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画的形象;感而作为“ 意象” 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画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 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找到诗中描画形象的相关语句,精确懂得形象的基本含意;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点;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画形象的作用或成效;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一、阅读下
2、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疑题;田园乐 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请简要赏析诗歌中“ 山客” 的形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3、试分析诗中梅的形象;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试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详细的分析;五、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疑题;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先侬家鹦鹉洲边住;【注】 也么哥:感叹词,无实义;侬:我;鹦鹉洲:此处为“ 渔父 居处” 的代称;
4、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画出一幅漂亮的自然图景,既表达出温润美丽 的特点,又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鹦鹉洲” 是怎样的一个地方?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疑题;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打扰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莫把栏 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5、;注释:(1)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3)煮白石:道家有“ 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落叶满空山 ”的景象里包蕴着怎样的情感?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参考答案一、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呈现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 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闲适、悠闲、豁达”
6、是一方面, “ 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 是另一面)二、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 在花落莺啼的安静环境中, “ 山客” 睡得酣 恬平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表达了“ 山客” 闲适恬淡的心态, 一个宠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 山客” 形象显现在读者面前;三、本诗呈现了不畏寒冷、近水先发、冰清玉洁的早梅形象;“ 寒” 字点明 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 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独; “ 白玉条” 之喻、疑梅为雪 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 呈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强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四、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好像 与石连
7、为一体; 泉水湍急而清亮, 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这两句形象地描画了山 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一场春雨悄然而至, 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布满, 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长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 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妙;五、“ 鹦鹉洲” 是静谧而恬适、雅淡而美丽的地方,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 的“ 世外桃源” ;六、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 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留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下片“ 莫把栏干频倚” ,是由于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视线,虽尽力寻望家乡, 却仍是望而不见; 全词通过描写异
8、乡幽寂清冷的环境, 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 思乡心切、 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 形象;七、“ 落叶满空山” ,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伴侣修行的清苦,对伴侣的深切的关怀; 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伴侣予以劝慰的惆怅;诗人自己在” 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孤寂;“ 落叶满空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山” 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附赏析 : 一、鹧鸪天苏轼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 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
9、描画自己所处的特别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 林终点,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 院四周;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 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担心;在这两句 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 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出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公路无尘;”“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浣溪沙)那是一种奔腾 奋勉、蒸蒸日上的景象;而“ 林断山明竹
10、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就完全是一 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惨白无力, 缺乏生气;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先,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布满 着积极奋勉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境况特别 艰巨,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 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美丽:在宽阔的 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飞翔,满池荷花,映射绿水,散发出柔和的 芳香;意境如此清爽淡雅, 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 ,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 ,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
11、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假如不是别的缘由,这样的境域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 现状,有心留恋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画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 他倾心观赏杭州西湖那种“ 淡妆浓抹总适宜” 的漂亮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 读者能够模模糊糊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劝慰、 无可 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画,作了生动的说明;下片前三句, 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 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渐渐 闲逛;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但他表现的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12、第 6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仍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得意其乐的隐者生活,心情?读者认真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仍是百无聊赖、 消磨时间的失意最终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 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快的日子;“ 殷勤” 二字,犹言“ 多承” ;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仍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仍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致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仍想到我, 为我降下“ 三更雨” ;所以,在“ 殷勤” 两字中仍隐匿着词人的无限感叹;“ 又得浮 生一日凉” ,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
13、浮生” ,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 人生哲学;庄子 刻意篇说:“ 其生如浮,其死如休; ” 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 又得浮生一日凉” 中的“ 又” 字,重量很重,对揭示 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 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心情;总观全词, 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得志的隐者形象;二、田园乐 其六 王维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 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 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 眠”、“ 莺啼” 、“ 花落” 、“ 宿雨” ,简单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
14、两首诗写的生 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 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 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 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 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 只不过孟诗 重在写意, 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 但并不细致描画, 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 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 它不但有大的构图, 而且有详细鲜明的设色和细 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获住春天富于特点的 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详细,更简单唤起直观印象;通过“ 宿雨”、“ 朝烟” 来写“ 夜来风雨”,也明显有同样艺术成效;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 “ 红”
15、、“ 绿” 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 怡目;读者眼前会呈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加上“ 杨 柳依依” ,景物宜人;着色之后仍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 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 丝笼在一片如有如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画,诗境自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就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 春眠不觉晓” 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
16、,在入境后才见到人;由于有“ 宿雨”,所以有“ 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 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由于早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 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形, 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 界;“ 未扫” 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 莺啼”,莺啼 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 春眠不觉晓” 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 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 春眠不觉晓” 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 到处闻啼 鸟” 的开心和“ 花落知多少” 的悬念,其意境可用“ 春意闹” 的“ 闹” 字概括;此诗最终才写到春眠, 人睡得酣恬平稳, 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
17、虽有动 静有声响,只衬托得“ 山客” 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安静,所以其意境主在“ 静” 字 上;王维之“ 乐” 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清寂的思 想固有消极的一面, 然而,王维诗难能珍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 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爽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 境浑成的特点,但详细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 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漂亮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 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 犹眠”
18、一字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内 心感受;三、早 梅张 渭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梅诗,就侧重写一个“ 早” 字;有人咏梅的风姿, 有人颂梅的神韵; 这首咏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雪白如玉,又照料了“ 寒” 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其次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接近溪水桥边; 一个“ 迥” 字,一个“ 傍” 字,写出了“ 一树寒梅” 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进展 必要的过渡,“ 溪桥” 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缘由是由于 “ 近 水” ;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 不知”加上一个“ 疑是” ,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终
19、定睛望去,才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发觉原先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问排除了, 早梅之“ 早” 也点出了;梅与雪经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 素艳雪凝树” ,这是形容梅花似雪, 而张谓的诗句就是疑梅为雪, 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 出了早梅的形神, 同时也写出
20、了诗人探究寻找的熟悉过程;并且透过表面, 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叉、 首尾照料的笔法, 自可领会到诗中悠闲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四、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 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 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首联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通过“ 问樵客” 、“ 遥识” 的写法,示意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 樵客”的气氛也起着肯定的渲染作用;,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 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 好像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 来的;湍急清亮的泉水
21、,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 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画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颜色;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 “ 老” 字和“ 清” 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 高古、清幽的气氛;颈联两句写入望的远景; “ 千峰” 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 楚;“ 一径入云斜” 和“ 千峰随雨暗” 相对比,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始终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和谐的音节, 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适应的;尾联两句又改用拗句的音节,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别颜色相适应 的;而写景物的特别颜色又是为了写人,为了衬托古
22、朴高洁的“ 处士” 形象;“ 荞麦” 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在日照剧烈的白天里,小 白花不惹眼, 等到日暮鸟散, 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雪白;荞麦花既和描写处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 同时,也说明处士的生活虽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借此又点明白作者造访的季节是春天;全诗的层次特别清晰, 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 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颜色,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这种比较特别的表现手法,应当说是很胜利的;五、 正宫 叨叨令
23、无名氏先用很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画了一个好像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 清澄透亮的流水悄悄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 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 一座小小屋舍便悠闲可见了;这里已模糊透出一股神迷之感; 室何人居?诗人未道, 他仅描画了小屋静谧而恬静、雅淡而美丽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仍是“ 小桥流水有人家”村?读者难知其详;(王安石诗)的郊外花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域:“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 无寻处;” 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
2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诗人好像知道读 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得意、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 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你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奇的仙界可望而不行即,可想然不行知;如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 之为“ 模糊诗” 的,“ 象外” 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然古代诗歌于“ 超以象外” 后必要“ 得其环中”,结句“ 却原先侬家鹦鹉洲边住” 正是揭其“ 环中”的全曲之眼;始终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 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 境域全出” :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
25、净的世界, 乃是“ 渔父”心灵中的圣所, 抱负中的 “ 隐士”精神世界的 “ 物化”罢了;“ 渔父” 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产生了一位“ 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 渔父” 后,其历代“ 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 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 渔父” 之咏成了古代 “ 隐士”之歌中独树一帜的支系, 王维的一首 “ 隐 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士诗” 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 “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 名与
26、宦;”“ 渔父” 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宠爱,绝非无因,元代特别如此得志而 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扫兴,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解到“ 渔父精神” 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苦恼,在“ 超尘脱俗” 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稳;在历代“ 渔父” 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 由潇洒,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本曲第一模糊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剧烈的探询感,结句就借当时人所熟知的“ 鹦鹉洲” 指称“ 渔父”点出意核, 复令人再回味、 咀嚼全曲, 既得含蓄蕴藉之趣, 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六、昭君怨万俟咏 全词语淡情深,清爽索雅,
27、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 “ 雪尽” 就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 吕氏 春秋;贵信云:“ 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 ,就其花不盛;” 故谓花开 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 灯期” 之 花信为“ 小桃” ,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 初见今年第一枝” 者是;所谓“ 打扰”睡梦中惊醒;,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三、四两句,写倚“ 南楼” 之栏干,承上“ 灯期花信” 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由于刚下过的一场小雨,仍是由于客心悲凉的缘故,
28、亦是断难辨论;过片“ 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所以强言莫倚,是由于倚栏干也只能“ 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 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 京华” 指京都,即汴京;最终再作拒绝: “ 暮云遮” ,即仍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七、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此诗题目叫“ 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 寄” ,自然会吐露
29、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仍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会;诗的关键在于那个“ 冷” 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 冷” 字上;首句 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 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 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 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冰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 煮 白石” ;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 “ 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 仍有道家修炼,要服食“ 石英”;那么“ 山中客” 是谁就很清晰了;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 诗人怀念老友, 想送一瓢酒去, 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 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劝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日或许
30、在这块石岩边安排,明天唯恐又迁到别一处什么地窖安家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简单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 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诗虽淡淡写来, 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 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 再想到送酒去劝慰他, 最终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 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孤寂之情,也最终无从消解;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 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协作来表现的; “ 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孤寂;“ 束荆薪” 、“ 煮白石” 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 “ 欲持” 和“ 远慰” 又是一种感情抒写; “ 落叶空 山” 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全无人迹的深山;这些形象和 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就深挚的情;在 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 一片神行” 的感觉,也就是 形象思维的奇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协作特别自然,所谓“ 化工笔”,也就 是这个意思;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