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043592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ppt(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有什么影响?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有什么影响?视频视频第一节第一节 群体的基本问题群体的基本问题一、群体概述一、群体概述1、群体的定义与分类、群体的定义与分类群体的定义群体的定义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个体的组合。群体的特征群体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群体成员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群体成员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群体成员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群体有成员有共同遵守的

2、规范;群体有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规范;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实际群体:实际群体: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直接或间接联系。2、群体的分类、群体的分类(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小型群体小型群体(小组、寝室)(小组、寝室)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

3、的直接的、个人间的、个人间的、面对面对面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大型群体(阶级、政党大型群体(阶级、政党)指成员之间是以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间接的方式(通过群(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体。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正式确立有确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正式确立有确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明确目的、统一规范的群体。明确目的、统一规范的群体。(1)命令型群体:)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由直由组织结构规定,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2)任务

4、型群体:)任务型群体: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不是由组织确定、没有正式结构,以个人不是由组织确定、没有正式结构,以个人之间的情感、爱好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之间的情感、爱好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的群体。构成的群体。利益型群体:利益型群体:为了实现一个共同关心的目为了实现一个共同关心的目标而组成的群体。标而组成的群体。友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基于成员的共同特点而形成基于成员的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的群体。(4)参照群体)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也叫标准群体

5、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的也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改正自己的行为。3、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地位需要地位需要 职位优越感职位优越感自尊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情感需要 信息交流、情感倾诉信息交流、情感倾诉权力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 1+124、群体发展的阶段、群体发展的阶段形

6、成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结束阶段结束阶段群体发展的群体发展的5 阶段模型阶段模型(1)形成阶段。)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为规范。逐步建立起人际关系、确立领导核心逐步建立起人际关系、确立领导核心(2)震荡阶段。)震荡阶段。群体成员存在高度的冲突,群体成员存在高度的冲突,群体成员对群体施加给他们的约束予群体成员对群体施加给他们的约束予以抵制以抵制 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议。议。(3)规范

7、化阶段。)规范化阶段。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 对群体活动的责任感加强了对群体活动的责任感加强了 群体开始显出一定的凝聚力。群体开始显出一定的凝聚力。(4)执行任务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5)终止阶段。)终止阶段。任务已经完成,面临解散。任务已经完成,面临解散。群体发展的间断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平衡模型工工作作绩绩效效高高高高低低开始时间开始

8、时间结束时间结束时间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变革与飞跃变革与飞跃中间时间中间时间群体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群体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不容易发生冲突,群体着手界定任务、确定目不容易发生冲突,群体着手界定任务、确定目标。群体运行处于一个平衡阶段标。群体运行处于一个平衡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群体发展到中期时,群体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群体发展到中期时,群体成员感到时间的压力和任务目标的紧迫,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改变原和任务目标的紧迫,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改变原有方式,面临一场危机。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有方式,面临一场危机。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9、。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转变之后,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直到群体召开最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直到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1、群体的规模、群体的规模(1)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27人。人。有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有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人;多数学者认为,人;多数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上限以小群体的上限以7人为最佳,但也有人主张人为最佳,但也有人主张20、30甚至甚至40人。人。二、群体特征二、群体特征(2)群体规模与生产率

10、的关系)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些学者研,一些学者研究了不适当的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究了不适当的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资源资源的总量也的总量也增加,但这些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如群增加,但这些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如群体间的不同点也增多,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体间的不同点也增多,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以发挥。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奖励的机会减少。减少。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以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以协调协调成员的活成员的活动。动。群体成员之间的群

11、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冲突也会增多。也会增多。成员之间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越低。的程度就会越低。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人数人数人人均均效效率率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n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满意度降低。群体

12、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正相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呈正比。(3)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1)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

13、作任务。(2)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3)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2、群体的结构群体的结构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群体成员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如群体成员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年龄结构、年龄结构、能

14、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结构等。信念结构等。研究群体结构对于建立合理的领导群体及其他高研究群体结构对于建立合理的领导群体及其他高效的工作群体,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效的工作群体,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群体成员的协调配合群体成员的协调配合 同质同质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异质异质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你希望你的团队是同质结构还是异质结构?你希望你的团队是同质结构还是异质结构?群体结构

15、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在下述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在下述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效率:(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比较单纯,不需复杂的知识和技能;(2)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时,同质群)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时,同质群体较为有效。体较为有效。(3)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在下述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在下述情况下,异质结构的

16、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1)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2)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结构为好。质结构为好。(3)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利。利。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各类组织领导群体应为异质结构。结构,各类组织领导群体应为异质结构。(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老中青老中青”三结合三结合(2)知识专业结构。)知识专业结构。从大中型企业领导群体的角度看,不仅应当有工程技术从大中型企业领导群

17、体的角度看,不仅应当有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还应有管理、财会、经济、人事等方面的专方面的专家,还应有管理、财会、经济、人事等方面的专家。家。(3)性格结构。)性格结构。外向型性格与内向型性格的人应有合理搭配。外向型性格与内向型性格的人应有合理搭配。(4)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各种能力的综合配备各种能力的综合配备领导群体的结构领导群体的结构 3、群体中的角色群体中的角色(1)角色的概念)角色的概念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2)群体中的角色分类群体中的角色分类任务导向角色任务导向角色完成目标的中

18、坚力量完成目标的中坚力量发起者:发起者:对群体的目标或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对群体的目标或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信息搜集者:信息搜集者: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信息提供者:信息提供者:从个人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个人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协调者:协调者:把群体内各派成员的活动协调起来把群体内各派成员的活动协调起来评价者:评价者:对建议的逻辑性、现实性做出评价对建议的逻辑性、现实性做出评价关系导向角色关系导向角色群体的润滑油、粘合剂群体的润滑油、粘合剂鼓舞者:鼓舞者:表扬、赞同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表扬、赞同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调和者:调和者:缓和矛盾、调节冲突缓和矛盾、调节冲突追随者:追随者:消极被动

19、地随大流消极被动地随大流观察者:观察者:置身于群体以外,客观地评价群体的置身于群体以外,客观地评价群体的活动活动自我导向角色自我导向角色群体发展的障碍群体发展的障碍阻碍者:阻碍者:固执的阻挠群体目标的实现固执的阻挠群体目标的实现寻求认同者:寻求认同者:努力获取对其个人成就的关注努力获取对其个人成就的关注支配者:支配者:驾驭别人,操纵群体的事物驾驭别人,操纵群体的事物孤立者;孤立者;与群体保持距离,与其他成员疏远与群体保持距离,与其他成员疏远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 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角色知觉角色知觉 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

20、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认识。角色期待角色期待 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应。角色冲突角色冲突 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角色期待有时相互矛盾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角色期待有时相互矛盾的,就产生了角色冲突。的,就产生了角色冲突。(3)与角色有关的几个概念)与角色有关的几个概念角色定位 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认个明确的目标定位,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位置的职责、认清

21、竞争者的位置,正视清自己位置的职责、认清竞争者的位置,正视自己、正视社会,不能自欺欺人、狂妄自大,自己、正视社会,不能自欺欺人、狂妄自大,要以强烈的职业意识给自己的事业、未来确定要以强烈的职业意识给自己的事业、未来确定一个角色。一个角色。案例:案例:某某大大学学青青年年教教师师宿宿舍舍的的一一层层,门门对对门门十十间间房房,住住了了6个个系系的的18名名青青年年教教师师。这这是是一一个个由由年年龄龄、地地位位和和收收入入大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用电电规规则则上上赫赫然然规规定定:严严禁禁使使用用电电炉炉,违违者者重重罚罚。然然而而除除一一间间例例外外都都有

22、有电电炉炉,而而且且公公开开推推广广了了一一种种偷偷电电方方法法:在在各各自自门门外外的的电电度度表表进进出出线线间间跨跨接接了了一一马马蹄蹄形形导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半年年中中曾曾有有两两间间房房因因忘忘了了拆拆去去被被抓抓住住,各各罚罚款款30元元,大大家家表表示示同同情情。此此外外相相安安无无事事。每每到到吃吃饭饭时时小小炒炒大大煮煮,充充满满欢欢笑笑。他他们们这这种种行行为为显显然然是是与与正正式式规规范范、特特别别是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理由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理由是: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1)与与贪贪污污、受

23、受贿贿、以以权权谋谋私私,大大发发横横财财相相比比,白白用用一一点点电电微微不不足足道道,工工资资这这么么低低还还完完成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2)这这年年头头人人际际关关系系第第一一,谁谁也也犯犯不不着着反反对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别人,更不能去告状。(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揭发

24、,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1)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2)群体规范的类型)群体规范的类型正式规范: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正式文件)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正式文件)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不成文的)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不成文的)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3)群体规范的形成)

25、群体规范的形成成员之间彼此接近、相互模仿、暗示、形成趋同成员之间彼此接近、相互模仿、暗示、形成趋同的行为过程的行为过程探索阶段:探索阶段:群体成员群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或业已存在的群体或业已存在的群体规范体系,规范体系,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努,努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规范的起点。规范的起点。形成阶段:形成阶段:不同的行为、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不同的行为、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逐步

26、形成某种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逐步形成某种公认的、公认的、可接受的可接受的、规范群体成员、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定型阶段:定型阶段: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为观念的交换、归属和服从过程行为观念的交换、归属和服从过程,最终形成对群,最终形成对群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非正式规范形成的过程非正式规范形成的过程(1)群体维持功能。)群体维持功能。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鲜明的特性,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鲜明的特性,形成一种内在动力,维持群体的有效运行形成一种内在动力,维持群体的有效运行(2)行

27、为预测功能。)行为预测功能。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基础,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基础,有助于群体的平稳运行有助于群体的平稳运行(3)评价准则功能。)评价准则功能。群体规范表现群体最核心的价值观群体规范表现群体最核心的价值观使群体产生使群体产生“我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什么样的”意识,使群体成员对群意识,使群体成员对群体更加自信体更加自信(4)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群体成员利用群体成员利用群体规范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尽量群体规范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尽量避免有害群体的事件发生。避免有害群体的事件发生。(4)群体规范的功能)群

28、体规范的功能群体压力的施用与个体对抗群体压力的施用与个体对抗 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理智的压力理智的压力 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情感的压情感的压力力 攻击阶段(铁腕政策)攻击阶段(铁腕政策)舆论压力舆论压力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暴暴力力”性压力性压力 讨论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群群体体规规范范对对人人的的约约束束力力量量的的心心理理机机制制是是什么?什么?群体规范的心理机制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群体成员合理讨论阶段(理智讨论)理智的压力理智的压力

29、 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说服劝诱阶段(怀柔政策)情感的压情感的压力力 攻击阶段(铁腕政策)攻击阶段(铁腕政策)舆论压力舆论压力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心理上的隔离阶段(开除政策)“暴暴力力”性压力性压力 第二节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特征群体行为的特征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有明显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

30、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实验在在1897年,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年,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N.Triplett)就通过实验证实了社会助就通过实验证实了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他的研究也被认为是社长现象的存在,他的研究也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特瑞普里特发现,个体在独自骑单车的特瑞普里特发现,个体在独自骑单车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24英里,在旁边有英里,在旁边有人跑步伴随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人跑步伴随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31英英里,而在与他人骑单车竞赛的情况下时里,而在与他人骑单车竞赛的情况下时速是每小时

31、速是每小时32.5英里。英里。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抑制作用有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我们行为效率有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我们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的提高,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降。比如,在考试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降。比如,在考试的时候,特别害怕监考老师走到眼前,的时候,特别害怕监考老师走到眼前,有的人甚至在老师站在旁边时,一个字有的人甚至在老师站在旁边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都写不出来了。2、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扎琼克心理学家扎琼克(,1965)提出,提出,他人在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内驱力(肌体内部的

32、场,增加了个体的内驱力(肌体内部的紧张状态),紧张状态),内驱力唤起了个体比较高内驱力唤起了个体比较高的兴奋状态,激发了人们发竞争和的兴奋状态,激发了人们发竞争和被评被评价意识价意识,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由高度自我,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出现社会意识支配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出现社会助长作用。助长作用。内驱力过强,引起个体过高的焦虑水平,内驱力过强,引起个体过高的焦虑水平,使个体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级效水平使个体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级效水平下降,出现社会抑制作用下降,出现社会抑制作用当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熟练程度较当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熟练程度较高时,会发生社会助长效

33、应,否则,会高时,会发生社会助长效应,否则,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发生社会抑制作用。二、社会惰化现象二、社会惰化现象1、社会惰化概念、社会惰化概念 群体间有社会协同效应群体活动的效果不同群体间有社会协同效应群体活动的效果不同于个体活动效果之和,协同效应可分为协同正效于个体活动效果之和,协同效应可分为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应和协同负效应。协同正效应协同正效应指群体整体的产出大于群体成员个人指群体整体的产出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的总和。产出的总和。协同负效应又叫社会惰化协同负效应又叫社会惰化,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2、社会惰化

34、实验、社会惰化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B.Latane,1979)曾在个体独自的情况下和在不同群体规曾在个体独自的情况下和在不同群体规模的情况下测查个体鼓掌和欢呼的声音模的情况下测查个体鼓掌和欢呼的声音强度强度他发现,与个体独自情况相比,个体的他发现,与个体独自情况相比,个体的声音强度(鼓掌声和欢呼声)是随着群声音强度(鼓掌声和欢呼声)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的。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的。3、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

35、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在群体中的个体,会在群体中的个体,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力下降。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监督、指导)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监督、指导)当群体成员增多时,当群

36、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降低了 4、克服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克服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他人也是努力

37、工作力工作的。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设计得太大不要将一个群体设计得太大,如果是一,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三、三、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1、从众的概念从众的概念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他会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这种现象叫做从众或顺从。致,这种

38、现象叫做从众或顺从。2、阿希、阿希的试验的试验(S.Asch,1956)由由7人小组对线段长度的知觉判断。人小组对线段长度的知觉判断。x a b c 单独判断单独判断:错误概率错误概率1%实验条件下实验条件下:错误概率错误概率=37%情景因素变量情景因素变量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惩罚群体惩罚情景的明朗程度情景的明朗程度3、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自信心自信心自尊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个人的服从性和易受暗示性个人的服从性和易受暗示性个体已有的经验。个体已有的经验。个人因

39、素变量个人因素变量亨利亨利法布尔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一连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绕着花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从众心理视频从众心理视频四、服从四、服从1、概念、概念服从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是指

40、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服从与从众的区别: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本在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愿去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在服从情况下的愿去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在服从情况下的个体,则完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个体,则完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的。要求去行动的。服从包括两个方面:服从包括两个方面: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在有一定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在有一定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2、服从心理的实验、服从心理的实验由社会心理学家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

41、米尔格拉姆(S.Milgram)于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这项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大学进行。这项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中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付给小时付给4.5美元的价格招聘到美元的价格招聘到40名自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邮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邮局职员、工人和商人,年龄在局职员、工人和商人,年龄在2550岁岁之间。之间。实验者告诉被试: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

42、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以电击作为惩罚。事实上,经过安排作为学生的是实验者助手。事实上,经过安排作为学生的是实验者助手。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被绑在椅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被绑在椅子上,以

43、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子上,以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程度,从15V的的“轻微轻微”,到,到450V的的“致命致命”。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整个实验,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的电的电击作为体验击作为体验 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

44、随着电击强度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果由实验者承担 命令命令1:请继续:请继续命令命令2:实验需要你继续:实验需要你继续命令命令3:继续进行是极其必要的:继续进行是极其必要的命令命令4:你别无选择,你必须进行:你别无选择,你必须进行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

45、有时,只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时,又有4人拒绝服从命令;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电压为330V时,又有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人表示拒绝;在电压达到在电压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人拒绝服从命令。结果:共有结果:共有14人人(占被试的占被试的35%)做出了种种反抗,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另外另外26名被试名被试(占被试的占被试的65%)则服从了实验者的则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

46、焦虑。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人们为什么要人们为什么要服从要求服从要求A、耶鲁大学、耶鲁大学一所名校一所名校B、实验目的是乎很重要,我要尽力配合、实验目的是乎很重要,我要尽力配合C、他们告诉我,电击是痛苦的,但没有、他们告诉我,电击是痛苦的,但没有危险危险D、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是运气、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是运气3、产生服从行为的原因、产生服从行为的原因合法权力。合法权力。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比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比如学生应该服从教师,病人应该服从医生等,特如学生应该服从教师,病人应该服从医

47、生等,特别是陌生的情境更加强了被试服从主试命令的别是陌生的情境更加强了被试服从主试命令的“准准备状态备状态”。责任转移。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有指挥官主动承担责任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有指挥官主动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在指挥官。因此,于是发生了责任转移,使得人在指挥官。因此,于是发生了责任转移,使得人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 4、影响服从的因素、影

48、响服从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命令发出者。)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他对执行命他的权威性,他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他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令者是否关心、爱护,他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2)命令的执行者。)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都会影响到他对命令的服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都会影响到他对命令的服从。从。(3)情境因素。)情境因素。例如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例如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自己

49、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设置情况,自己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怎样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况怎样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五、去个性化五、去个性化 1、去个性化的内涵、去个性化的内涵费斯廷格等人费斯廷格等人(L.Festinger,1952)提出。提出。在群体中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结果导致:结果导致:人们自制力变得极低,人们加入到

50、重人们自制力变得极低,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性化这种现象叫做去个性化 2、去个性化实验戴纳等戴纳等(D.Diener,1976)研究者让一部分儿童被试报告了自己的姓名和地研究者让一部分儿童被试报告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而让另一部分儿童被试保持匿名状态。址,而让另一部分儿童被试保持匿名状态。然后然后设置两种条件设置两种条件,一种是使儿童处于群体状态,一种是使儿童处于群体状态,第二种是使儿童处于独自状态。第二种是使儿童处于独自状态。实验室中放着一些糖果和钱币,研究者告诉儿童,实验室中放着一些糖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