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665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6659.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 单选题 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大量使用 C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 D“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A、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才可以排入河流中,故 A 不正确;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农业生产,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故 B 不正确;C、煤和石油都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 C 不正确;D、“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故 D
2、 正确。故选 D。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B制取 H2气体时控制反C验证质量守恒 D验证传说需要温度2 量 应的发生和停止 达到着火点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关闭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试管中,固液分离;打开活塞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
3、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该实验中,没有通入氧气以前,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发生了燃烧,对比可知可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不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结论,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 B。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不同种元素组成
4、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选项推理错误;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选项推理错误;3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选项推理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选项推理正确。故选 D 小提示: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
5、带”,以控制火势 答案:C 解析: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故选 C。5、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4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
6、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 A。实验题 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名称_。(2)检查装置 B 气密性的方法_。用该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已知 NO 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NO2.实验室制取 NO,应选择一的收集装置的进气端为_(填字母“f、j、h、i”)。(4)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写一点即可)。答案:(1)铁架台(2)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连接导管浸入水中,热毛巾包住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Zn+H2
7、SO4=ZnSO4+H2(3)j(4)制取的氧气中往往还含有二氧化碳,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解析:(1)222324KO+2CO=2K CO+3O5 仪器名称是铁架台;(2)检查装置 B 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连接导管浸入水中,热毛巾包住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3)已知 NO 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NO2,所以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 NO,可用装置 C 收集,进气端为 j;(4)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
8、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制取的氧气中往往还含有二氧化碳,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小提示:7、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9、6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 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A、C 解析:(1)两只蜡烛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当将其中的氧气消耗掉时就会因满足不了燃烧的条件而熄灭。(2)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燃烧放出的热不能散发,杯内温度上升,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膨胀,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会减小,导致二氧化碳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因此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而导致下层蜡烛先熄灭。(3)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应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如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会摔伤甚至死亡。因此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