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忙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挨次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力量,体会诸葛亮的出色才能。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预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制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犯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答复: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
2、的性。 讲“借箭预备”紧扣嫉妒与才能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能?(自有妙用)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拟说明白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拟“肯定不敢”与“不肯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
3、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仿照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感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力量。录像、幻灯片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育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白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 分清前因后果5师述:借箭的外表缘由实质缘由外表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的文章,留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幻灯片,填空(略)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熟悉到诸
4、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熟悉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进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悟大事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嫉妒、协商、推辞、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辞、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根底上,熟悉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缘由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日我们来学一篇依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
5、,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战胜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犯难诸葛亮,诸葛亮承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其次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奇妙地做好借箭预备。 第三段(69)讲
6、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能。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根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其次段,写诸葛亮预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胜利。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确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根据事情的“起因、进展、结果”的挨次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设计陷害他。其次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
7、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经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忙我们理解人物的共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准确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共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索) 争论沟通,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由于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
8、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其次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清楚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刚,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专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仔细读读,认真想想,从中选择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预备,连续争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
9、快乐”。由于周瑜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特别快乐。 生:周瑜虽然快乐,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沟通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简单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亮的性格特点。周瑜外表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沉着镇静,胸有成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3
10、 一、教材简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专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 诸葛亮 嫉妒 都督 惩处 擂鼓 呐喊 丞相 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力量目标 理清文章的表达挨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 1、喜爱祖
11、国绚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制妒忌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进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详细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育学生从文中快速提取相关信息的力量。要爱惜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预备 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12、入新课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战胜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一篇依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出什么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学们依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诞生字。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指导学生积存字词 这篇
13、课文有个生字,请看屏幕(幻灯出示) 诸(zh) 妒(d) 督(d) 寨(zhi) 擂(li) 呐(n) 丞(chng)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自由读出这几个生字,看一看它们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整体感知: 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缘由: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预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靠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确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根据事情的“起因、进展、高潮、结果”
14、的挨次写的。 (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设计陷害他。其次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准确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共性特征、 【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思索: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好像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规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
15、么同意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索这些问题。 【点拨】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规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成功考虑,不顾个人恩怨,同意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 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亮的性格特点。周瑜外表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沉着镇静,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
16、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进展的呢?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第 二 课 时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章写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呈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按事情进展的挨次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1、读议、探究、感悟其次段 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结果是
17、(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问题:“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达在哪些方面?(课件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读、画、思、议、悟”的五字学习法,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研读课文,读后沟通。 【学生活动】质疑问难,教师巡察释疑解惑帮忙学生疏通文意。 【点拨】神机妙算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量客观情势,打算策略。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专心,但他不动声色,并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还遂了周瑜的心愿立下军令状。 由于他算准了鲁肃
18、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由于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知周瑜。三天后有大雾,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也知道了前面周瑜说的“军中缺箭”是假话,从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险恶专心。 问题:周瑜步步紧逼,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但周瑜算到了诸葛亮的办法了吗?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师生活动】争论沟通,合作探究 【点拨】周瑜没有算到诸葛亮的办法,从周瑜与鲁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小结:诸葛亮确实很了不起,不仅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而且也算到了鲁肃忠厚狡猾,讲义气。 2、读议、探究、感悟第三段 问题:那么在草船借箭过程中他又神机妙算到了什
19、么? 【学生活动】请大家用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吧,读后沟通。 出示投影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惊讶地说:“假如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诸葛亮笑着说的话,想一想他当时已充分估量到哪几种状况? 【学生活动】听录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沟通。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强调共性化的阅读体验,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 【点拨】两面受箭
20、,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问题:听到擂鼓呐喊声,曹操毕竟敢不敢派兵。诸葛亮借到了吗? 请同学们随着镜头去感受一下,当年草船借箭的情景。(播放“草船借箭”画面) 【学生活动】刚刚同学们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头看课文89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想:你们又学懂了什么?发觉了什么?读后分组争论,诸葛亮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点拨】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缘由,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奇妙,真是神机妙算。 问题: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投影显示:“天慢慢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
21、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点拨】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设计说明: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发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懂得“学必有疑,疑须有问,问才能知”的道理。) 小结:诸葛亮学知渊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顺水;他又擅长分析人物共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会射箭,所以说他神机妙算。 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能。 (足智多谋 才智超群 精明能干 学问渊博 神机妙算) 3、读议、探究、感悟第四段 问题:事情的结果怎样? 【师生活动】齐
22、读文章最终一自然段,争论沟通,合作探究 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能,心里很嫉妒。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问题:文末一句与开头一句是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争论沟通 草船借箭胜利的缘由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利用曹操慎重、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考虑周全,安排奇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长 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险恶专心,那么周瑜究竟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 从文中已知,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宽宏大量,鲁肃忠厚狡猾,曹操生性
23、多疑,请同学们专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本节课的收获(知道怎样提问题,从哪提问题,如何评价人物) 2、我最想对诸葛亮说(教育学生想胜利就要仔细学本事) 3、读三国演义试评三国人物(通过学习,会评价人物)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嫉妒、推辞、都督、拖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
24、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观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相互沟通,说说自己对唱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
25、么是与非、胜利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期。只有青山依旧存在,依旧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沟通: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
26、生沟通。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山西太原人。 设计意图: 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适宜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挨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索: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是根据什么挨次
27、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读后的收获,教师巡察指导。 3、小组推举一名同学汇报沟通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沟通,教师订正。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扫瞄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沟通,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沟通,教师评议并小结。 (1)故事的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犯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胜利,周瑜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忙学生找到梳理文章构
28、造的方法,帮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战胜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局部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沟通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沟通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沟通: (1)从这局部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9、(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嫉妒。(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 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莫非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到达自己的目的的? “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辞”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
30、么不能推辞?(诸葛亮答复“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担当造箭任务。) 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专心的人。) 同桌一起沟通,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依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学生沟通,教师小结。 再读参加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以下问题: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承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情愿立下军令状,
31、三天造不好,甘受惩处。”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指名读这段话。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快乐?(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确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策要胜利了,所以很快乐。)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全班沟通,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学了这局部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嫉妒诸葛亮,心胸非常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
32、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外表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沉着镇静,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好像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规划得逞了。(板书: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犯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进展的呢?下节课连续学习。 设计意图: 采纳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忙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犯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
33、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胜利,周瑜自叹不如。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嫉妒、推辞、都督、拖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
34、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来表达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构造,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草船借箭的缘由是什么? 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这局部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缘由? 2、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扫瞄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诸葛亮神机妙算,
35、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擅长估量客观形势,打算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沟通,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预备和借箭过程。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连接,为学习新课做好预备。 二、了解“借箭预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助做借箭前的预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4、全班沟通,
36、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 鲁肃同意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真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果真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非常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欣赏与悄悄支持。从“果真”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 5、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哪些预备? (1)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好哪些预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规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慧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从中
37、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策、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规划。)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其次天,仍旧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隐秘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
38、(没有)这又说明白什么?(这就说明白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的天气状况:处处都是大雾。) (2)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猜测精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镇静自若,是由于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慎重,在“看不清虚实”的状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
39、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开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留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表达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奇妙,抓住曹操慎重、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照旧擂鼓呐喊,靠近曹军水寨
40、受箭。 (1)“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2)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才智。“靠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当心慎重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奇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学问,也表达了诸葛亮具有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板书: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
41、机妙算? (1)小组沟通。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算好曹操:慎重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终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小组沟通:周瑜究竟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由于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力量,观看事物的力量,把握天文、地理的力量都要赛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终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确实说明白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顾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板书:结果诸葛亮借箭胜利,周瑜自叹不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构造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进展挨次进展表达。先写了草船借箭的缘由;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预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终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