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饶师院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专业名称:教育管理作者姓名:陈常文准考证号:3指导教师姓名:童腮军考生单位:上饶师范学院联系电话:EMAIL:yigehuzi1990上饶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年 月 日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常文(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县)摘要: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儿童。从青年时代起便立志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终身。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无论是在当时其所处的时代,还是现在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突
2、出的贡献。他在教育观念、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更是给现代教师以启示。本文将从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以及理论根源、特点等方面具体剖析生活教育的科学价值和对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关键词:目的;原理;原则;措施;特点目 录一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源的探究1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1(一) 生活教育的目的 1(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21生活即教育 22社会即学校 23教学做合一 2(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31实践性原则 32科学性原则 33前进性原则 34全民性原则 35终生性原则 36创造性原则 37全面性原则 4(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3、4三陶行生活教育理论特点4(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4(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关系 51教育目的相通 52以人为本教育观相通 53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有一致相通性 54从教育方法看二者符合认识论思想 5(三)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5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6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6四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6参考文献 7致 谢 8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儿童。从青年时代起便立志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终身。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
4、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无论是在当时其所处的时代,还是现在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突出的贡献。“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一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源的探析追述其理论形成的根源,应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的诞生,是和他的幼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经历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一个人幼年时代生活对他未来人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自幼在农村的生活,使得他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印象,继而也为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的建立打下见识的基础,也为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打下了伏笔。1912年在金大金陵光学报担任中文编辑时,他深信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
5、知行合一”的唯心主义学说,并改名为“知行”。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为其以后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回国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认识到王阳明的理论公式是错误的。1914年到美国留学,师承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并深受其影响。1917年,他学成归来后,经过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由于现实的体验和观察,使他有所觉悟转变,他终于同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成为一个卓越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向杜威学习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的教育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知行”向“行知”的方向转变。杜威的教育哲学反映了现代资产阶级的特点,由于美国的民主主义传统及其民主之传播,使得其教育哲学有不少积累因素。如重视生活经
6、验,主张教育之普及,强调的发展过程之意义,儿童在课堂上学习情绪的生动活泼、勇于提问等等。以上这些积极因素,都被陶行知继承下来了。与此同时,陶行知在其回国后的多年实践,总觉得自己老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决意把杜威的教育主张变通一下,从而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的主张。陶行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种勇敢地对杜威的思想进行改造,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一)生活教育的
7、目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
8、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9、,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10、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 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3教
11、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实质是: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这一原理将“
12、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1实践性原则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在这里明确知识来源于实
13、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2科学性原则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3前进性原则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 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出:“拿抗战的生活来克服妥协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生活教育陶行知提出“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
14、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4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 5终生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 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
15、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7全面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身心手脑的全面发展,陶行知乡村教育五目标 (“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到民主教育目的,(“民主教育应该
16、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积成的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因为“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 1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 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
17、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 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体现。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特点(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陶行知反对旧中国的教育许多弊端,反对洋化教育;但不是全盘否定教育的历史遗产,也不是盲目排外。他的生活教育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即反映了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向,又充分体
18、现了本民族的特色。陶行知在总结生活教育12周年讲话时说: “反对洋化教育的用意并不是反对外来的知识,我们对于外洋输入的真知识是竭诚的欢迎”; “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 “我们之所以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是要开辟出一条大路,让这半殖民地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可以出来。” “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学说有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是儿童从做中学
19、过程”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根本突破,将其思想翻半个筋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教育得到解放扩大“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说批判吸收;大学目标“在明民德”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改造;他批判继承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及“集体生活自觉教育”教育原则;他提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意”;“富贵不能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情操作为办学准则,体现陶行知为新教育矢志不渝的道德风范。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关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相通之处。
20、 1教育目的相通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是“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遂民生保民族”的全面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以人为本教育观相通共同批判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的弊端。陶行知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应试教育”带有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端,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忽视手脑结合的能力培养,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生活教育”“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试,也就是他不教人赶考赶人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
21、素质的基础工程”,“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3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有一致相通性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营造具有“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真善美之人格”的“和谐教育”。 纲要所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4从教育方法看二者符合认识论思想 “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
23、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其次,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
24、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比如说: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
25、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四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现代各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教育事业伟大振兴更具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
26、“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学习“生活教育”创造和试验精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需要一个创造和试验过程。发扬陶行知“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大教育观、“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除了需要大联合,还要把人的“心墙”拆去,才能与社会沟通,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和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否则影响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再次“生活教育”提倡
27、“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与今天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终生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生活教育”主张“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教育,联系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远程开放教育提上日程,学习“生活教育”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深刻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思想,先进科技和教育技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卷,1985年6月.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第2卷,1985年6月. 3 华中师范学院
28、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第3卷,1985年6月. 4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第5卷,1985年6月.5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6 陶行知等.生活教育文选.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7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陆黎明.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5年第12期.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2月26日.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致 谢值此文完成之际,非常感谢科教学院各位老师的帮助,特别是童腮军老师,在论文思路和写作过程中,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得更多。