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教育思想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记》教育思想解读.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记教育思想解读学记教育思想解读主讲教师:赵彦宏教授主讲教师:赵彦宏教授 v学记【简介】学记【简介】v学记系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论学记系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论文,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文,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v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位
2、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同学之间关系。v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v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教”与与“学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学”的实践,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不足”),只有通过),只有通过“教教”的实践,才会看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到
3、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的正确结论。v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开而弗达则思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不陵节而教之谓孙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4、。主张由浅入深,从易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v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师和尊师的思想。v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
5、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v【原文第一章】【原文第一章】v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u,小有声音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必由学乎!v【原文第二章】【原文第二章】v 玉不
6、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说说”)命命曰:曰:“念终始典于学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v【原文第三章】【原文第三章】v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后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7、促进)也。兑命曰:兑命曰:“学学半(前一学代教学,后学学半(前一学代教学,后一学代学习)一学代学习)”。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v【原文第四章】【原文第四章】v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ng),),术术(su)有序,国有学。有序,国有学。v【原文第五章】【原文第五章】v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8、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悦悦”)服而)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曰:蛾(蛾(“蚁蚁”)子时术之)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v【原文第六章】【原文第六章】v 大学始教,皮弁大学始教,皮弁(bin)祭菜,示敬道也。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宵雅肄(y)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夏(夏(ji)圆和楚方,一种教杖)二物,收)圆和楚方,一种教杖)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其威也。未卜禘(d)不视学,游其志也。)不视学,游其志也
9、。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不躐(li 同后文同后文“陵陵”,超越,超越)等也。此七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凡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v【原文第七章】【原文第七章】v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
10、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其此之谓乎!乎!v【原文第八章】【原文第八章】v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
11、由乎!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v【原文第九章】【原文第九章】v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v【原文第十章】【原文第十章】v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2、。v【原文第十一章】【原文第十一章】v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以思,可谓善喻矣。v【原文第十二章】【原文第十二章】v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13、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v【原文第十三章】【原文第十三章】v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可谓继志矣。v【原文第十四章】【原文第十四章】v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为
14、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v【原文第十五章】【原文第十五章】v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所以尊师也。v【原文第十六章】【原文第十六章】v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善学者,
15、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皆进学之道也。v【原文第十七章】【原文第十七章】v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可也。v【原文第十八章】【原文第十八章
16、】v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v【原文第十九章】【原文第十九章】v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v【原文第二十章】【原文第二十章】v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或委也,此之谓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