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课标: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重点:北京人 可以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劳动和生活情况。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主要是依靠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如古人类的遗址、古人类头骨化石和石器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要点: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以前。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来决定作用。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4、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间,北京周口
2、店龙骨山。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标: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重点: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半坡遗址的概况,二是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有农业种植、石器、陶器、饲养、纺织、房屋和文化等。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一是农耕生活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二是各地区原始农耕生活情况不同。三是原始农耕生产对原始的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业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四是把握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包括了原始种植农业的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烧制陶器、定居生活。要点: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时间6000多年前5000多年前地区长江流域
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种植水稻(世界最早)种植粟、蔬菜(世界最早)原始家畜饲养业饲养猪、狗、水牛饲养牛、马、羊主要农具磨制石器和骨器磨制石器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第3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课标:知道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重点:华夏族的形成以及炎帝、黄帝和蚩尤,“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可以将炎帝、黄帝、蚩尤部落的战争和融合发展讲述,解决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和蚩尤,“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看小字部分解决。难点:禅让是怎么一回事?实质是什么?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结合教材内容解决,实质是原始时代后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什么是传说?二是什么是史实?三是有何联系和区别?在近代,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作“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相同处是他们都曾是传说,经考古资料所证实的传说称为是“史实”。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物证据。要点: 1、4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炎帝:姓姜,号神农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还有一位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2、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大败蚩尤。 3、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5、 4、尧舜时期,用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选举继承人,历史上称“禅让”。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 夏传子 家天下课标:(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二代的更替。重点: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夏朝的建立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国家的产生。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盘庚迁殷在商朝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商朝由中衰到中兴的转折点。难点:王位世袭制 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王位世袭制的出现。二是王位世袭制的影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要点: 、夏朝是我国历史
6、上第一个王朝,夏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第5课 公元纪年法课标: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 技能。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公元的概念,世纪的概念,年代的概念。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世纪、年代。每100年为一个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处于公元前世纪20年代;2004年处于公元21世纪。初期、中期、后期
7、。这些时间属于模糊时间。一般一个世纪中,最初20年称“初期”,最后20年称“后期”,中间20年称“中期”。如2004年可称为21世纪后期。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干与十二支循环相配成甲子、辛亥共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难点:计算跨公元前后人物或事件相距的年代。要点:计算跨公元前后人物或事件相距的年代,就是把两个年代相加再减1。第6课 西周的分封课标:
8、了解商、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重点: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受封的对象,二是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的作用:一是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二是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三是稳定和繁荣。难点:分析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要点: 1、夏、商、周的更替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灭亡时间夏公元前年禹阳城桀公元前年商公元前年汤亳(后迁都殷)纣公元前年西周公元前年周武王镐京周幽王公元前年 2、公元前年,周武王的军队和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 3、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
9、侯,建立诸侯国。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课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重点: 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难点: 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要点: 1、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小篆(秦统一文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3、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图)。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金文又叫做钟鼎文。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标: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重点:
10、齐桓公称霸和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难点: 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要点: 1、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提高齐国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 3、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 4、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5、战国七雄及形势图: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 6、战国时,著名的战役有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第9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标: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重点: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商鞅变
11、法。难点: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要点: 1、春秋时期使用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得到推广。战国时,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变法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国国君:秦孝公 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第10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课标: 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重点: 都江堰难点: 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绘画、音乐等方面审美的能力。要点:
12、 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由李冰父子修建的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2、战国时,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3、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战国时最珍贵的乐器, 4、长沙出土的战国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第11课 百家争鸣课标: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重点: 孔子及其贡献。难点: 学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点: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孔子整理了诗经,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春秋,孔子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
13、上享有重要地位。 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儒家孟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 4、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仁政”。 5、墨家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6、道家庄子鄙夷权贵,“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人不能战胜自然,乐天安命。 7、法家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权力集中于君主手中,韩非主张以法治国。第12课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活动目标1、提高对历史文物的观察鉴赏能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2、培养动手能力,增强想象能力。3、培养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探究历
14、史的兴趣。4、感悟古代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有关知识。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如:陶泥、瓷泥、橡胶泥、竹片、木板、纸板、颜料、油漆、橡皮、雕刻工具、钢笔等。2、教师准备:活动资源历史实物或仿制品,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与陶器、瓷器制作有关的书籍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制作设备和辅助材料等。活动过程活动主题:仿制历史文物集中作品进行展评:评价标准1、造型是否美观大方;2、颜色搭配是否合理;3、做工是否细致;4、仿制是否到位,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或特点。学生交流体会和感悟: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第13课
15、六王毕 四海一课标:(1)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重点:“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要点:1、秦朝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像),都城:咸阳。秦朝的疆域:东:东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一带。(记忆:东海西陇,南海北城)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A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
16、史大夫,合称“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C思想文化上:统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军事上:北击匈奴,征讨南越。4、秦万里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5、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功大于过的皇帝。功: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统一车轨;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过: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秦始皇实行残暴的统治,刑法苛眼严,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人民
17、苦不堪言。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课标: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点: 1、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3、公元前206年,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6、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课标: 列举
18、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难点: 怎样看待儒家思想;怎样看待秦汉时期的汉匈之间的关系。要点: 1、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A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B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C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2、如何评价汉武帝? 功: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 不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 的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好大喜功,连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巨额沉重的军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课标: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重点: 张骞通西域 可从西域的概念、张骞通西域的条件、过程、意义和体现的精神去分析掌握。张骞通西域的事迹所体现的精神:有报国理想、开拓精神、坚强意志、也洋溢着汉武帝时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难点: 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为什么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见教材卡通问答。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从四点去分析:一是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二是路线,三是丝绸之路的艰辛,四是丝绸之路开辟
20、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意义。要点: 1、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属于中央政府统辖; 4、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到大秦。 5、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活动目标: 1. 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1、 2. 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一、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查阅资料,做好摘录。 三、对于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单个进行,也可以将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比较其异同。 评汉武帝: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 思想上,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追击匈奴;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总之,他在位时期,西汉实现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评秦始皇: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统一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局面; 建立专制集权中央制度,
22、被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 统一货币、度量衡,使经济得到发展;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 他还是一位暴君: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实行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造成经济损失;实行严酷的刑法,且生活腐化。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课标: (1)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重点: 造纸术难点: 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要点: 1、造纸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质优价廉的植物性纤维纸。影响: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
23、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3、名医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华佗:东汉时期人,成就: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誉为“外科鼻祖”;编成“五禽戏”。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课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重点: 司马迁与史记难点: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原因要点: 1、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兴起:佛教是西汉末年由中亚传人,道教是东汉时兴起的。 2、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作者
24、是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3、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长沙马王堆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第20课 三国鼎立课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重点: 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原因和意义难点: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为何一胜一败要点: 1、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2、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220年,曹丕建立魏,2
25、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目标对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计谋、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以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同时教给学生用历史
26、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论历史人物,尽量做到全面严谨、公正客观。活动准备1、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从长辈或民间说唱艺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2、编写故事演讲稿。编写时,要依据历史故事的特点进行创作,讲稿的思想内容要健康。在故事的结部分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故事的教育意义。3、熟悉故事内容,进行讲演练习。要注意使用普通话,不能照本演讲,要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活动。4、从内容看,可以几个人讲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各人讲不同的故事;从表演的角度看,又可以分演说式故事会和角色表演式故事会等。5、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对活动场地可以作适当布置。如张贴一些三国
27、时期的人物画像,故事图景,设计一些三国衣物,制作一些表演道具等。 活动过程致开场词: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的三国演义更是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老谋深算;刘备的仁义道德;关羽的赤胆忠心等无不深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三国故事。1、三国故事我来讲 如:蒋干中计、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智退司马懿、赵子龙单骑救主、温酒斩华雄、三英合力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怒吼长坂坡等。2、三国故事我来演 如:挥泪斩马谡、曹操赤脚迎许攸、舌战群儒等。结束语:通过这次故事会,我们了认识到了历史是丰富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距离我们生
28、活并不是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及。我们自己可以讲好历史故事,演好历史剧。而且历史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历史。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标: (1)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重点: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 西晋统一的原因和经过;北魏的均田制要点: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2、386年,鲜卑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3、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
29、统治,孝文帝拓拔宏进行了改革。 主要内容: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第23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重点: 北方人口南迁;江南经济的发展难点: 南北朝局面的形成;南朝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要点: 1、北方人口南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2、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
30、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生产得到发展。 3、结果: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第24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技术课标: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难点: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要点: 1、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2、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3、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书法: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 5、绘画: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雕塑:北魏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