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说课稿4177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说课稿41778.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整式的乘法,下面我就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安排的内容,既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应用与推广,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公式作准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其得出的过程涉及数形结合,整体代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它在整个初中阶段“数与式”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2、教学目标:根
2、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几何和代数两种方法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整体代换的思想;(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体会到探索与创造的乐趣。3、教学重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法则的归纳和应用。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落实各项目标,本节课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让学生参与为本课的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3、:尝试法、实践法、讨论法、发现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员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特别是让学生展示、点评、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三、说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学达标探究释疑拓展延伸内化迁移”四个基本环节。1、导学达标:在这个环节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案完成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然后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再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2、探究释疑:这一环节一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了拼图游戏,通过比较所表示的拼出的大长方形面积,从而发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
4、法则,然后和预习案中用代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本质上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一样都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从而突破了难点,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出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后,我让学生试着用文字表述它,学生的叙述开始不一定完善,在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则的本质,并最终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接下来我设计了一道例题,例题是课本的题目,其目的是熟悉、理解法则。完成例 1 时,教师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法则来做,并认真板书,规范了学生的解题过程,起到了示范
5、作用。在完成例题之后,为了让学生检验自己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单元课题 长度单位 本节课题 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本节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 多媒体
6、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爸爸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 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教学反思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
7、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疑问: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 O,我们就把
8、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 O。后面的呢?(刻度 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 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 1 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 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就是 1 厘米。(板书:1 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
9、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 1 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 1 厘米。你也能用 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1 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 到 3 的长度是几厘米,从 O 到 7 呢?4、教学例 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 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让学
10、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2 题。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教具:课件。学生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
11、,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18 个苹果,每盘放 6 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 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 个,两盘:12 个,三盘:18 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B 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 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 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
12、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 2 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639=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 3 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最大能填几
13、?3()25 8()36 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五、课堂检测 84=648=819=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分苹果 186=3(盘)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 18个苹果,每盘放 6 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
14、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单元简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2.
15、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教学
16、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5.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3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课时 练习一课时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
17、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如果学校再次做校服,想请你来做参谋,你们打算选什么颜色呢?为什么?交流理由。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师: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
18、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问: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4)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19、?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
20、。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准备:班班通,表格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
21、,说说选择的方法。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
22、: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 2:(1)过渡:同学们,xx 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2)填写统计表,
23、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角的度量同步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角的度量同步练习题精选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多做题,
24、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角的度量同步练习题,供大家复习时使用!知识要点: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平行、相交);角的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角的度量(量角、画角)。一、我会填。(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5、(3)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大于()而小于()的角叫做钝角。(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就越大。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2 时成()角,3 时成()角,6 时成()角。(6)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角、()角、()角。1 平角=()度=()直角 1 周角=()度=()平角=()直角(7)1 与2 的和是 184,2=54,那么1
26、=()。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1 是2 的 3 倍,1=120,2=()。二、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3.一条射线长 6 厘米。()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5.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6.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7.直线比射线长。()8.大于 90的角叫钝角,小于 90的角叫锐角。()9.平角没有顶点。()10.周角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三、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角的两条边都是()。线段射线直线曲线(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1:30 和 2:303:30 和 8:309:00 和 3:00(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 90角时,这时的时间是()。2 时6 时12 时9 时(4)一条()长 3000 米。线段射线直线(5)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个角,这时所成的角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两个锐角两个钝角两个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