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0490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生物复习知识点:第八单元 生物技术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1. 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可以解决人口问题、食品问题、疾病与健康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很多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2. 由微生物使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叫做发酵。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在食品生产上主要用于食品的保鲜。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乳酸菌:制酸奶、泡菜、辣白菜酵母菌:酿啤酒、蒸馒

2、头、烤面包 醋酸菌:作醋 3. 实验:酿制酒酿 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是2530。酒酿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酵母菌可以使葡萄发酵后变成酒。如果有杆菌,葡萄酒就会变酸。醋酸菌发酵也可以使暴露在空气中的果酒变酸。而制酸奶用的是乳酸菌。4. 发酵技术发生了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利用发酵技术可以酿酒、制酱、制醋。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医药产品: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酸奶、醋等。多数生物技术的

3、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生物反应器(为活细胞或酶提供适宜发硬环境使其进行细胞增值的装置),如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发酵罐。5. 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物的腐败变质。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如腊肠、果脯、火腿。 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最广泛应用的是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如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不仅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常见的食物保鲜方法: 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 盒装牛奶巴斯德消毒法 蘑菇一脱水法罐头罐藏法 果脯渗透保存法

4、 腊肉晒制与烟熏法 咸鱼腌制法。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创立巴氏消毒法第21章 现代生物技术6.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7. 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的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从母羊A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取出母羊B的卵细胞,去除细胞核融合成新细胞,在体外进行胚胎发育。将胚胎植入母羊C的子宫。母羊C产下小羊多利。克隆多利的诞生过程中,母羊A的作用是提供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母羊B的作用是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母羊C的作用

5、是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 克隆羊多利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里。多利羊是第一次通过成熟体细胞的核以致产生出来的动物后代。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任何一个体细胞培育出与之几乎相同的生命体。8. 克隆主要指无性繁殖系,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克隆植物技术有:植物扦插、组织培养、马铃薯分块繁殖。克隆动物技术:克隆羊(多莉)、克隆牛、克隆猪、克隆猴等。克隆技术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移植器官缺乏问题、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对物种的保存,挽救珍惜濒危动植物提供途径,也是

6、繁殖优良品种的好方法。克隆人因为违背人类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被世界各国禁止。9. 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鱼、转基因番茄等。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但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制造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等。巨型小鼠本身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证明了外源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利用苏云杆菌的基因,可以培育有良好抗虫作用的转基因烟草。第九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22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

7、世界10.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在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之间的“异”来加以区分,根据生物之间的“同”来加以合并。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11. 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12.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如骡子。13.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

8、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越多,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如猫和虎同属共同分类单位猫科,相似程度大,亲缘关系近。猫和狗同属食肉目,相似程度小,亲缘关系远。14. 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单细胞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主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真菌界(多为多细胞真核生物,营腐生生活)、植物界(多细胞真核生物,自养生物)和动物界(多细胞真核生物,异养生物)。 15.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大多生活在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有衣藻、硅藻等,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紫菜、海带、水绵、裙带菜、鹿角菜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没有输导组织

9、。16. 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苔藓、墙藓等。苔藓植物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因此可成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17. 蕨类植物不仅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有输导组织,因此能很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叶片后褐色的隆起是生殖细胞-孢子囊。 如石松、蕨、桫椤、胎生狗脊、满江红、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等。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了煤和石油。18.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像藻类植物那样必须生活在水中,但它们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19. 种子植物是能够产生种子的绿色植物

10、,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20. 裸子植物主要包括松(油松)、杉、柏(刺柏)以及银杏、苏铁等。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是水杉。21. 被子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不同环境中的被子植物有其特定的适应方式: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22.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植物类群。如玉米、水稻、小麦、白菜、茄子、葱、向日葵、苹果、板蓝根等都为被子植物。2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1、: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24. 珍稀植物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桫椤、银杉、珙桐、金花茶、人参五加科、秃杉、望天树。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目的。25. 动物根据脊椎骨的有无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占动物种数的95,脊椎动物占动物种数的5。按生活

12、方式和地域可主要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26. 原生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等。27. 腔肠动物 有水螅、海蜇、珊瑚虫等。28. 扁形动物 有涡虫。29. 线形动物 有蛔虫、绦虫、蛲虫等30. 环节动物 有蚯蚓、水蛭(蚂蝗)、沙蚕等,它们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31. 软体动物 大多数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贝壳能保护柔软的身体。如河蚌、珍珠贝、蜗牛、枪乌贼、扇贝、章鱼等都是软体动物。32. 节肢动物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种数超过100万,占动物种数

13、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33.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口、触角等器官。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纲动物:如蟹、虾等。蛛形纲动物:如蜘蛛。多足纲动物:如蜈蚣。昆虫纲动物:如蝴蝶、蝗虫、蜻蜓、螳螂等。34. 脊椎动物现存的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背部有脊柱。35. 鱼类具有高度适宜不水生生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如鲫鱼、鲤鱼(三道鳞)、鳙鱼、鲢鱼、青鱼、草鱼等。36.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虽然能在陆地

14、上生活,但生殖过程还不能完全离开水,只能生活在潮湿近水的地方。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林蛙、牛蛙等。两栖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两栖类的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37. 爬行类由于能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而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的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如龟、蛇、蜥蜴、壁虎、鳄鱼、玳瑁、扬子鳄、鳖等。爬行类终生都用肺呼吸。38. 鸟类因适应空中飞翔而产生了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等。鸟类的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卵内完成。39. 哺乳类的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一般有体

15、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以母乳作为营养物质。哺乳动物大脑发达,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基本相似,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特殊的哺乳类动物:蝙蝠、鲸、海豚、鸭嘴兽。40. 我国的珍稀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藏羚羊、白头叶猴等。这些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1.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虽然具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的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荚膜位于细胞壁外,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营养方式是异养,寄生生活,分裂生殖,

16、芽袍是细菌的休眠体。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细菌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而研究病毒的结构则要通过电子显微镜。42. 多数细菌都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寄生,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方式叫做腐生。如枯草杆菌、甲烷菌。沼气就是利用甲烷菌这种厌氧菌产生的。43. 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大多数细菌对人有益。如黄色短杆菌、乳酸菌、甲烷菌。有害菌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属于分解者。44.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不

17、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害病毒可导致艾滋病、流行感冒、SARS、病毒性肝炎等疾病。45. 真菌种类繁多,包括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如青霉菌、曲霉菌等)和大型真菌(如食用的蘑菇、木耳等)。酵母菌、霉菌是个体微小的真菌,而木耳、灵芝、花菇、草菇和鬼笔鹅膏等则为大型真菌。其中鬼笔鹅膏是有毒真菌。制面包、馒头和制酒,都离不开酵母菌。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共同特点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寄生生活或营腐生生活。生殖方式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 制酱用的是霉菌,青霉菌等可以制

18、药。第23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46.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7.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例如植物和动物可为人类提供食品、药材等。间接价值如生物多样性

19、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会造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48.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因素举例:森林的过度量开发、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场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此外还应重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

20、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49. 外来物种入侵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有豚草、互花米草、凤眼莲、非洲大蜗牛、牛蛙等。第24章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50.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各种氨基酸)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51. 生命起源过程:第一步 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氮气、氢气、氨、甲烷等)转变为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第二步 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 第三步 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形成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52. 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

21、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恐龙骨骼化石)、遗物(如恐龙蛋)和遗迹(如恐龙的足迹)。53.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科学家们还通过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辽西鸟、始祖鸟、孔子鸟这些化石的发现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54. 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的进化是发展的。科学家还可以通过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55. 生物进化规律: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生物

22、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单细胞藻类。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也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56. 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地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地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须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达尔文撰写了物种起源 。57. 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

23、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被称为自然选择。中心是适者生存、优剩劣汰。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58. “澄江动物群”是指保存在澄江县及周围地区距今大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泥浆中的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化石群,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的海口虫化石将脊椎动物起源的地质年代推前到寒武纪早期,被赞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24、”。59. 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60.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多数科学家相信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大约年代 南方古猿:700万年前,能人:200150万年间,直立人:15020万年前,智人:201万年间。智人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61.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直立人是能像现代人一样奔跑

25、、能按自己的意愿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猿人) 两足直立行走对人类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类区别于现代古猿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十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第25章 生态系统1. 生物与环境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分等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寄生、共生、竞争、捕食,等等。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

26、理特征或行为。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结合具体的实例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影响和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干旱的适应 (2)生物对寒冷的适应 (3)生物对风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使土壤疏松 (2)生物能防风固沙 (3)生物能净化空气 (4)生物能增加空气湿度2.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组成: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27、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是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分解者是微生物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e、土壤等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4.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 如营养性食物链: 草兔狐 、 草蝗虫青蛙蛇鹰。 腐生性食物链: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 寄生性食物链:牧草黄鼠跳蚤鼠疫杆菌 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食物链

28、可以自我调节。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注意事项:(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 如:草鼠蛇鹰如果存在污染,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5. 生物富集是指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些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食物链而发生。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富集有害物质最多。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又来自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这样能量就流入到生产

29、者体内。能量沿食物链营养级传递。能量随着在各营养级的流动,逐级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信息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7.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水域生态系统(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城市等)。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的。 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水族箱 生物种类齐全的也可以看作是小的生态系统。8.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八下生物知识点 第 10 页 (共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