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刘艳梅《“六学”解千愁“卓越”共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刘艳梅《“六学”解千愁“卓越”共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六学”解千愁,“卓越”共发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海珠部 刘艳梅教学内容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
2、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基于“以学为本、先学后导”的南山区小学语文卓越课堂(即“六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型,由教师传递型课堂向教师导学型、问题导学型以及学生自我导学型课堂转型。本课采用 “六步对话” 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即:课前预学,生本对话(个体自学)交流检测,生生对话(同伴助学)聚焦文本,师生对话(互动展学)质疑问难,师生对话(教师导学)以文带文,对话阅读(网络
3、拓学)拓展延伸,对话生活(实践延学)。学生在课前导学案和指引预习单的引导下,进行充分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本课力求让学生课堂上在朗读诗词的基础上,由词中画、词中人进而通过了解词人生平,将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预习,个体自学1.学生在预习单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内容主要包括:(1)基础知识积累生字生词,有文采,有内涵,有哲理的语句;(2)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作者基本情况、趣闻轶事,了解作品时代背景等;(3)整体感知通读后的整体感觉;(4)质疑通读后对文本提出的自己的疑问。
4、2.学生出示导学案,浏览本课的学习过程。二、 交流检测,同伴助学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上网聊天吗?上网聊天可以用QQ号,那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网名叫什么?为什么取这样一个网名?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图片: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人在斜风细雨中钓鱼。(3)交流:在古代啊,有些诗人也给自已取了一些除了名字以外的号,比如有一位古代的诗人自称为“烟波钓徒”,猜猜他是做什么的?(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渔歌子及作者张志和。(5)师生交流,了解课题。了解词牌渔歌子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2.小组合作(1)小组认读“塞”“鳜”“箬”“笠”“蓑”的读音。(2)小组读词语:白
5、鹭、鳜鱼、箬笠、蓑衣(3)小组互相提问字词的意思。如:(斜风:微风 归:回家、回去)3.展示交流(1)小组成员提问: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小组互相用自已的话翻译全首词的意思。三、聚焦文本,互动展学1.读中明意,感知词的字面内容(1)读通词句(幻灯片显示渔歌子)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 请大家自由朗读渔歌子,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 小组比赛读整首词。(2)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箬笠”两个字都是“竹”字头;指的是头上戴的用竹制成的帽子。“蓑衣”的“蓑”是草字头,因为“蓑衣”是用草编织来防雨的)还有什
6、么不理解的地方?(3)全班齐读渔歌子2.质疑细学,体会词的内容意境(1)议词眼,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觉得没必要回去呢?让我们再一次走入渔歌子的世界。(2)全班交流展示,体会词的景色之美一读全词,发现美景之多师谈话:同学们,张志和他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个大画家。他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让我们到张志和的词中去品一品,他给我们画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用笔划出有关景物,边读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生交流。(词中的景色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二读全词,描绘景物色彩之美师谈话:张
7、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也是一位画家,颜真卿说他的词中: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从词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想想诗中有哪些色彩?小组合作反馈。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词后面的色彩,还有哪些颜色? 学生交流:桃花是什么颜色?(粉红)师生交流:画这一幅春景图,你想把流水画成绿色,想想,此刻的江水是怎样的?绿汪汪的,真是山清水秀。老师想起了一句词:春来江水绿如蓝。 鳜鱼是什么颜色?三读全词,体会景物动态之美。交流展示:在这幅活生生的画里,作者描写了静态的风景,还描写了动态的美景,我们看看哪些景物是动的? 师小结:天空白鹭飞翔,岸边桃花盛开,碧波鳞鳞,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图,难怪诗人不须归。
8、四、质疑问难,教师导学1.深入理解“不须归”师谈话: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张志和为什么不回家呢?我们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出词中景,想像词中画,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张志和。(PPT出示:简介张志和生平)2.感悟词人心境(1)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张志和,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音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打鱼的人啊,你为什么不把家回? 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指导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出朦胧,梦幻的美。(3)引导体会诗词一咏三叹回环复沓的表达方法。(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
9、,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5)教师小结: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想想:他钓着了什么?(预设学生答案:生活的快乐、迷人的风光、垂钓的乐趣、人生的自由) 五、以文带文,网络拓学 1学习张志和哥哥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谈话:词人张赏为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 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 2师生合作配乐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六、拓展延伸,实践延学1.今文古译,仿写渔歌子(1)教师出示:已翻译为现代文的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二,学生试着编写成一首古词,还原渔歌子。幻灯片出示:圆圆的月儿倒映在青草湖中,巴陵的渔夫们唱着歌摇着小船准备回家。手上拿着钓车、驾着橛头船在湖光风波中垂钓,是比做神仙其五都惬意的享受。(2)指名学生读自已创作的渔歌子2.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