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6845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素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身体素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身体素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体素质》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刘骞刘骞 第八章第八章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 第一节第一节 力量素质力量素质 第二节第二节 速度素质速度素质 第四节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灵敏和柔韧素质第三节第三节 耐力素质耐力素质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概念:概念: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的因素: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的因素: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 内脏器官的机能以及神经调节能力内脏器官的机能

2、以及神经调节能力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工作中的综合反映。第一节第一节 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绝对肌力:绝对肌力:相对肌力(比肌力):相对肌力(比肌力):肌肉爆发力: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指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指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常以常以1cm1cm2 2为单位为单位)肌纤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

3、能产生的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最大张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动力性运动动力性运动)或最长时或最长时间间(静力性运动静力性运动)来表示。来表示。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1 1肌纤维的横断肌纤维的横断面积面积 肌力与肌肉横肌力与肌肉横断面积成正比。断面积成正比。实验:实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100100天,天,上臂肌横面积上臂肌横面积23%23%,肌力,肌力92%92%屈肌力量与肌横

4、断面积的关系屈肌力量与肌横断面积的关系(依猪饲和福永,(依猪饲和福永,19681968)运动训练引起肌肉横断面积增加的原因:运动训练引起肌肉横断面积增加的原因:a.a.肌纤维增粗:肌纤维增粗:实验条件实验条件肌肌凝蛋白含量(肌肌凝蛋白含量(%)未经训练未经训练“速度性速度性”训练训练“力量性力量性”训练训练4.704.706.006.006.886.88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激素和神经调节激素和神经调节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是肌凝蛋白(主要是肌凝蛋白)肌肉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生、肌肉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生、内含物(肌红蛋白、内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肌

5、糖原)b.运动训练运动训练c.肌纤维增殖肌纤维增殖图图2 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 肌纤维类型与肌力关系:肌纤维类型与肌力关系:快肌纤维快肌纤维%越高肌力越大越高肌力越大3 3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水平低者:水平低者:60%60%肌纤维参与活动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水平高者:90%90%肌纤维参与活动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研究证明:20-80%MVC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肌肌节节最最适适初初长长时时,粗粗细细肌肌丝丝重重叠叠佳佳,肌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缩速

6、度、幅度和张力最大;大大于于最最适适初初长长时时,粗粗、细细肌肌丝丝重重叠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小小于于最最适适初初长长时时,粗粗、细细肌肌丝丝重重叠叠,肌肌缩缩速速度度、幅幅度度和和张张力力虽虽然然,但但不不如如最适初长时。最适初长时。4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5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协调各肌群活动协调各肌群活动 提高中枢兴奋程度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大肌力。80%MVC80%MVC活动时,同步兴奋活动时,同步兴奋 改善主动肌、协同肌、

7、对抗肌间的协调关系,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力量。动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动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发放高频冲动增加强直收缩程度发放高频冲动增加强直收缩程度研究证明:研究证明:20-80%MVC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动单位参与活动。80%MVC80%MVC靠中枢增加冲动频率。靠中枢增加冲动频率。6 6年龄与性别年龄与性别 20-3020-30岁时达最大岁时达最大青春发育期前:男肌力青春发育期前:男肌力 女肌力女肌力

8、(不显著不显著)青春发育期后:男肌力青春发育期后:男肌力 女肌力(女肌力(显著显著)原因:原因:雄性激素雄性激素 男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男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成年男子和女子的绝对成年男子和女子的绝对与相对力量的比较与相对力量的比较 7 7体重体重 体重大体重大绝对力量较大绝对力量较大体重较轻体重较轻较大的相对力量较大的相对力量体重的增加体重的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 相对力量相对力量下降下降肌糖原和肌红蛋白含量和毛细血管分布密肌糖原和肌红蛋白含量和毛细血管分布密度也会影响肌肉力量。度也会影响肌肉力量。小结:小结: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

9、素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1 1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2 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 3 3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4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5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6 6年龄与性别年龄与性别 7 7体重体重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一一)肌纤维的收缩力肌纤维的收缩力(二二)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三三)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一一)肌纤维的收缩力肌纤维的收缩力运动训练运动训练肌原纤维收缩蛋白含量显著肌原纤维收缩蛋白含量显著 肌原纤维增粗肌原纤维增粗 肌细胞

10、内的肌糖原等贮备肌细胞内的肌糖原等贮备 有关代谢酶的活性增加有关代谢酶的活性增加 肌肉的收缩能力肌肉的收缩能力研究发现:研究发现:经过经过100100天的训练后,上肢屈天的训练后,上肢屈肌的横截面积增加肌的横截面积增加23%23%时,肌力增长时,肌力增长92%92%。每每1 1平方厘米肌肉横截面积可产生平方厘米肌肉横截面积可产生6.56.5公公斤力。斤力。(二二)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普通人:普通人:60%-70%60%-70%的肌纤维同时参与收缩的肌纤维同时参与收缩 运动员:运动员:80%-90%80%-90%甚至更高肌纤维收缩甚至更高肌纤维收缩原因:原因:一般人的运动中枢兴

11、奋性难以达到足一般人的运动中枢兴奋性难以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所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使更多够高的水平,所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兴奋收缩过程。的运动单位参与兴奋收缩过程。原因:原因:运动中枢同步放电的程度将大大提运动中枢同步放电的程度将大大提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三三)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 早期研究:早期研究:无论是速度训练还是耐力训练都无论是速度训练还是耐力训练都不会引起肌纤维类型的改变。不会引起肌纤维类型的改变。近期有研究表明:近期有研究表明:肌纤维间通过亚型的形式肌纤维间通过亚型的形式有可能出现相互转化。有可能出现相互转化。耐力训练:耐力训练:肌纤

12、维的琥珀酸脱氢酶等有氧代谢肌纤维的琥珀酸脱氢酶等有氧代谢酶活性、毛细血管网数量和体积、肌红蛋白含酶活性、毛细血管网数量和体积、肌红蛋白含量及慢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量及慢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速度和力量训练:速度和力量训练:有关无氧代谢酶活性及快肌有关无氧代谢酶活性及快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三、功能性肌肉肥大三、功能性肌肉肥大概念:概念: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肉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体积增大主要表现:主要表现:肌纤维的增粗肌纤维的增粗分类:分类:(一)肌浆型功能性肥大(一)肌浆型功能性肥大(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一一)肌浆型功

13、能性肥大肌浆型功能性肥大概念:概念:指肌纤维非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指肌纤维非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积增加。体积增加。表现:表现:肌纤维的非收缩蛋白成分含量如线粒体、肌肌纤维的非收缩蛋白成分含量如线粒体、肌糖原、磷酸肌酸和肌红蛋白等数量增加。糖原、磷酸肌酸和肌红蛋白等数量增加。较小强度长期运动训练较小强度长期运动训练功能性肥大功能性肥大部位:部位:主要是慢红肌主要是慢红肌(型肌型肌)和快红肌和快红肌(a(a型肌型肌)肌纤维。肌纤维。耐力性运动耐力性运动慢肌产生肌浆型功能性肥大慢肌产生肌浆型功能性肥大 (二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概念:概念:指肌纤维收缩蛋白成分

14、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指肌纤维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积增加。积增加。表现:表现:肌纤维中的收缩蛋白含量增多,肌原纤维的肌纤维中的收缩蛋白含量增多,肌原纤维的体积明显增加。肌肉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的显著提体积明显增加。肌肉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的显著提高。高。长期大负荷力量训练长期大负荷力量训练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部位:部位:主要在快白肌主要在快白肌(b(b型肌型肌)纤维中纤维中 力量性和速度性全力运动力量性和速度性全力运动快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快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肥大 四、力量训练原则四、力量训练原则 (一一)大负荷原则大负荷原则 要求:要求:阻力应接近阻力应接近(至至少超

15、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少超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力力2/32/3以上以上)或达到甚至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最大负荷。(二二)渐增负荷原则渐增负荷原则 概念:概念: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最大负荷最大负荷适应适应新最大负荷新最大负荷适应适应(三三)专门性原则专门性原则 概念:概念: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动项目相适应。分类:分类: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

16、动作的专门性。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动作的专门性。机制:机制:不同肌群甚至同一肌群的不同运动单位不同肌群甚至同一肌群的不同运动单位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神经肌肉协调性。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神经肌肉协调性。意义:意义: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协调调节能力,以及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协调调节能力,以及肌肉内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和生化变化。肌肉内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和生化变化。(四四)负荷顺序原则负荷顺序原则 概念:概念: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原则: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肌群。免使

17、用同一肌群。机制:机制:大肌肉在训练时运动中枢的兴奋面广,大肌肉在训练时运动中枢的兴奋面广,兴奋程度高,在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由于兴奋兴奋程度高,在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由于兴奋的扩散作用,练习过程对其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的扩散作用,练习过程对其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作用。大肌肉相对不易疲劳,可延长练习时间,大肌肉相对不易疲劳,可延长练习时间,而小肌肉练习容易疲劳,将影响大肌肉练习动作而小肌肉练习容易疲劳,将影响大肌肉练习动作的完成。的完成。(五五)有效运动负荷原则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概念:概念: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

18、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靶强度:靶强度:在运动生理学中,将导致身体产生在运动生理学中,将导致身体产生运动痕迹和效果的最小运动强度。运动痕迹和效果的最小运动强度。靶心率:靶心率:靶强度时的心率靶强度时的心率 通常每次力量训练应有不少于三组接近通常每次力量训练应有不少于三组接近或达到肌肉疲劳的力量练习,才能使肌肉力量或达到肌肉疲劳的力量练习,才能使肌肉力量逐渐提高。逐渐提高。(六六)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概念:概念: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

19、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积累。五、力量训练要素五、力量训练要素 (一一)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分类:分类: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绝对强度: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如做了多少如做了多少功等功等),所以又叫做物理负荷强度。,所以又叫做物理负荷强度。优点:优点:简单明了简单明了 缺点:缺点:不能体现不同人之间的体能差异不能体现不同人之间的体能差异相对强度相对强度: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

20、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程度。程度。优点:优点:能反映运动者的个人体能水平能反映运动者的个人体能水平运动生理学中通常采用运动生理学中通常采用生理负荷强度衡量运动强度生理负荷强度衡量运动强度 最大重复次数最大重复次数(RM)(RM):概念:概念: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应用:应用:5RM肌肉粗大、力量肌肉粗大、力量、速度、速度 举重、投掷举重、投掷6-10RM肌肉粗大、力量肌肉粗大、力量、速度、速度 100米跑、跳跃米跑、跳跃10-15RM力量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耐力 400和和800米米16-30RM

21、 力量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耐力 中跑中跑30RM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耐力、耐力 长跑长跑(二二)练习次数和频度练习次数和频度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隔天训练的效果比每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隔天训练的效果比每天训练效果好。天训练效果好。每天训练每天训练1010次,肌肉力量提高次,肌肉力量提高47%47%隔天训练隔天训练1010次,肌肉力量提高次,肌肉力量提高77.6%77.6%举重等以发展肌肉最大肌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举重等以发展肌肉最大肌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其运动强度应足够大,强度应足够大,一般接近或达到肌肉的最大负荷能力,一般接近或达到肌肉的最大负荷能力,练习组数至少

22、不低于练习组数至少不低于3 3次,训练频度则可适当减少,每周次,训练频度则可适当减少,每周1-21-2次即可。次即可。以发展肌肉体积线条和爆发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健美以发展肌肉体积线条和爆发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健美,其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其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但练习组数和频度则相应地增但练习组数和频度则相应地增多;多;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更低,其运动强度更低,练习次数相应较多,练习频度亦可有练习次数相应较多,练习频度亦可有所增加。所增加。(三三)运动量运动量 运动量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两个因素,运动量包括

23、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两个因素,是二者的乘积。是二者的乘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运动量运动量=平均运动强度平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训练的运动总量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训练的运动总量除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外,还要考虑这段除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外,还要考虑这段时间的训练频度,即:时间的训练频度,即:运动总量运动总量=(=(平均运动强度平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时间)*)*训练频训练频度度 第二节第二节 速度素质速度素质 概念:概念: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分类分类(按

24、其在运动中的表现)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一)反应速度(一)反应速度 (二)动作速度(二)动作速度 (三)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一)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概念:概念: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生理基础:生理基础:1.1.反应时反应时反应速度反应速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中枢延搁中枢延搁 效应器效应器(肌组织肌组织)的兴奋性的兴奋性2.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良好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良好反应速度反应速度 3.3.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反

25、应速度反应速度 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使效应器由相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使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状态。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反之则延长。时缩短。反之则延长。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缩短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1%-25%11%-25%。(二二)动作速度动作速度概念:概念: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1.1.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 快肌纤维快肌纤维%高高动作速度动作速度2.2.肌肉力量肌肉力

26、量 大大动作速度动作速度3.3.肌肉组织机能状态肌肉组织机能状态 兴奋性高兴奋性高动作速度动作速度4.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高高动作速度动作速度 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动作速度生理基础:动作速度生理基础:(三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 概念:概念:指周期性运动指周期性运动(如跑步和游泳等如跑步和游泳等)中人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生理基础:生理基础:以跑为例以跑为例二、速度素质的训练二、速度素质的

27、训练 (一一)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牵引跑、在转动跑台上跑和顺风跑牵引跑、在转动跑台上跑和顺风跑 (二二)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的能力 一般常用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训练法,是重复训练法,如短跑如短跑运动员常采用运动员常采用1010秒以内的短距离反复疾秒以内的短距离反复疾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跑来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三三)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研究结果:(四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对对短短跑跑运运动动员员来来说说,腿腿部部

28、力力量量对对增增加加步步长长是是十十分分重重要要的的,除除负负重重训训练练外外,可可进进行行一一些些超超等等长长练练习习(如如连连续续单单腿腿跳跳、蛙蛙跳跳等练习等练习)来发展腿部力量。来发展腿部力量。另另外外,改改善善关关节节柔柔韧韧性性的的练练习习也也有有利利于于速度素质的提高。速度素质的提高。第三节第三节 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概概念念:耐耐力力是是指指人人体体长长时时间间进进行行肌肌肉肉工工作作的的运运动动能能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分类:分类:按按运运动动时时的的外外部部表表现现划划分分:速速度度耐耐力力、力力量量耐耐力力和和静静力耐力等;力耐力等;按按该该项项工工作作

29、所所涉涉及及的的主主要要器器官官划划分分:呼呼吸吸循循环环系系统统耐耐力、肌肉耐力及全身耐力等;力、肌肉耐力及全身耐力等;按按参参加加运运动动时时能能量量供供应应的的特特点点划划分分:有有氧氧耐耐力力和和无无氧氧耐力;耐力;按运动的性质划分:按运动的性质划分: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等。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等。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一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充分的氧供应及糖和脂肪充分的氧供应及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能力的有氧氧化能力影响因素

30、:影响因素:1.1.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血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血红蛋白的含量及载氧能力、心脏机能、肌肉组织利红蛋白的含量及载氧能力、心脏机能、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遗传、年龄、性别和训练等因素。用氧的能力、遗传、年龄、性别和训练等因素。2.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

31、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实验证明:实验证明: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慢肌纤维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且出现选择性肥大现象,同时还伴百分比高且出现选择性肥大现象,同时还伴有肌红蛋白、线粒体及其氧化酶活性和毛细有肌红蛋白、线粒体及其氧化酶活性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血管数量增加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3.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长期进行耐力训练:长期进行耐力训练: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耐受力和神经过程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耐受力和神经过程的稳定性稳定性,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各中枢间的协调关

32、系(表现为运动中(表现为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更加集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更加集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更加协调);更加协调);各肌群各肌群(主动肌、对抗肌、协调肌主动肌、对抗肌、协调肌)之间的配合更之间的配合更趋完善;趋完善;内脏器官的活动能更好地与肌肉活动相适应。内脏器官的活动能更好地与肌肉活动相适应。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4.4.能量供应特点能量供应特点 系统的耐力训练:系统的耐力训练:提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和提高肌肉有氧氧化

33、过程的效率和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机体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在长时间耐力练习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从而节省糖原的利用。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从而节省糖原的利用。小结:小结: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1.1.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能力2.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3.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4.4.能量供应特点能量供应特点(二二)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 1.1.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持续训练法、间歇

34、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2.2.训练要素训练要素 (1)(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美国美国CooperCooper:发展心肺机能,发展心肺机能,心率应达心率应达150150次次/分分;荷兰的荷兰的KarvonenKarvonen提出适宜强度的公式为:提出适宜强度的公式为:安静心率安静心率+(+(最高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60%)*60%,训练水平较训练水平较高者可乘以高者可乘以70%70%,训练水平较低者可乘以,训练水平较低者可乘以50%50%。个体乳酸阈个体乳酸阈(ILAT)(ILAT)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强度(2)(2)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

35、间:最低限度时间为最低限度时间为5 5分钟。分钟。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元氧糖元氧酵解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的能力。(一一)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1.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性。2.2.缓冲乳酸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性。3.3.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经常

36、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提高。如短跑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提高。如短跑和短泳运动员对静脉血和短泳运动员对静脉血COCO2 2含量增多的耐受力含量增多的耐受力比长跑和长泳运动员增强,这也是短跑和短比长跑和长泳运动员增强,这也是短跑和短泳运动员对长期无氧训练产生的适应。泳运动员对长期无氧训练产生的适应。(二二)提高无氧耐力的训练提高无氧耐力的训练 1 1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发展无氧耐力最常用的训练方法。发展无氧耐力最常用的训练方法。练练习习强强度度和和密密度度较较大大,间间歇歇时时间间较较短短,练练习习时时间间一般应长于

37、一般应长于3030秒,以秒,以1-21-2分钟为宜。分钟为宜。2.2.缺氧训练缺氧训练指在减少吸气或憋气条件下进行的练习,其目的指在减少吸气或憋气条件下进行的练习,其目的是造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是造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缺氧训练不仅可以在高原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且缺氧训练不仅可以在高原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且在平原特定环境条件下模拟高原训练,同样可以在平原特定环境条件下模拟高原训练,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训练效果,如利用低氧口咀、低氧面获得一定的训练效果,如利用低氧口咀、低氧面罩、低氧屋等等。罩、低氧屋等等。第四节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灵敏和柔韧素质 一、灵敏素质一、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迅

38、速改变体位和随机应灵敏素质是指人迅速改变体位和随机应这的能力。这的能力。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如体操运动员的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如体操运动员的灵敏主要表现为对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转灵敏主要表现为对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转换动作的能力,球类运动员的灵敏则主换动作的能力,球类运动员的灵敏则主要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能及时而准确要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转换动作以作出反应的能力。地转换动作以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1.1.大大脑脑皮皮层层神神经经过过程程的的灵灵活活性性及及其其分分析析综综合合能能力力 灵敏素质重要的生理基础。灵敏素质重要的生理基础。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

39、与抑制转换得快,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得快,才能使机体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地才能使机体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地作出判断和反应,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作出判断和反应,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或修正动作,尤其在对抗性项目中,如球类、或修正动作,尤其在对抗性项目中,如球类、击剑和摔跤等,随着运动形式的变化击剑和摔跤等,随着运动形式的变化.2.2.各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各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 3.3.掌握的运动技能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掌握的运动技能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 二、柔韧素质二、柔韧素质 概念:概念: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一一)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1.1.关节的构造及其周围组织的伸展性关节的构造及其周围组织的伸展性2.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 (二二)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1.1.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训练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的训练 2.2.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3.3.柔韧性练习与为量训练相结合柔韧性练习与为量训练相结合 4.4.柔韧练习与训练课的准备活动相结合柔韧练习与训练课的准备活动相结合 5.5.柔韧练习要注意年龄特征并要持之以恒柔韧练习要注意年龄特征并要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