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96687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1 孟子孟子:名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思想家、教育家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孟”,有,有“亚圣亚圣”之称。之称。孟子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

2、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和平,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他最早提出了反对战争。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的主张,的主张,宣扬宣扬“仁政仁政”、“王道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著书立说。2 孟子,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与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合称四书。合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

3、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二章 之仁政仁政施行施行少少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一、积累文言词语。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的写法。层深入的论证的写法。三、初步理解三、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得道多助、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的含义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并从中受到教益。5听读课文,要求:1、听准字音;2、分清句读。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夫环

4、而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者多助,失道者寡寡助。助。寡助之至,亲寡助之至,亲戚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

5、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http:/ 郭郭 粟粟 寡寡 戚戚 畔畔 封疆封疆fgusguqpn1 1、域民、域民/不以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封疆之界,固国/不以不以/山溪山溪之险,威天下之险,威天下/不以不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2 2、得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寡助。寡助/之至,之至,亲戚亲戚/畔之;多助畔之;多助/之至,天下之至,天下/顺之。顺之。jing8学习指导 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文章的论述特点。9本文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本文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由论

6、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分析课文分析课文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不如,地利不如人和人和。10三里之三里之城城,七里之,七里之郭郭,环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攻之而不胜。夫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然而不胜者,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不如地利也。v(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7、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的地理形势呀。11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从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有何作用?事实论据,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攻城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12城城非不高也,非不高也,池池非不深也,非不深也,兵革兵革非不非不坚利坚利也,也,米粟非不多也,米粟非不多也,委委而而去之去之,是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

8、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13该句子摆出了什么论据?什么角度?有何该句子摆出了什么论据?什么角度?有何作用?作用?事实论据,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事实论据,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守城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弃城而逃。守城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突出人和的重要性重要性 。14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

9、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5故故曰,曰,域域民不以民不以封封疆疆之之界,固界,固国国不不以以山溪之险,山溪之险,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助。寡助之至之至,亲戚畔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之。以以天下之所天下之所顺顺,攻亲戚之所畔,故,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不战,战必胜矣。16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仁政”的

10、君主,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仁政”的君主,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7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

11、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5、本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8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需要战争需要“人和人和”论据:论据:域民域民固国固国威天下威天下治国需要治国需要“人和人和”结论:结论: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顺顺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叛叛“人和人和”的实质的实质小城环而攻之不胜小城环而攻之不胜城高兵利粮足不守城高兵利粮足不守论点: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9得道

12、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一文主旨主旨十分明确,十分明确,突出强调突出强调“人和人和”的重要性,的重要性,“人和人和”是克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得道”。从战。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主旨主旨20拓展研究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这一古训?跟同跟同学们介绍

13、一下。学们介绍一下。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12 2)文中讲述了)文中讲述了“人和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v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v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

14、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将会成为21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重要观念。22启启 示示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20世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

15、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应受到我们的重应受到我们的重视。视。231、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地利不如不如人和人和2、环环而而攻之攻之 3、委委而而去去之之4、域民域民不不以以封疆之界封疆之界 固国固国不不以以山溪之险山溪之险 威天下威天下不不以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5、得、得道道多助,失道多助,失道寡寡助助6、亲戚、亲戚畔畔之之 1

16、、山里、山里之之城城 2、环而攻、环而攻之之 3、委而去、委而去之之 4、多助、多助之之至至 5、亲戚畔、亲戚畔之之之之掌握重点词24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道:道:就是王道、仁政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米粟:泛指粮食泛指粮食天时: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城:内城内城 郭:外城郭:外城君子:君子:施行仁政的人施行仁政的人25亲戚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263

17、、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环:环: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围围域:域: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限制固: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使巩固巩固威: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震慑 征服征服 27(1)(1)孟子,名孟子,名_,字,字_,是,是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孟子孟子是一部记录是一部记录_的书。的书。(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的中心论点是_。提出的著名论。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断是_ _ 练练 习习28练练 习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A A域域

18、/民民/不以不以/封疆之界,固封疆之界,固/国国/不以不以/山山溪之险,溪之险,/威天下威天下/不以不以/兵革之兵革之/利。利。B B域民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不以兵革/之利。之利。C C域民域民/不以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封疆之界,固国/不以不以/山溪山溪之险,威天下之险,威天下/不以不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29对对“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的理解正确的是()A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的人就多。B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

19、,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的人就多。C C能施行能施行“仁政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的人就多。练练 习习30文中的文中的“道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道”意意思相近?思相近?A A道德道德B B道歉道歉C C道路道路D D王道王道“战必胜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练练 习习31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A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C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练练 习习32问答题问答题1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2、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 3、本文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本文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练练 习习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