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语言文字训练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语言文字训练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扎实语言文字训练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中国教育梦全国特级教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在一次思品研讨活动中,听到一位资深教研员有些无奈地自嘲:过去做语文教研员工作时,总要告诫语文老师们“不要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没想到风水轮流转,摇身一变为思品教研员后,他又开始排斥语文“不要把思品课上成了语文课!”语文课堂和思品课堂间的相互模糊、纠缠不清,逼迫这位教研员会不得不为了学科的本分而排除“异己”。语文和思品这两门学科的“人文”共性固然能造成教师在思品学科与语文学科间的迷失,但深层原因恐怕还是长期以来学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上的摇摆不定,让语文徘徊在工具和人文间为知所从已有时日。曾经的语文课堂因过分强调
2、工具性让语文陷入了支离破碎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泥潭中,缺少“人文”的语文课堂机械、呆板,失去了生机。新课程改革以后,一度缺失的“人文”备受关注,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人文内涵的开掘而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也许是诸多公开课、优质课的示范效应,出彩、好看、热闹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追求,信马由缰的个性感悟成了语文课堂的特色,训练语言文字双基被视为不合新理念的落伍行为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博弈中,“工具性”败下阵下来,导致语文课教化功能日趋强大而工具性教育逐渐缺失,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出了课堂,只通过学生课外繁重的训练来补偿。于是,语文教学领域中层出不穷的语文教学观点、打着创新旗号的各种教学改革
3、实践,迷惑了广大语文教师,让教师无所适从,视“讲”、“练”为语文课改的“大忌”。讳讲忌练的语文课堂,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缺少了内涵和深度,学生课堂上的能说会道与课外训练中提笔即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针对这一矫枉过正的课堂乱象,2011年修订版课标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无疑是告诉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学科必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学的目标、内容、举措和行为都必须指向“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虽然新版课标的出台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新的理念也熟记于心,但语文课堂的积年陈疾,让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师
4、左顾右盼,不必贸然行动,唯恐被视为走老路。理论越多,理念越新,教师似乎越是迷糊:语文课到底该如何上?3月1516日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特级教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四位专家用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文字、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课堂行动给了作出了回答,给语文教学做出了方向上的引领,为我们的语文课堂传递了真正的正能量。凡卡一文,是最受上公开课教师青睐的课文,因为文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最易作为教师煽情的抓手,让课堂掀起自主感悟的高潮来。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陈延军在执教这一课时,似乎并不着意“情”的渲染。他的课堂给人总的感觉是平实、平常甚至有些平淡,整节课波澜不惊,但一节课听下来之后,老师们都由衷地感慨
5、,这节课学生的收获是真真切切的!凡卡一文不过是过例子,教师就是利用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一,长文短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凡卡一文约有五千多字,是小学阶段篇幅较长的文章之一,对这样的文章,六年级的学生已能通过课前的预习了解故事、读懂文章的内容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有所获?教师通过三种途径指导学生将长文读短:首先带领学生着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明了文章内容的写作意图,为理解文本定下了基调;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干即“准备写信写信过程寄信结果”, 至此,文章的脉络就理清了;最后在重点研读第8自然段时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方法。“
6、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针对学生交流时表达上的无序,教师指导学生将同一层面的内容放在一起讲,如吃的、睡的属于生活层面的,可以一起讲:吃的是,睡的是,再将所受的“遭遇”连起来一起说: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待学生有层次地表达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将文本内容用对应的词语概括为“挨打,挨骂,挨饿,没处睡”,简短精炼的句式不仅让学生一下子抓住了全文的重点,还学会了归纳总结的方法。第二,短文长读着力一点带动全篇。教师以第8自然段中信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指导学习,训练语言,辐射全篇。一是通过抓重点词,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因素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凡卡在鞋店挨打挨骂的连续动作的词:“揪、拖、揍、戳、捞、捉”
7、等词,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和凡卡生活的极度悲惨。二是通过对比导读,在反复的情感体验中感悟表达手法的精妙。老师引导学生将凡卡在信中写到的鞋店生活与写信时的美好回忆进行对比,在教师的示范朗读、师生与合作、生生合作读书中,学生在入情入境,中体会到了“插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第三,着眼小处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陈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整节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批注指导可谓无微不至又不觉罗嗦琐碎。他会时刻提醒学生在什么地方标注什么样的词语,如在学生读完凡卡回忆的内容后,教师要学生在几个连续写凡卡回忆的段落旁打上“”表示
8、归类;学习了文中插叙的内容,陈老师又要求学生在相应的内容旁边标注上“插叙” 二字,引导学生明白了“插叙”的作用,他又让学生在“插叙” 二字旁添加批注 “(对比)”这种具体指导学生在文本旁标注的情景,在课堂上反复上演,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必要啊。大多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教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是读书时该怎么动笔墨呢?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在平常的听课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老师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自己的感悟,可是感悟什么呢?学生很茫然,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文字下画一道道的“”或“”,一节课下来,书上充满了各种线条符号,而鲜见汉字的踪影;或者,把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盲目地照搬到课文间的某一空白处,这
9、还是学习态度认真点儿的学生的作为。陈老师课堂训练之扎实还体现在他抓住一切契机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虽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他依然注重书写指导。课堂上学生在文本旁标注 “插叙” 二字时,陈老师将学生易写错的“插”字示范于黑板之上,强调右边部分的笔顺笔画,提醒“圣诞节”中“诞”的书写并纠错,让学生在作者“契诃夫”的名字的下面照样子工整地抄写一次,课外作业“从文章的插叙的内容中摘录两个优美的句子” 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陈教师的务实的教风。我们总是感慨现在学生的错别字多,这与我们教师在高年级忽视生字教学是否有关系呢?事实告诉我们,生字教学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并不多余的,只是我们平时忽视了这类最基础的知识
10、。陈老师的课堂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第四,延伸拓展以课内教学引领课外阅读。陈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还将与文本有关的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开课时,让学生阅读契诃夫的资料,提示学生关注“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亨利、马克吐温是四短篇小说巨匠”这一最重要的信息,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多读这些巨匠的作品之必要;课中,通过品味语言和插叙、环境描写、以美梦为结尾等独具匠心的写法,让学生感受经典之魅力;结课时,教师结合凡卡一文引导学生回味契诃夫的作品之妙,并用著名学者钱理群的话告诫学生“多读经典,把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弄明白,用心感悟,并多多少少地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养料。”陈老师的课
11、堂牢牢地抓住了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根线,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实在,更有效,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而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特级教师的张敬义老师执教的珍珠鸟和放飞蜻蜓两节课,则为我们展示了他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另一种探索和尝试基于写作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写作的“根”是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张老师基于写作的阅读教学并未因“写”失“读”而弱化阅读指导、淡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他的阅读指导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指导阅读时,教师推,拉,提,引,带着学生深入文本走一遭。放飞蜻蜓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按中段阅读学生的要求,学生要通过读书初步
1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指导把长长的内容读“短”的:指导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老师出示问题:如果用三字来概括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是哪三个字?学生很快就能用“捉蜻蜓”三个字作答了;同样的方法学生把最后一自然段(第12自然段)“短”读为“放蜻蜓”三个字。有了示范,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将课文2-10自然段的内容也用“谈蜻蜓”或“讲蜻蜓”、“说蜻蜓”等三字词语归纳了。“把一段长长的话读成几个字,这就叫长文短读。”开门见山的问题,简洁利索又具有启发性,适度地推、拉,引领学生得文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他相伴相随,适时点拨,促进学生习方法。而在我们身边的课堂上,同样的目的,问题可能会
13、这样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一问激起众人言,长短不一的答案肯定会从三年级学生的口里渐次说出,课堂是看似热闹了起来,但学生恐怕一下子很难想到这样简洁、高度概括的答案,于是老师再度启发指导学生重新思考答案,作答,直到老师满意。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设置的课堂“迷宫”中绕来绕去,或被一个个充满陷阱的问题不断追逼,一步一步往跳进陷阱,耗时而低效。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张老师依然是直奔重点一开课就带着学生“盯”住了课文开头统领全篇的关键词“真好”,揣摩品味之后,再引导学生围绕“长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读书,再读书,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围绕关键词句,调动学生读,练,析,品,陪伴学生在语言文字间游赏。
14、在指导学生朗读放飞蜻蜓26自然段的对话环节中,老师先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对话,熟悉对话的内容,再结合提示语体会说话者的语气,然后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体会了提示语的作用和用法“提示语,真重要,语气效果离不了”,最后,模仿使用提示语,训练语言文字。这一过程既学习了语言,也指导了运用,还为写作奠了基。记得曾看到过一位专家说,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张老师应该是这样位一位践行者。他的写作训练紧扣文本,通过挖掘文本的写作点来落实“写”的训练。此写,亦促进了阅
15、读。学习了放飞蜻蜓,教师又提供了一段介绍蜻蜓的资料,供学生课堂阅读,充实对蜻蜓的认识。接下来,以三兄弟争功为题的语言运用训练开始了。教师课件出示三兄弟争功嘴巴:我姓嘴,名字叫嘴巴,我的本领可大了尾巴:我姓尾眼睛:我姓眼蜻蜓妈妈笑眯眯地说:“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学生在老师的提示指导下,分别扮演蜻蜓的嘴、眼、尾三兄弟,根据课文的描述和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的信息,组织夸耀自己作用的语言。看着学生兴犹未尽,教师提出了训练任务:用5分钟的时间把你刚才表演的角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写出来。5分钟过去了,从交流中我们听到了他们精彩的表达。完成“指导说话表演写话交流评价”这一环节,仅仅10多分钟的时间,学生说得有
16、趣,写得轻松。如果说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写作训练则是基于文本阅读,让学生自由出入在文本之间,是阅读的一次再提升。写,是对读的回馈!读与写,就这样被张老师落实于课堂。张老师以文本为材料,构建了贯通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课堂上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有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既得意又得言。崔云宏是山西省特级教师,现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先给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画家和牧童,在接着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前,他把现场的部分听课老师请到台上就座,客串崔老师的学生,听他上课。他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学生,你希望老师怎么上?、你认为这篇课文
17、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如何读好这一段?这些当惯了老师的“学生”们似乎还真不适应小学生的角色。这堂课,与其说是一节特别的课堂,不如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我想,崔老师的这一举措,无疑是想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设计教学时,心中要有学生;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更要有学生,而不应老师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强加于学生!这次“串岗”,真的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是从学生出发的吗?我们所谓的精心设计,真的有用、有效吗?我们的语文课堂,偏离语言文字的航道有多远?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启迪:语文的课堂,就应该充满语言文字的芳香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发展思维,受到情感、道德和美的熏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名师的课堂,给我们方向:语文教师应该做语文的事用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组织融入文本内涵的训练内容,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在具体课堂学习情境中充满兴趣地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扎实语言文字训练,落实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