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集1680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集16802.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古代汉语专题考试 一、填空 1、汉字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六书”理论,“六书”作为一个名称最早见于 周礼 一书。2、最早把汉字按照部首编排法进行收录的字书是 说文解字,而且把当时能够见到的汉字分为 540 个部首进行编排。清代的康熙字典则把所收录的汉字分 214 个部首进行编排。3、所谓词的本义是指 从形体分析出来并由文献加以证明的最早的意义,词的引申义是指 从本义出发延伸派生出来的意义。4、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指事”即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5、清代所谓的“说文四大家”是指段玉裁、朱骏声、王筠 和桂馥。6、汉字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六书”理论,到汉代有很大发展,
2、学术界对“六书”理论在名称上一般采用 许慎 的观点,在其排列顺序上采用 班固 的观点。7、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会意”即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8、许慎在解释“六书”理论时对其分别下了定义,所谓“象形”即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加点字解释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2、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3、楚左项伯者,素善流侯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好。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意动用法,以/认为小。5、驴不胜怒,蹄之 蹄:名词作动词,踢。6、今京不度,非王制也,君将不堪 堪:忍受。7、士为知己者死,女
3、为悦己者容 悦:喜欢。8、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倒霉。9、孟尝君衣冠而见之 衣冠:衣、冠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10、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与薛地也 责:债务。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生气,恼怒。12、长驱至齐,晨而求见 晨: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晨。13、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时间名词作状语,当时。1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名词作状语,把当做客。15、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6、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杀。三、名词解释 1、康熙字典:由康熙帝时的文人廷敬等奉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型工具书,共收录汉字 47035 个并将所收录的
4、汉字分 214 个部首进行编排。是第一部官修字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古典工具书。2、尔雅:“尔”,迩也,近的意思,“雅”,正也,纠正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雅言。尔雅是用现代比较流行的字去纠正古代典籍的错误的训诂名物的书,是历史上第一部辞典。3、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这个复音词就叫做偏义复词。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无意义。4、意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及物动词并在句中充当谓语时,该谓语 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样一种词类活用现象。意动用法是古
5、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5、异体字: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书写形式不同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相互替代的字。如“泪”和“淚”。6、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7、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所谓繁体和简体,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划的多少相对而言的。构件或笔划多的是繁体字,构
6、件或笔划少的是简体字。如“儿”和“兒”。8、同义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书写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是意思完全形同的词。近义词是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四、论述 1、请举例并说明如何辨析同义词?同义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书写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是意思完全形同的词。近义词是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辨析同义词就是要了解词语相同的部分而辨析其不同的部分。1、语源的不同:“邦,国也。”在说文中的注释是“邦之言封也。古代时邦封通用,都用来表示国。“邦”字来源于“封”字。而“国”字最早写作“或”,后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2、概
7、念的不同:二者间具有细微的区别,含不同,外沿不同,表示词义的轻重也不同。“饥”与“饿”为同义词,都表示肚子饥饿,想吃东西,但是“饥”表示非常想吃,“饿”则表示非常想吃到快死的程度。“疾”和“病”为同义词,都表示生物体发生了不健康的现象,“疾”表示小问题,“病”表示严重的问题。以上两组同义词含不同,表示词义的轻重程度也不同。3、感情色彩区别:“诛”和“弑”都有杀的意思,“诛”含有对被杀者的谴责,有把罪人杀死的意思,“弑”则是对杀人者的谴责,有以下犯上之意。“赐”和“予”都有给的意思,“赐”指的是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而“予”代表二者之间关系平等。4、引申义的区别:“宫”和“室”都指的是房屋,“
8、宫”指围墙的建筑,汉以后专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宫殿),后又引申出围绕,环绕之意;“室”指四壁之,后引申出指夫妇所居的地方(卧室),后又由夫妇所居的地方引申出家室,表示妻子。5、语法功能的区别:“耻”和“辱”的区别不在于其意义而在具体的使用方法上,“耻”:作意动用法,以为耻;“辱”:作使动用法,使受辱。6、从反义词对它们加以区别:“贫”与“穷”是一对近义词,“贫”的反义词是“富”,“穷”的反义词是“达”,“富”的意思是财物、财产多,多用于形容物质上,而“达”的意思是地位高而有名声,多用于形容地位上、精神上。7、时间上的区别:“百姓”是百官的别称,现在则是指黎民,平民。2、请论述许慎的“六书”理论容
9、及其地位。(一)许慎的“六书”理论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构字特点,依样画葫芦,例如“日”、“月”等。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一眼看去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其意义所在,例如“上”、“下”等。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武”、“信”等。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例如“江”、“河”等。
10、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例如“考”、“老”等。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例如“令”、“长”等。(二)地位:1、“六书”是我国最早论述汉字原理的系统理论,许慎对其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对“六书”理论在名称上一般采用许慎的观点,它的提出在汉字科学研究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2、“六书”理论在全面分析小篆构形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类型,首次使汉字部所隐含的
11、条理显现出来,最早科学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一般规律,对两千年来的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从用“六书”理论系统研究汉字的权威性著作说文解字诞生到近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一直采用六书分类法,直到今天还被汉字教学所广泛采用。3、请论述并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几千年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大致如下:(一)词义的继承性:使沿用意义变大或变小 1、词义的扩大: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信”最早的意思是诚信,到西汉时又发展出信使的意思(自可断来信)并一
12、直沿用至明清,唐以后“信”也有书信的意思。2、词义的缩小:词的古义的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叫词义的缩小。如“行”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沿用,本义是指外交人员,后引申出指旅人出行所带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的意思,而今天“行”则专指后一种意思。(二)词义的转移: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1、概念发生转移:如“汤”最早指的是热水,而现在泛指汤汤水水。“走”最早指的是跑,而现在是步行的意思。2、情感色彩发生转移:“爪牙”最早指干将猛臣,能干的人,现在一般指的是党羽,帮凶,情感色彩由褒义变成贬义。“走狗”最早指跑的很快的狗,现
13、在指阿谀奉承的人,情感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五、加标点并翻译全文(一)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 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固陋。谨再拜。翻译: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很不容易安生,地位卑贱的人常常被诽谤、议论。我因为多说了几句话遭到了这次灾祸,深
14、深地被乡邻、朋友耻笑,侮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到了百代之后,这种侮辱也只会加重!因此痛苦之情在肺腑中在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在家中就恍恍惚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就不知要到哪里去。每当想起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渗出沾湿了衣襟。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身而退,深藏到山林岩穴中去隐居呢?所以只好随波逐流,见机行事,来抒发自己心的郁结。如今少卿您竟教导我要推举贤人,引进才士,恐怕与我心的想法相违背吧?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自我修饰一番,用美妙的言辞为自己开脱,也无济于事,对于世人来说,都不会相信了,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总而言之,人要到死后,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
15、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简略地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恭敬的拜两次。(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非囚,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翻译: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而写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
16、力,才有国语;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非被囚禁在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书法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膑断了双脚,终身不能被人重用,便隐退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文章来表示自己的理想。(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
17、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翻译: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释之。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