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语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内容的赏析、情操的培养,而朗读背诵则是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本课的内容而言,篇幅较短,文言知识相对浅显,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学生阅读和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进一步的赏析文本,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是很不易做到的,也是这样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张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张岱的情况作简要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遗世情怀。而叙事与写景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西湖奇景与游人的雅趣相互映衬就可以了。使用白描手
2、法是本文写景的特点,这一基本的写作手法,要把它讲清楚。同时,借助本课与柳宗元江雪的对比阅读,理解、学习本课白描的手法,区别张柳二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5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重点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反思与评点一、导语:吟诵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
3、古人的脚步,走近西湖,走进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去欣赏西河那独特的美景。二、整体感知1学生示读,规范读音。2学生自读,疏通文意。3提出质疑,共同解疑。三、课文赏析1叙事初探张岱情请同学们归纳本文记叙的要素:(板书:记叙)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事件看雪、写人。2西湖冬雪之景(1)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们奇在何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4、湖中人两三粒而已。思考问题1:上句中的“一”和此句中的“一”有何不同?此四种景物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何特色?(2)学生齐读写景的句子。(3)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明确:简练自然质朴、不是雕琢。(4)简介白描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3、共赏奇景品雅趣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4、品读课文再梳理(1)教师对本文内容作小结并在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在音乐声中有感情的
5、齐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五、总结本文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总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美丽西湖。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古人的脚步,走近西湖,走进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去欣赏西湖那独特的美景。生:好。(板书课题)师板书:毳衣 沆砀 雾凇 更定 师:下面老师找两名同学读这两篇课文,其他同学在读音、停顿上如有不同读法,之后可以举手提出。
6、生:崇祯师:你读的真不错。大家能说说这篇叙事散文写了怎样的事情吗?我们学过概述内容的方式是何人在何时干什么后来怎样。(给学生时间思考之后,请学生回答。)生: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事件看雪、写人师:你概括的很好。由此可知文章中写了雪景也写了人的活动。散文中的人事活动往往表现的是作者的情趣。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雪景呢?请大家找出写雪景的句子。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师:大家找的很好,能用一个形容词性质的字来概括一下吗?
7、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来分析。生3:静,人鸟声俱绝。我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句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的诗句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而本文是从听觉来写的。角度不一般。师:你分析的有道理,但是下文中还写了船行,定会有声音,把下面的内容也考虑进来可以吗? 生1:我觉得奇字好,连鸟都不敢出声了,让人感到森然寒意。还有雾凇,这种景观在南方极少见,我在电视中看到一个与雾凇有关的专题片,在东北的冬天可以看到。张岱身为南方人对这样的佳景怕也不大见到的吧。师: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来体验也能从作者生活的地域环境入手来分析很好啊!生2:我也补充两句,三个与字和一个一白的一字把天地混沌一片的壮阔之景写了出来。还有一痕,一
8、点,一芥,两三粒,这里的数量词由大到小让人感到置身其中如同沧海一粟。师:大家推选一个有才情的同学用散文的语言把这幅雪景描绘出来怎样?(给片刻时间。)生:在这样一个时刻,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一叶小船在缓缓行进,船桨划过水面,发出哗哗的响声,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极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隐隐露出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好像淡妆的西子在向我们悄然走来。恍惚中,作者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刚才坐得那一叶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觉得天地是那样的广大,而人又是那样的渺小。师:大家的分析十分入微,你的描绘更是添色,你们觉得这样写景的笔法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相近?生:马致远
9、的天净沙秋思。师:还记得那是什么描写手法吗?生:是白描。师:对。是白描。这样的手法可以写景也可写人还可写事。语言精练而且传神,不加任何的渲染和烘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着这样的奇景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情怀呢?大家应该还记得情怀的寄寓必须得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作者所处的背景。可以给大家一个提示:张岱是一个人去的吗?仅仅是为了赏景吗?生:不是一个人,从舟中人两三粒和文章结尾舟子喃喃曰可知。师:你说的没错,可是作者说自己是独往啊,这不是矛盾吗?生:舟子不是作者的知己,他们在心灵上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舟子是俗人一个,作者说独往,这反映了他文人的孤傲。生:尤其是他去的
10、时间是在晚上,这说明他是不想看到别人也不想被别人看到的,这又说明了他是孤独的避世的。生3:在世俗中是孤独的,所以他寄情于山水,他的精神和自然是相通的,苏轼在记承天寺中也寄情于溶溶月光,我以为这是知识分子的共性。师(小结):你们的发言很是精彩,学习可以融会贯通,这实在是难得。是的,雪景给作者以精神的解脱,这远胜于人世的喧嚷。它旷远,远胜于人世的促狭。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大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大家纷纷举手。生:老师你如此之问显示出你是个地道的俗人,而张岱关注的不是世俗问题,而是与朋友心灵的沟通。这还反映出他的心情由喜转悲了。(同学点头。)师:作者问客姓氏客当回答姓氏,可是作者却只说客
11、是金陵人,客此。金陵不是姓而是一个地名指的是南京。为什么要这样交代?我们以前说过经典散文中的任何一个物的出现必是关乎着作者情感的。生:客是金陵人,作者会想到自己是绍兴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人生的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啊!生:他还会想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故国。(大家鼓掌。)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文很是入微,瞻前顾后,推理缜密。那么大家对张岱这样性情的人有怎样的看法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他有世俗外的雅兴,这是可贵的。生:他对祖国的情感是真挚的。但是他的避世未免有些消极,就像陶渊明的归隐一样,对社会的发展无功可言了。如果他能入世又能出世最好,像周敦颐那样。师:我们品读张岱,会发现他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
12、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首先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 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整体赶制;训练操作、合作探究;反馈矫正,读写巩固;延伸迁移,联系实际。可是上完课后发现还有很大的漏洞。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要科学,有条理。前边大家可能看到了,我的教学设计大致是感知内容、理解感情、练习背诵、写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运用。显然,练习背诵放在第三个环节很不合适,要么把它放在
13、第一个环节,要么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我这堂课可以把它放在最后,因为背诵是常规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2、对实际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 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脱离文本,蜻蜓点水。3、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4.这节课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有些缺点就可以弥补。比如可以
14、加入一些画面,音乐,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多媒体的运用也让条理更清晰。教后反思:为准备湖心亭看雪这堂课,我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节,首先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 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整体赶制;训练操作、合作探究;反馈矫正,读写巩固;延伸迁移,联系实际。以上这些在上课时都体现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质疑环节,由于学生质疑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又适当加入了一个讨论,可是上完课后发现还有很大的漏洞。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三语,语速不能过快,导语的目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
15、阅读兴趣,而我再说导语时就有些快,不能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过度语,是引领学生很好地从这一环节过渡到下一环节,这个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做大的失误就是结语,竟然忘记了,为什么会忘呢? 紧张,因为结语是背出来的,已紧张很容易忘。结语,它是对文章内容、情感、写作特色很好地总结,通过老师对文章的把握把他总结出来,而不应该是背出来,背,很容易忘。也给人一生硬的感觉。2、教学设计要科学,有条理。前边大家可能看到了,我的教学设计大致是感知内容、理解感情、练习背诵、写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运用。显然,练习背诵放在第三个环节很不合适,要么把它放在第一个环节,要么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我这堂课可以把它放在
16、最后,因为背诵是常规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3、对实际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 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脱离文本,蜻蜓点水。白描手法的定义给学生讲得过于概括、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课后第二题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白描。讲完定义后老师应该结合文本将一下白描在本文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小练笔缓解由于时间紧,只让学生写了,而没有展示,这是一个遗憾,这是一种反馈没能够实现。4.读书要有目的,目标要明确。这是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有些盲目,其实,老师让学生做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目的性,这样课堂效率也会提高。5.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6.这节课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有些缺点就可以弥补。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画面,音乐,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多媒体的运用也让条理更清晰。我在教学上的点滴认识和些许经验,还不成熟,请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