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解剖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组织解剖学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绪论人体组织解剖学是一门争辩正常人体形态构造的学科。依据其争辩方法和对象的不同, 组织解剖学可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两门学科。解剖学主要是用刀割和肉眼观看的方法争辩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构造。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争辩人体的微细构造。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方位术语:上、下;前、后腹侧、背侧;浅、深;内、外;内侧、外侧;近端、远端轴的术语:垂直轴、冠状轴、矢状轴切面术语:矢状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切面;纵切面、横切面。第一章 根本组织组织:由构造相像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器官:几种组织结合起来,共同执行某一特定功能,
2、并具有肯定形态特点,即构成器官。系统:假设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即形成系统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突出的瘦长突起,内含9+2 型微管;长约5 微米,直径约 0.2 微米;光镜下 可清楚区分单根纤毛。微绒毛:由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约0.1 微米,长短不等0.51.5 微米;光镜下无法区分单根微绒毛。基膜:是存在于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或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电镜 下可分为透亮板、基板和网板三层。透亮板和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上皮组织:由很多排列严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将质组成,掩盖于人体的外外表或衬在
3、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外表。上皮组织的特点:1. 细胞排列严密、细胞间质少。2. 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3. 一般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掩盖于体表或体腔、管腔、囊内外表,以保护功能为主。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组成腺体。感觉上皮:具感觉功能的特化上皮,组成感官。生殖上皮:具生殖功能的特化上皮,组成性腺。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柱状上皮10内皮:衬贴于心血管、淋巴管内外表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外外表的单扁平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
4、、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细胞高矮 不等,核的位置参差不齐,看似多层,但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着于基膜上,所以称为假复层;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着有的能摇摆的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 道粘膜。变移上皮:由表层柱状细胞、中间层梭形细胞、基层的为锥体形细胞组成。细胞的外形和层次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转变。分布:输尿管、膀胱等处。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数量少,间质多。2、间质中有纤维。3、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4、具有支持、连接、养分、防范、保护和修复的功能。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 血液疏松结缔组织:成
5、纤维细胞 (能合成和分泌三种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含大小不等的吞噬颗粒。具有重要的防范功能,具趋化性、吞噬作用、合成和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整作用;浆细胞车轮状核常偏于细胞一侧。合成、储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的效应器细胞;肥大细胞含大小均匀的特别颗粒。主要参与过敏反响胶原纤维 (染色较浅、轮廓较模糊;纤维粗细不等,呈波浪状,分支并相互交织成网。韧性很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染色较深暗、轮廓清楚;纤维细、直、分支交织,断 端常卷曲。富于弹性;网状纤维HE 不显色,用镀银等特别方法显成黑色;纤维较细,分支多,亦交织成网。网状纤维构成微细的支架。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
6、分子筛肌组织的特点1. 由特别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等。2. 肌纤维的胞质称为肌浆;肌浆中含有肌肉组织所特有的成分:大量的肌原纤维和肌红蛋白。3. 具有收缩功能。依据构造、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的特点肌细胞呈长圆柱形,两端钝圆。细胞染色后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纹。为多核的合胞体,核位于细胞的周边。肌浆中有大量的肌原纤维。肌节:两条Z 线之间的肌原纤维节段,是肌原纤维的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由1/2 I带 + 1A 带 + 1/2 I 带构成。骨骼肌纤维的超微构造:1. 肌原纤维由肌球蛋白微丝粗肌丝和肌动蛋白微丝细肌丝。
7、肌球蛋白微丝由肌球蛋白分子 构成,位于A 带。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从 Z 线上伸出形成I 带,并伸入 A 带到 H 带两侧,形成 6 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2. 肌质网是肌浆内的滑面内质网特化形成的膜性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在 A 带与肌原纤维平行排列,在 H 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 A 带和I 带交界处,肌小管集合成单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肌质网的功能:储存钙离子的场所。3. 肌膜由肌纤维的细胞膜和基膜构成。在每一肌节明暗带交界处,肌膜从肌纤维外表内陷深入细胞之中,形成很多与肌纤维相垂直的横行小管横小管T
8、小管。T 小管内含细胞外液。三联管:在骨骼肌纤维的明暗带交界处,总有两个终池与其间一条横小管严密排列在一起,合称为三联管。心肌:属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任凭肌。组织学特点: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2. 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心,也有2 个核的。3. 有不明显的横纹。4. 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养分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神经元的形态构造:胞体:细胞膜,属可兴奋细胞膜;细胞核:位中心,大、圆、核仁清楚空泡状;细胞质:含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和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突起:树突:1多个;轴
9、突:一个,无尼氏体。神经元的分类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分为: 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合;按轴突长短分为:高尔基型神经元、高尔基型神经元;按递质分为: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纤维状构造合称神经纤维。神经:由神经纤维在中枢以外组成神经纤维束。其次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组成,构成人体的根本轮廓,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杠杆运动的作用。成人有 206 块骨;600 多块骨骼肌。骨的形态不一,依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章骨四类。骨的构
10、造: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局部构成。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骨膜呈淡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养分、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骨髓:布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章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分布于骨的外表;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主要分布于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内。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含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由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 它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和 7 个突起。颈椎的特点: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椎体小,椎孔大
11、;棘突水平伸向前方。第 1 颈椎又名寰椎,第 2 颈椎又名枢椎,第 7 颈椎又名隆椎胸椎的特点:椎体上有肋凹,横突上有横突肋凹;棘突瘦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腰椎:既无横突孔又无肋凹;椎体大,椎弓兴旺;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关节:骨与骨之间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连接装置,关节面之间有腔隙。关节的构造:根本构造包含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局部。关节的关心构造: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关节的运动形式:屈和伸沿冠状轴;内收和外展沿矢状轴;旋转沿垂直轴旋内和旋外;环转沿冠状轴和矢状轴
12、上的复合运动。胸廓:由 12 对胸椎、12 对肋、1 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局部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构造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全身 206 块骨的名称和位置。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前肌群、前臂后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第三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运输CO2、O2、废物、激素、
13、养分、防范、内分泌。血液循环:血液借助于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终又返回心脏的循环过程。肺循环:全身返回心脏的静脉血,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其分之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展气体交换,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径就叫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博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进展物质和气体交 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最终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由心房。这一循环路径就叫体循环。也称大循环。动脉:把血液运送离快活脏的血管。静脉:把血液运送回心脏的血管。动脉血:含氧较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二氧化碳较多、颜色暗
14、红的血液。心脏心脏壁的组织构造: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三层。心内膜可向心腔内突起折叠形成心瓣膜。心瓣膜:依据其形态和分布位置而分为房室瓣和半月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左房室口有二尖瓣。半月瓣三个一组地分布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在心室的开口处。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逆流。心传导系统概念:由特别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自动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它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组织结间束和房间束、房室结、心室传导组织房室束及其分支。心传导系统的组织构造:窦房结和房室结由起搏细胞P 细胞和移行细胞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由浦肯野纤维构成。窦房结为正常的心
15、脏起博点;房室结在正常时只起传导作用, 且传导速度很慢。传导束:都由蒲肯野氏纤维构成,能快速传导窦性节律支心房肌或心室肌。中动脉管壁的构造特点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呈波浪状。中膜主要由1040 层环行平滑肌组成,故又称肌性动脉。外膜厚度与中膜相像,中膜和外膜的分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功能:其舒缩使血管管径变化明显,调整各部血流的分布。大动脉是近心的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其构造特点内皮下层较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主要由4070 层弹性膜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功能:能缓冲收缩压、
16、形成和维持舒张压,变连续射血为连续血流。小动脉和微动脉的构造特点 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环行平滑肌,一般没有外弹性膜。管径在 300m 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它有 12 层平滑肌。功能: 对维持正常血压、调整器官和组织血流量有重要意义。静脉:分为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小静脉是大静脉的属支。静脉与同级的动脉相比,管壁构造有以下特点:管腔较大,血容量较多故又称为容量性血管;管壁较薄,中膜尤其薄 ;弹性差;大局部静脉有静脉瓣。毛细血管的构造:由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型。毛细血管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展物质交换的途径:内皮细胞
17、间的间隙:小于10nm 的小分子物质;内皮细胞上的小孔:80nm 以下的分子;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大分子物质。淋巴系统淋巴管道又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种。 全身淋巴管的淋巴流入 9 条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其中右锁骨下干、右颈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入右淋巴导管,其余 6 条淋巴干全部汇入左淋巴导管胸导管。两条淋巴导管分别通过左、右静脉角注入血循环。淋巴结: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局部。皮质由淋巴小结、副皮质和皮质淋巴窦组成。淋巴小结主要产生 B 细胞;副皮质区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产生T 细胞。髓质由髓索及髓窦组成。髓索也
18、主要含有B 细胞等。功能:滤过淋巴液;进展免疫应答。把握全身的动脉和静脉分布。第四章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肝、胰、唾液腺、消化管管壁上小腺体。功能:消化食物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取摄取养分、排遗糟粕、防范、内分泌。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构造:自内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消化管的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富含血管、淋巴管,胃肠的固有层含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 收。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
19、织构成,内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还有粘膜下神经丛。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粘液腺。肌层:消化管两端为骨骼肌,其余局部均由平滑肌,一般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由结缔组织组成,后者在结缔组织外表有一层间皮覆盖。胃:胃的功能:储存器、搅拌器、灭菌器;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肯定的吸取功能;内分泌功能,分泌内因子以助进VitB 12 的吸取。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及胃体处,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等组成。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分泌内因子促进B12 的吸取;颈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含酸性粘多糖;内分泌细胞分泌胃肠肽类激素,调整细胞的分泌
20、活动或收 缩运动。小肠小肠长约 7 米,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消化和吸取的主要场所。小肠如何保证其消化和吸取的面积呢? 小肠腔面可见很多环行皱襞,它是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粘膜外表有很多细小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它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肠上皮游离面突出形成密集的微绒毛。从而显著扩大了小肠内外表的消化和吸取面积。肠腺:由小肠粘膜上皮向固有膜内凹陷形成的单管腺,含吸取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以及潘氏细胞和干细胞。吸取细胞的游离面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纹状缘即密集排列的微绒毛,该细胞参与消化、吸取。杯状细胞散在于吸取细胞之间,分泌黏液,对粘膜有保护和润滑作用。潘氏细
21、胞位于肠腺的底部,胞质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内含防范素和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 灭作用。干细胞位于肠腺的下半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以补充绒毛顶部脱落的细胞。内分 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肝肝的功能:分泌胆汁,乳化脂肪颗粒,帮助脂肪的消化;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储存功能,能储存肝糖原、维生素A、D、E、K、 B12、B2 等脂溶性维生素;解毒功能。肝的组织构造: 肝外表被覆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深入肝实质,将肝分为 50100 万个肝小叶。肝小叶的光镜构造 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长约 2mm,宽约 lmm。肝小叶的中心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心静脉。肝细胞以中心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
22、肝索。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洞相互通连,形成网状管道称肝血窦网。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相互连接成网。肝小叶的概念,呈多面棱柱体,中心贯穿一条中心静脉;肝细胞排列成肝板,围绕中心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小叶是肝组织的构造和功能单位。中心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心,与相邻的中心 V 合成小叶下V,继而合成了 34 条肝V, 注入下腔V。1) 肝细胞:肝细胞体积较大,直径约 2030m,呈多面体形,每个肝细胞有血窦面、胆小管面和肝细胞 連接面三种功能界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局部肝细胞有双核。肝细胞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
23、。电镜下,血窦面有很多微绒毛,伸入血窦外面的窦周隙内。肝细胞连接面间有严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等构造。缝隙连接有离子交换、信息沟通、协调肝细胞生理功能的作用。胆 小管面有微绒毛伸入管腔内。肝细胞的各种细胞器都很兴旺。线粒体为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 供给能量。粗面内质网是合成血浆中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运载铁、激素和 有机离子的载体蛋白的部位。滑面内质网上有氧化复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合成酶等多种 酶系分布,与胆汁合成、脂类代谢、激素代谢及解毒功能有关。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肝细胞的 分泌活动及胆汁的排泌。溶酶体数量也较多,可去除肝细胞吞饮的物质及退化的细胞器,还 参与胆色素的代谢、转运和铁的
24、储存。微体为圆形小体,人肝细胞的微体基质呈细粒状,无 致密核心,内含多种氧化酶,主要为过氧化氢酶,可将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复原成氧和水, 以消退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微体内还有与脂类、乙醇代谢及糖原异生有关的酶。胆小管:又称毛细胆管,肝细胞之间的小管道,两细胞膜各向内凹陷而成,肝细胞膜就是胆小管的壁,肝细胞合成的胆汁进入胆小管。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章,内皮细胞有窗孔,无隔膜,内皮细胞间隙较宽, 通透性大。内皮外无基膜。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的窦周隙,布满血浆,肝细胞伸出大量微 绒毛浸泡在血浆内,有利物质交换。肝血窦内有肝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肝巨噬细胞由血液单核细胞分化而来,能去除进
25、入肝的抗原异物、去除年轻的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窦周间隙: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的一个小间隙。内常有储脂细胞。2) 汇管区:可见伴行的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 的分支,管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小叶间静脉是门静脉的分支,管腔较大而不规章,管壁薄。小叶间胆管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它们会聚形成左、右肝管出肝。肝的血液循环:血供丰富,两种血液来源。机能血管:门V肝叶V小叶间V养分血管:肝A肝叶A小叶间A 胆汁的排泄途径:肝窦中心V肝V下腔V。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腺外分泌部 为浆液性腺。腺泡细胞具有浆
26、液性细胞的形态特点,分泌多种消化酶。其分泌物经导管系统、十二指肠乳头排入小肠。内分泌部 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几种激素,其分泌物由血液运输。胰岛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球形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腺泡之间。胰岛细胞着色浅淡,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要有A、B、D、PP 四种细胞。A 细胞较多,分泌胰高血糖素;B 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第五章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大局部组成。 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称下呼吸道。喉: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喉腔:内有前庭襞和声襞两对粘膜皱襞,将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两裂:
27、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 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 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声带:由声襞及其掩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三局部构成。喉肌:环甲肌,紧急声带;甲杓肌,松弛声带;环杓后肌:开大声门;环杓侧肌,缩小声门。肺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出入肺门的构造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支气管分支:肺实质由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和末端的肺泡构成。支气管分支进入肺叶, 称叶支气管,再分支为段支气管,以下的屡次分支称小支气管,小支气管的分支称细支气管, 管径约 1mm。细支气管连续分支,
28、当管径为 0.5mm 时,称终末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依次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从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主要起 通道作用,称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管壁不完整,有肺泡开口,即有气体交换 的功能,称呼吸部。肺导气部的构造及其变化规律:导气部管壁构造与气管根本相像,由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构成。导气部构造变化规律可归纳为:三无一多,即上皮内杯状细胞渐渐削减,至消逝无;管壁中混合腺体渐渐削减,至消逝无;软骨片渐渐削减,至消逝无;平滑肌相对增多多,成为完整的环行层。肺呼吸部的组织构造:呼吸部各部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壁上有散在 的肺泡开口;上皮为单层立方
29、上皮;上皮外有薄层弹性纤维及散在的平滑肌纤维。肺泡管管 壁几乎完全由肺泡构成,其自身的构造仅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此处常膨大并突向管腔, 称结节状膨大。肺泡囊是很多肺泡共同开口的囊腔,其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结节状膨大。 肺泡是进展气体交换的部位,为多面形囊泡,开口于肺呼吸部各管道,其壁很薄,外表覆以 单层上皮,称肺泡上皮。肺泡隔:相邻肺泡上皮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大量弹性纤维及肺巨噬细胞。肺泡上皮:肺泡上皮包括型和型两种细胞。I 型肺泡细胞扁平,是肺与血液之间进展气体交换的重要构造。II 型肺泡细胞散在于I 型细胞之间,细胞为立方形,核圆,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下可见
30、胞质中含有嗜锇性板层小体。型肺泡细胞的功能:分泌肺泡外表活性物质,降低肺泡外表张力,稳定肺泡直径。进展自我更。分裂增殖转化为 I 型肺泡细胞。气血屏障:毛细血管血液中的 CO2 与肺泡腔内的 O2 进展交换需要通过的构造称气血屏障,也叫做呼吸膜,厚约 0.20.5m,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肺泡上皮基膜、I型肺泡细胞,以及肺泡外表液体层。第六章 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四局部。功能:排解排泄固体代谢废物;调整机体水盐代谢平衡、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恒定;内分泌功能。肾:肾的大体构造:皮质:居表层,色深,并深入髓质,形成肾柱。髓质:色较淡,由 1520 个肾锥体组成,尖
31、向肾窦形成肾乳头,乳头上有乳头孔,肾乳头四周有膜性短管包绕,形成78 个肾小盏,23 肾小盏合成 1 个肾大盏,23 肾大盏合成 1 个肾盂,肾盂出肾门再连续为输尿管。显微镜下,肾实质主要由泌尿小管构成。泌尿小管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及血管、神经, 称肾间质。泌尿小管可分为肾小管和集合小管两局部。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局部。肾小体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主要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肾小管又可分为近端小管(近端小管曲部和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远端小管直部和曲部三段。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共同构成“U”形袢状构造,称肾单 位袢,也叫髓袢。依据肾小体在皮质内的位置不同可将肾单位分成皮质或浅表肾
32、单位和髓旁肾单位。浅表肾单位数量较多,约占肾单位总数的 85%,其肾小体位于皮质浅层和中层,体积较小, 肾单位袢较短,这种肾单位在尿液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髓旁肾单位数量少,其肾小体的体积较大,靠近髓质分布,肾单位袢长,可伸至髓质深部近乳头处,对尿液浓缩有重要意义。肾的组织构造肾小体:肾小体呈圆球形,有两个极,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血管极相对的一端称尿极。每个肾小体又可分为血管球和肾小囊两局部。肾血管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包在肾小囊中,由入球微动脉分支而成。毛细血管集合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体。入球微动脉粗,出球微动脉细,因此血管球内具有较高的血压。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
33、,大量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血管壁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袢之间有血管系膜,又称球内系膜,由系膜细胞和基质组成。肾小囊:由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凹陷而成,它具有双层壁,呈杯状包绕血管球。其壁层, 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其脏层由足细胞构成;两层之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与近端小管管腔相通。相邻足细胞或足细胞本身的次级突起常相互穿插镶嵌,呈栅栏状,紧贴在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外。突起之间的间隙,称裂孔,掩盖有裂孔膜。滤过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入肾小囊腔须经过三层构造: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这三层构造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肾小管和集合管近端小管:光镜下观看,近曲小管管腔小,管壁由单层立方或锥体
34、形细胞围成。细胞体 积大,分界不清;核圆形,靠近细胞基部;细胞质嗜酸性,其游离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电镜下观看,细胞游离面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构成光镜下所见到的刷状缘。细胞侧面有许 多指状侧突,相邻细胞的侧突相互穿插,故光镜下细胞分界不清。细胞基底部有质膜内褶, 内褶之间有大量纵行排列的线粒体,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共同构成光镜下的纵纹。近直小管的 构造与曲部相像。近端小管是原尿重吸取的重要场所。远端小管:远曲小管的光镜特点是: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围成。细胞体积较小、管腔相对较大,细胞分界较清;核圆形,位于细胞近腔面;细胞质弱嗜酸性,着色较浅;细胞游离面无刷状缘,但基底部有纵纹。远曲小管可重吸取水
35、、Na+,排出 K+、H+、NH3 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其功能活动受激素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其重吸取Na+,排出K+;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其对水的重吸取,使尿液浓缩,尿量削减。球旁复合体球旁复合体主要包括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局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 大致排成三角形。球旁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管壁上,由入球微动脉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转化而成。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胞质内含很多分泌颗粒。球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肾素。致密斑:远端小管在靠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紧贴肾小体一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一斑块状隆起,称致密斑。致密斑是一种钠离子感受器。
36、球外系膜细胞:又称极垫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和致密斑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能起信息传递作用,将致密班的“信息”转变成某种“ 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其它效应细胞。第七章 生殖系统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器的组成睾丸副睾 输精管道输精管射精管内生殖器精囊腺副性腺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外生殖器阴茎睾丸睾丸的大体构造:睾丸实质由 250 个睾丸小叶组成,每个睾丸小叶中有 1-4 条生精小管和少量的睾丸间质。睾丸的组织构造: 生精小管生精小管管壁主要由生精上皮构成,包括两种类型的细胞: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 生精细胞 精原细胞:紧贴基膜;直径约 12 m;细胞立方形、卵圆形;胞核较大、染色深、12
37、个核仁。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管壁的其次、三层;细胞最大,18 m;核大, 有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近管腔;细胞1012 m;胞核形态同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最近管腔;细胞 8 m;核圆形、偏于细胞一侧。精子形似蝌蚪,全长约 60 m,其构造包括头、尾两局部。头部主要由染色质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构成,核的前端覆有一帽状构造 顶体。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溶解卵子外围的构造,对受精起重要作用。精子尾瘦长,形似鞭毛,是精子的运动装置。支持细胞:电镜下细胞呈不规章的锥体状,细胞顶部和侧面有多个凹陷,其中镶嵌着各 级生精细胞。细胞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核内染色质细疏,核仁明显。胞质弱嗜酸性,染色浅,故光镜下细
38、胞轮廓不清。支持细胞的功能很多,可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养分作用;能促 使各类生精细胞向管腔移动并促使精子向管腔中释放;能吞噬、处理精子形成过程中脱落的 细胞质,还能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以提高生精小管内雄激素含量,促进精子的发生。支持细胞还有分泌功能,可分泌少量液体,帮助运送精子,分泌物中含有抑制素,可选择性地抑制脑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刺激素。另外,支持细胞还参与构成血睾屏障。精子的发生过程:精原细胞不断分裂、分化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核 型为 46,XY,细胞经DNA 复制4n DNA后,进展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核型为 23,x 或 23,y,2nDNA。
39、次级精母细胞不进展 DNA 复制即进展其次次成熟分裂,分裂后形成两个精子细胞两条染色单体分别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故精 子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仍为 23,X 或 23,Y,1nDNA。精子细胞不再进展分裂,经过一系列的形态转变后,发育成精子。精子形成后即脱离管壁游离于管腔内,然后通过直精小管、睾丸网到附睾中临时储存。从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此过程在人约需 64 天左右。睾丸间质:为连接生精小管的疏松结缔组织。睾丸间质细胞:生精小管之间的睾丸间质内含有数量较多的特别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 外形为圆形或多边形,核圆,染色浅,细胞质嗜酸性,常三五成群分布于血管四周,称为睾 丸间质细胞。其
40、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睾酮。睾丸酮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促进精子的发生并维持男性其次性征和性功能。输精管道附睾的实质主要由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功能:促进精子的生理成熟;储存精子;运送精子。输精管和射精管:只有输送精子的作用。附属腺:分泌精浆。精囊腺:1 对。分泌碱性的精囊腺液,含果糖、凝固因子前列腺:1 个。分泌弱酸性的前列腺液,含水解酶、卵磷脂小体。尿道球腺:1 对。分泌少量的粘液其次节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内生殖器包括一对卵巢、一对输卵管、一个子宫和一段阴道;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道前庭、前庭球和前庭大腺等。卵巢外表为单层立方或扁平的外表上皮,其深层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白膜。
41、白膜深层为实质, 分四周的皮质和中心的髓质。皮质含有各级、黄体等,髓质为富含弹性纤维、血管、淋巴管的疏松结缔组织。近卵巢门处有类似睾丸间质细胞的门细胞,分泌雄激素。:由中心 1 个母卵细胞和四周多个细胞围成的圆泡状构造。能发育产生成熟的卵子。原始: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由中心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四周一层扁平的细胞构成。初级:细胞增大为立方状或矮柱状,并可分裂为两层至5 6 层;在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消灭一层均质状、嗜酸性的透亮带。最内层的细胞环绕卵母细胞呈柱状放射状排列,称为放射冠。次级:细胞增至 6-12 层,消灭腔,腔内布满液。卵母细胞、透亮带、放射冠及局部细胞突入腔内形成卵丘。成熟
42、: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2cm。但细胞的数目不再增加,壁越来越 薄并向卵巢外表突出。原始、初级和次级中的卵母细胞都是初级卵母细胞;成熟中的卵母细 胞开头是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36-48 小时,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快速进入其次次成熟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故成熟排卵时, 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其次次成熟分裂的中期。膜内层细胞和细胞能产生多种物质,其中主要为雌激素。排卵:成熟裂开,其中的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亮带、放射冠一同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称排卵。黄体概念:排卵后,在LH 的作用下,残留在卵巢内的颗粒层和膜内层的细胞分化发育成为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外包结缔组织
43、膜,颖时显黄色,称黄体。黄体能分泌雌性激素。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膜内层细胞转化为膜黄体细胞,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假设受精,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刺激下,黄体连续发育,直径可达 45cm,维持 46 个月,称为妊娠黄体。妊娠黄体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外还分泌一种肽类的松弛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平滑肌松弛,以维持妊娠。假设没有受精,黄体仅维持 1214 天后退化,称月经黄体。黄体退化后被纤维组织取代,残留一疤痕样组织,称白体。卵巢的功能:产生并排出卵;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大体构造:分为子宫部,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组织构造:输卵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粘
44、膜、肌层和浆膜。输卵管的功能:运送卵子;壶腹部位受精的部位;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场所。子宫:子宫壁的构造: 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粘膜子宫内膜。子宫外膜为浆膜。子宫内膜可分为表浅的功能层和深部的基底层。功能层较厚,自青春期1318 岁至绝经期, 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脱,即月经。基底层较薄,能增生修补功能层。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体与子宫底的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既每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从月经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的前一天为一个月经周期。在典型的 28 天周期中,第 14 天为月经期,第
45、514 天为增生期,第 1528 天为分泌期。阴道功能:排出月经、娩出胎儿、导入精液的通道。育龄妇女的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能大量合成糖原,在细胞脱落后可被阴道内正常寄生的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呈酸性约pH4.5而自洁。第八章感觉器官感受器(receptor):由感觉N 末梢特化形成的,能感受内、外环讲变化刺激的构造。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s):特化了的、具有感受器和附属构造的感受装置,简称感官。一、前庭蜗器:前庭蜗器耳:按功能分为前庭器和听器两局部。前者感受机体位置觉的变化,即位觉器;后者感受声波的刺激。前庭蜗器在构造上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局部。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
46、波的局部,内耳中有承受声波和位置觉刺激的感受器。外耳:耳廓有收集声波和定向的作用。外耳道把耳廓收集的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和乳突气房四局部。鼓膜随声波发生内外振动,将疏密波转化 为机械振动。鼓室:是颞骨岩部内一个不规章的腔隙,内含空气,并有听小骨、骨骼肌和血管神经等构造。听小骨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彼此通过机敏的关节相连,构成听骨链将声波引起的鼓膜振动传入内耳。鼓室内的骨骼肌,能调整声波对内耳的压力。鼓膜张肌:使 鼓膜紧急,较小的声音可引起鼓膜的振动。镫骨肌:收缩时向外牵拉镫骨底,以减小声波对内耳的压力。鼓室的功能是:将声波转变为适当强度的机械振动,并增压后传给内耳。咽鼓
47、 管: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乳突气房:包括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气房的功能:吸取多余声波、降低鼓室内压,可缓解强声或噪音对内耳感受器的损害。内耳:由颞骨岩部骨质中一系列构造简单的管腔构成,故又称迷路。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局部。骨迷路是颞骨岩部内一些相互连通的骨性隧道,其壁由格外致密的骨质构成,可分为 耳蜗、三个半规管和前庭三局部。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小管和小囊,由上皮和结缔 组织构成的,外形与骨迷路根本相像。膜迷路分为蜗管、三个膜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三局部。骨迷路:耳蜗:由一条骨蜗管围绕中间的蜗轴旋转22 周而形成。蜗轴向骨蜗管中伸出的骨螺旋板将骨蜗管分隔为上方的前庭阶和下部的鼓阶。骨蜗管的底部通过前庭阶通前庭,顶端为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