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好】必修一.docx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7993001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好】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2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好】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好】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好】必修一.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a)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 c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行星,它位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读图要求:识别地球在八大绕日行星中的位置、运动方向、相邻行星的名称;2、一般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缘由(b)地球上存在生命的 基本条件 :相宜的 太阳光照和温度范畴 ,恰到好处的 大气厚度 和大气 成分 ,充分的水分 ;缘由 :(1)地球处于一个比较 稳固和安全 的宇宙环境 之中;(2)距日远近相宜, 有相宜的温度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进展;(3)地球的质

2、量和体积适中,形成 吸的大气 ;适中的大气层 ,有以氮、氧为主的 适合生物呼(4)地球内部水汽的生成及外逸凝聚导致了 液态水 的存在;3、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的含义及能量安排(a)太阳辐射是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 紫外光 、可见光和红外光 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b)太阳辐射能维护着 地表温度 ,促进地球上的 水、大气 、生物 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 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 主要来源 ,如煤炭 、石油 、水能 等;4、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活动的类型( a)太阳活动的

3、类型 :黑子 、耀斑 、日冕 、太阳风 ;黑子 发生在 光球层 ,耀斑和日冕发生在色球层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b)影响气候 :一般来说,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显现的概率明显增大;太阳活名师归纳总结 动微小年,地球上气候相对比较平稳;如黑子 数目变化的周期为11 年,黑第 1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相关性 ;影响 短波通讯 :耀斑导致地球大气中 电离层 受破坏从而造成 短波通讯 受干扰甚至中断;影响 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

4、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 “ 磁暴”现象;极光 现象:太阳风导致地球 高纬地区 大气显现 电离 ,产生 极光;5、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a)自转基本要素 基本内容 特点方向 自西向东 绕地轴转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周期 恒星日 即 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 的自转 周期速度 线速度 1670cos 千米 / 时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两 极点为零角速度 15 0/ 小时 除南北 极点为零 外,都一样昼夜更替现象( b)地球是一个既 不发光也不透亮 的球体;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现象

5、;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 分界线 (圈),叫做 晨昏线 (圈);地球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昼夜交替的周期 是一个 太阳日 ,即 24 小时; 拓展提示 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太阳高度; 晨昏线 上太阳高度 为 0 0;晨线 与赤道的 交点 (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 6 时,昏线 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 18 时;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a)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 左偏 ,赤道上 不偏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分及相关时间运算(c)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地方时是东边地点

6、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 15 0,时间相差 1 小时;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 0 经度,以该时区 中心经线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 ,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 东八区的区时 (即东经 120 0 的地方时),称为 北京时间 ;区时和地方时的运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 经度差 ;其次步 :再求 时间差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分钟来运算; 第三步 :判定两地的 东西方向 ,知西(时区)求东(时区) 用加 ,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如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就减 24 小时,日期加 1

7、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如时间为负值,就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向东(一般指从东十二时区到西十二时区)经过日界线 减去 一天, 向西 (一般指从西十二时区到东十二时区)经过日界线 加一天, 时刻保持 不变 ;180 0经线与日界线 不完全重合 ;6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a)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 年(恒星年约 365 日 6 时 9 分;太阳年(回来年) 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速度: 近日点 (1 月初)

8、最快 ,远日点( 7 月初) 最慢;读图要求:(1)明白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2)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留意与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 置的差异;(3)把握公转方向;(4)正确懂得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黄道平面 (太阳位于 椭圆轨道 的其中 一个焦点上;)两个面的交角称为 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约为 23.5 0,地轴垂直于赤道面,所以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66.5 0;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表达,即地 球总是倾斜着身子环绕太阳公转;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

9、极星;(2)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地方时 为 12 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春分、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名师归纳总结 详细变化夏至日北回来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 最大值 ,南半球 达最小 值第 3 页,共 27 页冬至日南回来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南北回来线之间 一年有 两次

10、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 为例,南半球相反)夏半年 3.31-9.23 冬半年 9.23-3.21 春分日与秋分日1. 昼长夜短 ; 纬度越高 , 昼越长夜越短 2. 夏至日 昼最长 , 夜最短, 北极圈内显现 极昼 1. 昼短夜长 ; 纬度越高 , 昼越短夜越长 2. 冬至日昼最短 , 夜最长 , 北极圈内显现极夜 全球昼夜等长 : 各 12 小时赤道 全年昼夜等分 拓展提示 光照图的判定方法:(1)判定南北极 ,通常用于 俯视图 ,判定的依据为:从地球 北极 上空看地球自转为 逆时针 ,从南极 上空看为 顺时针 ;或看经度,东经经度

11、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定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 (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 直射点是赤道 ,是春分 、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 相切,如北极圈有极昼 现象,为北半球的 夏至日 ,太阳 直射点 为北纬 23.5 点为南纬 23.5 0;0;如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为正午 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 白昼 部分 的中间经线 为 12 点,晨线 与赤道交点 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昏线 与赤道交点经线 为 18 点;依据每隔 15 0,时间相差 1 小时,每隔 1 0 相差 4 分钟,先运

12、算两地的经度差 (同 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 东加西减 的原就,运算出地方时;(4)判定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 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 昼(夜)弧 的长度,这 个长度也可由 昼(夜) 弧所跨的 经度数 来推算;(5)判定正午太阳高度 :运算 公式 ,H 所求地 =90 0- (所求地纬度 和直射点纬度之 差);先求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如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取两地纬度之差,如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 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在同一半球 ,取两地纬度和 ,再用 90 0减两地纬度差即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点(b)四季的更替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

13、中昼夜长短 和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变化; 夏季为一年中白昼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 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四季更替的缘由是: 地球公转 ,直射点的移动 造成的;黄赤交角 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 根本缘由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五 带 的 划 分 : 热 带 ( 南 北 回 归 线 之 间 , 有 太 阳 直 射 到 的 地 方 );南北温带 (回来线至极圈之间 ,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带 (南北极圈以内 ,有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

14、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8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范畴 基本特点 划分依据地壳 地壳至 莫霍面 (17、6、33km) 坚硬、由岩石组成 地震波 传播方地幔 莫霍面 至古登堡面 (2900km)分上下地幔 式和传播速度地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分内、外核岩石圈的范畴( a)岩石圈 的范畴包括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 100-110 千米;7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a)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氮、氧 成部分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

15、 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续但不规章的圈层 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循环运动之中岩石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环境的总称 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次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 a)地壳由 岩石 组成,岩石由 矿物 组成,矿物是 化学元素 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b)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岩石是由 一种 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固态矿物 集合体;名师归纳总结 - - - -

16、 - - -第 5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b)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 岩浆冷凝 形成;可分为 侵入岩 (如花岗岩)和 喷出岩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是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化 、沉积 和固结作用 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 层理构造 和存在 化石两大特点;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等;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存在条件产生变化导致其结构、矿物成分随之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片麻岩、 石英岩 、板岩、 大理岩 等;2、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b)地球内部的 岩浆 ,在岩浆

17、活动过程中相伴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 ,形成岩浆岩 ;已经形成的 岩石(岩浆岩、 变质岩),在地表外力 的风化、 腐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沉积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 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 ,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石的转化过程说明,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这种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三类岩石转化示意”读图要求:放射性物质衰变 所释放的热量;1、找到岩浆岩(分喷出岩和侵入岩) 、沉积岩、变质

18、岩在图示转化中的所处位置; 2、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放射热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3、留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内外力作用;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状 地表形状变化的缘由( a)导致地表形状发生变化的力气主要来自 内力作用 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内力作用 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等; 外力作用 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 太阳能 ,造成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积累;地球各种地表形状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一时期以某种力为主,如目前珠峰上升以 内力作用 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外力 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状流水腐蚀 造成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19、第 6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 岩石圈 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出现两种基本关系: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或彼此分别(生长边界) ;“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运用板块运动原懂得释世界主要地势的成因(c)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 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 和美洲板块 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 非洲板块 和亚欧板块 碰撞造成的);在

20、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 、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 深海沟 、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 ;(注: 落基山脉 是由太平洋板块 和美洲板块 碰撞所形成;)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地质构造的类型( a)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 褶皱 和断层 ;褶皱由剧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可分为 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状;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状的关系及图示(c)背斜、向斜与断层图;读图要求:断裂面 产生显著 位移而形成的;1、能够依据图中地层的弯曲方向判定属于何种构造;构造名称岩层形状(较牢靠)地表形状

21、新老关系(最牢靠判定依据)背斜向上弯曲早期为山岭中间老 两翼新晚期可能成山谷向斜向下弯曲早期为山谷中间新 两翼老以后可能为山岭2、懂得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缘由;背斜成谷缘由 :背斜顶部受张力(内力)作用,常常发生断裂,易被外力腐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向斜成山缘由 :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腐蚀,反而形成山岭;5、外力作用和地表形状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 、腐蚀 、搬运 、沉积 和固结成岩 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状的关系及图示(

22、c)流水腐蚀 :地面在内力抬升基础上, 经流水的腐蚀切割形成我国横断山地的“ 山高水深”峡谷 和黄土高原的 “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状;流水沉积 :河流上游山前 冲积扇 ,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内力作用使基底缓慢下沉,泥沙沉积形成开阔的 冲积平原 和三角洲 ; 1风力沉积 :在干旱地区,风速变化使沙粒积累成为 沙丘 ,沙丘移动会带来流沙危害;外力作用与地表形状的关系 读图要求:、能够判定图中所示的地表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2、依据地表形状判定其主要成因(外力作用);6、人类活动和地表形状人类活动对地表形状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地表形状的影响多种多样,应依据详细情形因时、因地进行分析;如 7、对流层大

23、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 a)有的是合理、 有利的,有的是不合理、 有害的;缓坡 进展梯田,合理; 围湖造田 不合理;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对流层地面到高度温度特点12 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平流层12 千米到 50 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固高层大气50 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主要表现为挑选性 射(无挑选性);干洁空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取太阳辐射能;吸取(挑选性)、散射(挑选性) 和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

24、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大气中的 臭氧 能够大量吸取 紫外光 ;空气分子能 散射 波长较短的 蓝色 光;水汽、云和浮尘可阻挡、反射和吸取部分可见光;对流层中的 吸取部分 红外光 ;大气的温室效应( b)二氧化碳、水汽 、云和浮尘可直接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亮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对流层大气,特殊是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取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 大气逆辐射 又将热量归仍给地面,直接 补偿地面的热量缺失 ;这样,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

25、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到的 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纬度因素 和下垫面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经过的 路程 、太阳光线照射的 角度 不同,导致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所产生的地面辐 射也随之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吸取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状况也就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大 小不同;其他因素 :气候因素 (如某地的年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也就影响 该地地面辐射的大小)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c)由于

26、 地面冷热不均 ,热的地方空气 垂直上升 运动, 冷的地方空气 垂直下沉 ,导致 热的地方 近地面 形成 低压 ,高空形成高压;而 冷的地方 近地面 形成 高压,高空形成低 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 热力环流 ;(先垂直再水平 运动)读图要求: 1、比较、三地受热状况的差异; 2、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分布差异; 3 、把握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 4、得出热力环流中空气流淌的规律;a)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地面冷热不均 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水平气压

27、梯度力的特点(a)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个)、副极地低气压带 (2 个)和 极地高气 压带 (2 个);近地面风带: 信风带 (个)、西风带 (个)和 极地东风 (个);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 和动力因素 ;由于 热力因素 形成的气压带是 赤道低气压带 和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动力因素 形成的气压带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注: 多雨 的气压带是低压带

28、, 赤道低压带 和副极地低压 带;多雨的风带为 盛行西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 亲密相关;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 而 言,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南半球就相反;“ 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读图要求:、明白地球上个气压带所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懂得各自的成因;、明白个风带所处的位置,懂得各风带风向产生偏向的缘由;、明白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南北移动的规律及其缘由;、能分析详细的变式图;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b)在全球气压

29、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的宏观背景下,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影响到海陆的气压由于大陆增温顺降温都比海洋快,因而在 大陆 上,夏季 形成热 低压,冬季形成 冷高压 ;月 份,北半球的 副热带高气压 带被 亚洲低压 所切断,仅在大洋上存在高压区域;月 份,北半球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 冷高压 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大,使 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大洋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季风 是大范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显著转变的现象;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 流最为典型;成因: 海陆

30、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 ,夏 季为东南风 ,冬季为西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为西南风 ,冬季为东北风;(注季风影响大气 污染企业的布局位置; )10、常见的天气系统 b)冷暖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锋面的特点 :冷气团 在锋面的 下方 ,暖气团 在锋面的 上方;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 压、风都有显著的差别, 锋面 邻近常伴有 云、雨、大风 等天气; 留意锋面 与气团的概念区分,一个锋面包括了冷气团和暖气团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和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 移动的锋);冷锋过境后 ,气 冷锋过境时 ,常显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31、等天气现象;压上升 ,气温顺湿度 骤降 ,天气转晴 ;暖锋 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 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 ,气温 上升,气压 下降 ,天气转晴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难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活动有联系(潮 都是冷锋 活动形成的);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低气压系统 的气流运动特点: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低 ,向外逐步增高;气流水平运动 方向在 北半球 呈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 ;从 大气垂直运动方向 看是 辐合上升 的, 易成云致雨 ;(画气 旋图把握台风东南西北方向的详细风向,及逆时针旋转特 点;)高气压

32、系统 的气流运动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 ,向外逐步降低;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在 北半球 呈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 ;从大 气垂直运动方向 看是下沉辐散 的, 不易成云致雨 ;地面天气形势图( c)“ 锋面气旋系统示意”读图要求:、明白 气旋 常常和 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 锋面气旋系统 ;懂得其成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气旋,即低压槽中由于气压比两边低,导致冷暖气团的汇合,形成锋面;)、明白锋面气旋系统常常显现在中纬地区;分析锋面气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冷锋 为锋后降

33、水 ,暖锋 为锋前降水 ,降水 都在 冷气团 一侧; 北半球 ,锋线的北侧 为冷气团 ,南半球,锋线的北侧为暖气团; )、明白表示冷锋和暖锋的图上符号;并能在锋面图上画出;、能分析详细示意图;11、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状、物理状态的变化; 太阳能 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 海陆间水循环 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 )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b)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中通过吸取和释放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 总量平稳的循环运动;水循环的意义:使地表 物

34、质 得以大规模地 运动,塑造 了多种 地表形状(流水腐蚀、沉积地貌);使 能量(太阳能、热能、重力能、势能)在地理环境中不 断 转化和交换 ;12、洋流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c)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肯定方向的稳固流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见下表:副热带环流环流中心流向主要洋流南 、 北 纬25 北顺南逆北赤道洋流、 赤道逆流、 南赤副极地环流30 海疆北逆南无道洋流、西风漂流北纬 60 邻近海疆“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读图要求: 1、明白南、北半球海疆中副热带环流的位置,懂得其成因; 2、明白北半球副极地环流的大致位置,懂得为何南半球海疆不存在副极地环流;分析其对陆地沿岸地区气

35、候的 3、关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和西岸邻近洋流的冷暖性质,不同影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 、对气候 的影响: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输送 和全球的 热量平 衡;对沿岸地区气候 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暖流 有增温增湿 作用,如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 候 的形成得益于 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 有降温减湿 的作用,如 澳大利亚 西海岸 和秘鲁太平洋沿岸 的荒漠气候 受寒流影响较大; 2、对海洋生物分布和 渔业 生产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为鱼类带来丰富的养分物质,形

36、成渔场,如加拿大的 纽芬兰渔场、 英国北海渔场 和日 本的 北海道渔场 ; 3、对海洋污染 的影响:有 利于 海洋污染物的 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但也可使 污染范畴扩 大; 4、对海洋 航海事业 的影响: 顺水航行可以节约油料、时间,逆水反之;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生物进化、灭亡与环境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 (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 的生物的显现和进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转变了大 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 无氧环境 向有氧环境 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 重要 意义 ;(2)真核细胞生物 显现以后, 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 大大提高, 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 海

37、洋和大气中的积存, 也使 太阳紫外线辐射 强度大大 减弱,扩大了改善了生物的生 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头,大量无脊椎动物显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掀开了繁荣昌盛的生 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逼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亡时期;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 海生无脊椎动物 种类(如三叶虫等)灭亡了, 脊椎动物中原始鱼 类和古老的两栖类 就全部灭亡 ,蕨类植物 明显 衰退 ;在中生代末期 ,除了盛极一时的 恐龙 突 然从地球上 销声匿迹 外,海洋中有 50%以上的 无脊椎动物 种类也灭亡了;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 人类活

38、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a)第 13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人类 是地理环境的 产物 ,人类能够 有意识 地适应和改造 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并 且能够 有意识 地提高这种 适应和改造 的才能,这是 人类区分于其他地理要素 的最显著特点 ;因此,人类又是地理环境中特别特殊的要素;人类在自身不断进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b)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进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 福于社会,又能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

39、的生存;因此,人类 必需 敬重 和顺应 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留意 和谐社会经济建 设与环境生态爱护 的关系; 拓展提示 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土壤圈 、生物圈 、人类圈 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 的有机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细表现为:(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40、素甚至整体的转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仍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肯定的影响;a)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 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洁地聚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 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 相互渗透 、相互制 约和相互联系 的整体;大尺度范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岩石圈、土壤圈等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联系在一起;小尺度范畴而言, 某一要素的变更简洁对其他要素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环

41、境的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进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打算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点的主导因素 是水,西北地区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特点都与干旱的气候 相一样;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和谐或平稳关系;假如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和谐或不平稳,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难,因此人

42、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4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 、气候、生物、地势 和人类活动 ,其中 成土母质 和地势 是比较稳固 的影响因素, 气候和生物 就是 比较活跃 的影响因素;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b )成土母质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的最初来源 ;物质基础 和植物 矿物养分元素 (氮除外)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状 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 外力地貌形状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 :生物是 土壤有机物质 的来

43、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在土壤形 成过程中起 主导 作用;地势 :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安排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如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 和湿度随地势上升的垂直变化或因坡度、坡向的变化,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 生显著的垂直分化;人类活动 :主要通过转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转变地表生物状况 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农业生产活动;肥沃、高产的土壤 ,如 拓展提示 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养一些 水稻土 ;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 染等;浙江省山地、丘陵上自然存在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不高; 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影响;资源开发利用转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