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2219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22190.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考试试卷 特别提醒:全卷共 10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 答:简单地说,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也就说,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并 注意吸收校外的其他力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校本研究。更进一步说,“校本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核心研究力量
2、,理论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度。2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涵 答: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是学生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第二,课程是生成的,不是给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课程是整合的,不是单一分化的容体系,课程是开放的。第三“生活世界”是课程容的围。第四,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精品文档.3案例的基本结构 答:案例的结构包括:()主题与背景。主题可以是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每个案例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或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
3、型事例,要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改革精神;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例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的客观描述。()情境描述。它应是环绕主题,剪裁情节,引人入胜。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撰写时要注意几点:描写要真实具体,有细节,不能从“预设目的”直接跳到“结果”;写作者要正视自己可能对描述对象存在的偏见,既要反映真情实感,又不能陷于感情宣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案例,反映纵向的变化或横向的比较。()问题讨论。写作者或研究者根据案例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或困境提问,以使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出基于自己观点的解决方法。()诠释与研究。这是案例的评析部分,是案例写作者或研究者从理性的角度对之进行
4、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借鉴或参考。应从多角度解读,回归到教学基本层面。4学生发展的涵 答: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信念。(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观,就是说,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亦即,全人教育。(二)面向全体,重视精品文档.发展。我国新一
5、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了课程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现课程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二、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极其缓慢,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匮乏。教育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转变,尤其不能和数学学科等具体的学科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思想观念停留在“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层面;不能很好地将“教育理论”物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健全
6、,缺少合作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能力等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成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不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停留在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尤其缺乏对相应领域有关容的及时学习和基本把握,对为数不少的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课程、教学容中出现的需要利用信息收集整理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束手无策,对于本应该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一些现代新知识无法应付。2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
7、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当前倡导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精品文档.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而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事情,教学的效果体现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效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达成最佳的效果(至少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有所增值,效果更佳);有魅力回答了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
8、穿透力与亲和力,教学的魅力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有如下几个: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3简要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课程的均衡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果的均衡
9、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提倡选修课。课程容改革:改变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型缺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打好基础,注重学习的过程、精品文档.方法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功能的变化: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不能以考试来代
10、替评价。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4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答: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1)教材不等于教学容,教学容大于教材。教学容的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的也
11、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精品文档.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
12、的能力又极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1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 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
13、”、“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1)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答:这个案例揭示了我们传统教学的弊端。把人,把活生生的人的天性: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给扼杀了。传统教学更多的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忽视了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使人从上学开始把他的天性一点点抹杀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畏首畏尾,丧失了个人意志的自由表达,从而使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创造的活力。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们现在意识到这一点,就要从自我做起,保护学生的天性,千方百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2)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
14、式有关吗?若有,是什么?并请思考这份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答:这样一种结果肯定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评精品文档.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上一书本只是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评价方面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在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此次
15、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笔试也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惟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考试
16、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精品文档.的机会。其实,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不矛盾,只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性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此次课程改革,在注重质性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17、,因为只有质性评价,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2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中教师的日记: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地教好书,学生在统考中能取得好分数是我的自豪;课本给什么,我们教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课改来了,它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大浪淘沙,我们别无选择。逃避、应付、穿新鞋走老路,似乎都无法应对。一卷五颜六色的新书攥在手上,很多从未谋面的新角色出现在眼前,有别于从前的任何教材的的呈现方式写在字里行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的报告似乎是“洗脑”的开始,也许
18、两天的讲座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激活了很多人对“课改”两个字的思考;教研员或严肃或嬉笑地又具体化了许多的要求,愿听也好不愿听也好反正由不得你。正是夏末秋初,新一轮学生活跃在我们的“七年级”课堂上,摸着脚底的石头试着水深水浅小心翼翼地过河,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慢慢地体会新课程的理念,细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同时又甜蜜蜜地享受处心积虑地诱导下的学生们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我们一不留神成了可贵的“先行者”。新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实验区第一次研讨会在召开,作为地区代表,我带着自己稚嫩的一节课从不同方
19、向看参加了会议,这节课后来进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推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光盘系列,获得光盘制作评比三等奖。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老师们谈得更多的是教学中的困惑和对课本编写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2002 年 4 月,我又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课改实验研讨会,这一次的规模、深度和收获确非第一次可比,教师在逐渐成熟,课改在逐渐深化,好多新的思维成果、漂亮的课、成功的做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家们的报告又一次给大家“洗脑”,从理论上又“升华”了一次;我的一篇粗浅的论文课改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经历与探索在这次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看来,会议较之会议,最
20、大的区别在于它标志着这套新教材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日趋成熟的教师队伍而这,对于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的巨大变革来说,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必须呀!带着这些或耳濡目染的或潜心记录的东西,平凡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个心眼,多了几分思考,多了一些目的性,也知道点滴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他们的确经常带给我许多惊喜)。就这样意料之外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诞生了,这完全是某天一节真实的课堂实录,是我的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这篇文章让我在全市和全国的评比中都拿了一等奖,我的学生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逐渐地摸索到一些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结局
21、如何,我们都积累起一笔可贵的财富。课改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课改是一个契机,当挑战来临时,机遇也随之而来,重要的是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行动;我们不能墨守规,我们需要时时更新自己,这样,当挑战来临时,也就不那么被动了。精品文档.透过这个案例,你能获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些信息?就此简要阐述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认识。答:近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教师的专业能力遭受严重挑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1.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对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驾驭出现困难,不少人困难重重。2.教师的学科专业功底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增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与驾驭。3.教师从师任教
22、的基本功有缺陷,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需求。4.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学习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不断丰富自己对科学最新发展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观,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核心工作。5.强烈的自我反思能力构成优秀教师成长的动力。6.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需要两个基本的保障条件: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即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与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的理论指导。为什么会普遍出现“教师力不从心”的现象呢?笔者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极其缓慢,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匮乏。()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健全,缺少合作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能力等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成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不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停留在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尤其缺乏对相应领域有关容的及时学习和基本把握,对为数不少的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缺乏信息素养和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课程、教学容中出现的需要利用信息收集整理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束手无策,对于本应该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一些现代新知识无法应付。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