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次挂牌在时间上选择无缝衔接,就是要做到此前中央明确的,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可以说我国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采取最有力的举措、
2、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因此,我国首次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一专门机构,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也展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摘编自侯雪静、胡璐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挂上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材料二: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
3、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了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材料三:过去一年,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保障民生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广东,徐闻菠萝在
4、网络营销的帮助下内外销并举,创造销售佳绩;电商平台上,市、县长直播助农,介绍本地名特优农产品和非遗衍生品更进一步看,从数字助农到智慧兴农,数字红利是实现乡村振兴亟须激活的宝贵资源。记者在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采访时发现,秧苗、蔬菜、果树在温度、湿度、土质传感器的监测下茁壮成长,一旦数据异常或者摄像头捕捉到病虫害蔓延,就会启动灌溉、施肥设施加快工作程序,指挥无人机按照定位喷洒无公害杀虫剂;采收后的稻谷、蔬菜、水果直接上架电商平台,消费者用手机下单前,既能通过直播看到销售信息,也能回看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视频片段;产品到手后,扫一扫二维码,品种、产地、检测报告等都一目了然在乡村田野,农业数字技术为乡
5、村振兴画卷增添了智慧的亮色。由此而言,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数字农业、乡村信息化不是简单的电商下乡,让农民网购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也不是停留在直播带货本地农产品上,而是由数字化、信息化全方位赋能农业生产方式和乡村生活方式。在这里,除了高标准农田、现代水利设施、受过技术培训的专业农民以外,数字基础设施及各种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例如,5G新基建应延伸到农村、农业,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工业互联网中的各项技术和应用,也可以加快向农业转化落地。此外,还应加大
6、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将数字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才能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摘编自贺林平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意味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B.乡村文化建设项目流于形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导致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C.乡村建设的灵魂是乡村文化建设,农耕文化、乡村手艺等都是需要关注的内容。D.乡村振兴亟须激活数字红利,让数字农业、乡村信息化真正造福农村、富裕农民。(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只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B.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包括聚落景观、自然环境景观等。C.激活数字红利,通过农业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有助于改变乡村面貌。D.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可以促进农业的全面升级。(3).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材料一11月26日,在 2020世界5G大会活动现场,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朴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的应用潜力会远远超过现有想象力,5G会更加深入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020
8、年可以称为 5G的扩展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5G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以往是注重5G对用户上网体验的优化,现在要扩展到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上,也就是推动5G在千行百业得到应用。“除了消费领域,5G在其他行业的应用速度也会变得非常快。”孟朴介绍,“今年7月,高通公司和中国20多家企业一起联合发布5G物联网创新计划,助力5G在垂直行业起到更大作用,比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传媒行业、体育行业、农业等。”目前我国 5G独立组网初步实现规模商用,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个,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个,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摘编自孟朴:5G的应用潜
9、力远远超过现有的想象力,科技日报2020年11月27日)材料二从纵向的发展阶段来看,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接入鸿沟”更多地体现为宽带建设、网络终端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差异。“使用鸿沟”具体表现为是否掌握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数字技术的使用广度、数字技术的使用深度等。能力鸿沟”指不再局限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层面,而是体现为不同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处理数字资源、创造数字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从横向看,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多样的,既有微观主体视角下个人、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也有宏观地理范围视角下地区、国家层面的数字鸿沟。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发达国家互联网
10、普及率达到 8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 41%。我国 2017 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 9.04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比高达7(1).80%,而农村网民则仅占 28.20%。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9 年东部地区 4G移动宽带用户的平均下载速率最高达到2(4).60Mbit/s,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分别较东部低 0.93Mbit/s 和(1).58Mbit/s。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网民数量女性比男性少2 亿以上,而且这个差距还在持续扩大。(摘编自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
11、8月 4日)材料三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金融服务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公众密切相关,在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方面责无旁贷。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走访调研发现,为加强适老化金融服务,银行业正在积极求变:部分银行网点在养老金支取高峰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和老年人服务柜口,同时增加大堂经理人数,指导帮助老年客户使用智能机具;不少银行在充分调研老年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手机银行APP进行优化升级,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简洁版手机银行,突出简单、贴心、专
12、属、安全的特点。(摘编自破解老年“数字鸿沟”银行业积极求变,金融时报2020年12月4日)材料四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并传播知识,凭借其创新能力成为文化的主导者;而年长者受制于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因素,在心态上对使用新技术更保守和慎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于是,年轻人开始“反哺”年长者,文化的传输呈现逆向化的趋势。这种理论为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破解老人“数字鸿沟”,需要年轻人反哺,澎
13、湃新闻2020年11月2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迅速发展的5G,已从注重提升用户的优质上网体验转移到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应用上。B.在不同阶段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不同,其中使用鸿沟侧重在数字技术使用广度、深度等方面。C.为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上有困难老人的基本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D.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有利于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技术,并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2020年5G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如果加强国际合作,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垂直行
14、业的应用,未来5G应用将取得更大成效。B.材料二从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具体表现形态两个方面介绍了数字鸿沟,目前我国在互联网普及、城镇和农村网民占比等方面存在数字鸿沟。C.材料三中,银行业承担社会责任,采取为老年人设立绿色通道和专门服务柜口、对手机银行APP进行优化升级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D.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我们要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空经济不断发展,就需要形成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等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3).请依据“数字鸿沟”横向表现形态中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谈谈我们怎样弥合数字鸿沟。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宅经济”就是“宅”在家里的经济。在日本,特定群体的
15、消费内容和模式不仅定义了一种居家消费文化,也直接推动了动漫、电子游戏及衍生产业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人们希望借助远程办公摆脱通勤之苦。如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众消费和工作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以往集中化的消费及工作被远程在线、分布式、个体化的模式所取代。至此,“宅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居家消费中,网上购物火爆。据预测,20192023年全球在线餐饮外卖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远程办公市场同样可观。据调研,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远程办公,对亚太地区的受访者而言,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7%。技术是驱动“宅经济持续曾长的重要
16、因素。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打破物理空间界限,使得距离不再是问题。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巨大的需求催生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技术优化和成熟。“宅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企业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的矛盾,避免因协同不足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效率制约因素逐步消减,“宅经济”也将更受欢迎。(摘编自中国青年网“宅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居家工作日趋流行)材料二:买菜靠配送、看病靠在线问诊、上课靠网络直播、健身也远程疫情影响下,大家自觉“宅在家”,带火了一批“宅经济”业态。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快速曾长,一类受益于巨大的
17、市场需求,比如生鲜电商、在线医疗。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脱颖而出,巨大的需求刺激销售暴涨;对疾病的担忧,去医院的风险,疫情带来的多重焦虑让很多人选择了新的途径网上问诊。还有一些属于相关行业的自救叠加需求,比如在线教育、直播健身等。疫情期间,线下培训班全部停摆,借由延迟开学,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以“停课不停学”的名义迅速推出了免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补救了学员流失等帯来的巨大损失。疫情过后,这些行业的火爆还会持续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活、工作逐步恢复调整,一些“宅经济”业态难免会有所降温。但此次疫情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进一歩培育了线上消费习惯,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疫情期
18、间的流量变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宅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有更大増长空间?) 材料三:面对这段“静默期”,实体门店纷纷开始在艰难中寻求“自救”,借助“宅经济”占位突围,并慢慢恢复元气。疫情的冲击,让实体商家们开拓了线上渠道。一位服装业商家努力将线下实体由最大限度地“搬”到线上,通过“直播帯货”加“微信群秒杀”的销售模式,短短数天卖出去了1000多件衣服,并把店里的库存销售一空。餐饮业则在变换着经营模式,提供更优的服务,饭店由“聚餐”变“送餐”。某实体火锅店在疫情期间推出外卖订餐,为了方便食客过把“火锅瘾”,他们还提供电热火锅。市民一个电话,他们把饭菜送到家中。同时,也出现了有社会担当的
19、单位、企业打造网上平台助商家“过冬”。疫情爆发以后,某传媒集团很快便推出“蔬菜同城免费配送”活动,包含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以方便宅在家中的市民群众。该集团还依托自身的微信公众平台, 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家提供帮助,当日推出“饭店免费入驻平台,市民点餐免配送费”的两免活动,一时间商家纷纷入驻。(摘编自处在寒冬里的实体经济借助“宅经济”占位突围)(1).下列不属于“宅经济”范畴的一项是()A.带货女王薇娅每周在网络直播间推荐新品,提供链接。B.王老师加入学生QQ群,为当天过生日的学生庆祝生日。C.李同学下载运动软件并充值VIP,跟着私教在家锻炼身体。D.哈六中利用网络平台
20、召开全体教职工视频大会,布置工作。(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宅经济在部分国家因严峻的现实需求而产生,其发展则跟大众消费和工作模式相关。B.宅经济的市场规模较大,全球抽样中有超过1/4的人群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在远程办公。C.一些有社会担当的单位和企业的慷慨帮助,直接使得部分实体门店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占位领先。D.疫情倒逼了生鲜电商和在线医疗等行业发展,但疫情之后是否能保持业态恒温则还不能确定。(3).线下实体店要凭借“宅经济”实现成功转型,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请结合材料分析作答。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要清晰与准确地描绘“智慧社会”,应对“智慧”与
21、“社会”二词分别进行解析。“智慧”一词,一般而言当然是指“人的智慧”,但在“智慧社会”中却指的是“人工的智慧”,就是模仿“人的智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智能”。“社会”一词,一般而言当然就是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但其在“智慧社会”中所强调的是“智慧”的全覆盖性,以区别于之前已出现过的“智慧城市”“智慧乡村”及“智慧家庭”等区域性覆盖和“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及“智慧教育”等行业、部门性覆盖。(摘编自廖群充分认识“智慧社会”的历史定位与意义)材料二: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密切相关。2010年,人们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构想,认为城市由人、政务、交通、
22、通信、水、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连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推进上述系统的科学协作与高效运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社区则是社区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的一种新的社区管理形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社区是社区治理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层“细胞”。然而,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概念都将自身局限在某一领域。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谋划经济社
23、会的智慧化发展。智慧社会就是将城市、社区以及其他治理单元结合起来,将整个社会作为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智慧社会是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社会,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高奇琦建设智慧社会要把握三大要素)材料三:智慧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革新世界的非凡意义。智慧社会治理以万物互联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支撑,以智能化生产生活为目标,在精准分析“个体+物理+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主动感知响应社会现象,预测和防范社会风险,为人们带来差异化、精细化、多元化的精准服务。从表层来看,智慧社会将有助于提升对人类行为的预
24、测能力,挖掘和激活“沉睡”的海量信息,进而革新资源与信息的组合方式,引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革命性变化,最终服务于人的自由发展。从深层来看,现代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合,在过往“资本+土地+劳动”的资源分配方式之外引入新的变量,将人类社会引入“以信息为中心”的阶段,从而改写经济基础的发展史,继而影响上层建筑。近来,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如火如荼建设的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智慧社会技术层面,中国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数字支付、智能应用程序、众包、众智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不但拥有世界最多的用户使用量,还在一些领域形成领先技术优势。在智慧社会政策层面,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
25、规划,力推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智慧社会应用层面,“互联网+微经济”的活力不断迸发,一些平台企业日益成为智慧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智慧零售助推中国网络购物屡创纪录,福建省推出的“数字福建”、浙江省推动的“最多跑一次”等智慧政务形式,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各个行业领域推出的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平台也都展现出智慧社会的魅力。目前,智慧社会的建设仍然处于政策倡议和初步铺开的阶段。一些地方缺乏明确的智慧社会战略、积极的系统改革和广泛的合作网络,只图技术的表层便利、增加信息“耳目”,真正用于组织变革、流程优化、科学决策的智能并不多。一些地方受技术和制度的掣肘
26、,既无法处理散乱庞杂的数据,又因部门分割、数据割裂形成“数出多门”的信息孤岛。一些地方数据封闭且缺乏安全监控,长期拒群众于数据库门外,既缺乏公众体验与参与,又带来信息安全的诸多风险。智慧社会建设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杜绝“大干快上”的短期思维。在规划层面,要有长期引导、系统推进的定力与耐心,在基础条件方面要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恒心,在具体工作中要有主次分明、固强补弱的专心,坚持“为民所用”,避免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追求短期政绩的“展览场”。科技以人为本,这是在科技至上主义盛行之时必须反复宣示的箴言,也是智慧社会背后的中国价值。建设智慧社会首先要把握好以人为本,因为人类发明科技的初衷
27、就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步入技术驱动、资本驱动的陷阱,让技术异化为俘虏人、奴役人的工具,甚至走向资本怪兽和数字“利维坦”。把握数字时代的新机遇,扬长避短,才能让智慧社会惠及更多民众。(摘编自吴晓林彰显智慧社会的中国价值)(1).下列关于材料中“智慧社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社会强调智慧的全覆盖性,它不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B.智慧社会着眼于宏观视角,更强调从前沿科技和经济的角度将整个社会作为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C.智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智慧社会,人类社会将会进入“以信息为中心”的阶段。D.智慧社会建设的根基是以人为本,惠及民众
28、,不这样就会带来重大社会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生命。(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社会治理以万物互联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因此,它只可能出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B.智慧社会建设最终服务于人的个体发展,从深层次来看,其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将带来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推动社会进步。C.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进展较快,在一些技术领域领先,但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杜绝短期思维。D.数据封闭、部门分割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极为明显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对智慧社会建设缺乏正确明晰的认识。(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智慧社会”建设
29、范畴的一项是( )A.通过城市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城乡规划和布局“看得见”,显著提升城乡规划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B.通过交通引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有效提升交通出行的高效性和便捷程度,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C.传统产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推动企业的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方式升级,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头羊,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D.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汇聚医疗大数据并深度利用,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自由流动,看病难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给“智慧社会”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5.阅读下面
30、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31、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摘编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删节)材料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
32、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摘编自求是,有删节)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
33、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材料四: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自几十年前烧炭业凋敝之后,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荒山沟,几十年来,村民种过树、搞过养殖业,都效果甚微。近年来,炭厂村转变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措施,加上产业精准施策,短短几年的功夫,打造出了山水相依、美景如画的人气景区“神泉峡”。村民拿股份、开民宿,炭厂村终于找到了产业振兴的正确道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
34、山银山。炭厂村是北京市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典范,未来两年,像这样的乡村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在京郊大地。根据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北京将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突出首善标准、代表首都水平、展现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规划引领,典型示范,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摘自农民日报2019-03-04,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虽然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到2035年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才能进一步得到缓解。B.我国
35、的城镇化发展迅速, 2017年已达到了58.52%, 2050可能超过70%,以城镇为主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城镇化迈入转型提升阶段。C.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品类更加丰富多元。D.北京市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培育乡村振兴样板,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广泛深厚,潜力和后劲巨大,但任务繁重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一便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农村表现最突出。B.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在人口加速
36、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同样面临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乡村衰退问题。C.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致力于解决城乡矛盾,建设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工业化与城镇化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D.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国的农业模式传统、产业形式单一的状况,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变。(3).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就用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
37、”的名字来源。截至2020年6月底,人类进行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全成功的探测任务只有19次,成功率约4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尽管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火星全新的环境,需要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考验。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绝对是大热门元素。“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将火星作为跳板跃至更深宇宙”部部作品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不光展示着目前相对成熟或能够预见的科学技术,还勾勒出人类对火星的各式幻想,不断加深着人们的好奇和向往。无论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奧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
38、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摘编自邢斯馨“天问一号”踏上征程,火星,我们来了)材料二: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火星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钟爱?这与火星的自然条件有关。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最为关键的是,根据现有航天器的探测结果,已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因此,当前具备探测火星的技术能力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对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这些也是行星探测的重要命题。
39、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基于现有航天能力,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我国的“天问一号”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人造卫星升空,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硏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冯华下一站,火星)材料三:The verge网站指出,“天问一号”是中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任务,若任务圆满
40、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让漫游车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并运行的国家,也是首个通过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火箭经受住考验”,为中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问一号”不仅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也将激励本国青少年,让青少年热爱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并在长大后投身相关职业领域,以促进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德国之声报道,中国一直乐于强调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除了俄罗斯外,中国也与奥地利空间研究所等机构合作。与此同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国际宇航大会、欧洲空间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巴西、法国、巴基斯坦
41、和俄罗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已向中国发出祝贺视频或贺电,并表达深化合作的愿望。外媒纷纷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太空探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功,“天问一号”是其中最新的一个项目,而且,中国未来还有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更重要的是,各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加深我们对火星的整体了解。(摘编自刘霞、李山“天问一号”发射,中国太空实力提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定名为“天问一号”,这是受到2300多年前屈原所创作的天问这首诗的影响。B.现在多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以火星为代表的行星的探索,找到了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C.火
42、星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距离地球较近,但并不意味着完成探测任务就轻而易举,它对技术的要求仍然很高。D.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诸如“天问号”这样的太空探测项目。(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对火星进行了四十余次的探测活动,虽然成功率不足50%,但是为人类探测深空星球提供了宝贵经验。B.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元素多有体现,其优秀作品既展示了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也有对未来科学技术的预见。C.把火星作为“天问一号”的探测目标的原因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D.我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
43、,从人造卫星发射到深人探测月球,再到对火星探测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太空探索活动。(3).“天问一号”发射将给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这种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施、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都能够起到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的说法。“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得其民”出
44、自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中国历代思想家对以民为本、“载舟覆舟”等政治理念都有深切的关注并作了持续不断的诠释和发挥,形成了思想内涵逐渐丰富、实践价值日益健全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生态治理层面来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合理解决当代人面临的生态难题时经常引用的中华传统宇宙观中的智慧论断。“道法自然”源于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的是天、地、人与“道”(即自然规律)之间的相互依存、互动关系。“天人
45、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宇宙观,强调人与天(即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共存、和谐一致。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而且成为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从政治治理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等论断,是对传统治理观念的创新性发展。贞观政要讲:“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资治通鉴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46、。”古人的这些思想说明了“人才”与“天下治”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人才对于安邦定国的关键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摘编自李军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材料二:难以想象,一个地方电视台春晚舞蹈节目,竟然在播出后霸占微博热搜5天,持续引发观众热议。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做到了。在节目中,一群娇憨灵动的“唐朝小胖妞”,走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穿梭在妇好号鸟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上演了一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在唐宫夜宴中,参加夜宴的唐朝少女们圆润讨喜,她们时而梳妆打扮,时而嬉笑
47、打闹,如同在古画中穿梭行走,将大唐盛世的锦绣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这个节目真正做到了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让乐舞俑、乐舞图像跳起来、唱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真真切切地传播到了社会公众心中。这就是唐宫夜宴能“火出圈”的最大原因吧。可以说,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得以创新性回归和走红的又一例证。一方面,该节目高度还原历史文化。长期以来,在公众所见的古典舞中,演员都是非常苗条、修长的,尽管唯美,却未必符合历史形象,尤其是在以胖为美的唐代。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形象,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而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
48、容,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因此,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另一方面,该节目还实现了审美的古今融合,以及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先进的5G增强现实(AR)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使得此支舞蹈更像是一个融媒体产品,表达方式更加新颖。而那些打闹嬉戏的唐宫少女,虽从历史中走来,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换言之,这支古典舞不失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在表现形式、感官追求、价值认识中,又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自能引起年轻人追捧传播。唐宫夜宴“火出圈”再次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关乎文脉延续,关乎文化安全,关乎民众的文化素养。(摘编自何勇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