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选读:高山仰止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诲人不倦(重点版)编撰洪申健时间2022 年 12 月编号07 一、核心解读: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 30 岁左右即开头讲学 , 从教 40 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存了丰富的体会和理论;在孔子以前,“ 学在官府” ,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训练;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 无类 ” 的思想,认为训练对象不应分贵贱、门第和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有教无类” 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人性论; “ 性相近”说明白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 习相远” 又说明白实施训练的重要性;正
2、是基于“ 人皆可以通过训练成才成德的” 的熟悉,孔子才作出了“ 有教无类” 的论断;孔子所提倡的训练在内容上是以道德训练为核心的,重在培育同学的德行修养;他 的训练原就与方法主要有:以同学为主体, 启示诱导的原就; 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激发同学摸索探究的热忱,让同学在主动学习中发觉问题,形成剧烈的求知 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后,老师才适时加以指导点拨;同学如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 态,就不将就施教,否就反而会阻碍同学思维的进展;因材施教原就; 孔子教学非常注意同学的个体差异,总是在充分明白同学德行、 才智、个性的基础上,对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同样的问题,
3、视不同对象给出不同的回答;教学相长理念; 孔子不赞成同学对老师一味信从,力倡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和不同看法,“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 互有助益的过程;强调学思结合,学行并重,知行合一;二、名句填空:1 子曰:“ 不愤不启,就不复也;”2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由也兼人,;” 3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 可也;未
4、如,;”4 子曰:“ 如圣与仁, 就吾岂敢?抑,就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 子曰:“ 予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就小子何述焉?” 子曰: “ 天何言哉?名师归纳总结 诲人不倦1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天何言哉?”6、子曰:性相近也,;7、子曰:学而不思就罔,8、子曰:当仁,9、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可谓好学也已矣;”10、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三、字词注音:诲人不 倦(hu )不悱不发( f i )举 一 隅(y )贫而无 谄(chn)如切如 磋(cu )巧笑
5、 倩兮(qi n)素以为 绚(xu n)信而 好古(h o)闵 子 骞(m n,qi n)陈亢(g ng)四、实词整理:1、通假字:(1)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其斯之谓与?知= 智,聪慧(2)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女= 汝,你(3)子曰:“ 吾防卫反鲁,然后乐正; ”反= 返,回(4)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与= 欤,吧2、词类活用:(1)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子曰:“ 吾防卫反鲁,然后乐正; ”3、古今异义:(1)言语:宰我,子贡;(2)文学:子游,子夏;(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4)子贡曰:“ 子如不言,
6、就小子何述焉?”4、一词多义:愤:(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远:形作动;离开,保持距离;进(退):使动;使 进(退)正:形作动;厘正;言语:辞令 文学:文献,文化典籍;独立:独自站立;小子:弟子,同学;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样子(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郁闷(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奋勉的样子(4)北虽貌敬,实就愤慨;愤慨,怨恨作:(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创作,创新,制造名师归纳总结 诲人不倦2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起身站立(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起身站立(4
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写作移(1)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转变(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转变(3)河内凶,就移其民于河东;迁移抑(1)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可谓云尔已矣;不过,但是(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压制,压抑(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仍是,或是5、说明加点字词:(1)子以四教: 文,行, 忠,信;(2)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 异闻乎?”(3)尝独立,鲤 趋而过庭(4)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文:历史文献;行:社会实践;异闻:特殊的听闻;趋:小步快走以示恭谨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5)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 隅:方
8、位(6)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 愈?”愈:较好,赛过(7)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素以为绚兮;盼:眼睛黑白分明、顾盼流转(8)求也退,故进之;由也 兼人,故退之;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9)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起:启示(10)子如不言,就小子何 述焉?述:传述,阐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6、从以下句子中提取成语,并说明:(1)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上智下愚:最聪慧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打算,不行转变;(2)子曰:“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训练;(3)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可谓云尔已矣;诲人不倦:乐于教导人而不知疲惫;(4)子曰:“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仍不明白;启:启示;指不到同学们想弄明白而仍 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示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示;指不到同学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示他;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很多事情;(5)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名师归纳总结 诲人不倦3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懂得
10、很多,形容善于类推;(6)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而无谄:虽然贫困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虽然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切磋琢磨:原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等加工成器,后引申为学问上的讨论探讨,共同商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告往知来: 告知一点, 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如能明白事物的因果关系, 据此知彼;(7)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信而好古:信:信任;好:爱好;信任并爱好
11、古代的东西;(8)子曰:“ 吾防卫反鲁,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支配;五、虚词整理:诸( 1)告 诸往而知来者;代词:之,代子贡(2)子路问:“ 闻斯行 诸?”兼词:之乎(3)我不欲人之加 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兼词:之于(4)尧舜其犹病诸!兼词:之乎而( 1)贫 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表转折,却(2)告诸往 而知来者;表承接,于是,就(3)述 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表转折,却(4)鲤趋 而过庭 表修饰与( 1)子曰:“ 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与:赞同(2)如圣 与仁,就吾岂敢?与:和(3)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与
12、?”与通欤,语气词(4)子曰:“ 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与:和,跟其( 1)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表商榷语气,大致(2)有父兄在,如之何 其闻斯行之?表反诘语气(3)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 其子也;代词,他的六、特殊句式:名师归纳总结 (1)子如不言,就小子 何述 焉?何言 哉?宾语前置第 4 页,共 8 页(2)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宾语前置诲人不倦4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与?宾语前置(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 何
13、谓也?宾语前置七、翻译句子:1、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 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德智力相差很远;”2、子曰:“ 有教无类;”孔子说:“ 对任何人都赐予教导,而没有种类的差别;”3、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孔子说:“ 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去不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却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4、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也;”“ 可也;未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说:“ 贫困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但仍比不上贫困却仍很欢乐
14、,富有却能够谦逊好礼;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美好的笑容多么动人啊,花纹啊;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传神啊, 在雪白的底子上画上彩色的6、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又说了些什么呢?四时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又说了些什么呢?八、摸索题:(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疑题;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1、“ 愤” 和“ 悱” 是在说怎样的一种学习状况?2、孔子为什么主见不愤就不启,不悱就不发?这一主见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就?【答案】1、愤:心里想弄明白而仍不明白时表现出来的郁闷状态;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状态;2、孔子主见教学应充分激
15、发调动同学主动摸索的精神和热忱,让同学在主动学习中发 现问题,形成剧烈的求知动机,只有在同学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下适当予以点拨启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否就只会养成同学的依靠性,阻碍其独立摸索的才能和思维 的进展;这一主见表达了孔子“ 启示诱导” 的教学原就;(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疑题: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诲人不倦 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16、: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请指出“ 问一得三” 中的“ 一” 和“ 三” 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 以说明;2、本章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3、孔子对儿子的训练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请就此谈谈你的 看法;【答案】1、“ 一” 指: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所提的问题:“ 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 三” 指:陈亢听了伯鱼的回答后所得到的三点启示,即要学好诗经,否就无法讲话;要学习礼仪,否就没法立身;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私;2、本章表达了孔子孔子启示诱导、循序
17、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就,教学内容上很重视诗经和礼乐的学习;3、孔子教子并不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正表达了孔子对儿子与对自己的同学一视同仁的宽敞胸襟和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大爱精神的表达;不偏爱,正是君子爱子的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案例可说比比皆是;(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疑题;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从文中可知
18、子路和冉有的性格有何不同?2、假如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3、这段文字表达了孔子什么训练思想?对此你有何评判?【答案】1、子路:士气过人却失之冲动鲁莽,即孔子所说的“ 兼人”缩,即“ 退” ;冉有:优柔寡断,做事畏2、孔子会说:“ 闻斯行之;” 由于孔子曾用一个“ 达” 字评判子贡,说明子贡是一个通 情达理之人,做事能够自己把握好分寸;3、训练思想:因材施教;评判:好;每个同学在德行、 才智、个性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 老师只有从实际动身,针对同学的爱好和特进步行分科训练,定向培育,使其各有所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成效,同学才可能得到健康有益的进展;孔子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
19、对象给出了不同的名师归纳总结 诲人不倦6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回答,因材施教,正表达了一个宏大训练家的风范;(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疑题;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一方面说“ 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冲突?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答案】“ 性相近,习相远” 强调后天习染的作用,是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是天才论的观点;两种观点侧重点不同,局部看有冲突对立的一 面;从大处看却是
20、可以统一的;我更认同“ 性相近,习相远” 的观点;天资聪慧的人,不通过后天长期的努力,也会 变得无能愚钝,如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生来愚钝的人,经过后天的刻苦磨砺,也能 变得聪慧干练,成就一番事业;禀赋当然会有愚智之别,但后天的习染能转变这一切,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疑题(2022 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 可也;未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21、?”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素以为绚:在素的基础上画彩色花纹;绘事后素: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有了底子 然后绘画;1、这几章节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2、子贡引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跟子贡、子夏“ 言诗” 了?【答案】1、启示诱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2、比如一个人有了好的本质,仍要致力于学习,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高的境域;3、子贡由人生的道理领会到了诗经的深意;子夏从“ 绘事后素”领会到了“ 礼后于仁” ;他们都能举一反三、融会贯穿,所以孔子认为可以跟他
22、们谈论诗了;(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疑题(2022 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 ;名师归纳总结 子曰:“ 如圣与仁,就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第 7 页,共 8 页诲人不倦7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1、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训练同学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冲突之处?2、你是如何懂得这个冲突的?【答案】1、在第一章节中孔子强调训练要坚持“ 诲人不倦”的态度,在其次章节中孔子却说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同学不
23、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了;2、看似冲突,实就不然;第一章节,诲人不倦是在强调教学态度,老师对同学的训练 要尽心尽力, 不知疲惫;其次章节就是在讲教学的方法, 强调同学的学习要先积极摸索,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假如同学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老师就不应将就施教,否 就会养成同学的依靠性,阻碍其独立摸索才能和思维的进展;(七) 2022 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阅读论语中的两就文字,然后回答疑题;(4 分)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复也;”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 , 就小子何述焉?” 子曰: “ 天何言哉?四 时行焉 , 百物生焉 , 天何言哉 .”1、有
24、不少成语源于论语 ,例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 分)2、依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就,并加以评析;(3 分)【答案】1、举一反三2、教学原就:同学主体原就(答“ 自主学习原就” 亦可)教” 或“ 教是为了不教” 亦可) ;评析:略;(八) 2022 年浙江高考卷论语题:,注意身教原就(答“ 无言之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分析:论语 告知我们, 君子追求义, 小人追赶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 朋 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分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诲人不倦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