,漏答要点。5望文生义,牵强附会。6抛开文本,乱箭齐发。下面以2009年高考福建卷为例,分别对六个误区的病因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a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参参考考答答题题】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参参考考答答题题】诗

2、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病例1:(第一问回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病因分析: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回答时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厌听”的原因,而非直接套入表示情感的句子。病例2:(第二问回答)微残的云霞挂在天边,孤独的大雁声声悲鸣,潮水上涨,一轮新月不知我的心情,竟然已经升起,让人不由得心碎。病因分析:以译代析,没有鉴赏。题目要求赏析,其实是要考查表达技巧中情景交融这一知识点,回答时应该紧扣融情于景的技巧展开,分析融什么情于什么景,而不是单纯

3、翻译。病例3:(第二问回答)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孤独在外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分析:笼而统之,以空对空。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而不是随便套入一些术语来应付,答题内容显得很空洞。病例4:(第一问回答)诗人一人在外,放眼望去,到处一片寂寥孤独,不由萌生思乡之念,所以厌听棹歌声。病因分析:筛选不全,漏答要点。为什么会触景生情?为什么会思乡心切?这些都是由于对长期漂泊生活的厌倦所致,所以重要原因和信息不能漏答。病例5:(第一问回答)冬天快要到了,大雁飞往南边,只剩下孤零零一只大雁在声声哀鸣,云将尽,夜晚又至,孤独的诗人不知今晚借宿何方,心中烦闷,偏偏船

4、工又唱起了歌,心中更加烦闷,于是便更加厌烦棹歌声。病因之五: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如果不能抓住主要内涵来答题,只凭借诗歌表面词语展开,难免牵强,不得诗歌要领。病例6:(第二问回答)本诗颔联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把诗人的情和自然界的景十分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景中含情,情中有景,令人感动。病因分析:抛开文本,乱箭齐发。不能紧扣文本,把有关的内容全部写出来,这是考试之大忌,这样的答案得分率十分低,且根本没有结合诗句,体现不出真实的鉴赏水平。鉴赏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别、评价,考查的切入点可以各不相同,但往往是“考查一点,关涉全篇”。要走出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就要注意紧扣文本,

5、读懂诗歌,看它写什么,怎么写的;题目问什么,怎么问;要我们回答什么,该怎么回答。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组织答案,要因题而异。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规则和套路,需要在训练中细致揣摩、认真总结。答题要做到准确、规范,具体来说,就是要:紧扣要求,吃透提示,表述准确,要点齐全,分析具体,组织有序,语言流畅。1词的下阕用回答的方式写出了使人忧伤昏暗的境况和要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决心,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2.(1)“憔悴”二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荷花、荷叶随时光一同凋零一同残破的惨景。同时用语双关,表面上写荷花的凋零,荷叶的残破,写“菡

6、萏”随岁月而“憔悴”,实际上是写南唐的内忧外患以及面临衰亡的国运。2.(2)荷花的清香已经消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又吹起了秋风。此两句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清。3.(1)“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生机乍泄,更是早中之早。突显此梅之不同寻常。从音韵来看,“一”字读起来也更清脆响亮,诗味更浓。3.(2)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风递”,突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禽窥”写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早梅时

7、那种惊奇的情态,刻画了梅花芳香四溢、素雅芳洁的品性,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4以乐景写哀情。一、二两句写出洛阳满城春色、花香阵阵,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借助“游丝”“垂柳”这两个代表别离的意象和“孤馆”“月”这两个表现孤独与寂寞的意象,将旅途的春光与离愁结合起来,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的依依难舍。5(1)作者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将“梦”与“愁”这两种抽象的情感分别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移情入景,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5(2)这是一首闺怨词。诗人以柔婉曲折之笔,写出主人公一种无名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诗人选取了“漠漠轻寒”

8、“晓阴无赖”“淡烟流水”“自在飞花”“无边丝雨”等特色鲜明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索凄清的特有意境,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寂寞与哀愁。6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7(1)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民生疾苦得以缓解而喜。7(2)“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从其他角度作

9、答,言之成理亦可)8(1)本诗以菊喻人,颔联的“霜”与“香”写出菊花的不畏风霜和香气弥漫,结合“陶令”“高风”点出高洁之意,所以诗中描绘出了菊花不畏风霜,孤芳自赏,高洁芬芳的形象。8(2)“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发自己的情怀,“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林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林黛玉借菊花来抒发自己寄人篱下的凄苦,不被人理解的痛楚以及洁身自好、力保尊严的情感。9(1)“固”在这里是“本来”的意思,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这也正是刑天身上那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的根源。同时,诗人借此表明心志,隐含着自身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的“固”有之志。9(2)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对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决心的歌颂和赞扬,慨叹自己理想的无法实现。10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对写法”,也就是虚实相生的手法。杜诗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鄜州的月色;明明是自己怀念妻子,却不写自己,而设想妻子想念自己的情景。高诗也一样,自己思家却不从自己的角度入手,而设想千里之外故乡的亲人思念自己的情景。这种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