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兴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兴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ng) 髻(j)吝啬 (ln)憔悴(cu)B匿笑(n)畦(j)咄咄逼人(du)静谧(m)C头晕(yn)莅临(l)淅淅沥沥 (l)碣石(ji)D竦峙(s)粗犷(gung)花团锦簇(c)风筝(zh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奥秘云宵人声顶沸B渊博和蔼截然不同C企盼悔恨美不甚收D陋巷绅士花团紧簇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动人。B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C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D秋
3、游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呼朋引伴地叫着、追赶着,开心极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空。(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写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2)杨花落尽子规啼,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能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比眼前的现状美好这一生活哲
4、理,既点明时令,又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夫君子之行/缓兵之计B有闻而传之者/传不习乎/名不虚传C问之于丁氏/其一犬坐于前/青出于蓝D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若此/天下奇闻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
5、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翻译: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理解: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丁家人的话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是让人们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翻译: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理解:宋国人特别乐于接受离奇的传闻,到处讲述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的事情,以至于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3寓言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穿井得一人和下面的夔有一足这两则寓言讲述的故事都跟传闻有关,
6、阅读后都能带给我们思考。请你阅读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将材料后的表格填写完整。【链接材料一】夔有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韩非子)注:夔(ku)我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哀公鲁国的国君。信真实。何故什么缘故;为什么。彼其无他异这个人没有其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尧上古帝王名。为担任。乐正古代官名,乐官之长,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负责乐舞、祭祀等事宜。【链接材料二】足(z):脚;足够,充足,满足;值得,配。古代汉语词典传闻事情原貌启示穿井得一人丁家挖井挖
7、到了一个人。夔有一足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删减),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8、:“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
9、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文章段加点的
10、“悄悄地”反映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2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你任选一句,从词语运用或描写等方面赏析句子语言运用的美。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4请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A文中所着力刻画的母亲是一位耐心细致、关怀入微、富有爱心、充满睿智的母亲。B文章第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C文章第小节一句话单独成段,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并没有作什么特殊安排。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画面。2有人认为诗中“共剪”一词特别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六、语言表达(共10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七、作文(共40分)请以“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诗歌除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