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3976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8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2011-2015 年。一、现状及形势(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 100 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 RFID 相对成熟。全国有 1600 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 24 亿只,市场规模超过 900 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 150 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

2、器(M2M)终端数量接近 1000 万,形成全球最大的 M2M 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2010 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 2000亿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技术正在开展

3、规模技术试验。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

4、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 14 点行动计划;日本的 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 IT839 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

5、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2015 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 500 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 200 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10 个产业聚集区,100 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

6、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 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三、主要任务(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 RFID 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 MEMS 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

7、解码芯片研究。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做好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的研制,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标准。(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

8、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M2M 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 M2M 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3.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一批

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引导企业间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1 关键技术创新工程1.信息感知技术超高频和微波 RFID:积极利用 RFID 行业组织,开展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超高频和微波 RFID 技术的整体提升。微型和智能传感器: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

10、等技术联合研发,实现传感器的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位置感知:基于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等技术合作开发,实现导航模块的多模兼容、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2.信息传输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传感器节点及操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异构网络融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3.信息处理技术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2 标准化推进工程标准体系

11、架构: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开展顶层设计,构建并不断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共性关键技术标准:重点支持标识与解析、服务质量管理等共性基础标准和传感器接口、超高频和微波 RFID、智能网关、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10 个产业聚集区和 100 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专栏 3“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产业聚集区:培育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测试认证中心为主体的综合物联网产业聚集区;紧密结合

12、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在感知制造、通信运营、应用服务等领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骨干企业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培育 100 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骨干企业。(四)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4 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智能农业: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

13、源。智能物流: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智能交通: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建设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智能电网:电力设施监测、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远程抄表,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智能环保:污染源监控、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建立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和信息平台。智能安防:社会治安监控、危化品运输监控、食品安全监控,重要桥梁、建筑、轨道交通、水利设施、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预警和应

14、急联动。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公共技术平台:针对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验证测试和质量检测等需求,整合全行业的技术资源,提供面向软件、硬件、系统集成方面的共性技术服务。应用推广平台:针对前沿技术、解决方案、科研成果、专利等内容,为使用者提供最直观的使用体验和前瞻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平台:建立覆盖支撑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关键技术和产品及关键应用领域的专利数据库,建立动态的物联网知识产权数据监测与分析服务机制。信息服务平台:为政产学研用各类主体提供及时、丰富的物联网各类信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五、保障措施(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天仕物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