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890523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史纲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标: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一、古代文明的扩展(一)农耕文明的扩展1.潜能(扩展的条件)(1)必要性:生产力水平有限,人地矛盾,需要开拓土地。(2)可能性: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统治者扩张财富,增加领地,建立霸权的需要总之,需要拥有较高生产力水平2.方式:武力扩张3.表现:扩张方向:以大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张(二)海洋文明的扩展1.条件:(1)必要性: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不适宜农业发展;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需求。(2)可能性: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2.方式:海外殖民3.特点:向地中海、黑

2、海周边扩张;沿海岸线建城邦,点状分布广泛;和平移民,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地位平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多照搬母邦(三)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一)世界主要帝国的建立帝国概念:一个民族通过武装征服统治其他部落或者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比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1.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1)兴起: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2)疆域:(3)统治:政治(继承西亚的传统)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经济、社会:完善的税收系统、完备的交通道路、统一的货

3、币制度。(4)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因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而灭。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建立了地跨欧亚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政治:继承波斯文化中央:君权神授,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要职。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希腊化时代含义:从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3年)之死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公元前30年),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3)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

4、)。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1)疆域扩张:征服了意大利,逐渐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思考:罗马帝国如何维持了地中海地区200多年的和平?(2)统治:政治:奴隶制、帝制、行省制法律:比较完备的法律罗马法含义: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罗马法类型: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具体法、自然法精神。(作用:调和平民与贵族、外邦人与本邦人的矛盾;有利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经济:工商业贸易繁荣文化: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3)衰亡原因:A.内部危机:官僚体系与职业军队加重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不断。B.外部危机:边境压力加大,蛮族入侵。灭亡:公元4世纪末

5、,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公元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古代世界主要帝国的共性总结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疆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武力征服国家管理实行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实行行省制;较为完善的官僚管理体系、修建道路国家衰亡因内外交困国家影响积极:对区域影响深远;客观上促进文明的交流、文明的传承。消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学习拓展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的波斯

6、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原因:传递信息;调动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三、文明的交流(一)特点:1、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2、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二)方式和表现:1.技术传播(1)农耕技术:西亚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2)冶铁技术:西亚的冶铁技术传播到埃及、希腊等地2.文化的传播(1)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2)雕塑:希腊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

7、。(3)字母文字的广泛流行腓尼基字母的传播:向东:演化为阿拉马字母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多种字母向西:演化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传播原因:A. 书写便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与读音的优点B.商业发达,经贸交流需要C.产生于文明的交流处。3.经贸往来:汉与大秦双方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通过丝绸之路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的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到达帕提亚,未能进一步西行。2世纪,已有罗马商人来到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双方都有想要建立联系的意愿。问题探究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缯z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阅读上述材料,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安息是东西贸易的中介;大秦希望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安息为丰厚利润阻挠东西直接往来;最终建立直接联系。横向观察古代世界的帝国纵向观察古代世界的帝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