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课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第五单元复课教案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
2、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
3、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合作交流。)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设计说明: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设计说明: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3.展示学生比较好
4、的整理方法。学生合作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设计说明: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合作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简单地合作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设计说明: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
5、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学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图示(知识树)。根据合作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说明:这个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哪一部分学生遗漏了,教师注意及时补充。)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设计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描述。)(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
6、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b.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全班合作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设计说明:举例子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思路,当学生对规律或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举例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要点进行数学内容的举例,沟通知识点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并及时完成总复习的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生1: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割补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解决。第20题计算一面墙的面积时,
7、就是把这面墙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计算的。生2: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看成近似图形解决。生3: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需要知道高和相对应的底,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解决了。(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例子尝试描述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上一个台阶。)2.结合网络图反思。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 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学生稍有沉默,教师静静等待)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生3:因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都在转化成以前
8、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设计说明:问题的合作交流很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从这里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学生思维的光芒。)(四)活动四:展示与合作交流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设计说明:学生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命脉”。这里的展示和合作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的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
9、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
10、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三、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四、教学设计1、倍数和因数师:(出示集合圈)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师:所示集合圈要求我们分别写出30
11、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部分应写哪些数?师: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师:为了准确填写集合圈,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所示集合圈填写。师:同学们还记得5的倍数的特征,在填写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2、找数师:(出示书中问题:94页第2题)怎样找出这个数呢?师:一个两位数分别是2、3、5的倍数,这个两位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多少?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师:(出示书94页34题)按材料的要求进行填写。(学生独立开展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刚才我们在这些练习时,基本运用的是什么方法?师: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计说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短
12、除法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解决实际问题师:(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
13、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提高学生计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分数部分,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的混合运算到分数应用题等内容。教材设计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不感到枯燥无味。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的学习赋有挑战性。三、教学设计师: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本学期有关分数的内容。(一)理解分数的意义1、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
14、出几个分数?(设计说明:学生在说的同时,教师把分数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出每个分数代表的意义。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平均分”。)2、写一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请你观察下列图形,你能用分数写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并把它化成小数。3、挑战赛看谁能最先把其中的三把锁打开,又能很快地把其余三把锁的答案写在钥匙上。 (二)分析问题1、星期日小强和爸爸爬香山,进公园后,用20分钟走了全程的,接着又用25分钟走了全程的一半,最后5分钟登上了山顶。(1)小强前45分时间共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2)最后5分钟到达山顶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设计说明:本题出现
15、了较多的多余信息,所以学生在解答时往往会将多余的信息运用到解题中去,从而造成解答的错误。为了较清晰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时画出线路图,这样能比较直观地分析所给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让学生到操场实际走一走,提供他们一些实际感受的机会。然后请学生先独立地完成,在此基础上,用画图示范的方法进行讲解。)2、元旦到了,五年级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联欢会,同学们开始为这个联欢会做准备。全年级一共有300人。老师让其中的学生打扫教室,的学生布置会场,的学生外出买奖品。(1)年级共有几分之几的同学有自己的任务?(2)还剩下几分之几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任务?(3) 你还能提
16、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说明:本题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喜欢解决。题中的300人是个多余的信息,有些学生会被它干扰。因此,在进行评讲时,要着重帮助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
17、积(二)”。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 “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三、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
18、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1. 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设计说明: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2.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尽量纪录的
19、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设计说明: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3. 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设计说明: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
20、漏。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设计说明: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学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图示(知识树)。根据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说明:这个交流不仅仅是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哪一部分学生遗漏了,教师注意及时补充。)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设计说明:在评价
21、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描述。)(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b.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设计说明:举例子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思路,当学生对规律或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举例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要点进行数学内容的举例,沟通知识点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并及时完成
22、总复习的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例子尝试描述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上一个台阶。)2.结合网络图反思。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设计说明:问题的交流很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从这里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学生思维的光芒。)(四)活动四:展示与交流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设计说明:学生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命脉”。这里的展示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的学
23、习。)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复习统计、概率方面的有关知识,能看懂运行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判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部分内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概率的有关知识,使他们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二)复习1、统计(1)先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有关统计方面的哪些知识?(指名回答,并请其他同学补充。)(2)课件出示: 在CBA篮球
24、联赛中,下表是三位运动员在某次篮球比赛中的统计数据。队员上场时间篮板球数 助攻 得分 9号 37分 5号 34分 12号 32分1)谁平均每分时间得分最高?2)谁的表现好?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说明: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三位运动员谁的表现好,接着讨论好的理由。由于三位运动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各有特色,9号的表现是比较全面,5号的表现是善于协助进攻,12号的表现是善于投篮得分。所以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都能说明三位运动员表现好的理由。)师小结:篮球比赛中,应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有团结协作的精神。(3)在数学与交通中,我们还学到了运行图,请
25、同学们看屏幕。幻灯片出示:97页17题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情况。出发几分钟后,5路车到达最高速度?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设计说明: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如何抓住关键词来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4)补充练习:帮助学生辨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或路程时从图中所获得的信息不同。2、可能性(1)下面我们来复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师:(幻灯片出示)在口袋里有6个黄球和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1个球。摸出哪个球的可能性大些?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2)组织学生自己解答。(3)补充练习。下
26、列卡片背面完全相同,将卡片全部数字朝下放在桌上,任意抽取一张卡片。5 6 7 8 9 10 11 121)卡片上的数是两位数的可能性是多少?2)卡片上的数在7-10之间的可能性是多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参加一个迎新年的摸奖活动从袋中各摸出一张卡片,其中只有一张卡片中奖,男同学中奖的可能性是( )/( )。袋子里放两种颜色的球,要使袋子中摸出一种颜色球的可能性为 ,袋子里可以放( )个球,两种球各放( )个。桌上有9张扑克牌,其中“红桃”有4张,“方块”有2张,“黑桃”有3张,牌面朝下放在桌上。如果从桌上随意翻出一张牌:(1)翻出“红桃”的可能性是(2)翻出“方块”的可能性是 (3)翻出“黑桃”的可能性是(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统计与可能性”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这些知识,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