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讲义.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0692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讲义.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城市规划原理(2)2011 级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讲义 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 Mint Wu Email: Mobile:18019903676 Oicq:44266652 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 概述 城市发展战略背景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一、概述 1.战略(Tactics,Strategy)2.城市发展战略(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即为实现这种战略目标,为城市作出重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和安排。二、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1.国土规划(Country Planning)定义:定义:国土规划是对国

2、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区域规划概论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产业布局和区域组合与发展 环境保护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 2.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定义:定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和设想,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点体系;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保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区别区别:以国土规划为基础,目标更具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物质基础的落实,具体的项目的安排与落实,涉

3、及面广,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较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关系密切,两者均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地域范围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有所不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Landuse Planning)定义:定义:一定时期内对一定行政区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布署。目的目的: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求。土地类型划定土地类型划定 全国、省级、地级(4 类)县乡级土地用途分区(9 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4、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应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为其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城市总体规划应建立耕地保护的观念,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4.城镇体系规划(Urban/Town System Planning)定义:定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佳发展。(即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城

5、镇的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得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明确分工、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特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且客观存在,有一定自发性。规划内容规划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5.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内容内容: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及实现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重点重点: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发展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时间一般不太长,粗线条考虑空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

6、会发展计划的落实;城市规划不是简单落实,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做更长远的考虑 6.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确定城市化地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地位、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区范围、重大基础设施以及重要实施措施等。纲要编制纲要编制要求:要求:多个战略方案分析比较,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必要的城市发展规划示意性图纸 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1.概念 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

7、市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综合协调和安排。2.特点 战略性强 具有研究性质 区域分析视角 较为自由的规划形式 富有弹性的宏观规划 3.目的 在分析城市发展背景和诊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为城市的长期发展提供空间布局、产业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策略,并为政府行政、城市经营提供合理化建议。4.内容 研究城市在区域中的定位、基本职能、城市性质和规模、用地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生态格局、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体系等重大问题。5.六大突破 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突破以往过于注重微观研究的限制 突破单一的物质化规划的限制

8、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限制 突破单一部门编制规划的限制 四、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 1.1 1.1 定义定义: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的分工的主要职能。1.2 1.2 特征特征 体现城市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特点(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城市性质是变化的,但在某一个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体现着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1.31.3 意义意义 决定着城市规划的特点,对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指导作用;便于在规划中把一般原则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使规划更为切合实际;便于确定城

9、市发展方向和布局,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突出规划结构特点。2.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2.1 2.1 概述概述 (1 1)定义)定义: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2 2)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一般职能指集聚于城市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等项职能中的为每一个城市都必备的职能。特殊职能特殊职能指不为每一城市所必备的职能。(3 3)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非基本职能为本城市内部居民提供服务的职能 2.2 2.2 城市的职能分类城

10、市的职能分类 2.2.1 2.2.1 定性分类定性分类 (1 1)M.AurausseauM.Aurausseau(19211921 年)分类法(职能地理位置年)分类法(职能地理位置)行政城市:首都、税收关卡城市 防御城市:堡垒城市、驻军城市、海军基地 文化城市:大学城、教皇城、文艺中心、朝圣中心、宗教中心 生产城市:制造业城市、加工业城市 交通、运输城市:采集城市、运输城市、贸易城市 游览疗养城市:疗养、观光、度假城市(2 2)我国的城市分类我国的城市分类 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3 3)特点特点:以经济结构或用地结构等方面作为定性分

11、类的基础,未考虑城市人口构成等方面的差异。2.2.2 2.2.2 定量分类定量分类 (1 1)C.D.HarrisC.D.Harris(19431943 年)分类法年)分类法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业百分比 评判标准:评判标准:标准临界值(就业百分比的临界值)分类方法:分类方法:当某行业的就业百分比超过标准临界值,就可认为该行业为这个城市的主导职能部门。优点:优点:首次提出了城市职能分类的量化指标,使城市职能的分类首次有了可准确判断的标准。缺点:缺点:临界值的决定缺乏科学性,主观成分多。仅突出一个职能部门主导性,掩盖了其它突出职能的作用。(2 2)纳尔逊分类法()纳尔逊分类法(H.J.Nels

12、onH.J.Nelson)评判指标:评判指标:就业百分比 评判标准:评判标准:算术平均值 M 标准差标准差: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偏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分类方法:分类方法:若某城市在某一特定部门中就业百分比超过所有城市在此部门中就业百分比的平均值达到一个标准差,就可认为此部门就是该城市的主导职能部门。若某城市无一项部门就业百分比达到(M+),则此城市可认为是综合性城市。优点:优点:避免了 Harris 分类法的不足:城市可有几个主导职能,属于几个城市类,更接近实际;可反映城市主导职能的专门化程度。评判标准的科学性。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科学性明显。(3 3)我国城市定量分类方法)我国城市定量分类

13、方法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大于 200 万人 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大于 100 万人 大城市:大城市:50100 万之间 中等城市:中等城市:2050 万之间 小城市:小城市:小于 20 万人 3.城市性质的分析与确定 3.1 3.1 城市性质应表现内容城市性质应表现内容 3.1.1 3.1.1 体现城市主导职能体现城市主导职能 单一性质的城市:单一性质的城市:职能即城市性质;多种职能的城市:多种职能的城市:寻求主要职能,重点是城市的基本职能和特殊职能。3.1.2 3.1.2 体现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主导因素)体现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主导因素)3.1.3 3.1.3 体现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

14、体现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 3.2 3.2 城市性质的分析方法城市性质的分析方法 3.2.1 3.2.1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以文字、语言表达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3.2.2 3.2.2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通过数字形式表明城市主导优势部门 (1)分析城市产业构成及其主要产业部门在区域中的地位或作用 (2)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来定量分析 3.2.3 3.2.3 分析手法分析手法 (1)定性分析过于呆板,且主观成分较多。(2)定量分析较准确,但指标的获取困难,且有些内容不宜量化。两种方法的结合:两种方法的结合:“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

15、辅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五、城市规模(City Size)1.城市人口规模(Urban Population Size)1.1 1.1 概述概述 城市规划中:城市人口指城市市区及近郊区的非农人口(不含市辖县的城镇和县城人口,直属本市的工业区、镇除外)。1.2 1.2 城市人口构成城市人口构成 (Composition)(Composition)(1 1)年龄)年龄(age composition)(age composition)构成构成 城市人口中各年龄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年龄组划分年龄组划分 03 岁 托儿组 46 岁 幼儿组 712 岁 小学组 1318 岁 中学组 196

16、0 岁 成年组、壮年组 60(55)岁 老年组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图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图形:人口百岁图(人口金字塔图)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我国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特征我国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特征 老龄化城市的社会问题老龄化城市的社会问题 家庭结构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赡养系数上升,家庭赡养压力加大 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起步晚,来势凶猛 人口绝对数大 经济水平低 人口老龄化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人口老龄化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设施方面: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托老所等 城市住宅方面:老年

17、公寓 城市社会问题:赡养问题 社会化服务程度的强化:安养医院等。(2 2)性别)性别 (Gender composition)(Gender composition)构成构成 人口中男女两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现形式:以 100 位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来表示(男性人口/女性人口)我国城市人口的性别构成 (3 3)劳动构成(社会构成)劳动构成(社会构成)人口的就业情况构成 依据人口的就业和职业情况,将人口分成三类:基本人口基本人口: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不属于地方性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即城市基本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口服务人口: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即

18、城市非基本职能的工作人员)。被抚养人口被抚养人口:未成年人口、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口。(4 4)户籍构成)户籍构成 单位人口单位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人口 (5 5)职业构成)职业构成 (6 6)家庭构成)家庭构成 (7 7)文化构成)文化构成 1.3 1.3 有关人口的变动指标有关人口的变动指标 (1 1)出生率)出生率 (Natality)(Natality)一年内出生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b=B/P1000(P 为年末平均人口)一般规律一般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妇女的就业率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城市地区低,农村地区高,随经济发展两者不断接近。发展中国家

19、高于发达国家。(2 2)死亡率)死亡率 (Mortality)(Mortality)一年内死亡的人口数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m=D/P1000(P 为年末平均人口)一般规律一般规律:与国民经济条件尤其医疗卫生条件有关。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不同。(3 3)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Natural Growth)(Natural Growth)014 岁 1549 岁 50 岁 增长型(年轻型)40%50%10%稳定型(成年型)26.5%50.5%23%减少型(老年型)20%50%30%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之差与总人口的比率:=(B-D)/P=b-m 影响因素:影响

20、因素:医疗卫生水平 社会福利条件 国家相关人口政策 思想认识观念 (4 4)迁入率()迁入率(ImmigrationImmigration)一年内迁入人口数与总人口的比率:mi=Mi/P (5 5)迁出率()迁出率(EmigrationEmigration)一年内迁出的人口数与总人口的比率:me=Me/P (6 6)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净迁移率,)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净迁移率,Mechanical GrowthMechanical Growth)一年内迁入与迁出人口的差值与总人口的比率:mm=(Mi Me)/P=mi-me (7 7)人口的总迁移率)人口的总迁移率 一年内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之和

21、与总人口的比率:mt=(Mi+Me)/P=mi+me (8 8)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Urban Population Growth Rate)K=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mm=(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P 即:期末人口期初人口+(期内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期内迁入人口-迁出人口)1.4 1.4 城市人口的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预测 (Size of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Size of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1 1)城市人口规模的统计口径)城市人口规模的统计口径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城市常

22、驻人口城市常驻人口 +暂住人口暂住人口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 K K(K 为小于 1 的系数,一般多取 0.5 或 0.6)(2 2)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劳动平衡法劳动平衡法 期末规划人口=规划期末基本人口绝对数/1-(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规划期末基本人口绝对数/基本人口所占%劳动比例法劳动比例法 依据计委口径统计,城市中行业可分为九类 依据劳动比例法将上述分类划分为生产性劳动职工和非生产性劳动职工。计算公式:P=B/x=B/(y z)式中:P城市总人口 B生产性劳动人口的绝对数 x生产性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y生产性劳动总人口%z劳动人口占总人口%带眷系数法带

23、眷系数法 城市总人口=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带眷系数一般取 2.5)用地合理容量法用地合理容量法 当城市用地受到限制时,其人口规模便要受制于用地规模,即用地容量决定了城市人口的最大规模。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 对人口的生、死、进、出进行综合平衡。P1=P0(1+1+2)P2=P1(1+1+2)=P0(1+1+2)2 Pt=P0(1+1+2)n 式中:P0:规划期初人口数 Pt:规划期末人口数 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计划生育政策及历年资料确定)2:人口机械增长率(由历年情况并参照发展预测得出,多为 3%5%)n:规划年限 (3 3)城市人口预测存在的问题)城市人口预测存在的问题

24、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不准确性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不准确性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困难所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困难所在 统计数据的不完备性 人为因素的随意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不准确性 问题的出路问题的出路 宜粗不宜细 改时限规划为规模规划(终极)2.城市用地规模(Urban Land-use Size)2.1 2.1 概念概念 (1 1)城乡用地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

25、他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2 2)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urban deveurban development landlopment land)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统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 hm2。(3 3)人口规模人口规模(population 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单位为万人。2.

26、2 2.2 用地规模预测用地规模预测 (1 1)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人口规模人均用地 (2 2)人均用地指)人均用地指标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略)(略)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略)(略)2.3 2.3 合理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比例合理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比例 (1 1)一般比例:)一般比例:城市建设用地在一定情况下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居住用地 25%4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8%工业用地 15%3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0%25%绿地与广场用地 10%15%(2 2

27、)变化情况:)变化情况:用地比例状况与城市性质、规模有直接关系 2.4 2.4 城市用地经济技术分析城市用地经济技术分析 (1 1)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8 大类、大类、35 中类,中类,42 小类小类)(略)(略)反映城市土地使用水平和比例构成,作为调整土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用以比较城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必要依据。(2 2)城)城乡乡用地汇总表用地汇总表(略)(略)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形式 近期建设规划 远景规划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城市功能(Urban Functi

28、on)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演化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2.城市结构(Urban Structure)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的优化 GBGB城市规划基本术语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标准: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分析比较分析比较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批准执行批准执行 城市总体规划过程城市总体规划过程 城市发城市发展方向展方向道路道路交通交通工业工业布局布局公共公共建建筑筑居住居住用地用地原始资料的调查、收集、分析与整理原始资料的调查、收集、分析与整理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确定总体规划的

29、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各组成要素分析各组成要素分析 园林园林绿地绿地总体总体布局布局工程工程管线管线城市城市艺术艺术 用地评定用地评定 城市总体布局初步方案城市总体布局初步方案 分析、论证、多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多方案比较 确定方案并绘制正图确定方案并绘制正图 审批与立法、执行与实施审批与立法、执行与实施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城市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结构是规划目标实现的保证。)2.1 2.1 城市结构的内容城市结构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土地使用上的反映)2.2 2.2 城市规划的结构理论城市规

30、划的结构理论 (1 1)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E.Saarinen E.Saarinen 1918.1918.eg:1970 年的莫斯科规划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体的转变 (2 2)城市并非树形()城市并非树形(A City Is Not A TreeA City Is Not A Tree)ChristopherAlexanderChristopherAlexander 树形结构强调事物单向联系,脉络清晰,是人工制造物的特征。网络结构(半网络结构)

31、强调事物的联系,承认事物的交叉与重叠运动,是自然界产物的常有特征。城市的结构关系绝不仅是单向树形,而是多向网络形。城市的复杂性 (3 3)城市功能结构理论()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形成于芝加哥学派,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分析城市用地。社会学家伯吉斯社会学家伯吉斯:E.W.Burgess.1923 E.W.Burgess.1923 同心圆理论同心圆理论 Concentric Zone TheoryConcentric Zone Theory 城市分为五

32、个同心圆区域:中心商务区(CBD)过渡区(Transition Zone)工人居住区 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通勤区(Commuters zone)经济学家霍伊特:经济学家霍伊特:H.HoytH.Hoyt,1939 1939 扇形区理论扇形区理论 SeSector Theoryctor Theory 根据 64 个美国中小城市住房租金分布状况的统计,和几个大城市居住状况的调查,结论是:1、城市整体而言为圆形,核心只有一个;2、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放射状分布;3、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由轴

33、状延伸而形成扇形。地 理 学 家 哈 里 斯地 理 学 家 哈 里 斯:C.D.HarrisC.D.Harris、厄 尔 曼厄 尔 曼:E.L.Ullman.1945 E.L.Ullman.1945 多核心理论多核心理论 MultipleMultiple-nuclei Theorynuclei Theory 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因素:(1)有些活动要求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3)有些活动对其他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应避免同时存在;(4)有些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费用,不得不布置于不合适地点。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地区特征,相互协调功能在特定地

34、点的彼此强化,不相协调功能在空间上的分离,因此形成地域分化,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成整个城市的多中心。2.3 2.3 城市的八种结构形式城市的八种结构形式 (1 1)匀质分布结构)匀质分布结构 无明显核心,生长机会“均等”;增长饱和时,可能出现“匀质”堵塞,制约城市发展;平坦的北方地区多采用此方式;符合“中规中矩”、“中庸”传统哲学。(2 2)蛛网状结构()蛛网状结构(Spider Web/RingSpider Web/Ring-radialradial)一种常见的结构形态;描述了城市自发的生长过程;结构弱点:“中心”问题加剧、交通堵塞、城市发展无序等。(3 3)海星状结构海星状结构 当蛛网的

35、发展非全方位而在几个方向进行,便形成海星状;多条向外延伸的走廊;有强烈的向心性和开放性,(4 4)卫星状结构()卫星状结构(SatelliteSatellite)多种大小不等的“Satellite”围绕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城市,两者间以交通加以联系。(5 5)带状结)带状结构(构(LinearLinear,ZonaryZonary)海星状的一个特例;城市的发展方向仅沿一条轴线向两个端点。(6 6)环状结构()环状结构(RingRing)由带状城市首尾相接;多半因自然地理因素或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造成。(7 7)星系结构()星系结构(GalaxyGalaxy)一般在大区域内出现;一些互有联系的城市

36、以一定距离分散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并非有明确中心,但各城市间互相联系、互为依赖。(8 8)多中心网络结构()多中心网络结构(PolyPoly-centric Netcentric Net)地区间的各城市因不同发展机制而发展起来;城市间的相互依赖较为薄弱,城市的发展完全开放。3.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Form,Landscape)城市用地在外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GB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通常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3.1 3.1 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 城市用地在外

37、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a)a)从城市发展阶段看从城市发展阶段看 静态城市时期(工业革命前)动态发展时期 b)总体特征总体特征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3.2 3.2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的因素 3.3 3.3 城市形态的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 “图解式分类法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题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1 1)集中团块型()集中团块型(Focal FormFocal Form)最常见的基本类型最常见的基本类型 子类型:方形、圆形、扇形等 特点:长期紧湊发展;以圈式向四周全方位扩展;城市中心多处于几何中心附近,呈一元化结构;道路网

38、较规整,多为格网状。优点:利于合理利用土地、集中设置基础设施、合理组织市内交通。缺点:随城市人口和建筑高度不断提高,交通堵塞、环境质量下降,有“摊大饼”之称。(2 2)带型()带型(Linear FormLinear Form)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 子类型:U 型、S 型、L 型等 形成因素:或依赖交通干线,呈长条带状发展;或沿湖海水面一侧、江河两岸延伸而成;或因地处山谷狭长地带扩展而成;或受“带形城市”理论影响按既定规划实施而成。特点: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较单一;除市级中心外,需形成多个分区中心,呈多元化结构。(3 3)放射型()放射型(

39、Radial FormRadial Form)子类型:指状、星状、花状等 特征:城区主体团块有 3 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多位于地形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由原建成区沿交通干线自发或按规划多向多轴向外延伸而成;道路系统在中心地区为格网状,外围呈放射状;一定规模时期内属一元化结构;形成大城市后发展为多元化结构;优点:易组织多交通流向及各种城市功能;放射轴间可保留楔形绿化。缺点:易引起过境交通穿越;易演变为同心圆式,在更大范围上蔓延扩展。(4 4)组团型)组团型 (Cluster FormCluster Form)特征:建成区由 2 个以上相对独立主体团块和若干基本团块组成,属于多元化复合结

40、构;多因河流或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城市被分割成几个具一定规模的分区,有各自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间有便捷通道使之联系成一个实体;既有较高效率,亦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地理、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建设条件城市建设条件 (1)直接因素)直接因素 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 国家政策、行政体制国家政策、行政体制 规划设计理论、建设法规规划设计理论、建设法规 文化传统理念文化传统理念 (2)间接因素)间接因素 (5 5)星座型()星座型(Conurbation FormConurbation Form)特征:由 1 个相当大规模主体团块和 3 个以上次级基本

41、团块组成;通常为首都或特大地区中心城市,一定距离内建设若干相对独立新区或卫星城镇;规模较大,结构似大型星座,具主城中心区及若干副中心或分区中心,为多元化结构;联系团块间以及对外交通的环形、放射性干道网,成为复杂而高度发展的综合区域;特大城市在多方向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建设一系列独立且较大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更大型城市群体。(6 6)散点型()散点型(Scattered FormScattered Form)特征:无明确主体团块;各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或为资源分散的矿业城市,或处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由若干相距较远、独立发展、规模相近的城镇组合而成(因特殊历史或行政体制

42、等原因);各组团需分别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通常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3.4 3.4 用地形态的生长与扩张用地形态的生长与扩张 (1 1)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 (2 2)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4.三者关系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 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 城市增长的活力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 城市形象的魅力 良好的城市:良好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高度协调和统一。功能、结构和形态的高度协调和统一。创造完美空间形态创造完美空间形态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强调城市综合强调城市综合功能功能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

43、基本原则(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Urban Overall Layout)1.正确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 1.1 1.1 现状条件的限制和引导现状条件的限制和引导 (1)地区交通 (2)自然地形、地质条件 (3)其它 1.2 1.2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影响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影响 (1)城市间的“引力空间场”导致城镇相向发展(2)地区城镇分布情况决定城市发展方向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 2.1 2.1 工业用地和其它经济支柱产业用地的工业用地和其它经济支柱产业用地的布局布局 (1 1)分散式布局(小城市、小城镇)分散式布局(小城市、小城镇)优

44、点:建设容易,投资少 缺点:对城市生活干扰严重,污染防治不利。对策:污染工业尽量集中,利于隔离和治理。(2 2)集中组团式(中等城市)集中组团式(中等城市)形成原因:工业或产业数量和规模增加 城市规模和功能扩大 城市和产业间干扰加剧 布局:工业相对自成体系,并与城市关系密切 工业用地紧紧围绕主城区呈集中组团式布局(3 3)以工业区的形式出现,呈分散式(大城市)以工业区的形式出现,呈分散式(大城市)城市出现“一城一区”或“一城多区”;工业区内各项设施配备较齐全;城市类似“分裂”,或出现“飞地”,呈跳跃式发展。2.2 2.2 影响城市布局的大型项目的建设影响城市布局的大型项目的建设 (1 1)大规

45、模开发建设)大规模开发建设 (2 2)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型项目的建设往往会改变城市的发展方向 大型项目的建设选址应做多方案比较 新项目应与老城有良好的衔接和吻合 2.3 2.3 能够反映城市职能的用地能够反映城市职能的用地 (1 1)风景旅游城市)风景旅游城市 景点 景区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2 2)滨水城市)滨水城市 岸线的利用与保护 水域交通功能的发挥 水域环境功能的发挥 水体的保护 (3 3)交通枢纽城市)交通枢纽城市 铁路站场的位置 主要铁路线的位置 2.4 2.4 反映城市用地的自然特征反映城市用地的自然特征 应反映特殊的城市用地特征,不同类型城市应各具特色

46、,避免“千城一面”、“千城一图”。3.规划结构清晰,对外交通便捷 3.1 3.1 城市各功能区的完整性城市各功能区的完整性 城市各功能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对外交通等。(1 1)严格的)严格的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缺点:割裂城市各组成部分间有机联系 增加交通出行总量 改正方案:综合区、大分区的出现(2 2)综合区)综合区 城市有机论与综合区的出现直接相关(3 3)综合体)综合体 3.2 3.2 注意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注意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各功能区的联系: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1 1)干道系统划分组团)干道系统划分组团 (2 2)干道系统串

47、联组团)干道系统串联组团 (3 3)反对追求结构、牺牲功能的“形式主义”)反对追求结构、牺牲功能的“形式主义”4.各阶段协调发展留有发展余地 4.1 4.1 近期建设近期建设现实可行现实可行 (1 1)重在基础)重在基础 (2 2)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3 3)同步)同步协调协调 (4 4)集中紧凑、连片发展)集中紧凑、连片发展 4.2 4.2 近、远期协调配合近、远期协调配合 (1 1)中心式:)中心式:以现状和近期建设用地为中心,城市原有中心不变,在其周围布局和发展。适用于:现状基础较好,中心功能较强大,可以担负起城市中心的功能。缺 点:近期建设任务较重,先期投入大,投资回报率低。(2 2

48、)周边式)周边式:以现状和近期建设用地为端点,城市向另一侧发展,以滚动模式逐步完善。优 点:投资收益率较好 缺 点:城市中心较后形成,用地规律性易被打破。(3 3)各阶段结构特征统一)各阶段结构特征统一:需贯彻始终的合理布局,城市各阶段特征状况统一。优 点:城市布局较早实现,各阶段均能保持清晰的结构。缺 点:若控制不当,结构易在后来建设中被破坏。5.Integrative Harmony among Urban Overall Layout 6.Planning Schemes Evolution of Urban Overall Layout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形式(Forms of Ur

49、ban Overall Layout)1.相对集中的城镇布局城市各组成要素集中紧凑、连片布置 优点: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经济,生产、生活方便;适合于中、小城市和县城。1.1 1.1 依托原有基础发展形成的城市(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方式依托原有基础发展形成的城市(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方式)1.2 1.2 随大型工业基地、水利枢纽等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新建)随大型工业基地、水利枢纽等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新建)1.3 1.3 由分散居民点连成整体的城市由分散居民点连成整体的城市 (1 1)分散居民点相向发展而联成整体)分散居民点相向发展而联成整体 (2 2)利用工程设施将

50、城市联成整体)利用工程设施将城市联成整体 2.相对分散的城镇布局 2.1 2.1 受地下资源分布影响形成分散布局的矿区城市受地下资源分布影响形成分散布局的矿区城市 2.2 2.2 受自然风景资源分布影响的风景旅游城市受自然风景资源分布影响的风景旅游城市 (1 1)风景区远离城市)风景区远离城市 (2 2)风景区临近城市)风景区临近城市 2.3 2.3 受水域岸线条件限制形成分散布局的港口城市受水域岸线条件限制形成分散布局的港口城市 2.42.4 受地形条件限制,在山区、河套地区形成分散式格局受地形条件限制,在山区、河套地区形成分散式格局 3.集聚的城镇群(agglomeration)3.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