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教学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微观粒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对于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探究物质变化的实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好这一堂课将会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收获感,并为后面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此节内容中,教师应舍得花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途径调动自己感官去捕捉各种微观粒子存在和微粒性质的证据,并引导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寻找解释以及准确表述的能力。课时 共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2、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常见的
2、现象。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验、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老师的启发下运用想象、比较、推断的方法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教具 多媒体 演示实验器材:品红、冷水、热水、酒精、量筒100ml和200ml各2个,胶头滴管、大烧杯一个,酚酞试液 分组器材:大烧杯1000ml一个,50 ml三个,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试管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PPT 配合展示物质世界图片,教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肉眼可见的各种东西仔细
3、分析起来都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比如糖水是由糖和水构成的,那么糖和水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常见的铁 、金刚石等又是怎么构成的呢?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对这样一些物质组成的问题感兴趣,并且一直持续研究今天,相关的研究仍在深入,现代的人们已经弄清楚了,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一些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分别是:分子、原子和离子。请同学们看一下用能够放大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所拍摄的图片3-6和3-7。课件展示其他相关照片。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一定有人在将来能够亲自使用电子显微镜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物质的微粒的照片。板书: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师: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我们怎么看不见水的分
4、子呢? 生:分子太小了。板书: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师:对,分子的第一个性质就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其实微观领域的粒子都很小,分子、原子等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可见的) 看不见的这些微观领域的粒子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呢?下面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制造一些看得见的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来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的性质。请看图3-4,请大家思考从图中久置的水变少的现象可以知道水分子有什么性质?生:分子能够运动。师:老师按照实验3-2的步骤完成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另请一位同学上台做一份热水的对照实验。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请一位同学描述现象,并分析由此可以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5、生: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做实验验证分子的上述特性?请同学们对照书本50面的活动方案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问引导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忽视开始的两个步骤,教师要予以提醒。请一位同学起来描述实验所看到的现象,并解释。生:外面的烧杯不变红,里面的烧杯变红,原因是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其他多种说法都可能出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到对下面一些问题的思考上。)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里面的两只烧杯都变红了吗?你们怎么知道是氨水使酚酞变红而不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你们是怎么证明是氨水使酚酞变红的?氨水的烧杯并没有和酚酞溶液接触怎样使它变
6、红?怎么证明是氨水的分子在运动而不是酚酞的分子在运动?请对照讨论完成屏幕上的思考题:(1)外面的烧杯不变红说明什么? (蒸馏水并不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2)里面的氨水烧杯并未变红说明什么?(酚酞没有扩散到氨水的烧杯中) (3)实验中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氨水会变红说明什么?(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4)里面的酚酞烧杯中的溶液并未接触氨水最终却变红说明什么?(氨水分子扩散到酚酞烧杯中使它变红)师生小结: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氨水分子可以从C烧杯中运动到B烧杯中从而使该杯中的酚酞变红。由此可以证明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板书:分子的性质(2)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师:刚才的
7、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发现了许多问题,而且也一起找到了答案。老师要奖励大家给大家补充做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实验,请大家仔细看,看看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能否得出分子的其他性质。教师演示 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学生先预测,后观察体积的变化并讨论论。请一位同学说明此实验能得出的分子的性质。生:分子之间有间隙。板书:分子的性质 (3)分子之间有间隙。师:分子之间不仅有间隙,而且间隙的距离还可以改变。课件展示水蒸发分子间隙变化的动画,教师同时解释当我们对液态水进行加热时,水分子由于获得热能,能量增加,运动速度会加快,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增大,最终成为气态的水。师:请一位同学想象描述一下气态水
8、蒸气液化成水时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水分子间距减小,从气态变为液态。教师总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发生状态的改变时,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变。(此处要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予以强调。)师:那么,一种分子有没有可能变成别的分子呢?课件展示水电解的动画,请同学们思考从这一过程中大家可以知道分子还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电解水和水蒸发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电解水是水分子先划分为原子,再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子变了,物质就变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如果你想让水分子保持住水的化学性质,你就要小心看好不能让水分子遇到电击,那样的话水分子就会变
9、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就绝对不再是水分子的性质了。如氧气分子的助燃性和氢气分子的可燃性就是水分子完全没有的。板书:分子的性质(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指明物理性质不在此列并讲明原因。)提问: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什么?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变了没有? 为什么?为什么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呢,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能否解释呢?板书:分子的性质(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分子。当堂小结与回顾。第二课时一、复习分子的性质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分子的各种性质。师:原子作为构成分子的微观粒子,其性质和分子类似。请同
10、学看屏幕作比较。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二、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原子之间有间隙。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课件展示水分子微粒结构示意图。解释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那么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展示微粒构成图,由学生用语言组织表述。学生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各种问题,教师要予以规范。师:原子可以先构成各种分子,进而再构成各种物质。那么有没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呢?展示金属铁、氦气、硅等物质的微粒结构图,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上述物质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小结: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1、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属、硅、金刚石等;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的有:水、各种双原子气体(氢气、氧气等)、二氧化碳、酒精等。师:分子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分子不变,就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而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那么原子不变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呢?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吗?下面请同学们看两个化学变化过程的微粒示意图并请同学们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课件展示课本52面图3-12和3-13 以及问题:(1)原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变。举例证明。(2)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否再分,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理解。强调指出,原子不变,但重组成不同的分子时,
12、物质就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却能。图片上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不仅种类没有变,而且原子的数目和每个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变。除了图片,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原子的上述三个量都没有改变呢?最好的例证就是两百多年以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做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展示图片并请同学们进行逆向思维,如果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或数目或质量发生改变,那么该实验尤其是实验的第二阶段能否成功?师生小结板书:原子的性质(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指出并非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结构上不可分),或者表述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5) 原子在化学变化的前后有三不变:原子的种类、原子
13、的数目和每个原子的质量都不变。师:在原子的三不变的同时,在化学变化中肯定还是有一些一定会变化或者可能会变的,比如: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个数?师:到目前为止我们每一个同学看待我们身边的物质和各种变化时,视角和所看到的深度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微观的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我们看到的常见的物质和一些变化。讨论:课本51面1、2请同学做出解释,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和必要的表述示范。课堂训练:应用解释的观点解释: (1)水的组成(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混合物与纯净物(4)单质与化合物教学反思:本堂课内容多而且抽象,理解难度较大,辅助以实验和多媒体图片动画资料可以起到一定降低难度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在对抽象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的语言功底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前要充分预见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认知矛盾,并准备好各种的因势利导的应对措施。可以适当穿插提出一些小的比较简单但重要检测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过程中明确的收获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