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课课练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课课练培训资料.doc(2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课课练-1观潮第一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隐若现、昂首东望、水天相接”等词语。(重点)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与壮观,作者生动的语言。(难点)知识链接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国际地理界将钱塘
2、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朗读课文。温馨提示:读课文,用数字1.2.3标注自然段;用“”勾画出生字、新词。2.我能自学生字。(1)读准字音。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涨(zhngzhng)潮大堤(dt)漫天卷(junjun)地逐(zhzhu)渐屹(yy)立山崩(bngpng)地裂(2)写出好字。写字训练(上面括号里注音,田字格里书写,下面括号组词)()()()()()()()()()()()()()()()()()()()()()()()()()()()()3.我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并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
3、思。观潮笼罩宽阔沸腾奔腾依旧恢复若隐若现水天相接齐头并进风平浪静山崩地裂漫天卷地浩浩荡荡蒙蒙薄雾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4.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读了课文,你想到了用(哪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2.听写3-5个词语。3.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的意思。合作探究任务一: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组内讨论,形成结论,全班展示,老师订正。)任务二:按照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组内讨论,形成结论,展示辨正。)任务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从“自古以来、天下奇观”这两个词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从“自古以来”我体会到:从“天下奇观”我体会到
4、:当堂检测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夏夜,屋里太闷(mnmn)热了。突然,窗外闷(mnmn)雷滚动,要下暴雨了。他在风号(hoho)浪吼的江面上,独自站在船头,唱着船工号(hoho)子。2.根据意思写词语。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变成原来的样子。()第二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学习,感受和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5、,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难点)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背诵3.4自然段。2.选择字义。(只填序号)“观”的字义:看,察看;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潮()天下奇观()听其言,观其行()观点()3.按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勾画在课本上。比喻句夸张句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理解“观”字的意思。3.读一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合作探究任务一:在潮来前后,观潮的人神态和动作是怎样的,用“”括出描写人们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任务二:学习潮来时的景象。(重点段落3.4自然段)1.本文写潮,主要抓住“潮”的哪些方面在写?用“”
6、标出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用“”标出描写潮来时样子的句子。2.大潮来时,江面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温馨提示: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任务三:学习“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去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两丈来高”有多高?我体会到。当堂检测一、读句子,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转化为气体的现象;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a.锅里的水沸腾了。应选()b.建设工地上呈现出一派沸腾的劳动景象。应选()2.“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a.江潮浩浩荡荡地飞奔
7、而来。应选()b.志愿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应选()每课一练一、看拼音,写词语。lngzhobwfitnglngchoyji()()()()()hufruynruxinngshudngwng()()()二、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分类。(只填序号)人声()()()天卷地()()荡荡风号浪()()()浪静()天()接(1)描写声音的词语有:(2)描写形态的词语有:三、课文精彩内容回放。1.,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农历八月十八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是。3.作者是按、的顺序布局全篇。4.钱塘江大潮西去时,余波,江面上依旧。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8、,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在第二自然段空白之处加上标点。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逐渐()颤动()3.选段是从和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4.选段是按()的顺序来写的?A.由近及远B.由远及近5.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分别把
9、浪潮比作和。6.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认识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重点)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所用的说明方法。(难点)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而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形形色色的自然保护区,又是世界屋脊上生态环境最奇特、生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宝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自主学习
10、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初读课文,标注自然段。2.用自己的方法认识要求会认的字。3.正确、流利朗读完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的印象。4.阅读课后“资料袋”。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2.我会读,还会给加点字注音。号称()涓涓()呈现()花卉()罕见()3.抽生展示,说说大峡谷给你留下的印象。合作探究任务一: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不容置疑”是什么意思?任务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温馨提示:可先同桌合作,重点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
11、几遍,抓住关键词语“千姿百态,人迹罕至”来理解。然后全班展示交流。任务三: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美。1.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给“堪称”找个近义词。()2.引号的妙用。说说“世界屋脊”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还有这样的地方吗?任务四: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当堂检测1.我会填。()的山峰()的林海()的峡谷()的景观()的雪山()的画卷2.补充下列词语。千()百()神()莫()人迹()()不()置()云()雾()神来之()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我能用这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4.根据课文内
12、容填一填。号称“世界屋脊”。世界最高的山峰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是世界最高的大河。拓展阅读祖国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湖北十堰的神农架风光更是享誉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走进神农架。品读美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神农架的旖旎风光?神农架的风光从湖北十堰(yn)市乘车南行,要走一天,才能到达位于鄂西北部,绵延八百里的神农架腹地松柏镇。神农架的风光美极了。车一进入山区,就忽上忽下,沿着巍巍峻岭喘气而行。那山前后无边,左右无际,像大海中涌起的无数巨浪漫无边际。人在这儿显得渺小多了。处处是原始森林,处处是山花野草,空气清新,云雾洁白。山顶上忽而晴空万
13、里,忽而细雨蒙蒙。待晴空万里时,千山分外壮丽。待细雨蒙蒙时,又刹那间流云过目,或成细雨或成团绢,无论远近的云都像水洗过一样洁净。这儿的山洞到处都是瀑布,车一旦通过峡谷处,两边山上的流瀑,好像千万条银练一样,挂在车窗两旁。山谷间,清溪潺潺流动,或遇山石泛起白色浪花,或映成碧玉色。无怪平人们称神农架处处都是画廊。那流瀑、那桂松、那溪水、那怪石、那野花、那流云,哪一处不是画家笔下之美景,哪一处不是人间的自然之绝图。神农架不仅有无数珍贵的药材,还有无数的珍禽异兽。金丝猴、凌空飞鼠等都是这儿的绝品。这儿还发现了野人的足迹和世界罕见的野山腊梅林。探幽神农架,将会有无限的乐趣。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师评价:_
14、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重点)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难点)知识链接“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岛上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这里有树有水,非常适合鸟儿居住,因而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1933年,巴金先生到此一游,因为树景奇特、鸟景壮观,他写下了鸟的天堂,使这里从此美名远扬。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独立自学)1.朗读
15、课文。温馨提示:读课文,用数字1.2.3标注自然段;用“”勾画出生字、新词。2.我能自学生字:(1)读准字音:不可计数(sh)应(yng)接不暇枝干(gn)(2)写出好字。写字训练(上面括号里注音,田字格里书写,下面括号组词)()()()()()()()()()()()()()()()()()()()()()()()()()()()()3.我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并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灿烂竹竿木浆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若隐若现应接不暇不可计数4.掌握课文内容。读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2.听写3-
16、5个词语。3.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的意思。4.填空。课文主要写作者和朋友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是在(时间),看到了;第二次经过是在(时间),看到了。合作探究任务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什么时候去的?每次看到的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不一样?(同桌讨论,形成结论,全班展示,教师点拨。)任务二: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在讲什么?(小组讨论,全班展示,教师点拨)当堂检测1.我会写。jngchunjingfngxshsho()()()()zhoyobimngmngbkjsh()()()2.我能把这些词语送回家。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先先后后,时
17、断时续。()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不忍舍弃或离开。()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植物长得多而茁壮。()短促而频繁地振动。()第二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从文字中感受众大榕树的高大茂盛以及群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重点)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难点)3.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鸟的天堂”存在的重要原因。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独立自学)1.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按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并勾画下来。(注意在勾画句子的地方做好标注哦!)榕树茂盛鸟多鸟儿快乐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
18、全班展示)1.主动展示自己背诵的能力。2.先小组内展示自己勾画的句子,再小组推荐成员班级展示。合作探究任务一:学习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感知大榕树的特点。1.交流:“天堂”是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一棵”榕树还是“很多”榕树?请用课文里的文字讲述清楚。你觉得榕树的特点一是:,二是:。2.讨论: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温馨提示:小组合作,根据大榕树的特点和人们对鸟儿的爱护来思考。任务二:学习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1.读中找,找出课文写鸟的句子。(同桌合作学习,形成结论,全班朗读展示。)集体总结:这里的鸟儿不仅,而且。任务三:讨论,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组内讨论,形
19、成结论,班级内展示。)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面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后面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当堂检测1.按原文填空。榕树正在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那,明亮地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这。每课一练一、照样子,写几个这样的词语。白茫茫:许许多多:商量商量:二、选词填空持续陆续连续继续(1)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2)张明()三次夺得了这类比赛的一等奖。(3)比赛()了三个小时,双方还不分胜负。(4)我们()跳上小船。三、读一读,说说作者强调画线的部分是什么意思?1.我有机会看清
20、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的体会是:。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的体会是:。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ch)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ngy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
21、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ngx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hu)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2.用“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3.(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4*火烧云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能读准“檀、盈、凶、庙、惚”字音,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颜色和
22、形状的变化,从变化中抓特点。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重点,难点)3.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火烧云清晨太阳刚刚出来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气流翻涌上升,变幻无穷,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独立自学)1.给课后的5个生字注音,然后朗读这篇课文,直到字正文通,非常流利。2
23、.用“”标出火烧云上来后,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用“”标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状变化的词语。再边想象画面边读一遍。3.思考:跟随作者目光,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小组展示)1.同桌互查课后生字注音情况。2.把你找到的火烧云出来后,大地上人和物变化的语句读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听。小组合作检查标注词语的情况。3.全班交流填空。跟随作者的目光,我看到课文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然后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合作探究任务一:朗读比赛。请在课文中找出喜欢的段落,个人或小组起立朗读,向全班展示,看谁读得字正腔圆,停顿清楚,语气优美,非常流利。任务二:
24、讨论火烧云的特点。(组内讨论,然后全班展示。)1.你认为课文具体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试着补充完整。颜色()形状()变化()2.发挥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仿照课文内容做说话练习。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它的样子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又变成了。真是太神奇了。任务三:学习写作方法。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的颜色写得这样细致、准确?(温馨提示:从观察的角度来谈,组内小讨论,然后全班大讨论。)当堂检测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红彤彤(tngtng)爱好(hoho)模(mm)糊揉(ruyu)眼笑盈盈(ynyng)一模(mm)一样二、根据
25、课文,按要求写词语。1.白茫茫(用叠词方式写颜色)2.黄色(直接写明颜色)3.笑盈盈(描写神态的词)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火烧云上来的时候,天空的颜色多种多样,又十分神奇,让人产生很多奇妙的幻想。()2.火烧云一课写的是清晨太阳出来时的火烧云。()3.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了“下去”部分。()4.作者是从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两方面来描述火烧云的。()拓展阅读绚丽多彩的颜色,瞬息万变的形态,火烧云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每个人的心里,眼里,最美的恐怕还是家乡熟悉的景象。欣赏美文,思考:作者写故乡的云,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故乡的云(节选
26、)列车飞驰,等我们注意到窗外,窗外已经是一片熟悉的天了。湛蓝的天空广阔无边,我们头顶的上空飘浮着一朵硕大无比的白云。在阳光的映照下,整团白云显得晶莹剔透,就像一块温婉的白玉。白云的边缘薄如蝉翼,泛着阳光,像是给白玉镶上了一道金光闪闪的边儿。白玉在蔚蓝的天幕中悠闲地游走,慢慢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通透,甚至还能从中看到丝丝金色的光芒。白玉身后还魔幻般地飘逸出一根长长的绶带,那绶带越来越长,越来越轻盈,一阵轻烟似地如丝如缕,若即若离地尾随在云团后面。眨眼间,如玉的白云幻化万方,又像一只憨态可掬的狮子狗蹲坐在跟前。它耷拉着肥厚的大耳,还驯服地摇着尾巴。一会儿,远处天边的白云多了起来,一小朵一小朵星罗
27、棋布。等到她们都飘飞到车窗外的上空,洁白无暇的尤物占据了我所有的视野。用什么来比喻好呢?脑海里飞快地闪现过许多美妙的事物,但我总是以为不解其味,白可以形容,但那么多形态万千的云朵难以描述,莫名的快意更是无法表达,只得一脸愁苦地摇了摇头。此时,列车飞驰,白云依然恬静地在湛蓝的苍穹中舞动。前方,前方婀娜多姿的,就是故乡了!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本次交际活动,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会身边的自然美。2.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重难点1.发现、体会身边的自然美。2.感受大自然魅力,提高口语表达
28、的能力。自主学习1.自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观察身边的自然奇观,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合作探究任务一:交流景物特点。回顾本组课文,说一说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任务二: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1.个人准备。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静心回忆或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想一想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2.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3.指名试说,教师点评。4.全班交流。听的同学可以提问或帮助补充。任务三: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你对大自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第二课时(习作)教师评价:_学生
29、评价:_学习目标1.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重点)2.突出所写景物的奇特之处。(难点)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重点)自主学习1.阅读,了解习作要求。2.对自己准备要写的景物再次静心回忆或者仔细观察。合作探究任务一:作前准备。小组合作,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任务二:生写师导。根据习作要求,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任务三:作后指导。完稿后,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
30、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第三课时(积累运用)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懂得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再头脑中形成画面。2.读背并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3.通过对趣味语文中两则对联的赏析,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重点难点1.懂得读书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2.读背并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自主学习1.找出本组课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做到边读边想象画面。2.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句子读通顺。合作探究任务一:我的发现1.同桌合作,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1、?在认为关键的句子下画上横线。2.个人回忆本组课文,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班级展示。3.小组合作读句子,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边的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任务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熟,读通顺。2.同桌互读,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每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3.发现对联的节奏美,对称美。说一说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单字相对:雾-天锁-()词语相对:绿水-青山皱面-()4.自由吟诵。任务三:趣味语文1.读对联,注意辨析“好”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2.读回文句
32、。看看谁的读法多。(按顺时针读)3.试读趣味回文句:清心明目不可一日无君4.交流自己的体会。当堂检测补充对联。雾锁山头天连水尾绿水本无忧青山原不老水水山山晴晴雨雨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朗读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重点)2.懂得并能讲述题西林壁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人因为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难点)知识链接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成“三苏”。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读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33、使用字典,把字音读准,然后反复朗读,直到字正文通,非常流利。温馨提示:读古诗难在断句,必须“懂,而后能读”,所以,不妨先结合古诗下面的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再来读吧!2.请先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然后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班级展示)1.指名朗读古诗。先学生点评,再老师点拨。2.说说对诗人苏轼的了解。合作探究任务一:诵古诗在自主学习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任务二:解诗题题西林壁1.“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整个题目又是什么意思?2.了解什么是题壁诗。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
34、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任务三:知诗意题西林壁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讨论,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后诗句是什么关系?()怎样理解这句话?四、任务四:悟诗理题西林壁1.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组内讨论,展示交流。)2.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说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深切体会。当堂检测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题西林壁(宋)2.用自己的
35、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会写4个生字。2.懂得并能讲述游山西村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默写游山西村。3.粗略理解诗句蕴含的道理。知识链接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读游山西村。使用字典,明确字音,反复朗读,直到非常流利,能够背诵。2.我会自主学习生字。注音,练习书写,组词。()(
36、)()()()()()()()()3.我还能说说下面字词的意思。腊酒:豚:疑:4.搜集关于陆游的资料和诗作。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同桌互读游山西村。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书写情况。3.指名说字词的意思。合作探究任务一:诵古诗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2.集体诵读游山西村。做到有感情,停顿正确。任务二:知诗人1.全班展示自己预习时收集到的关于诗人陆游的资料。2.老师补充,出示古诗示儿,感知陆游的爱国情操。任务三: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诗中各句的意思。建议:最好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来讲。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全班展示,老
37、师点评。任务四:悟诗理1.再读古诗,想一想,哪一句诗饱含着人生哲理?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3.这一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最后老师总结。(当你觉得一件事情或一次困难没法解决、没法克服的时候,不要气馁,鼓足勇气,继续努力,继续前进,说不定,转机就在前面不远处等着你呢。)当堂检测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游山西村(宋)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每课一练一、辨字组词。豚()疑()浑()缘()逐()凝()挥()原()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题西林壁()A.做题B.书写、题写C.题目(2)
38、只缘身在此山中()A.缘由B.缘分C.因为(3)山重水复疑无路()A.不信B.不能解决的C.似;好像三、我能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填空。1.题西林壁中诗人观察的角度有:横、侧、。2.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用诗句回答)拓展阅读古诗: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读读下面有趣的小故事,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具体指什么?“暗花明又一村”又包含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小故事:以前,有卖油郎,和别
39、人一样过着早出晚归的养家生活,他的妻子很贤惠持家。这年卖油的生意不好,到了春节的时候,家里拿不出钱来买年货,卖油郎没有办法,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他的妻子轻轻一笑,转身去了厨房,搬出了一个大桶,乙打开一看,大吃一惊,里面竟是满满一桶油!原来卖油郎每天出门前,他妻子都偷偷舀一勺油藏起来,时间一长,就积攒了这么一大桶油。他们卖掉这一大桶油,过了一个富足的春节。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3.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感受
40、叶子的可爱。(难点)知识链接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创作、出版了我国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朗读课文。温馨提示:读课文,用数字1.2.3标注自然段;用“”勾画出生字、新词。2.我会自学生字。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想想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1、()()()3.我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并能借助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休想逐渐痕迹嫩红嫩绿均匀重叠铺开舒服引人注意4.背诵第二自然段。二、预习展示。(同桌交流或全班展示)1.指名5个同学分工朗读课文。2.听写3-5个词语。3.说说你喜欢的词语的意思。4.全班集体背诵第二自然段。合作探究任务一:理清课文顺序。1.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2.按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任务二: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和叶子的特点。1.小组合作交流:(组内讨论,形成结论,展
42、示辨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之后变成。爬山虎叶子是怎么铺的:。2.给第二自然段取一个小标题:。(组内讨论,展示选优。)当堂检测1.课文从、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舒服-()休想-()均匀-()反:弯曲-()仔细-()舒服-()第二课时教师评价:_学生评价:_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重点)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体会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和写作的关系,练习通过观察进行写作。(难点)阅读链接有个教授给学生上实验课,他说:“科学需要勇气和细心观察”。教授拿出一个烧杯,里面装了
43、尿,他将一个手指放进去沾了沾,然后将一个手指放进嘴里,要求每个学生照做。学生们不敢违背,皱着眉头一一经过杯子。教授表扬所有学生:“你们都有足够的勇气。”但笑着批评:“但你们只有勇气没有细心的观察。”原来教授放进烧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是中指。从此学生们对“细心观察”四个字刻骨铭心。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自学完成)1.背诵3.4自然段。2.按要求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勾画并做好标注。(在课文中第3自然段中找)写位置的写颜色的写样子的3.用心观察身边的一种植物,记住它的特点。二、预习展示。1.同桌互背3.4自然段。合作探究任务一:回顾课文脉络,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名说)任务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44、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根据预习能很快找出答案哟!)2.根据句子,画一幅简笔示意图。(师生共同完成)3.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丝呢?每根细丝像。任务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1.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照顺序说一说。3.思考: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任务四: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的,借鉴写法。当堂检测1.作者从、三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2.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