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_万林生.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99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_万林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_万林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_万林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_万林生.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24 卷第 5期 2009 年 10 月 China Tungsten Industry Vol 24, No 5 Oct 2009 文章编号 : 1009 0622(2009)05 0063-04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 万林生 1, 徐国钻 1, 严永海 2, 聂华平 1, 赵立夫 2, 肖学有 2 ( 1.江西理工大学 , 江西 赣州 341000; 2.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 崇义 341300) 摘 要 : 全面阐述了中国钨冶炼诞生以来工艺发展的历程和经济技术指标 , 介绍了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的重大技术 创新 。 关键词 : 钨冶炼 ; 离子交换 ; 经济技术指

2、标 ;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 TF841.1 文献标识码 : A 0 前 言 2009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60 华 诞 , 与中国钨业 102 年的历史相比 , 年轻的中国钨冶炼 业仅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 。 50 年 来 , 中国钨冶炼业从无到有 , 从 引 进 消 化 到技术创新 , 攻克了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关 , 建立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工业体系 。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 , 中国钨冶炼技术在钨产业链中率先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此后 , 又经过数年努力 , 总体经 济技术指标在 21 世纪初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1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

3、程及技术水平 1.1 经典工艺 、 萃取工艺 、 离子交换工艺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黑钨冶炼工艺经历了三个发 展 阶 段 : 1958 年由苏联引进的苏打烧结 ( 后为 NaOH 分解 ) - 净化 除杂 -沉白钨 - 酸 分 解 -氨 溶 -蒸发结晶生产仲钨酸 铵( APT) 的经典工艺 1, 在株洲硬质合金厂建成 。 由 于工艺流程长 , 金属收率低 , 腐 蚀 严 重 , 产 品 质 量 差 等工艺缺陷 , 经典工艺于 1990 年初基本退出生产领 域 。 1981 年 , 黑钨压煮 -净化除杂 -萃取 -蒸发结晶生 产 APT 的 萃 取 工 艺在株洲硬质合金厂投入生产 2。 1983 年

4、中国首创的离子交换工艺在 株 洲 钨 钼 材 料 厂 诞 生 1, 由于工艺流程短 , 金 属 收 率 高 , 辅 材 用 量 少 , 产品质量和环境条件好 , 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 点 , 从诞生开始就获得迅速发展 。 目前 , 应用面已占 钨冶炼业的 90 %, 成为我国 APT 生产的主流工艺 3。 经过近 30 年的努力 , 中国钨冶炼萃取工艺和离 子交换工艺技术和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与 30 年 前相比 , 离子交换法生产 APT 金属收率提高 8.0 % 8.5 %, 以 2007 年 可 比 价 格 计 算 , 生 产 加 工 成 本 ( 不 含钨矿 ) 下降 42 %, 劳

5、动生产率提高 10 倍以上 , APT 生产成本下降 10.37 %, 以年产 50 000 t APT 计算 , 每 年可节约钨精矿 6 070 t, 相当于两个特大型钨矿山的 产量 。 国内外黑钨矿生产 APT 总体经济指标见表 14, 无论从哪方面衡量 , 中国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生产 表 1 国内外黑钨矿生产 APT 经济指标比较 厂 家 生产工艺 回收率 ( WO3) /% 加工成本 /元 劳动生产 率 /( t 人 -1 a-1) 美 Sylvania 碱压煮 -萃取 -结晶 95 96 不详 不详 美 Teledyne-Wahchang 碱压煮 -萃取 -结晶 96 97 不详 不

6、详 美 Amax 碱压煮 -萃取 -结晶 95.75 不详 不详 德 Hoffmann Stark 碱压煮 -萃取 -结晶 95 不详 不详 日本东芝 常压碱煮 -经典工艺 95 不详 不详 中国 1 厂 常压碱煮 -经典工艺 89.73 11 308 8 中国 2 厂 碱压煮 -萃取 -结晶 96 97 8 070 50 中国 3 厂 碱压煮 -离子交换 -结晶 97.5 98 6 538 85 收稿日 期 : 2009 08 28 作者简介 : 万林生 ( 1950-), 男 , 江西南昌人 , 教授 , 井冈学者 , 研究方向 : 钨钼冶金理论与新工艺 。 第 24 卷 64 工艺国别

7、成 分 Mo P As Fe Ca Si Na K Cu Mn Mg Al Ni Co Cr V Ti S Cd Pb Bi Sn Sb NH3 美国碳化物公司 10 10 21 10 20 30 10 10 2 10 50 5 10 10 10 10 10 10 1 10 1 5.4 中国经典工艺 18 4.4 5 10 5 10 8 8 5 5 5 5 5 10 10 10 10 7 1 1 1 1 1 5.5 中国萃取工艺 18 6 9 9 9 9 9 9 3 5 5 5 5 5 5 5 5 7 1 1 1 1 2 中国离子交换工艺 5 5 8 5 5 5 3 3 1 5 3 4 3 4

8、 4 4 4 5 1 1 1 1 5 萃取工艺 钨酸钠结晶 萃取 APT 的工艺已相当成熟和完善 , 居世界领先水平 。 1.2 白钨矿酸法工艺向碱法工艺转变 表 3 黑白钨混合冶炼工艺适用的矿物成分和后续工艺 钨矿成分 /% 1970 年 , 采用盐酸分解 -氨溶净化 -蒸发结晶工 黑白钨混合矿分解工艺 黑钨 白钨 后续适用工艺 艺生产 APT 的白钨酸法冶炼厂 , 在中国自贡硬质合 金厂诞生 5。 由于环境污染大 , 设 备 腐 蚀 严 重 , 氨 溶 渣和结晶母液处理的副流程长 , 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 2004 年后陆续关闭 。 2003 年后 , 由于白钨矿高碱 ( NaOH) 分解

9、以及高 高碱 ( NaOH) 分解 0 30 0 70 离子交换工艺 - 高压低碱 -活化分解 0 100 0 100 离子交换工艺 1.4 高品位低杂质原料向中低品位高杂质原料的转变 由于钨钼分离技术及钨矿物分解等重大创新技 术的发明 , 1989 年后 , 中国钨冶炼原料逐步由高品 压低碱 -活化分解技术的成熟 6-7, NaOH 分解 -离子交 位低杂质向中低品位高杂质钨矿转变 。 不同时期主 换 -结晶 APT 工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与酸法工 艺相比 , 白钨矿碱法 -离子交换工艺回收率提高 1 个 百分点 , APT 加工成本 ( 不含钨矿 ) 降低 2.32 %, 劳动 生

10、产率提高 35 %。 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2。 表 2 白钨矿酸法工艺和碱法工艺生产 APT 的经济指标 流冶炼企业采用的钨矿物经济成分见表 4。 表 4 不同时期冶炼企业采用的钨矿物经济成分 w/% 成 分 时间 WO3 Mo Sn Sb Ca 1958-1988 年 65 0.02 0.4 0.04 1 1989-2009 年 50 1 不限 0.04 不限 厂 家 生产工艺 回收率 ( WO3) /% 加工 成本 /元 劳动生产率 / ( t 人 -1a-1) 中国 4 厂 HCl 分解 -氨溶净化 95.5 8 370 55 中国 5 厂 NaOH 分解 -离子交换 96.5 8 176

11、 85 1.3 黑白钨矿单一冶炼工艺向混合冶炼工艺转变 由于强碱性阴离子交 换 除 杂 -转型技术以及钨 矿物分解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 1990 年后 , 中国黑 白钨矿单一冶炼工艺实现了 向混合冶炼工艺的 转 变 。 目前 , 混合冶炼工艺适用的黑白钨成分和后续工 艺见表 3。 1.5 APT 化学质量提高 , 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变 中国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具有磷 、 砷 、 硅 、 金 属 阳离子除去率高 、 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 1994 年 , 解吸 剂由工业氯化氨改用精制氯化铵 , 以及 2000 年广泛 采用选择性除钼技术后 , APT 中钠 、 钾和钼等杂质含 量大幅降低 , 产品

12、质量不断提高 , 实现了由不稳定向 稳定的转变 。 美国碳化物公司 8( 1985 年 )、 中国经典 工 艺 8 ( 1985 年 )、 萃 取 工 艺 4 ( 1996 年 ) 和 离 子 交 换 工艺( 2007 年 ) 的典型 APT 杂质含量见表 5。 表 5 国内外不同冶炼工艺 APT 杂质含量比较 110-4% 1.6 APT 物理性能由不可控向可控转变 1994 年 以 前 , 中 国 APT 产品的平均粒度 、 粒 度 分布 、 松装密度 、 流动性以及晶体形貌基本处于不可 控的状态 。 经过 此 后 10 多年的研究开发 , 在 探 明 APT 结晶动力学的 基 础 上 9

13、-12, 实 现 了 APT 物 性 可 控的目标 13-15, 并制取出了晶体特性 优 良 的 单 晶 、 球 形 、 超细 APT 粉体 , APT 物理性能对比见表 6。 1.7 冶炼废水废气超标排放向达标排放转变 中国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具有一系列优点 , 但也 存在着废水排放量大的缺点 。 1990 年前 , 交换废水和 结晶氨尾气 pH 值和氨氮一直超标排放 。 经过近 20 年 的努力 , 研发出高效低碱分解 、 APT 结晶母液和氨尾 气高效闭路循环技术 , 目前已实现全工艺达标排放 。 不同时期废水和废气环境检测数据见表 7 和表 8。 表 6 国内外 APT 物理性能对比 产

14、品内容 产品形态 松装密 度 /( g cm-3) 费氏粒度 /m 霍尔流动 性 /( s 50g-1) 单晶率 /% 球化率 /% 美国碳化物公司 国内普通 APT 多晶团聚 多晶团聚 1.6 2.0 1.6 1.98 28 36 33 38 50 60 无流动性 国内单晶 APT 国内球形 APT 国内超细 APT 单晶 球形 超细 1.5 3.0 1.5 3.0 0.5 0.6 30 60 30 50 1 5 30 50 30 40 95 60 95 时间 As Cu Cd Pb Ni 氨氮 pH值 COD 生物输氧量 /L 悬浮物 1990 年前 2.5 0.26 0.04 0.5 0

15、.16 354 11.61 16 2 192 2007 年 0.2 0.006 0.016 0.068 0.054 8 8.24 15 2 68 1990 年前 2.157 5 215 11.25 28 4.9 2007 年 0.410 5 170 2.12 28 4.9 3- 第 5 期 万林生 , 等 : 中国钨冶炼工艺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 65 表 7 不同时期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废水排放监测结果 mg/L 表 8 APT 结晶氨尾气排放监测结果 上述两项技术结束了白钨矿酸法分解严重污染 时间 氨气浓度 / 尾气排放量 / 氨气排放量 / 排气筒 允许排放 环境的历 史 , 使采用离子交换法

16、处理白钨矿成为可 ( g m-3) ( m3 h-1) ( kg h-1) 高 度 /m 量 /( kg h-1) 能 , 降低了钨冶炼适用矿物的经济品位 , 提高了钨选 冶综合回收率 , 大幅度节约了中国的钨资源 。 2 离子交换工艺的技术进步 20 多年来 , 中国钨业科技工作者针对我国黑钨 资源几近枯竭 , 白钨已成为我国钨产业主要原料的 现状 , 围绕严重制约钨冶炼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关 键问题 , 为使离子交换工艺成为先进成熟且符合国 家环保要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 展开了全面持续的 研究攻关 。 中南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等单位研发出 了 “ 白黑钨矿高效碱分解 ” 、 “ 模 糊 交

17、换 -超 解 吸 ” 、 “ 钨钼深度分离 ” 、 “ APT 物 性 控 制 ” 、 “ 结 晶 母 液 和 氨 尾气高效闭路循环 ” 等多项核心技术 , 在国内外率先 实现了钨的工业化 “ 绿 色 冶 炼 ” ,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 钨冶炼产业持续发展问题 , 使我国白钨冶炼总体技 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钨及其相 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 现对推动我国钨冶炼业持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的关键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 2.1 白 ( 黑 ) 钨矿高效碱分解技术 2. 1. 1 白钨 矿 及黑 钨 白钨 混 合矿 的 NaOH 分 解 技 术 7-8 中南工业大学通过基础研究 , 一方面采

18、用较高 碱浓度和适当高温以保证正反应的进行 , 另一方面 在反应完全后的排料和稀释过程中 , 加入少量 PO4 ( 为使反应 生 成 的 Ca(OH)2 转 化 为 Ca3 (PO4)2 所 需 的 3 5 )或 F-, 使 Ca(OH)2 表面因生成 Ca3 (PO4)2 或 CaF2 薄 膜 而 钝 化 , 抑制了逆反应的进行 , 从 而 在 工 业条件下处理各种钨矿物原料 ( 含白钨精矿 、 黑钨白 钨混合的难选钨中矿 ) 时 , 渣含 WO3 都保持在 2.5 左右 。 2. 1. 2 白黑钨矿低碱高效分解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利用 “ 离子活化 ” 和 “ 晶格活化 ” 手 段 , 采用

19、过饱和 活化分解新技术 , 从改 善 体 系 中 分 解试剂的传质条件 、 提高体系中分解试剂活度系数 和过饱和浓度等入 手 , 实现了低碱条件下选择性高 效分解白 ( 黑 ) 钨矿的目标 。 在碱用量为理论量的 1.3 1.55 倍 的 条 件 下 , 分 解 渣 含 钨 1 %, 该 技 术 同 时 适 用于黑白钨混合矿和钨中矿 。 2.2 模糊交换 -超解吸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发现并利用了溶液中钨酸根与氯 根的非均相化现象 , 开发出模糊交换 -超 解 吸 技 术 , 使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提高 37.2 %, 解吸 剂 氯 化 铵 和 液氨用量降低 30 %, 高峰液钨浓度 提 高 至 28

20、0 g/L, Cl-浓度降低至 3 8 g/L, 同时解决了解吸前稀液优化 利用 、 结晶尾气回收氨水返回利用的溶液平衡以及 结晶母液返回交换后 Cl-影响交换等三大技术难题 。 该技术为钨冶炼节能降耗 , 实现氨氮达标排放 起了重大作用 。 2.3 钨钼深度分离技术 2. 3. 1 离子交换法除钼 16- 17 中南工业大学利用溶液中钼比钨优先硫化的特 性 , 先向钨酸盐溶液 中 加 入 S2-, 使其中的钼硫化成 容易被吸附的硫代钼酸根后 , 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 树脂吸附除钼 , 再用氧化剂解吸 , 处理 Mo/WO3 达 1 % 1.5 %的矿时 ,产出 APT 中钼含量能完全符合国标

21、0 级 APT 的要求 。 2. 3. 2 选择性沉淀法除钼 18 中南工业大学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 , 找到了从 钨酸盐溶液中吸附硫代钼酸根及其他亲硫元素的高 效吸附剂 CuS, 一次性从经过硫化处理后的溶液中 将 Mo、 Sn、 As 等杂质深度除去 。 该技术成本低 , 操作 简便 , 钨损失少 , 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使用 , 使 用 面 达 90 %以上 。 上述两技术为扩大中国高钼矿资源利用率 , 大 幅 度 提 高 APT 结晶工序直收率和产品 质 量 做 出 了 巨大的贡献 。 2.4 APT 物性控制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采用产品粒度分布与固相析出率 动态拟合对比法测定成核速率 ,

22、用成核期最大成核 速率法 、 积分平均速率法替代初始速率法和串联速 率法 , 研究 APT 结晶动力学 , 建立了数学模型 。 在研 究晶粒团聚机理的基础上 , 彻底解决了 APT 晶体的 多晶团聚现象 。 同时采用悬浮 -层流结晶技术和装置 , 制备出粒 第 24 卷 66 度均匀 、 松装密度 1.5 3.0 g/cm3、 流动性 30 50 s/50 g、 费氏粒度在 30 60 m 范围的单晶 APT; 采 用 水溶 液结晶过程固体球化技术制取了流动性 30 40 s/50 g、 费氏粒度 30 80 m 的球形 APT; 采用低温 -表面活 性技术制取了 1 5 m 的超细 APT1

23、9。 上 述 技 术 实 现 了 APT 物性由不可控向可控的 转变 , 研究成果为中国后续高性能钨丝 、 钨材和钨合 金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 2.5 APT 结晶母液闭路循环高效回收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以基本溶液离子平衡理论为 基 础 , 利用 “ 无害化 ” 、 “ 钨酸盐转化 ” 以及 “ 氨氮相转移 ” 技术 , 解决了母液体系中复杂杂质成分对离子交换 的不利影响等技术难题 , 获得脱氨 、 除 P、 Si、 As 等杂 质 的 技 术 效 果 。 使 母 液 回 收 工序钨回收率提高 了 25 % , 氨氮回收率提高 77.8 %, 离子交换废水 氨 氮

24、含量可降到 8 mg/L。 该 技 术 为 实 现 APT 结晶母液无害化返回离子 交换工序 , 解决废水排放氨氮超标 , 提高金属回收率 和实现钨冶炼 “ 绿色化 ” 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 2.6 APT 结晶氨尾气闭路循环高效回收技术 江西理工大学以气 液相变理论及相变动力学 为基础 , 采用强制冷凝的思路 , 通过冷凝方式选择和 冷凝设备设计 , 解决目前 APT 结晶氨尾气回收率不 高的问题 ; 基于离子水溶液化学理论 , 采用化学转移 法和 “ 无害化 ” 处理技术 , 实现了回收氨水最大限度 地循环利用 。 该技术使结晶尾气氨回收率达到 80 %, 提高了 100 %, 氨水浓度

25、提高 83.3 %, 降低了解吸剂 氯化铵 、 液氨消耗和生产成本 。 该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钨冶炼废水废气氨 氮超标排放的问题 , 为实现 APT 生产过程废水废气 达标排放和中国钨冶炼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 2.7 钨冶炼技术装备向大型化和自动化转变 引进和自主开发了一批大型的钨冶炼设备 , 如 10 m3 压 煮 釜 、 全 自 动 劳 氏 压 滤 机 、 直 径 2.1 m 大 型 离子交换柱 、 连续结晶器 、 连 续 干 燥 塔 、 固 体 物 料 皮 带输送装置和大批量混料机 , 实现了离子交换过程 在线控制 、 溶液自动输送和液位控制 。 3 中国钨冶炼工艺技术的发

26、展方向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3 月 发 布 的 新 规 定 , 钨冶炼为一类元素排放废水 , 强制执行零排放要 求 。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完善 , 现行中国钨冶炼面 临着环保高标准高要求的严峻挑战 。 研究金属收率 高 、 能耗低 , 能够实现闭路循环和零排放的创新性白 钨冶炼工艺迫在眉 睫 。 中国首创的离子交换工艺 , 对中国钨冶炼的发 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 其历史贡献不可磨 灭 。 诞生后 20 多年 , 涵盖所有工序的重大技术创新 也使该工艺十分完善和成熟 。 但由于受离子交换原 理工艺的限制 , 体系中 Na+和 Cl-无法闭路循环 。 Na+ 和 Cl-又

27、难以找到沉淀分离方法和经济可行的 膜 分 离工艺 , 因此离子交换工艺目前尚不能实现零排放 。 研究 Na+和 Cl-的净化技 术 , 是实现离子交换工 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 金属收率高 、 成本低 、 能 够实现废水废气闭路循环和零排放的 APT 冶 炼 全 新工艺 , 是中国钨冶炼业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 的技术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1 李洪桂 .我国钨冶金技术的进步 J.中国钨业 , 2007, 22( 6): 7-10. 2 冶金部矿冶研究所 , 株洲硬质合金厂 .叔胺萃取钨的试 验 报 告 J.稀有金属 , 1977, 8( 1): 15-24. 3 胡 兆 瑞 离 子

28、交 换 法冶炼钨工艺的诞生和发展 J 中 国 钨 业 , 1997, 12( 7/8): 41-43 4 刘 谟 禧 .黑 钨 矿 压 煮 -萃取新工艺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和工业实 践 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 1996,( 2): 46-50. 5 廖 利 波 , 董 伟 酸法工艺处理白钨精矿的最新进展 J 稀 有 金 属与硬质合金 , 2005, 33( 3): 29-31 6 李 洪 桂 , 刘 茂 盛 , 戴 朝 嘉 , 等 白钨精矿与黑自钨混合矿碱分解 方法及设备 : 中国 , ZL 85100350.8P 1986-08-27 7 李 洪 桂 , 刘 茂 盛 , 李 运 姣 , 等

29、白钨矿及黑白钨混合矿的 NaOH 分解法 : 中国 , ZL00113250.4P 2004-01-28 8 陈 国 民 赣州钴冶炼厂钨的冶炼 概 况 J 中 国 有 色 冶 金 , 1985, ( 8): 5-7 9 万 林 生 仲 钨酸铵结晶成核速率研究 J 化 工 冶 金 , 1994, 15( 4): 322-329 10 万林 生 NH4Cl NH3 H2O H2O 系仲钨酸铵结晶动力学研 究 ( I) : 仲 钨酸铵蒸发结晶机理及诱导期变化规律 J 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学 报 ,1994, 4( 4) : 41-45 11 万林生 仲钨酸铵晶体生长机理及形态研究 J 化工冶金

30、, 1995, 16( 1): 24-31. 12 万 林 生 NH4Cl NH3 H2O H2O 系仲钨酸铵结晶动力学研 究 ( II) : 仲 钨酸铵成核速率探讨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1995,( 1): 34-37. 13 万 林 生 粗颗粒仲钨酸铵生成条件及其动力学基础研究 ( I): 温 度制度的影响 J 中国钨业 , 1998, 13( 5): 43-46 14 万林生 粗颗粒仲钨酸铵生成条件及其动力学基础研 究 ( II): 添 加晶种和补加料液的作用 J 中国钨业 , 1998, 13( 6): 39-41 15 万 林 生 , 廖 春 发 粗颗粒仲钨酸铵生成条件及其动力

31、学基础研 究 ( III): 溶液组成及搅拌的影响 J 中 国 钨 业 , 1999, 14( 2): 24- 27 16 陈 州 溪 离子交换法分离钨酸盐溶液中的钼 : 中 国 , 88105712 P 1988-06-18 ( 下转第 92 页 ) 第 24 卷 92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Micron-/Nano-sized Whiskers: Vapor Phase Synthesis, Growth Mechanism,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WANG Shi-liang1,2,3, LIU Xinli1, ZHANG Qua

32、n1, HE Yue-hu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Powder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School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Low 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33、State Educational Ministry,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005, Hunan, China) Abstract:Single crystal tungsten micron -/nano -sized whiskers have greatl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special field-emis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synthesis methods (direct vapor-

34、phase process and catalyst-assisted vapor-phase process) and th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micro-/nano-whiskers. The whiskers growth mechanisms and their related properties (field-emissi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detailed illustrated. The potential app

35、lications of the tungsten whisker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tungsten; whisker; vapor -solid mechanism; vapor -solid -solid mechanism; field emission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mechanical property ( 编辑 : 尹晓星 ) ! ( 上接第 66 页 ) 17 张 启 修 , 肖 连 生 , 龚 柏 藩 一步离子交换法生产 APT 新 工 艺 的 沿革与现状 J 中国钨业 , 2000, 15

36、( 1): 23-25 18 李洪桂 , 孙培梅 , 李运姣 , 等 从钨酸盐溶液中沉淀除钼 、 砷 、 锑 、 锡的方法 : 中国 , ZL97108113.1P 2000-03-01 19 万林生 , 付赞辉 , 晏慧娟 .微米级细颗粒仲钨酸铵的制备及其工 艺研究 J 中国钨业 , 2008, 23( 1): 25-28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China s Tungsten Metallurgy WAN Lin-sheng1, XU Guo-zuan1, YAN Yong-hai2, NIE Hua-ping

37、1, ZHAO Li-fu2 , XIAO Xue-you2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 Chongyi Zhangyuan Tungsten Co.,Ltd, Chongyi 3413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echnical economical index of China s tungsten metallurgy in the past 60 years. Maj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ion-exchange process of tungsten metallurgy are also introduced. Key words:tungsten metallurgy; ion-exchange process; technical economical index; technology innovation ( 编辑 : 尹晓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