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实 施 方 案 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2011年5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2、。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2、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3、问题: 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 每次考试结束老师做试卷的分析时,总是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低直接造成了试卷中的失分。那么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减少失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汇总,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向大家传达,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学生普遍语言的表达能力不高,课堂中很少发现精彩的发言,有些同学甚至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
4、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 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如: A、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家长普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有不为少数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成绩。 B、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学生普遍阅读兴趣不浓,有多位家长反映: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网吧打电脑游戏,平时每天晚上则沉迷于电视动画片,读书要逼着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许多事情的老师,只有对这件事情有了兴趣,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做,去认真探索,只有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C、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也不懂得如何去读精、读透
5、一本书,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也比较欠缺,许多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是不是读出效果来则往往不被他们所关心。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方案。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的过程。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
6、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 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2、 使全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不断总结方法,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3、 探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以后的实践。 (二)研究任务: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
7、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使本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3、系统的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总负责:康晓霞(教学校长)顾 问:康 伶(校长) 组 长:李 新(科研主任)成 员:全体班主任教师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参与课
8、题人员的素质:本组主要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部分获得过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奖,80教师有过论文市级获奖或市级以上发表的经历。他们善于学习,勤于调查,乐于实践 。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而且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教改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 2、申报的课题与本人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六、研究内容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指导
9、,课外阅读指。 2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释疑解惑、学法迁移、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3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摘录卡,亲子读、师生共读等。 4阅读评价的研究阅读展示,阅读考核。 七、研究思路: 1、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着眼于教学一线,扎根于教学一线,让更多的孩子从本课题中受益。 2、研究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实践性原则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
10、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进行个性化阅读。 八、研究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校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语文阅读学习现状。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
11、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九、研究步骤和具体做法: 研究启动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通过校内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填写申报书,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强化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3年12月): a.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包括:阅读情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方法等),将小学生必背诗文240篇分年级汇编,并从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优秀诗文积累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优化。 b.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
12、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c.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泛阅读。 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系统地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课题总结、鉴定、验收等。 十、推进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必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狠抓“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
13、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 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 使图书角灵活增容 ;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3、指导落实。除经典古诗文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其它课外读物,也可以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 4、检查落实。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
14、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十一、预期成果: a)、阅读教学优秀教案选编。 b)、论文、随笔、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个案反思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c)、课堂实录。 d)、教师、学生优秀读书笔记。 e)、优秀习作集(学生习作、学生自创的童谣、诗歌等) f)、手抄报集我的阅读世界。 g)、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的方案、图片、录像等。 h)、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 十二、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理论
15、依据: 1、教学认识论。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2、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现代语文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的会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