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13110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ppt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 双极工艺流程 典型NPN管剖面图第1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衬底选择(1)衬底选择 对于典型的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衬底一般选用 P型硅。第2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一次光刻(2)第一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 一般来讲,由于双极型集成电路中各元器件均从上表面实现互连,所以为了减少寄生的集电极串联电阻效应,在制作元器件的外延层和衬底之间需要作N+隐埋层。第一次光刻的掩模版图形及隐埋层扩散后的芯片剖面如图第3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外延层淀积(3)外延层淀积 外延层淀积时应该考虑的设计参数主要有:外延层电阻率epi和外延层厚度Tepi。外延层淀积后的芯片

2、剖面如图。第4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二次光刻(4)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 隔离扩散的目的是在硅衬底上形成许多孤立的外延层岛,以实现各元件间的电隔离。隔离扩散孔的掩模版图形及隔离扩散后的芯片剖面如图第5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三次光刻(5)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光刻 基区扩散孔的掩模版图形及基区扩散后的芯片剖面图如图所示。第6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四次光刻(6)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 此次光刻还包括集电极、N型电阻的接触孔和外延层的反偏孔。N+发射区扩散孔的掩模图形及N+发射区扩散后的芯片剖面图如图 第7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

3、五次光刻(7)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孔光刻 此次光刻的掩模版图形如图第8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第六次光刻(8)第六次光刻金属化内连线光刻 反刻铝形成金属化内连线后的芯片复合图及剖面图如图第9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版图第10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版图第11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典型双极工艺的缺点n缺点n由于b-e结与基极接触孔之间的P型区域而形成较大基区体电阻n集电极接触孔下N型区域导致较大的集电极串联电阻n因PN结隔离而形成较大的集电极寄生电容第12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先进工艺(1)第13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先进工艺(2)n

4、高性能晶体管的特点nP+型多晶硅层用于基极的接触和连接nN+型多晶硅层用于发射极的接触和连接n由于使用了多晶硅层,形成基极和发射极区域时采用了自对准工艺n基极的p+低欧姆区域的形成减少了体电阻n重掺杂掩埋层用作集电极低欧姆连接,在此之上,一层薄外延层连接于内部集电极,这样可以允许大电流通过n在掩埋层和集电极金属之间形成N+掺杂区域,从而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n氧化区取代PN结形成器件的隔离,寄生电容大大减小n器件隔离区域下形成P型扩散区,防止了寄生MOS效应第14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程 先进工艺(3)截面图俯视图一种截止频率Ft为22GHz的npn管 第15页/共63页1.1 双极工艺流

5、程 先进工艺(4)第16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1)nN阱CMOS工艺流程(a)有外延层的初始圆片(b)在P-外延层中形成N阱(c)用氮化物或氧化物确定有源区第17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2)(d)硅片刻蚀(e)场氧生长(f)表面去除氮化物或氧化物第18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3)(g)栅氧生长(h)多晶硅栅的淀积和形成图案(i)Pselect掩膜与注入第19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4)(j)Nselect掩膜与注入(k)退火和CVD氧化第20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5)(l)有源区接

6、触及钨塞形成(m)金属涂层及图案形成第21页/共63页1.2 CMOS工艺流程基本流程(6)压焊块(PAD)(a)顶视图(b)侧视图第22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轻掺杂漏区:作用n结构:在沟道的漏端及源端增加低掺杂区,可降低沟道端口处的掺杂浓度及掺杂浓度的分布梯度n作用:降低沟道中漏附近的电场强度(在整个沟道区最大),提高FET的可靠性第23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轻掺杂漏区工艺(1)(a)轻(n-)注入(b)覆盖氧化层第24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轻掺杂漏区工艺(2)(c)刻蚀后(d)施主重注入第25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化学机械抛光n表面不

7、平整引发问题:细线条爬台阶 易断线。工艺层越多,表面凹凸越严重n化学机械抛光:利用化学腐蚀及机械喷沙使硅圆片表面平面化。多在制备金属层之前进行(a)淀积氧化物后(b)化学机械抛光CMP后第26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铜互连:特点n优点:n铜的电阻率约为铝的一半(=1.67 ucm)n电迁移效应比铝弱的多n缺点:n铝刻蚀工艺无法刻蚀铜n易于扩散到硅中第27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铜互连:淀积工艺大马士革(Damascus)镶嵌工艺用CMP工艺形成图形第28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铜互连:与硅的接触n实现铜与硅的互连:利用Ta、Ti、TiSi2、TiN、TaN、

8、TaNx等金属形成薄过渡层,以阻挡铜扩入硅中,改善与硅的粘附性。双大马士革镶嵌工艺第29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硅化物n硅化钛薄层:改善多晶硅及硅与互连金属的接触第30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绝缘体上硅n优点:减少了寄生效应,具有较好的晶体管导通-截止特性,同样尺寸下性能比硅改善22%n缺点:SOI衬底的制备成本高第31页/共63页1.3 CMOS先进工艺三维集成电路n优势:n集成密度n连线 延时n不同电压、性能、衬底材料要求的器件可以制作在不同的层次n问题n工艺如何实现n如何散热n如何确保成品率第32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工艺分类nBiCMOS工艺技

9、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和以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n一般来说,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对保证CMOS器件的性能比较有利,同样以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对提高保证双极器件的性能有利。第33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P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1)n以P阱CMOS工艺为基础是指在标准的CMOS工艺流程中直接构造双极晶体管,或者通过添加少量的工艺步骤实现所需的双极晶体管结构。通过标准P阱CMOS工艺实现的NPN晶体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34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P阱CMOS工艺为基

10、础的BiCMOS工艺(2)n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由于NPN晶体管的基区在P阱中,所以基 区的厚度太大,使得电流增益变小 (2)集电极的串联电阻很大,影响器件性能 (3)NPN管和PMOS管共衬底,使得NPN管只 能接固定电位,从而限制了NPN管的使用第35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1)N阱CMOS-NPN体硅衬底结构剖面图第36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2)n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与以P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相比,优点有:(1)工艺中添加了基区

11、掺杂的工艺步骤,这样就形成了较薄的基区,提高了NPN晶体管的性能(2)制作NPN管的N阱将NPN管与衬底自然隔开,这样就使得NPN晶体管的各极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电路连接,增加了NPN晶体管应用的灵活性。第37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3)n缺点有:NPN管的集电极串联电阻还是太大,影响双极器件的驱动能力。如果以P+-Si为衬底,并在N阱下设置N+隐埋层,然后进行P型外延,可使NPN管的集电极串联电阻减小56倍,还可以使CMOS器件的抗闩锁性能大大提高第38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1)(1)

12、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中,影响BiCMOS电路性能的主要是双极型器件。显然,若以双极工艺为基础,对提高双极型器件的性能是有利的(2)这种结构克服了以P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结构的缺点,而且还可以用此工艺获得对高压、大电流很有用的纵向PNP管和LDMOS及VDMOS结构第39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2)三种以三种以PNPN结隔离双极型工艺为基础的结隔离双极型工艺为基础的PP阱阱BiCMOSBiCMOS器件结构剖面图器件结构剖面图 :第40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3)以双

13、极工艺为基础的双埋层双阱Bi-CMOS工艺的器件结构剖面图第41页/共63页1.4 BiCMOS工艺简介n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采用N及P双埋层双阱结构,采用薄外延层来实现双极器件的高截止频率和窄隔离宽度。n此外,利用CMOS工艺的第二层多晶硅做双极器件的多晶硅发射极,不必增加工艺就能形成浅结和小尺寸发射极。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4)第42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1)基区扩散电阻双极工艺中最常见的电阻类型,其薄层电阻RSB=100200/第43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2)发射区扩散电阻由于发射区扩散层的薄层电阻较小,其RSE=210/,所以只能做小

14、电阻第44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3)埋层电阻RS,BL20/,便于做与晶体管集电极相连的小电阻,影响电阻值的工艺因素太多,不易精确控制,精度较差第45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4)基区沟道电阻薄层电阻较大,可制作小面积大阻值的电阻第46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5)又称为“体电阻”薄层电阻较大,可制作高阻值的电阻外延层电阻第47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双极工艺中电阻(6)离子注入电阻电阻精度高,阻值范围大(薄层电阻可控范围为0.1-20k/)第48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CMOS工艺中电阻(1)多晶硅电阻通过掺杂可形成阻值范围较

15、广的电阻(方块电阻从几十欧到几千欧),精度较高第49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CMOS工艺中电阻(2)N阱电阻电阻率随工艺变化较大,精度较差第50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电容(1)多晶硅扩散层电容第51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电容(2)多晶硅多晶硅电容第52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电容(3)金属多晶硅电容第53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电容(4)金属金属电容第54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电感多匝螺旋型线圈多匝直角型线圈第55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电阻一种多晶硅电阻的版图 多晶硅薄膜电阻阻值多晶硅薄膜电阻允许最大电流密度第56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电容(1)MIM结构电容的版图 MIM结构电容截面图 第57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电容(2)图6-5 一种高值多晶硅电容的版图 图6-6 高值多晶硅电容的截面图 第58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电感第59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焊盘第60页/共63页1.5 无源器件实例:焊盘焊盘模型第61页/共63页THE END谢谢大家!第62页/共6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3页/共6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