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教学理念,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史事夯实学生必备知识,通过问题引领、情境创设、史料研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展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本课学习,引领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发挥历史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新情境下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背景分析(一)
2、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有严格的区别。在今天我们的国土领域之内,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均视为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指的是国家关系,中国古代的国家关系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本课共有四个子目“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前三个子目按照秦汉至明清时序重点阐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民族关系、管理制度。第四
3、子目以专题形式简要讲述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及基本体制。 (二)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简单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历史思维方法、学习技能初步具备,因此在新课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梳理基本史实掌握必备知识,理顺时序脉络,精选重要史实,围绕重点内容设置问题,集中力量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核心素养水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制度,运用时空定位在对应朝代疆域地图上找到具体地理标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 运用文献、地图、图片以及教科书资源,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明清朝贡体制的
4、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 展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对外交往的突出表现,理解民族交流交融是主流,认识我国和平、和睦、和谐的对外交往理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边疆管理制度以及朝贡体制(二) 教学难点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民族交融是主流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大一
5、统条件下民族大交融、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未中断民族关系 元 明 清隋 唐两 宋秦 汉 对外交往交往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唐朝步辇图和玄奘西行图,设问:该作品反映了唐代什么历史主题?思考由熟悉的内容引入本课,使学生尽快进入本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及特点1、秦汉时期(1)从“学习聚焦”入手,阅读教材60页然后让学生试着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个方面梳理秦汉民族关系的基本史实。(2)找一找:在地图中标出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以及“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乌桓校尉
6、的位置。(3)出示史料,设问: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说明东汉民族关系的特点?(4)阅读“历史纵横”,观察莫高窟壁画,思考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2、 隋唐至两宋朝时期(1)阅读教材61页,梳理隋唐民族关系的基本史实。(2)出示材料设问: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分析唐朝边疆管理的特点。(3)出示材料,设问:唐太宗实行什么民族政策?援引诗句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关系?(4)合作探究:写出图1、图2史料类型,说明对研究唐朝的民族关系有哪些史料价值。出示两宋地图,设问: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特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发展?3、 元明清时期
7、(1) 阅读教材62-63页,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所学梳理元明清民族关系的基本史实。(2)出示材料、元地图,设问: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管理具有什么特点?(3)设问:明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不能完全阻断长城内外的交流?(4)设问:分析清朝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阅读教材梳理史实根据材料思考、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基本史实根据材料、地图思考、分析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整理教材史实。训练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以诗证史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朝民族事务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清朝以法治边取得巨大成功。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及基本体制1、汉唐时期(1)出示材料,设问:材料反映了
8、日本列岛上的国家与汉朝存在什么性质的关系?这则材料描述的事情后来从考古发现的材料中得到了印证,体现了什么治史方法?(2)小组活动: 我班举行以“唐朝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为主题的演讲会。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请拟定演讲提纲。(写出题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明清朝贡体制(1)设问: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解释朝贡体制的含义。(2)出示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设问: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阅读教材64页“学习聚焦”,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设问:如何转变?追问:清朝不再维护朝贡体制了吗?(4)出示史料,
9、设问:根据材料概括清朝朝贡体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5)设问:阅读教材66页“学思之窗”,思考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学史明理出示材料,结合本课所学,谈谈对“两个共同体”的理解感悟。交流感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课堂小结明清对外关系的巨大转变:向平等对外关系转型,步履维艰;与明朝相比,清朝贡贸易性质弱,更重视政治关系;闭关锁国,对民间贸易严加管控。整理笔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置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潜能。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历史观照现实,将本课所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热点结合起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涵育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同类型的史料较多,课上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紧张,合作探究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今后可以把材料、问题以学案的形式提前印发给学生,课前进行思考、讨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